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之雄霸天下-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明远同时强化了官府的力量,招募的大量读书人到治下各地方任职,陶安则是负责考核和督查之事,虽然杜绝不了腐败和懒政,但是必须要有人去监督和管理,同时刘明远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法令惩治贪官和懒政之人。
直到龙凤元年低的时候,怀远军治下基本完成了新法的执行,怀远军政权也算完成了建立,行政体制也开始运行起来了。
行政制度建立起来之后,之前由怀远军管理的城池此时也全部被官吏接收,这些怀远军也得到了释放,可以专心从事打仗训练的事情。
刘明远一边颁布新法,一面组织对浙东的战事,常遇春集合了十万大军开始对嘉兴和松江一带发动攻击,同时冯国胜的五万大军也开始攻打湖州,一时间浙东战事再起。
第054章 攻略浙东
麻尔图在杭州接连收到湖州和松江告急的文书,顿时惊恐不已,面对怀远军猛烈的攻势,这位江浙行省右丞此时已经有些无力回天的感觉了。
此时麻尔图手中可用之兵也就只有驻守杭州的苗军元帅杨完者统领的五万苗军,此时尚可和怀远军一战,于是麻尔图立刻派出杨完者领兵出战湖州,迎战冯国胜。
至正初年,百姓反抗元统治日盛,农民军力量日趋壮大。杨正衡、杨通贯父子借着僻居湘西南,于是雄踞一方。
杨通贯以当初所统的那些“苗子”为基础,扩充兵马,组建了一支以苗民为主的数万人的军队。
至正十二年,徐寿辉起义攻陷jx元廷大惊,元帝急忙谕令各地勤王镇乱。杨正衡、杨通贯父子因祖辈受过元廷封赏,怀有记恩之情,便决定为国平乱。
于是元帝赠杨正衡为千户,以苗军为前锋,挺进jx一举收复袁州、瑞州、临江,苗军名声大震。
元廷对杨氏大加封赏,杨正衡授为潭州路同知,后升湖广右丞,但是后来杨正衡在粤西战死。
随后杨通贯率残余苗军随湖广平章阿思兰顺长江而下,围剿在杭州叛乱的彭莹玉,并立下战功,收复杭州,元帝大为欢喜,于是赐杨通贯为骠骑将军,并以“克全忠义”而赐名“杨完者”,苗军在杭州也得到发展,达到五万人之众。
杨完者接到麻尔图的军令,于是立刻领兵出战,但是当他赶到湖州城下的时候,湖州城已经被冯国胜攻占了。
此时湖州城大门四开,杨完者还以为怀远军没有赶到,于是立刻指挥大军入城。
手下大将吕才领着人马刚刚进入城中,湖州城中就突然杀出一员悍将,此人就是邓有德,手中握着长刀,直接杀入吕才的人马之中,顿时让苗军一阵的大乱。
吕才看到杀来的怀远军大将如此凶猛,立刻迎战上去,但是没过三个回合,就被邓有德斩于马下,同时华云龙也从湖州城后山领兵杀入,抄袭杨完者的后路,苗军被前后夹攻,顿时大乱。
沐英一马当先直入杨完者大军之中,犹入无人之境,好似赵云一般,杀的苗军四散逃命,一路杀到杨完者身前,杨完者那里见过这样凶猛的战将,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顿时惊骇不已,调转马头就逃。
杨完者身边的偏将董旺和吴辛两人顿时一声暴怒,然后朝着沐英杀了上去,沐英毫不畏惧,迎面接战,只用了几吸功夫,就将两人斩于马下。
看到沐英如此神勇,怀远军将士顿时士气大振,爆发出惊天的喊杀声,杀的苗军七颠八倒,四分五裂,狼狈不堪,杨完者手下将领更是一个个被斩杀,五万大军顷刻间瓦解。
杨完者更是一路逃命而去,身后更随的不到万人的残兵逃了出去,但是他们没有逃出多远,就被怀远军劫杀在半路了。
此时天又下起了大雨,山林中一片阴冷,伴随着入秋之后的寒意,苗军上下惊恐不安,鬼哭狼嚎,当怀远军发动攻击的之后,顿时溃散,杨完者被邓有德斩于乱军之中。
冯国胜一战灭掉杨完者的苗军,俘虏了近三万人,杨完者等一众将领全部被斩杀,缴获了大量军械。
在杭州城眼巴巴等着杨完者胜利消息的麻尔图突然接到杨完者兵败的消息,顿时惊恐不已,身体一阵颤抖之后就绝望地晕厥过去了。
江浙一带的元军主力其实早已经不复存在了,当涂和金陵一带的元军主力和方山民军、水师一同被怀远军消灭到掉了。
至于浙东平江一带的元军主力,早被白张士德消灭在平江了,连同着江浙行省总管达识帖睦迩一起被诛杀,此时就剩下杭州一带苗军算是最后的一支善战的元军的,但是在湖州误入怀远军埋伏,此时也已经覆灭了。
与此同时,常遇春十万大军分兵两路,直取松江和嘉兴两地,这两地虽然还驻守有元庭不下五万大军,但是都是一些地方签军,还有临时征召的百姓,根本就不是怀远军的对手。
于是王弼攻取了松江府,胡大海攻取了嘉兴府,最后常遇春和冯国胜大军兵临杭州城下。
杭州城的元军惊骇不已,顿时四散逃命,怀远军随后攻入杭州城,俘虏了麻尔图,同时也将杭州聚集的蒙古两个王爷和数千权贵全部抄没俘虏,押解到金陵城。
