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玄幻:为啥来皇帝群? >

第34章

玄幻:为啥来皇帝群?-第34章

小说: 玄幻:为啥来皇帝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成祖朱棣:“削潘很正常好吧,如果不削潘,鬼知道会不会再来一次靖难之役。”

    据记载,朱棣刚坐上皇帝的宝座时,地位还不稳固,因此他对藩王采取分化手段,他厚待实力不强的各位藩王,“复周王橚、齐王榑、代王桂、岷王朱楩旧封”,对军事实力强劲的宁王,朱棣则在即位当年就毫不犹豫地将其迁往南昌。

    皇位坐稳后,朱棣就对各个藩王分别采取措施,在永乐元年和永乐四年,分别革去代王桂和齐王榑的护卫及官属。

    永乐六年削岷王朱楩的护卫并罢其官属。

    永乐十年削辽王朱植护卫。永乐十五年废谷王朱橞为庶人。永乐十九年,削周王朱橚护卫。

    至此,各藩王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建文帝的削藩计划由朱棣完美的完成。

    陈玄:“虽然大明每一个皇帝上位都要削潘,毕竟稳固皇位,”

    陈玄:“朱老四第一个功绩,那就是迁都并镇守北平!!”

    陈玄:“大家都看了大明朝总纲,都知道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镇守北平,封地就在北平,可朱棣成了皇帝之后,直接迁都北平!”

    汉高祖刘邦:“嗯,北平是抗击外敌的第一条线,越过长城之后,那可直达北平,朱棣能不知道这事儿?他封地在北平,镇守北平这么多年自然知道,可他还是迁都!”

    武周女帝武曌:“用自己血肉之躯,坐镇第一条线,抵御外敌,保护身后的黎明苍生,更写下祖训,历代大明皇帝不得南迁!如此确实是功绩。”

    千古一帝·汉武:“大明朝可以说是最硬气的朝代,哪怕是咱也不得不服,老朱骨子硬的很,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可他儿子呢?更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说的就是朱老四!”

    所有皇帝看见此话都是感叹一声,如此硬气点皇帝怎是资质平平?

    特别是他们当时看那《大明朝》总纲的永乐年间时,那朱棣一身虎胆,五次御驾亲征,任何人想来进犯大明,朱棣只有一个字……打!!

    打得过要打,打不过更要打!

    只有战死的朱家人,没有投降的朱家人!(当然,战神除外。)

    陈玄:“老朱,你当初还说朱老四不配做皇帝,按后世一句话,你就是失了智!朱老四迁都北平其中也有你的关系。”

    千古一帝·洪武:“咱?”

 第八十二章 老四不要怪爹

    陈玄:“废话,你当初封朱老四为燕王镇守北平,就是知道这家伙从小跟武将长大,军事能力强,有他坐镇北平,抵御外族大明可安心。”

    陈玄:“也因如此,朱棣没有忘记你的话,他不管文武百官如何说,执意要迁都北平!”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遥遥的望着皇宫之中某个偏殿。

    现在朱棣还未封王,不过也快了。

    “朱老四啊朱老四……咱要可以立你为帝,早就立了,何须你抢呢。”老朱坐上了龙椅,满眼沧桑……虽现在是二十多岁样貌,但此刻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就……就如同那《大明朝》总纲之中的垂垂老人……

    “咱那孙子虽然性子软,可是这大明不能在像咱一样硬了,朱标早亡,咱心疼至极,况且,这历代传家,只传长子,长子早亡,乃传长孙,这才合规矩。”

    朱元璋微微叹息,自言自语道:“他朱棣苦就苦在是老四,他能力最强,性子也最直,所有子嗣里面,他最像咱,这样不好啊。”

    而此刻,在大殿门口的太监脸色一变,急忙给另外一个太监使眼色,那太监懂了立马前去后宫找马皇后!

    开玩笑,这皇帝又开始自言自语了,得马皇后来坐镇才行!要不然随便砍人脑袋咋整??

