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天斗神-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更多的话,阮水泽亮他们连思考一下都不会有立刻就会跑路。
土地什么的很重要,但是保证族群的生存更加重要,要是真的看中了徒弟,越人应该进攻的地方就应该是季平,甚至更远一些的安州,而不会想在这样,直接领兵进攻沅县,然后又和兵力只有区区五万人的玄火军干上。
那么就是说,越人取得了攻占沅县的胜利之后,无论怎么样,都是会选择撤退
事实就是如此,特别是只有五万的玄火军都能对越人造成那么恐怖的伤亡之后,阮水泽亮和阮青石覅昂要是敢留下来才怪。毕竟,杨天鸿麾下的军队不止有五万,他若是想要出兵,随时随地都能拉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其实是七八个五万人规模的主力军团啊
“或者,还有一个办法。我们我们找个机会,派出使者去见杨天鸿,效仿先辈吧”
阮青石方所说的“效仿”,那是指越人在上古时期曾经在名义上效忠大汉王朝的旧事。那么时候,越人也向大汉朝进贡,只是因为地处偏远,汉人对于越人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
阮水泽亮脸色阴晴不定若是名义上臣服,那进攻这里的胜利,还有付出了极其惨重代价才打下沅县,那些为了增长越人族群心志的付出,岂不是白费了
“太强了,汉人真的是太强了,尤其是玄火军,他们与之前那些汉人完全不同,要是杨天鸿想要进攻国都,我们是绝对顶不住的。”
阮青石方话说得很小声,深怕惹到精神状态有些诡异的阮水泽亮。
想法当然是好的。可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就算自己不去找杨天鸿,杨天鸿这边已经自己找上门来。很快,在第一批骑兵部队轰鸣的马蹄下,已经有越人成了亡魂。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出自孙子兵法的这句话,估计是有看过的人都会印象无比的深刻。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军队行动时要象风一样迅速,队列象树林一样整齐,攻击时要像烈火一样毫不留情,防守时如稳如大山。难测时象阴天;不动时象山岳,发动时象疾雷闪电。
当然,那是最为通常的理解方式,杨天鸿对于这句话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将那句“名句”的意思拆开来用。
两万名被派出去的骑兵,现在正如一阵狂风那般的席卷着路上的一切,遇见路上的越人蛮夷,不管是人或物皆在马蹄声中被击为粉末。
骑兵的优势在于速度,对于建筑的攻击比较弱,简单而言就是不善攻城拔寨,但这是对华族之间的交战而言,毕竟在野外列阵的军队,哪怕是二三流的军队,总是会设立拒马等障碍物,但是对于越人那种简陋到了极点,根本没有任何阻碍物的城寨,说实话攻击起来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困难。
一种新鲜事物的出现真的会把人吓坏。骑兵从安州的平原地带出发,一路以水蛇式的行进姿态席卷,任务是为中军摧毁任何挡路的障碍,从未遭遇过大规模骑兵攻击的越人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不管越人军队是有多少人或者是在什么地方,面对两万踩踏着奔雷一般马蹄声袭击而来的骑兵,除了发愣就是惊恐地四散而逃,不管是在发愣还是逃跑,最终都是被马上的骑兵用手中的兵器一一杀死。
大营帐中,看着沙盘上代表越人部落的三角形小旗一枝一枝在两万骑兵碾压之下消失。杨天鸿英俊并且有那么一点冷酷地勾起嘴角,淡淡地说:“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管其他人是怎么理解,这就是我的用法。”
骑兵出动了,后面还有足足五万民重装步兵和六万名轻甲步兵、五万弓弩手也搭着马车正在往北边推进,营盘之内留下的部队基本是辅兵性质,只有两千亲卫骑兵和三千重装甲士是在家将们强烈要求下,必须留下来保护自家公爷的精锐部队。
兵法需要学。学了还得看怎么去运用,要是全部按照兵法所写的来干,那估计不是被揍得找不着北就是永远都是处在战争准备阶段。所以学而用之自从有知识传播开始就一直在被强调,杨天鸿好歹也是多了来自另外一个世界数千年的知识。他或许某些时候会犯傻,但绝对不会傻到带领全军主动自投罗网的那个份上。
打仗还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现在是冬季。因此,做好了过冬准备的一方就已经是占据优势天时。玄火军过冬的冬衣准备得比较仓促,三十多万部队其实有至少一半是缺少冬衣的状态,只有那些主战部队才完成换装。后续装载冬衣的辎重队伍一直都没有停过,但是想要完成三十来万人的换装,哪怕是整个安州和历州都在赶制冬衣,包含运输的时间算上最快也需要至少一个半月。
如此计算下来,天时上面杨天鸿其实并没有占优,但是越人蛮夷那边估计也好不到哪去,不过,越人蛮夷似乎四季都是穿成那样,从习惯性来讲,越人似乎是占了天时的便宜
