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枚建城令-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认为截断了卢氏的两次粮草,卢氏的五万大军就会溃了。
但同时他也认为,晋城那个地,三方联动,卢氏轻易不可能退回来,或者就算能退回来,多半也元气大伤。
所以他需要做的,不是取代鹿城卢氏,而是趁着这个时间抓紧发育,让鹿城卢氏拿他没办法,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攻打,是块硬骨头,肯定要损兵折将。
不打,看着真恶心。
在这种情况下,拿下卢家镇,王家镇,其实意义不大,而且会影响李肆真正的战略布局。
就让鹿城卢氏把他当成一伙没有什么大志向的乱军不好吗?
甚至李肆都可以尝试着被招安哦!
总之,脸面才值几个钱。
至于说有没有一种极端可能,卢氏大军在晋城战场大败,然后元气大伤,李肆取而代之。
有!
战场之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可打仗不是请客吃饭,取不得巧,也赌不得那极小可能发生的几率。
毕竟他不是冠军侯,他只是个普通人。
脚踏实地一点不好嘛!
“传令,打扫战场,全军返回,对了,不可损伤农田,不可威吓,勒索,骚扰百姓,我军,乃仁义之师!”
就这样,早上出发,下午返回,大军耀武扬威,押着俘虏,带着缴获的物资,好像过年一样,顺着官道途经王家镇的时候,出来箪食壶浆迎王师的人更多些,差不多上百个,毕竟战场就在十几里之外,老乡们也不傻,谁赢谁输还是能分辨的。
好么,乱军大爷赢了,这回总该来吞并,洗劫,蹂躏我们王家镇了吧,来吧,来吧,我们再也不想承受这样的煎熬了。
玛德,才割了半上午的麦子,累都累个半死,还要承受这样的恐吓。
呜呜呜。
但,
李肆飞马踏过官道,身后黄土飞扬,像极了追风少年。
至于王庄镇路口处跪着的那百多人,他都没兴趣看,笑话,卢家镇那样的大美女都在我面前解开了鞋带,我都不屑一顾,现在让老子来劫掠你们王庄镇,你们也配!
哼,大胆刁民,一定是想谋害孤王的民心!
轰隆隆!
大军路过,除了烟尘漫天,其他秋毫无犯。
而王家镇的人,脑袋都方了,方了……
——
“老人家,不要着急,慢慢说,你叫什么,多大年纪,干什么的,原来户籍在徐家村还是溪山镇,家里还有什么人,邻居是谁,至少要两个邻居作保才行哦。”
卢家大院最终还是成了人山人海的处所,一条长龙能排到南街去,但是没办法,因为今天就是分房子,分田地的重要日子。
而这同时也是户司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可以说只要分了房子,分了田地,那么刚刚成立的溪山县就稳了。
当然,这事儿其实没有那么麻烦,但是李肆要求周月在分田分房的同时,要做好掌握每一户人口,每一亩田地的状态,这就难了。
幸好周月抓了溪山卢氏的十几个账房,又抓了卢老爷的六个妾室,以及二三十个懂得文字,会算点帐的奴仆,再有溪山卫戍营,溪山守备营的配合,这才把事情能从天上拽下来,结结实实,稳稳妥妥的落在实地。
为此,周月每天只能睡两个时辰,好在不知为什么,这两天她浑身上下使不完的劲儿,精神的很。
“大人,小的叫张三,今年四十五了,属猪的,家里原来就住在溪山镇的豆腐小巷,从外面数第一家就是我,小的是做的小本生意,磨豆腐的,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被征发去了鹿城,小儿子命不好,前几日被蛮族给杀了,大儿媳前几年病死了,现在小老汉跟前就是个六岁的孙女。”
眼前的老头子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目光浑浊,也看不出什么苦悲,只是以最卑微的态度,希望能分到原来的房子,或者就算分不到,给他们爷孙俩一个落脚遮雨的地方也行。
周月看着老者,很清楚的知道他担心的是什么?或者说,原本溪山镇的居民都有这样的担心。
而这,也是她要亲自来询问,亲自来处理的原因。
“老人家,你做的豆腐好吃吗?”