    聊天群内。

    千古一帝·秦皇:“其实……如果未曾改变的话,当时老朱肯定知道朱棣能力是最强的,但他却没有给朱棣皇位,其一是因为朱棣是老四,头上还有两位呢。”

    千古一帝·汉武:“确实,若是老朱让朱棣当了皇帝,那他其他几个兄弟,又如何是好?晋王呢?宁王呢?秦王呢?他们各自持兵,镇守一方,老朱若跨过老三,立燕王朱棣当诸君?那这刚刚稳定的天下,岂不是又乱了?”

    千古一帝·唐宗:“如果咱是老朱,也会立太孙朱允炆!只能是朱允炆,也必然是他朱允坟,就算是咱知道了他朱棣不服,咱也不能立他,要是他非要抢,而且还能抢到,那也是朱棣的本事,咱死之后,一了百了,怎么管的住呢?”

    ……

    几个皇帝都在讨论,很显然,他们将自己代入那时的朱元璋了。

    陈玄:“所以,我才说朱老四从来没有忘记老朱的话!迁都北平镇守国门,唯有一刻出南迁之意,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后世称之为:永乐大帝!”

    汉高祖刘邦:“大明朝总纲之中,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开创“永乐盛世”,他疏通运河、威服蒙古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族、收复安南、荡平倭寇、铸永乐大典!”

    千古一帝·唐宗:“他遣郑和下西洋,他亲征蒙古,甚至以帝王之身封狼居胥,哪怕是千古一帝第一人政哥,都没有如此,此事可以说从古至今千古未有之事

    陈玄:“还不止,他开创内阁制度,影响后世东西方数百年,至今仍有沿用,他说“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甚至后世有好多人评价永乐盛世,远迈汉唐!!”

    明成祖朱棣:“远胜汉唐?咱可没那么大能力,李世民可是万国来朝,咱虽然在大明朝总纲之中看见,以后大明也会番国朝拜,但远远没有大唐盛华。”

    陈玄:“老朱……还有一件事,朱棣登基之后,也篡改史书,说自己的母亲乃是马皇后……就是为了让自己得位正一点……”

    千古一帝·洪武:“……”

    朱元璋沉默了,虽然当时刚进群看见自家儿子在,很是生气。

    毕竟当时朱标没死呢,他还以为自己儿子造了造了他大哥的反。

    结果知道是造了自己孙子的反。

    不过这不得不反,是朱允炆逼太急了,如若不然朱棣怎能造反?

    可等他知道自己孙子做的事情之后,便认可朱棣了,毕竟还是自家儿子,大明还在不是?

    可自家儿子却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他一方面想证明自己,告诉朱元璋,他做皇帝比建文皇帝好多了。

    一方面则是害怕,害怕朱元璋不原谅,害怕自己死后儿孙跟着他学造反。

    千古一帝·秦皇:“老朱,朱棣是个好皇帝,不比你差,就说他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疏通运河、威服蒙古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族、收复安南、荡平倭寇、铸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虽然其中有找寻自己侄子理由,但是也让大明天威传播西洋!”

    千古一帝·唐宗:“就说这些,朱棣就比历代皇帝厉害多了,再说那内阁制度,影响后世数百年,至今还有国度再用!朱老四不配为皇帝?借群主小子的话,咱看你啊,就是失了智!!”

    陈玄:“你们知道么?朱老四铸造永乐大典,被称之为古今第一奇书!虽然是后世跶清入关,导致永乐大典失去三分之二,可其仍然存在诸夏博物馆之中。”

    千古一帝·汉武:“老朱啊,这样朱棣还不配为皇帝?你那大孙子骑五十万匹快马都追不上好吧?”

    ……

    大明,洪武年间。

    “朱老四,过来。”

    这时,马皇后已经坐在朱元璋身边,朱元璋让太监把朱棣叫来。

    朱棣看着自家老爹很方。

    毕竟前段时间那么打自己……这样极端的父爱让朱棣非常怕自家老爹,虽然是之前也很怕,但是现在更怕了!