杨天鸿手头上有一个数据从开拔到现在,应该是在一个半月的时间之内,司马欣那边非作战减员已经达到了两千余人。他自己从安州这一路过来的援军,也有数百人多人因为体质的关系,在作战序列中被排除掉。
计算下来,也就是一个半月的时间而已,还没开始动刀子,就有好几千人失去了作战能力,杨天鸿看到这个数据其实有着万分的心理准备。要知道,杨遂所部是准备相当完全才南下建设沅县的,有了那么充足的准备都能非战斗损员两千多,随着时间的延长肯定还会有更多的非战损减员。那么,杨天鸿自己这边至少有八万是缺少冬衣的士卒,他们从开拔到现在不过是四天时间,已经有数百人的非作战减员。要是作战时间长达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乃至于更久的时间呢
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历史上,冬季不宜用兵。不管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在现代都不适合用兵。想想二战时期的德军,近百万精锐部队在寒冷冬季俄国的遭遇就能够明白这一点。那还是拥有完备后勤保障的现代化部队。若是换了完全冷兵器的军队,恐怕伤亡还会更大。
越是这种时候,杨天鸿就越是强烈有种想要尽快把火枪搞出来的冲动。是的,只要火枪研发成功,进而大规模列装部队,那么士兵也就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战技训练方面。他们只要懂得配备,懂得列阵,懂得按照操典稳定有序的射击,那么安州和历州很快就能组编起多达上百万的庞大军队。
南方在冬季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那么寒冷,杨天鸿这一次敢于在冬季用兵正是出于这项考虑,可是考虑终究只是猜测而已,数据已经用事实来证明很多时候猜测跟现实是两回事。,,;手机阅读,
第三百九九节
时间很重要。现在距离冬季结束还有着奖金两个月,考虑到南边的气候比北边的温和,冬季的季节影响会降到最低,那么估计是一个月左右天气必然会回暖,到时候对于非作战损员的担忧,也能够变得放松一些。
可是随着天气回暖,杨天鸿此战面临的新麻烦肯定又会到来。要知道,季节的轮换总是会让老天爷下一场雨来通知众生“老子心情改变了”,而南方多森林且气候特殊,一旦下雨肯定是没完没了外加一个断断续续,想要不停歇的作战就要将雨季的影响充分的考虑进去。
必须在半个月内彻底解决沅县周边的越人蛮夷,杨天鸿的目标,或者应该说是他苏力求的就是这样,所以,现在整个部队的运动是达到了能有多快就要有多快的速度。
骑兵的存在,是用来不断压缩越人蛮夷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借着骑兵高机动的速度来歼灭任何一支可能逃脱的越人蛮夷。在骑兵起到自己的作用的同时,对于步军的调动就充满了考验,步军担任的任务非常繁重,他们需要推进的同时破坏或者驻军堵住要道,还可能需要留出足够的预备队来跟窜进林子的越人蛮夷捉迷藏。
地利也是每一个带兵统帅必须要考虑进去的因素,沅县周边地形因为有诸多水系显得非常的复杂,所幸的是,杨天鸿麾下已经有一支海军陆战队。尽管这支海军陆战队说实话战斗力肯定不怎么样,毕竟才刚刚成军没多久,该有的操练极度缺乏,而且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涉水以及登陆作战演习,不过,用来在河面上袭扰和阻止越人可能的渡河,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目标已经确定第一步,先将越人的精锐部队消灭掉,然后用战兵把守要道,再让收服了的越人蛮夷掉过头来,去追杀其它逃窜进森林的越人蛮夷。另外一个世界有句很不错的话“以夷制夷”,杨天鸿多多少少打的也是这个主意。现在,沅县周边的整个布局因为杨遂已经先行将越人的精锐部队消耗在沅县的巷战里,到了这个阶段,杨天鸿的布局其实已经完成了十分之七、八左右,哪怕是还有变局,也顶多是无法十成十的完成整个布局罢了。对于最后的结果,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就在玄火军主力骑兵出动的第三天,也就是第二批部队推进到距离沅县约有数十里的时候,这个时候南下军团已经率军攻取了越国境内的一些小城市,他们已经完成了迂回,大概需要半天的时间来完成与重步兵为主力的第二批部队的会师,在后方的却是接到了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报。
杨天鸿看着手中刚刚送到的战报,眉头紧皱着:“阮水泽亮攻下沅县之后,竟然没有巩固城防的动作,而是耗费了两天的时间来收集战场的兵器,以及对杨遂留下的粮秣进行打包,然后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向南退却”
对比一下时间,要是杨天鸿之前没有提前展开军事行动,现在等待越人蛮夷向南后退的时候,肯定是来不及堵住缺口还好还好,上天和运气终究是站在自己这边,尽管动作慢了那么一点点,却也还是能够来得及。
“杨遂”
杨天鸿看见了战报上的关键词。显然,是杨遂在沅县留下了大量未被烧毁的粮秣,这才拖慢了越人蛮夷的后撤。说起来,都是贪婪惹的祸。虽说阮水泽亮勉强也能算是一个统兵之人,也有着能够隐瞒对方,暗中积蓄兵力对沅县发起致命一击的闪光点。可他毕竟还是一个蛮夷。贪婪,是他在此战中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因为觉得沅县城中堆积如山的粮草必须带回去,所以才在沅县停留了两天时间。
