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替身行-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避免意外,江帆当即派人暗中盯着郭真、凌云凯与北斋先生。
锦衣卫方面也做了一些调整。
宝船案牵连甚广,郭真和北斋都是人证,尤其是北斋,可以直接锁定信王。
陆文昭必然会想办法杀人灭口。
至于凌云凯,就是陆文昭用来对付北斋的刀。
毕竟北斋是信王的红颜知己,如果陆文昭让亲信动手,必然会触怒信王,让一个阉党的人出手最为合适。
事后再把凌云凯灭口,陆文昭不仅可以抽身事外,还能获得一波信王的好感。
不得不说陆文昭很精明能干,做事也狠辣果断,是个做大事的人。
可惜他算错了人心,把别人当成棋子的时候,没想到自己也不过是信王手中可以随手舍弃的棋子。
从一开始,陆文昭就注定悲剧。
无论是信王成功,还是失败,陆文昭都难逃一死。
因为他知道得太多了!
信王朱由检的疑心病极重,绝不可能让知道自己想杀兄继位的人存在于世。
将《宝船监造纪要》放下,闲来无事,江帆看起沈炼带来的《酌中志》。
《酌中志》有二十四卷,详细地记述了由明万历朝至天启七年的宫廷事迹。
其中包括皇帝,后妃及内侍的日常生活,宫中规则、内臣职掌以及饮食,服饰等等。
沈炼带了的只是其中一卷。
不过引起江帆注意的,是上面记录的惊天奇案——“王恭厂大爆炸”!
异变倏忽起,猝然落京师。
至今谈天启,奇诡王恭厂。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巳时。
一声巨响,震动寰宇,让整个京城都陷入了灾难般的混乱当中。
经过调查,爆炸源于京城西南区域的王恭火药厂库附近。
此次爆炸的范围直径约有七百五十米,面积达到了三平方公里,数万间屋,以及两万多人化为碎骨。
受难者的尸体层层堆叠,残碎的肢体自天空如雨般落下,刺眼的鲜血和腥臭的气味,仿佛地狱降临世间。
此次事件对京城,乃至整个大明都带来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其中存在的疑点颇多。
在民间也有许多奇幻色彩的传闻。
传闻爆炸当天,京城天色皎洁,突然位于京城西南角的王恭厂发生一声巨响,与此同时整个大地开始剧烈震动,雾蒙蒙的土灰蒸腾而起,遮天蔽日。
硕大的蘑菇升起,紧接着天崩地裂。
霎时间晦暗如夜,万室沉平!
东至阜成门,西到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的房屋、居民、家畜尽为齑粉。
更诡异的是,死者皆一丝不挂。
许多人集体失踪。
死者之中有名有姓的几千人,姓名不详者不知几千人,而在皇宫中施工的工匠,因为巨震从高处掉落,死亡两千多人。
长安街一带不时有残肢断臂,伴随石块、木头、家禽从空中落下,场面惨不忍睹!
死者之中,也包括了许多官员。
御史何迁枢、潘云翼在乾清宫被活活震死,侍奉天启帝进早膳的太监全部遇难,无人存活。
天启帝朱由校虽然幸免于难,但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却在爆炸之中,受惊而死……
京城中,许多人现在谈到王恭厂大爆炸,依旧心有余悸。
看完《酌中志》记载的“王恭厂大爆炸”。
江帆心血来潮,进入内景之中,打算看看能否解开这个未解之谜。
【我想知道天启大爆炸的真相。】
心念一动,江帆眼前出现了一个直径两米的金色火球,顿时就让江帆感到一股炙热感。
溜了溜了!
没想到天启大爆炸其中牵扯的因果如此之大,江帆当即放弃探索答案的想法,退出内景。
从刚才的情况来看,他想要通过内景知道答案,起码得减寿十年以上。
“不划算啊,还好溜得快!”
退出内景,江帆收起《酌中志》,喝了杯茶压惊。
就在此时,又有几批人登门送请柬,想要邀请江帆赴宴。
因为朱由校的看重,江帆一跃成为了朝中新贵,自然就成为了许多官员拉拢的目标。
不管这些官员是真心还是假意,应酬是必不可少的。
按照规矩,江帆升官后,得去拜访一下上司,相当于拜码头,然后设宴请一些亲近之人。
官场有很多潜规则,江帆对此不厌其烦,要不是为了完成主线任务,他是真的想让这些人有多远滚多远。
就在江帆想着该去赴谁的宴时。
皇宫之中。
朱由校正在听魏忠贤对江帆的调查汇报。
“这么说,江帆的身份没有问题。”
听完魏忠贤的情报,朱由校知道江帆不是东林党的人后,觉得江帆可堪重用。
接着朱由校面色一沉,问道:“宝船沉湖的事,调查得怎么样了?”