此时随着杭州城被攻破,已经是龙凤元年的九月底了,怀远军一番大战之后,彻底攻占了浙东之地,占领了最富庶的鱼米之乡,各地被俘和投降的元军超过十万之多,俘虏元庭官员和蒙古色目权贵两万多人,缴获和抄没的钱粮堆积如山,足够怀远军大军消耗一年之用。
刘明远在看完浙东战报之后,顿时欢喜不已,他最高兴的就是缴获的钱粮,他没有想到缴获的钱粮竟然可以维持三十万怀远军一年之用,这让刘明远扩军的计划也可以实现了,也看到浙东的富庶了。
刘明远知道浙东的重要性,于是在浙东战事结束之后,在龙凤元年九月底开始巡视浙东,安抚地方百姓和士绅,招纳浙东贤才和士绅任命为官员治理浙东,同时刘明远将宋思贤留在杭州主持浙东事务。
浙东的稳定关乎到怀远军的未来,同时这里也是刘明远打开的第一个出海口,刘明远是一定要开启大航海的,后世浙东这一代都是航海重要之地。
刘明远的举动立刻得到浙东百姓和士绅们的支持,尤其是当地文人儒生更是欢喜不已,他们纷纷来到刘明远设置在杭州的招贤馆,进行学问考试,然后根据才学一一认命为官,同时浙东士绅也得到了重用,很多大户士族子弟都被任命为官。
刘明远地方官吏的使用主要都是来自投奔的文人和地方士绅这两部分,刘明远会对这些人进行学问考试,由李善长负责,然后将考评合格的人登记在册,任命为官。
此时怀远军攻占地盘越来越大,但是治理地方的官吏非常有限,同时刘明远也没有一套完善的官员任用选拔制度,更多的是投奔的文人或者举荐的贤才,这些人都得到了重用。
这些人的考核只有是李善长在做,刘明远给李善长的标准就是道德没有问题就可以,至于才学不是很重要。
而且李善长的能力刘明远也看到了,处理政务绝对是一把好手,短短的一个月功夫,刚刚攻占广德路和徽州路就得到全面的治理,行政体制就建立起来了,各级官吏健全,而且新法执行的非常好,治下百姓人口和百业人员都详细登记在册,刘明远巡视到广德路和徽州路的时候顿时欢喜不已。
相比较陶安这些人,李善长更懂得刘明远的心思,他知道刘明远其实在用人的时候更注重能力,而不是那些诗词歌赋和文采出众之人。
李善长深深地抓住了这一点,他知道只要地方治理好,新法得到执行,就会得到刘明远的赏识。
于是李善长在选拔官员的时候非常重视能力和有影响力的人,一些有能力,办事强的,虽然才学不是很出众的读书人,都被李善长选中为官,因为他们可以更快地推行新法,稳定地方。
同时还有那些地方士绅也被选拔出来了,这些人在地方影响力大,可以更好地执行新法,而且也可以迅速接管地方行政,执行怀远军统治。尤其是此时怀远军治下蒙古和色目权贵被消灭之后,这些人更是在地方影响变大了。
这就是刘明远放手李善长去做的原因,他其实也听到了很多闲言碎语,甚至身边李习和陶安、汪广洋等人都隐隐提到对李善长的不满,那就是任用官吏太过随意,才学考核不够严谨。
甚至金陵城曾有这样的话,那就是你想做官不是到行省丞相府,而是到李长史的府上。
刘明远也知道这些,但是他更清楚李善长的能力,李善长虽然也说是读书人,但是只算作一个半路出家的,所以他行事更对刘明远的心情,能够将事情处理好,对出身和才学要求不高,只要能办事就可以,刘明远只是要求一条那就是道德没有问题就可以。
刘明远也清楚李善长虽然有时候也徇私,但是他还会将能力放在第一位,任用的人都是办事强的人。
如果换成陶安来考核选拔官吏,那么刘明远清楚一定会带来很多麻烦,同时大量的儒生和读书人会被录用,这些人虽然才学高,但是不一定就是适用现在怀远军的情况。
尤其是一些刚刚经历大战之后的城池,治安盗匪严重,百姓流离失所,这都需要一个能力极强的人才可以稳定。
刘明远也要顾忌陶安他们的感受,于是这才将宋思贤放在了杭州,也算是让陶安他们心中舒服了不少。
宋思贤是江浙名儒,而且相比陶安和李习他们又年轻不少,所以在杭州很快就聚集了不少文人书生,并且向刘明远巨举荐了大量人才。
许源、王鼎、范常、王宗显、吴世杰、许谒、李斌等浙东名士纷纷投入刘明远麾下,全部被刘明远一一任命为官。
第055章 治内政
龙凤元年底刘明远在巡视完治下州府之后,回到了金陵城,一路上刘明远对于李善长大佳赞赏,治下行政制度的建立很快,新法的推行也很顺利,刘明远心中非常欢喜。
同时他刘明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就是治下行政制度还是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他准备着手改进。
同时在龙凤元年底,傅友德也开始了一次军事行动,目标为z县西北的池州路,池州城中的元军兵力不多,只有不到一万人,而且都是一些老弱,主力人马都被当年福寿派到当涂了,早就被怀远军消灭了。
傅友德统领大军杀入池州,池州守军望风而降,池州知州死于乱军之中,达鲁花赤想要逃命,但是被怀远军抓住,最后在公审的时候被愤怒的百姓打死。