    朱棣听到朱元璋的声音,浑身一颤,完了完了,自家老爹又要揍我了……

    朱棣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本来浑身紧绷着,可朱元璋拉着他,双眸看着他……

    “老四啊,委屈你了……”朱元璋叹了口气道。

    “???”朱棣。

    俺爹这是咋了??为啥这么说??难不成是前段时间打俺,俺爹心疼了?

    不是,你这是不是太慢了?你怎么着也得打完那个时候心疼啊,这都多少天了??

    然后看向马皇后,好像在说:咱娘啊,你都不管管么?咱爹好像疯了!!

    马皇后一个白眼,其后朱元璋摆了摆手,道:“回去吧,没什么事了。”

    “哦……”朱棣应了一声,心中都在说:咱爹疯了,大哥快继承皇位吧,让俺出去打仗!俺也要跟着蓝玉叔叔打仗!!

    “老四啊,这一次标儿不会死,也因此你的皇位得不到,不要怪爹,爹……也没办法。”朱元璋看着朱棣背影心中叹息……

 第八十三章 分封出去家的理念

    聊天群内。

    陈玄:“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朱棣虽强,但也有过错,不过纵观永乐一朝,后世子孙都说朱棣唯一过错就是太过暴虐,但是呢这也很正常,暴虐?其不然,朱棣一生都在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有能力做这个皇帝,证明自己死后能够挺直腰杆跟他老爹说‘爹,你儿子不比你差!’”

    千古一帝·唐宗:“可不,历代但凡武将,无不以封狼居胥为最大功绩,而朱老四呢?人家以帝王之身亲征漠北,攻至忽兰忽失温,可以说朱老四是历代皇帝之中唯一一个亲自封狼居胥的皇帝!”

    陈玄:“可不,纵观诸夏历史,封狼居胥的由霍去病开创,继东汉窦宪便是大唐李靖,而之后就是明朝名将蓝玉,全部都是名将,可以说从咱政哥开始,没有一个皇帝是亲自以帝王之身封狼居胥!”

    千古一帝·秦皇:“唉……寡人当时看大明朝总纲永乐一朝的时候,看那朱棣跟朱元璋非常像,而且还有一股狠劲儿与执着!”

    千古一帝·汉武:“确实,他朱老四虽然是不得不造反成为皇帝,可他还是想证明自己,一是证明给天下人看,二是证明给自己死后的老爹看,哪怕朱老四死的时候,也在亲征……”

    汉高祖刘邦:“朱老四厉害,不过……咱有一个问题!”

    陈玄:“什么问题?”

    汉高祖刘邦:“你说朱老四这么厉害,但在洪武年间也有朱老四啊,可现在朱标死?绝对不可能,等运朝一建,大明人人如龙,朱标怎会死?哪怕没有运朝,老朱可以活五千年,怎么着也轮不到朱老四啊。”

    刘邦一席话让所有皇帝沉默。

    朱老四这个皇帝确实厉害,一生征战,打得蒙元残部瑟瑟发抖,而且还治理国家,虽然是太子监国,可人家文武全才,发布一系列政策让永乐年间被称之为永乐盛世。

    可现在洪武年间的朱棣,怎么着也不可能成为皇帝,因为自家老爹死不了,而且最少活五千年!

    陈玄:“多大点事儿,还记得咱们之前说老朱一个过错么?这个过错除了政哥历代皇帝都没办法改变。”

    千古一帝·唐宗:“你是说……分封藩王??”

    陈玄:“确实,你们想想啊,分封藩王,那为什么只是分封在诸夏区域呢?就不能分封其他国家?然后你给他兵力,打的下来那就是你的,打不下来那就圈养天年咯。”

    此言一出,政哥这些皇帝眼前一亮,不过又暗淡下来……

    你以为这些皇帝没想到这事儿?你要是拿出跨时代的理论,他们自然不知道,但这事儿,他们自然想得到!