此时的朱由校看上去颇为威严,魏忠贤直接跪在地上:“回禀陛下,奴才尚未调查到有用线索。”
朱由校闻言,冷然道:“那你觉得,这次沉船,是意外,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魏忠贤考虑了一下,回道:“奴才不敢妄言。”
“给我盯紧东林党,这些人最近越来越不安分了。”朱由校眼中带着一抹杀意。
他自继位以来,遇险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上次差点遇害,还是王恭厂大爆炸的时候。
他虽然侥幸活了下来,可是太子却没能活下来,每每想起了都心如刀绞。
这次心血来潮游西苑,又险些溺水身亡,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巧合,真当他这个皇帝不会杀人不成。
其实朱由校并不蠢,反而相当精明,江帆和很多人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中,认为朱由校是一个不学无术,只爱木工的昏君。
实则不然。
在权谋、帝王之术与城府方面,朱由校远在朱由检之上。
平时看上去只爱木工,不理朝政,让魏忠贤把持朝廷,都是假象。
没有朱由校的支持,魏忠贤一个阉人,怎么可能力压群臣,让东林党抬不起头?
当初朱由校年少继位,朝中大权被东林党、楚党等党派把持,以天启帝年少为由,不让其亲政。
朱由校有什么利国的决策,也被这些倚老卖老的大臣驳回。
面对如此局面,朱由校只得把魏忠贤推到了前面,培植阉党与其相争。
如今楚党已经彻底消失。
竒_書_網 _W_w_w_。_q ǐ_S_u_W_α_N_G_。_C_ò_M
东林党被打压。
可以说阉党能够发展到如此地步,都是朱由校暗中授意,一手促成。
帝王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之道。
可如今阉党确实有些尾大不掉之势,就连直属皇帝管辖的锦衣卫也依附了东厂,所以朱由校才想培养一个亲信,用来制衡东厂与西厂。
这与信不信任魏忠贤无关,而是身为帝王的常规操作。
反观朱由检,上位之后,大力铲除阉党,所杀官员数百,使得朝廷当中,东林党一家独大。
东林党这个团队,自成立以来,就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不停的内斗。
干啥啥不行,内斗第一名,简直就是官场中的平头哥,和阉党斗,和其他派系的大臣斗,和皇帝斗。
内斗内行,外斗白给!
其实最初东林党成立之初,立意是好的。
那时东林的官员确实刚正不阿,不拍马屁,不贪污,大部分都很有文人风骨,算得上是忠臣贤良。
可随着时间推移,东林官员逐渐腐败堕落。
屠龙少年,终究变成了恶龙!
第21章 帝心如渊
如今东林党中的官员,十有八九都是唯利是图之辈,已经成了大明最大的害群之马。
他们一边高举着大义的旗号,装着白莲花。
一边贪污受贿,吃喝嫖赌,吸着大明的血。
就拿教坊司来说,去得最多的就是这些官老爷。
嘴上说的是为了照顾故人之后,结果全都照顾到了床上。
当真是汝之妻女,吾养之!
更可恶的是,这些口不言利的人,早就和那些大商串通一气,坚决抵制收商税,反而将农业税不断提高。
正因如此,才导致大明多地民不聊生,那些被赋税逼得活不下去的农民,只能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若非这群只会窝里横的官员,大明起码可以再延续百年,甚至更久。
正是因为清楚东林党的危害,朱由校才会借着魏忠贤的手,不断打压东林党的势力。
至于做木工,确实是朱由校的个人爱好。
如果可能,朱由校是真的不想跟这些大臣们钩心斗角,一心做个木匠。
可生在皇家,他没得选。
做木工的时候,朱由校的心情会放松许多,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迷惑东林党。
或许朱由校不是一个强势的明君,但他所做所想的,都是为了让大明能够强盛起来。
至于阉党构陷朝中大臣,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朱由校是知道的。
之所以任由阉党行动,还是出于帝王心术。
那些被抓入诏狱的官员中,大部分官员都依附于东林党,虽忠于大明,可过于迂腐,总是喜欢跟在东林党后边,跟他这个皇帝对着干。
不将其打压,铲除东林党的枝系,怎么搬到树大根深的东林党?
对于朱由校而言,想要的是听话的臣子,而不是一群只知道抬杠的杠精。
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朱由校接手时,大明就是一个外忧内患的烂摊子。
朝中东林党的势力盘根错节,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加上遇到小冰河时代,天灾人祸不断。
面对如此局面,别说朱由校,就算是朱元璋在世,估计也会一个头两个大。
昨日宝船出事,朱由校第一个怀疑的就是东林党。
这并非没有缘由。
前段时间朱由校吩咐魏忠贤降低农业税,征收江南的商税,这一政策已经触及到了东林党的利益与底线。
东林党反扑是意料之中之事。
尽管没有证据,可朱由校心中已经认定宝船事件,十有八九与东林党脱不了干系。
若非忌惮东林党掌控的权势,担心朝堂动荡,朱由校真的想来个快刀斩乱麻,把这些乱臣贼子通通砍个干净!