这也是怀远军在龙凤元年最后的一场战役了,也宣告怀远军一年的血战结束了,这一年怀远军相继攻占了浙东要地,同时还有广德路和徽州路、池州路,将战线推进到了绍兴、建德、安庆一带,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其中富庶的浙东也全部被怀远军收入,一时间令刘明远兴奋不已。
历史上张士诚占据浙东之后,在这里和朱元璋较量了好几年,这还是张士诚没有大的野心,如果张士诚换做是陈友谅,占据富庶的浙东,那么结果有没有大明朝都不好说了。
刘明远对于这次巡视非常满意,但是心中欢喜的同时,他也看到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行政级别划分的不明确,这是眼下刘明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元庭的行政级别很多,上有行省,然后就是路、府、州、县,级别多,而且混乱,有的府还没有州大,有的路甚至还没有一个府大,管理不明确,非常混乱。
刘明远之前任命的主官都是以州、县为单位,此时怀远军的地盘越来越大了,刘明远知道需要进行一个详细的行政级别的划分,不然这样下去一定会导致大乱,尤其是地盘越来越大之后。
于是刘明远回到金陵城,召集众人商讨之后,制定了一套怀远军的行政体制,依然遵循之前以州为单位的制度,同时在重要的地区设置府。
刘明远废除了元庭路的级别,名义上保持行省制度,毕竟他此时还是大宋朝江浙行省丞相。
将治下领土以州为单位进行划分,在一些重要的地区设置府,府要比州高出一些,州、府下面直接管辖县,县下面是镇和村,对怀远军治下进行详细划分。
随后刘明远设置了滁州、和州、太平府、宁国州,徽州,广德州,溧水州、镇江府、常州、平江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杭州府。
金陵所在的地区命名为应天府,同时刘明远将马鞍山单独列出来,编制为一个府,但是管辖的范围很小,只是矿区一带。
这下子怀远军治下就非常清楚了,各州府都有自己的详细的管辖范围,下面多少个县也一目了然了,治下多少百姓也清楚了。
同时刘明远在地方制度中实行的是军政分离,州府一级的主官为知州、知府,下面设置多个司马,分管民政,赋税,治安等,根据州府的人口和情况而定。
县设置县令县丞、县尉,县令总领一切政务,县丞负责赋税和耕种等民生大事,县尉则是负责治安,手下都是一些衙役。
至于每个县维持治安的衙役多少也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都是根据县下人口数量制定的。
至于下面的县下面的村设置村长,都有地方百姓推举产生,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者担r县令没有管辖民兵和军队的权利,刘明远在每个县单独设置都尉所,甚至都尉一名,副都尉两名,管辖一个县的民兵。
同时刘明远在新法中也规定了治下民夫在耕种之余,要接受接受军事训练,也就是民兵,这些人直接由都尉所负责管理,武器装备都是都尉所提供,训练时发放,训练完收回,同时训练时可以有一些补贴,每年训练两个月。
在州府一级设置督军府,设置都统,总领一州或者一府的民兵和防御之事,怀远军的民兵在平时负责城池防御的。
督军府相对简单一些,因为具体管理民兵的都在县一级的都尉所那里,所以督军府设置更加简单一些,主要是一个协调全局的作用。
都尉所和督军府的主官都是军人,直接由行省枢密院管辖,和民政没有一点关系,这些只是针对民兵,至于作战部队,那也是完全由枢密院管辖,至于驻守在那里也全部都由枢密院调动,地方官府只需要积极配合就好。
于是刘明远组建了一套军政完全分离的体制,民政全部都是由李善长的长史府来处理,军政则是由冯国用的枢密院掌控。
两人直接对刘明远负责,这样的制度一出现,最高兴的当然是怀远军众将士,以后军队的管辖和指挥也将更加明确简单,同时也不需要受到哪些文人书生们的指挥领导了。
地方官府的主官也只有民政的权利,和军队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不得兼任,这也直接斩断了地方主官在战时投降或者叛变的路,军队也不再由他们掌控。
至于军队,也从民政中出来了,一个武将在地方也不需要掌控全部的军民,他只负责统领手下的军队打仗。
看到刘明远这样的制度,李善长等人顿时震惊不已,同时大家也对刘明远更加敬服,军队和民政完全分开,谁也不搀和谁的事情,这样都好办,既可以方便军队的指挥作战,同时也让民政政令更加畅通。
随后刘明远对治下的学制进行了整顿和规范,设置官学,官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