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长生志异 >

第2章

长生志异-第2章

小说: 长生志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世界与我前世某朝代末年很像,但更多地方却完全不一样。”
  “先不说社会格局,历史民俗这些,单单那些无比真实的妖魔鬼怪、神秘现象,已足够说明这世界水有多深,有多么凶险。”
  “我初来乍到,先披着一层皮苟下来,才是生存之道。”
  嘀咕了两句。
  而后,陶潜随手翻开了账簿。
  “天命九年,六月三,晴,无风。”
  “我陶知命虽未成家,却已立业,诚友书店今正式开张,四方友人云集,皆慷慨解囊,卖出杂书较多。”
  “有一友葛士兰,相中店中我特意购置的《越缦堂笔记》,此书是我最崇敬之大儒所写,书资达二十元之巨,葛兄言现囊中羞涩,可否先借去,数日来还账。”
  “读书人之间的雅事,怎能拒绝,欣然允之。”
  “晚时与众友云集德顺居,觥筹交错,好不快活,有两道菜名为‘竹荪鲍鱼’、‘龙须鱼翅’,味道极好,一问竟是葛兄所点,果然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公子,会吃,只是菜价着实贵了些,只这两道便需两元,真真是大菜了。”
  “今日入账:十元六角四。”
  “今日支出:十二元。”
  ……
  “六月四,微风,有雨。”
  “今日客人较少,但细雨绵绵,大好时光,偷得浮生半日闲。”
  “好在也卖出了一册《沈园笔谈》,共入账:一元二角。”
  “支出主要是饭钱和听书钱,合并共:三角十个铜元。”
  ……
  “六月五,大雨。”
  “清早刚开门便得了噩耗,有一友人上门告知,那葛士兰家已人去楼空,原来这厮家中早已决定搬去省城定居,前日闻我新开了书店,特意来我这里借走了店中最贵的大册,打定主意赖了我的账。”
  “借而不还是为贼,这厮太过可恶,再被我遇上定要打爆他的狗头。”
  “太过愤恨,店只开了半日。”
  “卖出一个字帖,入账:八个铜元。”
  “今日支出主饭钱,吃多了些,共:两角。”
  ……
  “六月六,无风无雨。”
  “街角新开了家豆腐店,店家是位女士,容貌不俗,身段亦非凡,可称豆腐娘中的西施。”
  “买客实在太多,艰难挤进去,只买到几块碎豆腐,也甘甜。”
  “今日卖出几册手抄本,入账:两角,两个铜元。”
  “支出主饭钱,看戏钱,合并共:七角。”
  ……
  “六月七,大晴,烈阳刺目。”
  “今日无几人上门买书,只隔壁卖奇石的店家来这里取走了昨日预订的《剪灯新话》,我匆匆翻阅了几页,尽都是些离奇隐秘,人妖鬼恋之事,尚可一观。”
  “那店家走没多久,邻街一药店老板又上门,托我去书场购置《玉楼春》、《九尾龟》等书,并提前垫资十数元。”
  “没想到此等庸俗之书,价格不菲便罢了,嗜好者也如此之多。”
  “若我多购一些,再售卖出去,岂不是……不行不行,我是读书人,切不可辱没了自己。”
  “今日入账虽多,但明日仍得拿出去购书,共:十五元七角六”
  “心情好又吃多了些,泰安居的羊肉太美味了,共支出:六角。”
  ……
  “六月九,晴。”
  “今日客人稍多,售出多册童书、字帖,吾心甚慰。”
  “听闻街口新开了一家西洋餐馆,店主原是省城大馆子的学徒,师从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夷人。隔壁奇石店家刚去吃过,大赞牛油面包和炸猪排的美味,只听这简单粗俗之菜名,我是不信他的,明日我也去尝尝这西洋鬼畜的菜肴。”