周月微笑着问道。
对面的豆腐老头儿眼睛里忽然有了一抹他人生中都很难有几次绽放的光芒。
“大人,小老汉磨的豆腐,那是家传的哩,整个溪山镇,谁不知道豆腐张三的名号?甚至比那个铁匠张三还要出名哩。”
豆腐老头儿不知怎么,就觉得眼前这个小姑娘分外亲善,所以也禁不住得意了一下,毕竟那个铁匠张三还是他远房的侄儿。
“那感情好啊,不瞒你说,我也喜欢吃豆腐,老人家,我给你写个条子,去找一个叫张达的胖子,你的本家,那个大胖子管做饭的,你认得他吧。”
“认得,认得,张大官人是好人哩。”
“好的,你从他那里领豆子,然后每天给他供应豆腐,嗯,给你算工钱,具体需要多少,看张达的,至于房子么,豆腐小巷那里目前要被征用,老人家别急,如果你三户联保没有问题的话,你可以在临山街98号分到一处铺子,那是内外两间房,外面可以用来做豆腐出售,里面可以用来做居住用。”
“但是呢,有件事老人家你需要明白,以后你做生意,都是要交税的,当然不会太多。”
“最后,这是你家的田契和地契,这个已经在官府备案,丢了也不打紧,但最好还是不要丢了为好,因为重新办理,可是需要交钱的。”
周月一边细细叮嘱,一边讲解,一边笔走龙蛇,写了个条子,上面的意思很简单,但张达绝对会照办。
虽然这种做事情的方法有点粗糙,甚至不合规矩,但如今这就是最快打开局面的方法。
第72章 内需
“贾大头?你说你是个渔夫?哦,只是闲来打鱼,还会种地,现在能打上鱼吗?认识厨子张达吧,我给你写个条子,从今天开始,你每打一斤鱼——嗯,你们之前是怎么卖鱼的?哦,论条啊,五斤的大鱼二十文,三斤的鱼十文,一斤的鱼三文。”
“行,从今天开始,你每打一斤鱼,给你五文,鱼给张达,然后拿了凭证到我这边领钱,去吧,下一个。”
“谢谢大老爷,谢谢大老爷。”
已经五十岁的渔夫贾大头千恩万谢,他们都是溪山卢氏的佃户,一辈子几十年辛辛苦苦,也就勉强能填饱肚子,谁想到那位自称皇子殿下的乱军头目一来,这天竟然变了,不但所有人可以分田,有些手艺的,还能讨个营生。
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不要谢我,要感谢皇子殿下。”
周月微笑纠正,这种三言两语,写个条子就能改变许多人命运的感觉,真好。
“大老爷,小老太婆我会织布,还会做衣服,求大老爷给个活路呀!”
一个年纪也就四十岁左右的妇人冲上来就磕头。
周月笑笑,一边让旁边人将其扶起,心里却是在盘算着。
织布,做衣服,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辎重营存入的物资里就有一批数量不菲的布匹,如今眼瞅着就要到冬天了,殿下应该需要棉衣,自己也需要几件好看的棉衣……嗯,将士们应该都需要,这事儿如果不解决,殿下还是会把问题丢过来的,到那时哪里还来得及哦。
惭愧惭愧,我居然没有想到这么重要的事情。
衣食住行,大事啊。
一念及此,周月立刻将这个事情提升到战略高度。
“大婶,你会做棉衣吗?”
“会的会的,大老爷,小老太婆做的棉衣最暖和了,只是棉衣需要棉花,那东西很稀罕,而且买来很贵,一斤要五文钱呢。”
“行,你叫什么?家里还有几人,邻居是谁,把这些都登记了,我给你写个条子,去找辎重营的陈青,那家伙你认得吧,不认得就拿着这个条子去那边找邢捕头,然后叫他安排人领你去库司,从那里领布料和棉花……等等,辎重营的棉花好像也不多了,这玩意得哪里去买?”