尽管只是两天时间,却是致命的两天。
在整个玄火军系统当中,骑兵队伍是最快发现情况不对,他们在游弋猎杀越人蛮夷的时候,从北面来的越人队伍先是少量押着战利品在往南撤,后面跟着的越人队伍的人数越来越多。渐渐地,当遭遇的越人部队数超过万人,而且不止一支的时候,哪怕是再迟钝的士兵,都发觉了事情的不对劲。
骑将,也是杨府家将杨杰马上将这一情况向中军汇报,激战了好几天,多多少少有些减员的骑兵部队,则是按照各队将官的命令,放弃了万人以上规模对于越人队伍的攻坚,转而以骚扰袭击的战斗方式为主。
骑兵的冲击力极其强大。而且在几乎没有马匹产出的南方,骑兵的作用就是更是不可或缺。这些天来,两万名玄火军骑兵消灭的越人蛮夷,起码有五万以上,而他们自身的损失也有好几百。会有这样的损失并不是因为越人的抵抗多么激烈,而是这些骑兵比起历州骑兵来说还算不上精锐。毕竟,历州与北面草原接壤,戎狄虽说去年输了一阵,可是谁也不敢保证戎狄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南下。因此,历州军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要比安州这边更加重要,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也被杨天鸿留在了历州。反观安州这边,这些随同主力军团南下的骑兵,他们是杨天鸿从历州骑兵当中挑选出来善骑者,可是并没有多少时间来进行训练。因此,在战斗中所造成的损失,基本都是骑兵自己不慎掉下马背摔伤摔死。
事实上也是这样,在没有马镫和马鞍的时代,光是依靠缰绳和自身的平衡想要驾驭好战马并不容易,骑兵也不单单是需要安稳的坐在马背上,还需要手持兵器厮杀,一个不慎晃悠一下就真的从马背上掉下去了。骑兵在厮杀的时候,还会随着兵器的挥动和击中敌人产生阻力,无论有没有心理准备对于骑士的腰力和双腿力量都有很高的考验。可就算是有了马镫和马鞍,仍然需要大量时间训练,才能产生一名合格的骑兵。
就现阶段而言,杨天鸿对于安州骑兵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大规模的南调征战也是想用越人蛮夷的脑袋去磨练这支军队。毕竟,越人蛮夷其实不能算是多强的对手,绝对是一块练兵的好磨刀石。若是比起北面的戎狄,越人其实连提鞋的资格都不配。
最先接到来自骑兵情报的人,不是已经临近了沅县的杨天鸿主力所部,是沿着季平要塞东南方向,一直在朝着南面方向稳固推进的杨比等人。作为第二批部队,杨比麾下有六千重甲步兵、一万名弓弩手,另外还有三万名轻甲步卒。这支部队原本是被杨天鸿拿来做正面交战的主力。只是因为季平以南的道路大多还在整修,不得不分兵加快速度。
在玄火军当中,重步兵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现在,绝对是时候拿出来校检一下战力了。相对于组建时间不长的规模化安州骑兵部队,杨天鸿对操练了足有两年时间的重甲步兵有着很深切的期待。在接下来的南方征战中,重加步兵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也会影响到杨天鸿对麾下部队结构的选择。若是重加步兵不负希望,那么重甲步兵的建制将会扩大,若是重加步兵展现出来的战力不理想。杨天鸿也只有放弃重加步兵扩建的想法,转而去重视其它部队。
其实,无论重甲步兵还是轻甲步兵,都只是杨天鸿计划当中的备选部分。他其实更为看中轻甲步兵。原因很简单火枪的研发正在进行,这就注定了玄火军以后的重甲步兵数量不可能太多。可是,火枪的研发一直没有太大进展,想要达到规模化量产的程度,还需要很多时间。在战争与和平面前,杨天鸿只能是把有限的人力资源尽可能投入到现实中去。因此,重甲步兵现在玄火军中仍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切变化的前提,都是火枪能否真正被研制出来。
说实话,在入主安州,甚至是成为历州节度使以前,杨天鸿一直在忧虑着要是没有自己的牧场,想要建设骑兵且不谈财帛的耗费,战马来源不在自己掌握手中突然被卡掉,那么骑兵的建设肯定是要中止。骑兵部队的建设制约太大,建立大规模的骑兵是妄想,而在未来的与中原各国之间战事,还有可能的北上迎击草原戎狄,要是没有大规模的骑兵要怎么办由此一来,只能是建设能够与骑兵对抗的重甲兵种来进行弥补。
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历史上,南宋对外战争的胜率一直是保持在百分之七十,比之唐朝对外战争的百分之四十八,为什么宋比唐对外战争的胜率多了百分之二十二还被叫弱宋其原因就是宋朝军队胜率虽高,可是缺乏骑兵在获胜的时候杀伤敌军的数量太少。宋军虽然战斗得胜而无法杀死更多的敌军,那等于是获得了一个空白的胜利。敌军没有死伤多少再次集结还是有着很强的有生力量,这样的胜利哪怕再多对实力对比的作用依然不大。相比之下,唐军对外战争的胜率低,但是唐军不缺骑兵,每次获得胜利总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