  “今日入账:一元二角,六个铜元。”
  “今日支出:三角。”
  ……
  陶潜手中的书册,看似账簿,实则更偏向于日记。
  可能因为原本就是“自己”所写。
  一开始还陌生,但看到了后面,陶潜完全沉浸了进去。
  过程中,陶潜对于这个世界的陌生感飞快的消退,真实感和融入感,一点一点浮现上来。


第三章 神仙荷兰水
  清晨时分,薄雾混杂着烟火气,在寻仙县各处飘荡。
  各种早餐摊是第一波热闹,而后是赶集的,各个铺子也纷纷开张,整个县城倏忽鲜活了起来。
  菜市街最不起眼,一家唤作“诚友书店”的铺子里。
  陶潜缓缓合上账簿,吐出一口积夜的浊气。
  熬了一夜,看完这日记体账本。
  陶潜已对这世界物价和诸多细节有所了解,也毫无障碍的融入了新身份。
  径直起身,先往后面睡铺去了一趟。
  再回来时手中多出一个青布袋,敞开袋口,便听叮叮当当一阵儿。
  停歇时,柜面便零零总总多了几枚银元,几个银角子,以及几十枚铜板。
  陶潜先数了一遍,眉头皱起。
  然后,又数了第二遍,皱得更紧。
  没再去数第三遍,只是珍而重之的将这些银钱放回钱袋,面色无奈的嘀咕道:
  “一家积蓄,大半月就败差不多了,只余八元七角,外加五十三枚铜元,还真是个败家子。”
  “一枚铜元能买十粒八粒糖,或者一块大饼外加油条,再添一枚,还能再加一碗胡辣汤,购买力看似还成,可架不住眼前这就是总资产了啊。”
  “先不说平时吃食、衣物、娱乐之类的支出,光这店一月租金就是二十元,还有购买书籍这最大项……”
  “也就是说,我现在非常穷。”
  陶潜捏着钱袋,吐槽着原身。
  按照现有物价计算,他很难将这间诚友书店维持一个月不倒闭。
  唯一让陶潜觉得有所安慰的是,那账本中其实藏着一条生财之道。
  只是原主觉得有辱斯文,是以没再继续。
  “所谓食色性也,饱腹之余,再满足下精神生活,这再正常不过了,怎么是有辱斯文呢。”
  “待会儿要是没生意就去书场找找,把《隔帘花影》、《空空幻》、《怜香伴》、《禅真逸史》这一整套都买齐了,悄悄宣传一下,我就是这条菜市街最靓的崽儿。”
  “书生果是闷骚,觉得这些书太俗,面斥上门的客人,倒是悄咪咪把书名都记日记上了。”
  “果然,写日记的,能是正经人?”
  陶潜将钱袋揣入怀中,用吐槽唠叨冲淡自己穿越重生后的茫然。
  可能是因为已经成了“不死怪异”,或是心情激荡太过。
  整夜没睡,陶潜毫无困意。
  听着外面传来的各式叫卖声,陶潜索性起身,洗漱一番。
  数分钟后,他有些郑重的将门户打开。
  眼前立时天光大亮,热闹的场面挟着强烈实感,冲击过来。
  尽管只上午八九点的样子,但这县城已是人流涌动。
  陶潜先怔了几秒,旋即缓慢而认真的,将前方诸多画面都收入自己眼中:
  冒着热气,顾客不少的馄饨摊。
  巷子口趴在地面,艰难捡拾一块残碎窝头的老乞丐。
  十几个自他处逃难来,清早进城,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难民。
  街头敲着锁子的理发匠,售卖各式用品的小贩。
  正在城中横冲直撞,试骑一种名为“自行车”的洋玩意的富家子弟。
  不远处新式饭店阁楼靠窗位置,两位穿着清凉,手捏咖啡杯,惬意交谈的苗条女士。
  自城外而来,穿军装背步枪,骑着高头大马,横穿主街而去的新式士兵们。
  身穿短打,躯体精壮,携带各式异状武器的江湖人士。
  ……
  “似是而非啊。”
  陶潜神色复杂,无力感叹了一句。