    可人家还是没做!为什么??

    那是因为诸夏人骨子里的理念就是家!

    诸夏是家,你哪怕把我送去诸夏边境,那还算家!

    但你要让我离开诸夏,离开这个生活数十年的家……我不愿意!

    当然除了一些牧羊犬,卖国贼之外,哪怕是现在,诸夏人也有这个观念,他可以去旅行,可以去住一段时间,但绝对不会不回家!

    你看纵观诸夏,关于家的诗词诗句,诗篇有多少?

    就一片小孩子都知道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说,诸夏人非常在乎家。

    千古一帝·秦皇:“唉……群主小子,你认为我等不知道?你要知道诸夏才是家,诸夏才算家!就拿几日前,寡人想送一批百姓去匈奴地区生活,让那匈奴地区成为诸夏,就遭到诸多百姓反抗,如若把他们赶出家乡……后果不堪设想。”

    千古一帝·唐宗:“对啊,诸夏才是我等的家,其他地方再好,又怎能跟自己家比呢?”

    汉高祖刘邦:“外面山好水好,都不比家好,说句不着调的话,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你把他们赶出家乡?那是在逼他们造反啊。”

    ……

    陈玄看着一众皇帝的话,轻笑一声,“不说有运朝,哪怕只有歃血军阵,这天下不都是诸夏?”

    陈玄:“我想诸位亲们进入一个误区了,从今日起,整个天下不是诸夏?”

    千古一帝·洪武:“话虽这么说,但是百姓肯定不愿意,要是咱是百姓,让咱离开生活这么久的地方,咱也不愿意。”

    武周女帝武曌:“对啊,诸夏人对于家的概念太大了,你无法改变。”

    陈玄:“这有何难?俗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而往,就比如政哥,如若告知百姓,迁送去草原会得到两头牛两头羊与几亩地呢?他们会不会去?”

    千古一帝·秦皇:“这个……”

    大秦。

    政哥一下子尴尬了,他还没想过送牛送羊给百姓呢。

    可如果说出这句话,虽然还是有好多人不一样去,但是送牛送羊再给几亩良田,那特定去啊!

    可草原不适合种植,也因此那匈奴才南下抢劫,当然其中也有匈奴不事生产导致,但草原确实不太适合种植粮食。

    聊天群内。

    陈玄:“是不是担心草原不适合种植粮食?不用担心,建立运朝之后,你就是整个国家主宰,可管控国家一切事务,比如说风调雨顺,比如说改造土地,这些都是能够做到的。”

    !!!

    就陈玄说出这句话,所有皇帝都惊了!

    风调雨顺?那不是仙神之能么?改造土地??那相当于改天换地啊!!

    建造运朝之后就比拟……哦不,如同仙神??

    千古一帝·唐宗:“行,这天下迟早是诸夏,如若分封出去,或许可以按照群主小子的方法试一下。”

    千古一帝·汉武:“嗯,毕竟咱们朝代疆土只会越来越大,咱们没有政哥威能,只得分封,可以用群主小子的方法试一下,一方面开疆拓土,一方面也让大将等得到封地。”

    千古一帝·秦皇:“既如此,那此事便就此结果,接下来我等该说说朱老四,能得千古一帝么?”

 第八十四章 刚明成祖名朱棣千古一帝号永乐

    此言一出,所有皇帝都严肃起来。

    千古一帝·汉武:“朱老四功绩一,迁都北平镇守国门,从迁都之后,唯有一刻出南迁之意,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说的正是朱老四!!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后世称之为:永乐大帝!”

    汉高祖刘邦:“大明朝总纲之中,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开创“永乐盛世”,功绩二,他疏通运河、威服蒙古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族、收复安南、荡平倭寇!”

    千古一帝·唐宗:“功绩三,他遣郑和下西洋,让大明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