当然,朱由校只是想想,他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这些年朱由校一直都在忍耐,就是想一步步打压、彻底解决东林党这颗毒瘤。
东林党显然也意识到了危险,所以才会想要来个釜底抽薪,干掉朱由校,消除掉魏忠贤的靠山,搬到阉党,独揽大权。
朝廷上的纷争激烈程度,凶险甚至超过了战场搏杀,一般人根本玩不转。
江帆初入官场,还是嫩了一些。
若是单论心机、权谋和手段,真不是朱由校的对手。
他只不过是仗着先知先觉,和替身强大实力的优势,才能暂时获得主导权。
如果将朱由校和朱由检两兄弟拿来比较。
在当皇帝的方面,这个被外界称为木匠皇帝的朱由校,其实远胜朱由检。
要知道天启帝朱由校可是由大战略家孙承宗等人亲自指导出来的。
天启帝朱由校在位期间,大明的整体国力都有所提高。
别的不谈,单说辽东方面。
边军每年都能得数百万两军费,军事力量大大提升,已经开始站稳了脚跟,甚至可以反击后金。
如果不是境内民变牵制,加上东林党拖后腿,驱逐后金鞑子问题不大。
外人只是看到了朱由校爱做木工,不理朝政,谁又知道他心里的苦?
权臣把持朝政,他只能选择隐忍。
可是这些人依旧步步紧逼,甚至屡次想要刺杀天启帝,制造出多起“意外”。
到了现在,朱由校都无子嗣,是朱由校不能生育吗?
当然不是,朱由校今年二十三,本有三子三女,这还不算那些怀有身孕却“意外流产”的。
可这些孩子都因为各种原因夭折,没一个能够活过两岁,说是巧合,就是傻子都不信。
其中有一部分是客氏的原因。
还有就是东林党不想让朱由校留下子嗣。
从很早以前,东林党就开始培养信王,对其灌输东林党的思想,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
如果朱由校不是装出沉迷木工,估计东林党的反扑会更加猛烈!
一个皇帝被逼到这个份上,却能忍气吞声,可见朱由校的心机城府何其深沉。
只可惜原本的历史轨迹之中,朱由校被设计落水,感染风寒,之后又服用仙方灵露饮,导致病情加重,身体浮肿,没多久就传位胞弟朱由检,驾鹤西去。
多年谋划,还未展开,便魂归天外。
只留下无能昏君,木匠皇帝的称号。
若非如此,再给朱由校几年,肃清朝中内患,驱逐后金,那时大明的历史走向将大不相同!
江帆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不知道这个他轻看的木匠皇帝,心机深沉如渊。
此时,江帆正在做针对信王与东林党的部署,以及扩充自己的势力。
他现在虽然为锦衣卫镇抚使,可锦衣卫中有的实权千户,大部分都是阉党的人,剩下的则暗中投靠了信王。
也就是部分百户、总旗、小旗之中的边缘人物,还没有明确站队。
目前江帆手里真正可用的锦衣卫,也就几百人,能够完全信任的人更少。
而在厢房中的周妙彤,辗转反侧,心中忐忑不安,看着房门,生怕江帆闯进来。
可是等她快睡着了,都不见江帆到来,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
伴随着怒晴鸡的啼鸣,江帆早起晨练。
今天他没有打太极拳,或者八极拳,而是练起了刀法。
一手魔刀千刃,一手黑金古刀。
一者轻灵迅捷,一者势大力沉。
双刀轮转,疾如风,烈如火,劈、砍、挑、拨,势不可当。
两百多斤的黑金古刀在江帆手中举重若轻。
魔刀千刃更是变化多端,到现在江帆也就开发出几种用法。
收刀之后,黑金古刀放入背后刀鞘,魔刀千刃悬挂腰间。
取出雮尘珠,江帆盘膝而坐,吸收其中能量,增强自身修为,感觉距离《金刚不坏童子功》第四层只差临门一脚。
过去半个时辰,江帆起身洗漱,吃过早饭,便前往北镇抚司。
照例拜访了一下上级,然后就是整顿自己手中人马。
一番忙碌下来,已经接近中午。
看着手头上的一堆文件,江帆感叹道:“要是有个秘书就好了!”
接任镇抚使后,江帆的空闲时间少了很多,为了偷,不,是为了锻炼手下的办事能力,江帆当即将一部分不重要的事情,都交给沈炼、青龙他们来处理。
美其名曰培养他们的能力。
腾出来的时间,江帆都用来修炼《罗摩内功》和《金刚不坏童子功》,偶尔锻炼一下以气御物,日子过得很充实。
第22章 挖墙脚
时间来到正午时分,眼看就到了饭点,忙碌一上午的江帆,并没有去北镇抚司的食堂。
大锅饭的味道,懂的都懂。
想要改善伙食,还是得去酒楼,或者让饭堂开小灶。
江帆打算到外面吃。
人生在世,无外乎生老病死,吃喝玩乐,该享受就享受,不能亏待自己。
走出北镇抚司,江帆看到路边的酒馆中,殷澄正和几个锦衣卫小旗正在那儿喝酒吹牛。
在沈炼手下当差的时候,江帆和殷澄共事过一段时间,知道殷澄好酒,而且一喝酒,嘴上就不把门。
没想到对方酒瘾这么大,就午休的一点空档,都要喝上几杯。
更重要的是,殷澄此时正在绘声绘色讲述前天,天启帝落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