  正想做些什么,肚子里传来一阵咕咕声。
  这提示音,让陶潜想起自己如今又做了人。
  没进行抵抗,陶潜特意走远了点,去了街道另一端,买了一大袋馒头。
  沿途走得不快,模仿着原身那种迂腐书生走路的风格。
  再回书铺时,手中馒头散得刚好只剩一个,就着余温三两口吃了。
  大清早自然不可能有什么人来买书,但陶潜也不打算闲着。
  撸起袖子,开始整理这布局乱糟糟的书铺。
  虽然现下很穷,好歹也是有产业的人。
  整理过程中,陶潜不时拎起一本感兴趣的书,匆匆扫掠,多是“神魔志怪”、“超凡话本”、“诡异纪实”之类。
  他的想法,是想能不能从中窥见这世界,或者说超凡修行世界的一鳞半爪。
  经历过砍头、不死、重生,加上两份本地土著的记忆。
  陶潜猜测,这世界有妖魔鬼怪神仙,大概率也有人类修行者。
  他现阶段的目标是安身立命,先好好活下来。
  如果有了解真相,触及超凡的机会,他也不打算放过。
  不过很可惜,忙活半小时之后,他没有任何发现。
  很正常,常理而言,修仙的也好,妖魔也好,或许会有部分与人类混居,但中间必定会存在着一层隔阂。
  普通人即便有心去找,也未必能如愿。
  这方面,讲究所谓的机缘。
  当然,辛苦半小时也是有些收获的,至少陶潜完全摸清了自家书铺。
  这小小铺子,以蒙学书籍、书法字帖为主,利润也多来自这一类。
  其他书籍,什么游记杂谈、小说话本、地图黄历等等,都被原身算入“杂书”类别。
  值得表扬的是,原身购置的,全部都是正版书。
  当然,这大概也是他亏光家底的原因之一。
  收拾好后,陶潜开始营业。
  不知道是不是换了个魂,也由此转运。
  一上午,诚友书店的生意虽然不如十字街口那几家,但来来往往陶潜也接待了不少人。
  到了午时,陶潜终于空下来,拎着把算盘在那里噼里啪啦一顿扒拉。
  “共售出十本书册,六本《对相四言》,两册字帖,一本黄历,还有本《朱公游记》,共入账:一元二角。”
  “那对相四言听说是某个私塾老师要求的教学辅材,果然不管在什么时代,还是卖教材比较赚钱,可惜我穿越时没把黄岗秘册带来。”
  陶潜正嘀咕着。
  忽然,门口处猛地传来“嘣嗤”的一种熟悉声音。
  一抬头,陶潜就见两道身影,各拎着什么,笑盈盈的站在门口。
  这两人看起来都是三十岁左右,正经的青中年。
  一个穿着圆领长衫,戴着顶青绒暖帽,五官端正,只眼睛小,一脸的精明,酷似林永健。
  另一个是长袍马褂,蓄着八字须,看起来有些奸诈。
  陶潜脑海,相应记忆浮现出来。
  巧了,两人都是他的邻居,昨晚陶潜还看过有关二人的文字记录。
  买了《剪灯夜话》的奇石店老板李三鱼。
  求购《玉楼春》等书的药店老板贾强。
  “陶书生,一上午生意不错啊。”
  “我可瞧见了,来来回回也做成了十几次,值得庆祝庆祝。”
  “我们这不就来了么,陶书生没吃午饭吧,我们哥俩先请你一回,下次你得补上。”
  “不过这吃人嘴软,书生有空还是得再帮我们跑跑腿,十大禁书我们哥俩可都没收集齐全呢。”
  “嘿嘿,没错没错。”
  这两人像是讲相声一样,一边说着,一边完全不客气的往里走来。
  各搬了个小马扎,在矮木台上收拾出一块地儿。
  将各自带来的卤牛肉、炸花生等吃食摆上。
  而此时,陶潜的注意力却都落在两人带来的三只圆滚滚的玻璃瓶上。
  其中一瓶已开了盖,里面有着淡绿色透明液体,不太明显的气泡正在咕嘟上来。
  怪异的熟悉感立刻涌来,肥宅快乐……几个字马上就要到嘴边。
  见陶潜“好奇”的样子,李三鱼和贾强当即对视一眼,各挑了挑眉,得意之色显现出来。
  那酷似林永健的李三鱼指了指玻璃瓶,得意道:
  “见多识广的陶书生懵逼了吧,这可是个洋玩意儿。”
  “叫劳什子‘荷兰水’,据说是从西洋鬼畜那里传过来的,省城的大商去年开了家工厂生产这个,没几个月就风靡整个省城,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都忍不住尝了尝鲜儿。”
  “前些天分厂在咱寻仙县开了,今天正式开业,不过暂时只供应那些高档酒店和贵人。”
  “我们哥俩看你这几天心情不太好,特意找德顺居老板帮忙拿了三瓶。”
  “快过来尝尝,喝过的都说这玩意儿一下肚直冒气儿,快活似神仙,那叫一个带劲儿。”
  ……
  陶潜本来对两人“自来熟”的表现有些不适应,不过随着对话持续,他很快也是熟悉起来。
  原身的记忆,在此时起效。
  陶书生迂腐固执,不知变通,书店刚开业就被坑惨,由此看出没什么真朋友,不说是狐朋狗友,必定也是没走心的。
  倒是与两位邻店老板,因为一些艳俗禁书渐渐熟悉。
  两人年纪稍长原身,都算是精明小商人,都能看出陶书生是个良善可贵之人,时常会照顾一二。
  当然,再如何也不是亲人,无法在合适时阻止原身的自我了结。
  听着李三鱼的话,陶潜顺着原身记忆,很自然的表现出疑惑。
  更自然的,眼眸中露出好奇、不服。
  把手中算盘一丢,直接走过去,拿起那玻璃瓶,先是说道:
  “快活似神仙?我不信。”
  “不就是一瓶水么?”
  说完,陶潜很是熟练的将那瓶口往嘴里一灌。
  吨吨吨!
  嗝!
  一口气,整瓶干掉。
  本来还有些忧愁的脸色,一下舒展开来。
  陶潜嘴角勾起笑容,对着真正懵逼的二人竖了竖大拇指,而后舒服道:“神仙不神仙我不知道,不过啊,确实带劲儿。”


第四章 书船与钓鱼
  陶潜自己也没想到,在这陌生的异世界,竟然也能再次感受到肥宅的快乐。
  不过实话评价,这唤作“荷兰水”的汽水,味道还是不如肥宅快乐水的,大致相当于是柠檬味汽水。
  可既然都异界了,还有汽水喝就不错了。
  他也没再纠结这世界与前世那某朝代末年为何那般相似,但又有大量细节完全不同。
  不说其他,单单历史一项,便让陶潜两眼摸瞎。
  他虽然是个历史盲,但敢肯定前世是不存在一个唤作“长生天朝”的千年王朝的。
  现世时局极其混乱复杂,这唤作天朝的朝廷虽拥有庞大版图,外在看起来很强大,但其实已生了暮年气象。
  外有无数强敌环伺,内又是军阀四起,割据一方。
  更兼有天灾人祸,各类瘟疫肆虐。
  陶潜很想多了解些细节,与两位本地土著交谈,无疑是个好机会。
  不过所谓多说多错,陶潜不打算太刻意引导话题。
  只扮演好原身那种惜字如金的风格,偶尔插一句,引向自己想获得的信息即可。
  谁料这边他刚打定主意后坐下,那两人直接将矛头对准了陶潜。
  似是觉得关系到了,也或者是真的关切。
  那仿佛林永健胞弟般的奇石店老板李三鱼吃了片卤牛肉,吞咽下肚后,小眼睛灼灼看向陶潜,很是认真的问道:
  “陶书生,我看你今天一上午都在认真卖书,与往日的惫懒敷衍完全不同,莫非是打算好生过日子啦?”
  “若真是如此,我倒是有几个做生意的小窍门可以分享给你。”
  “也不收你太多钱,泰安居一顿羊肉火锅就能安抚了哥哥的胃。”
  这边李三鱼拍着肚皮刚说完,一脸奸诈的贾强忽然也笑了。
  他的神色,则是多带着几分调侃,捻起一颗花生扔入口中,而后道:
  “巧了不是,李老板有赚钱小窍门,我也有几个,索性一起送给陶书生。”
  “不过哥哥我不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