周月自言自语着,她发现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光靠溪山县自己的产出,根本不够支撑各行各业的运转。
现在是棉花,接下来很可能就是其他物资,比如盐铁之类。
“这事儿,得找殿下,我可处理不了。”
“大老爷,大老爷,我知道哪里能买到棉花!”
周月正在沉思这件事以及背后的东西,正在排队的人群里一个瘦瘦的,麻杆似的汉子蹦起来喊。
“哦,你叫啥?”
“大老爷,俺叫周猴子,原来就是走乡串户的货郎,俺知道哪里卖棉花,也知道哪里种棉花!”
“哦,哪里种棉花?”周月来兴趣了,这事儿她还真不知道,但她知道棉衣是真的暖和,王都那边,每到冬天都是天寒地冻的,没有一套棉衣保命,是真的会被冻死的。
“回大老爷,安西州那边就种棉花,俺听鹿城的大掌柜们说过,五十年前,还没有棉花的,后来突然就有了,连安西州的崔氏,都把棉花生意当成大头呢。”
“安西崔氏,棉花?”周月暗暗记在心里,那可是六大门阀之一,这事儿很重要,一样要上报。
“好,周猴子是吧,我给你记下来,这个条子给你,去辎重营找陈青,先行借给你十个,二十个银大钱,证明你有买回棉花的能力,从今以后,你每买回来一斤棉花,就给你——五文铜大钱的奖励。但如果你敢携款潜逃,该分给你的田地,房屋都会收回,还有你的亲眷,都要跟着受累,你自己好好想。”
“下一个,哦,还有你,孙大婶,给你写个条,去做棉衣吧,你得几天做好一件?两天,行,做好一件给十文铜大钱。下一个!”
“大老爷,大老爷,我们也会做棉衣啊!”
“大老爷,我也是货郎,我也能买到棉花,而且我还能买到蔗糖。”
“我能买到酒!”
“我能买到铁!”
“我能去大河里捕鱼啊!”
“我能上山抓野猪,大老爷,野猪肉您一斤给五文就行……”
“大老爷,我会……”
……
乱了,彻底乱了。
但局面却一点都没有失控,周月游刃有余的解决着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因为,不管是做什么的,都有皇子殿下这个大买家在,有将近三千的士兵在,这就是殿下所说的最大的市场。
而这些人里面,适合在家里做活计的,给个条子,上面写着具体的交工日期与报酬。
适合去打猎捕鱼的,还是给个条子,上面写着具体的价格。
适合开店铺的,可以选择租赁,也可以选择购买,最后还能选择用自己原来的房子替换临街的房子,当然这种情况必须是周月认为这个店铺能盈利,且有利于溪山县的繁荣。
至于那些适合去外地购买各种物资的小小游商,可以适当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反正可以拿分给他们的田地,房屋来抵押。
周月这一天下来,光是条子就写出去上千张,到了晚上,仍然有大量的百姓排队等候,她不得不亲自许诺,明天继续。
以皇子殿下的名义,绝不说谎。
——
溪山县东边,原本属于铁匠张三的大院子里,如今已经成了库司的临时办公地,更是除了粮食之外,其余物资的存放大库。
溪山守备营统领,库司主官陈青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甚至昨天夜里就只睡了一个时辰,可仍然有数不清的事情在等着他来处理。
物资的核对入库,指挥工匠修建永固性的大库。
说起来,幸好铁匠张三这边的房屋挺多,尤其有一个大库房,修建得蛮结实的,所有怕潮的物资都可以放在那里,而剩下的物资则堆满了五亩地的院子。
“大人,董家庄的孙主簿派人送来了今日的第一批五十辆大车的稻麦,已经堆放在了南门三号打谷场,这是条子,请您签收。”
一名总捕头恭敬的递过来一张纸,上面有孙进的签名和主簿印鉴,还有一行字。
“兹有稻谷及秸秆三十车,小麦及秸秆二十车自董家庄起运,望有司安排接收。”
陈青揉揉眼睛,心中不知第多少次腹诽,玛德那太监孙进就是爱玩这些幺蛾子,粮草运过来就得了呗,还得签收。
至于这个方法是周月提出来的,他完全不在乎,周大人那是好人。
写上自己的名字,又取出新鲜出炉的库司印鉴按上去,吹了吹墨迹,陈青很享受这样的一刻。
“好,签收完毕,送去户司,给周大人签名留印归档。”
陈青随手把这张纸递给手下,这玩意虽然麻烦得要命,但实际上习惯了也就还好。
因为真正麻烦的,是一张张从户司周月那里流转过来的条子。
天啊,也不知道小周大人在想什么?
换做别人他非得发飙不可。
我堂堂溪山守备营的统领,库司主官,手下二百人的人物,是处理这些鸡毛蒜皮小事儿的吗?
偏偏这些百姓还好像得了多大便宜一样,玛德,有的纸条每天也不过五文钱的勾当,却非得再三询问,询问再三,生怕骗了他一样。
但能怎么办呢?
陈青也只能硬着头皮来处理,真的,脸都麻了。
等到处理好最后一件事,把最后一个百姓打发掉,已经是夜色阑珊,溪山卫戍营的兄弟已经在每条小巷里点燃了火把,每个巷子,都会不间断的有一队队的卫戍营不断巡逻,嗯,就是两人一组,这是真轻松。
不过,好香啊,张胖子今天晚上炖鱼汤了?
“弟兄们呢,都在呢吧,有没有累死的?”陈青捂着自己的肚子,先放水,然后就觉得饥肠辘辘,前心贴后心,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嘿嘿,头儿,人都在呢,就是饿得慌!”
“话说,头儿,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为什么户司那边就这么能折腾?”
“不要胡说,都是小周大人调度有方,其他人就不行了,比如那个死太监,这一天天的净添乱。”
陈青怒气冲冲的喊,虽然今天处理的事情只有三成是孙太监搞出来的,那他就是不爽。
“嘿,头儿,那已经是孙主簿了。”
有手下小心提醒。
“哼,我是归小周大人节制的,怕他个鬼。”话虽如此,陈青还是收敛了一些。
“吆!这不是陈老哥吗?”
对面过来两个溪山卫戍营的巡逻捕头,提着灯笼,看不仔细,到了近前才认出,是曾经第二卫戍营的队正徐冠,如今已经被任命为溪山县巡检司的主官。
这帮家伙,是真的清闲。
陈青心中暗啐,面上却涌出灿烂的笑容。“徐老弟啊,怎么,你亲自来巡逻,这若是让殿下看到了,绝对重重有赏。”
“可得了吧,陈老哥,你也来取笑我?”徐冠也笑着开口,接下来却面容一肃,
“殿下有令,溪山县如今百废待兴,诸事繁多,为防止有宵小趁乱作奸犯科,小偷小摸,所以溪山卫戍营得全面负责,这不,邢县尉白天太累了,所以我负责晚上巡逻,可不敢出了什么事,陈老哥你说,我敢松懈嘛,晚饭到现在还没吃呢,话说张胖子今晚炖了十大锅鱼汤,嘿,闻着就香,陈老哥你快带弟兄们去吧,晚了只怕就只能啃鱼骨头了。”
徐冠虽然说的很辛苦,但看他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就知道有多享受了。
“玛德,巡检司主官有了人选,可其他几个司还没有着落呢,不行,我得找小周大人去。”
陈青急匆匆而去,既然他做了很多事,就得有很多权利,不能光干活却不给好处啊。
第73章 大河水运
卢家大院,现在已经正式更名为临山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