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纵横-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便是一群人围了上来,转眼之间,那群人又退了下去,唯留下太祖一人,全身**,被扒的底光底净,就如一只脱了毛的鸡雏,在寒风中簌簌而抖,口中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惊惧:朕乃大齐帝国的皇帝,虽然俘虏了,但要求获得应有的尊重……
风把一片树叶吹到了太祖皇帝的手中,太祖皇帝拿着那片树叶悲愤无比的想:难道上天是让朕,用这片树叶来自杀不成。
不过,误会很快就整清楚了,太祖皇帝由不能置信,转为了绝处逢生的痛哭流涕,随后,太祖皇帝表现出来了一个为人君者的气度,他并没有怪罪那些洗劫了他的民众,而是很大度的对所有来援者,发表了诏喻,称赞他们是大齐帝国最武勇的战士。
白登之围过后,太祖皇帝陆续收到了各地州、郡、县上报来的损失,那时候,太祖皇帝唯一想到的就是,如果自己当初坚守京都,而不出兵迎敌,任凭南魏军队肆虐纵横,恐怕遭到的损失,也不会有这样惨重。
太祖皇帝留给后人的话语中,曾经再三指出,这‘勤王谕,招集令’,就是一把双刃剑,对敌对我杀伤力都是同样巨大,可是再也不能使用了,轻则,民态生计尽毁,重则,有亡国之祸。
不过,景宗皇帝仔细一想,在现在的这种局势下,使用这‘勤王谕、招集令’,却能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首先,‘勤王谕、招集令’的最大危害性,就是各地府库会被抢劫一空,朝庭在数年之间,得不到丝毫税收进帐。
但现在,全国各地的府库,有大部分被门阀豪族所掌握,朝庭已经无法收缴税赋,既然如此,索性随大家抢,这样抢劫下来,门阀豪族的损失,将大过朝庭。
二个好处便是,现在那些门阀豪族的私兵,一个个都打着谋逆、观风得利的念头,实力太过强大,索性让他们去打匈奴,既顺应了激愤的国情,又能消耗那些门阀豪族的势力,无论胜负,对大齐帝国的皇统而言,都是有利益可得。
当然,那些门阀豪族也不是傻瓜,单纯的让他们出兵打匈奴,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也许把各府库抢完了,就会找各种理由懒着不出兵呢,因为他们会担心,如果我们门阀豪族出兵了,被你景宗皇帝在家中抄了后路怎么办?你当我们傻啊!
所以,朝庭也得出兵,而且兵力还不能少,这样,那些门阀豪族才能踏实安心,而通过双方出兵,就把国内这种,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危险局势,转移到了对匈奴的战争之中,也许整个国内的局势,会因此而大有转机呢。
景宗皇帝越想越兴奋,忍不住称赞道:“李寿,你出的这个主意不错啊。”
得到景宗皇帝的表扬,李寿表现出来的神态,到是一幅宠辱不惊的模样,恭身施礼道:“臣弟愿我大齐帝国国祚永长,千秋万载。”
“好,好,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显忠臣啊!”
景宗皇帝颇有些感动,他拍了拍李寿肩膀,问道:“李寿,你觉得在什么时候出兵比较好呢?”
这个问题,李寿在来皇宫之前,便已经思忖好了,当下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在明年的夏季,是对匈奴人做战的最好时间。”
李寿解释道:“匈奴人做战,一般会选在秋季,因为秋高马肥,便于匈奴人的铁骑长途奔袭,而夏季多雨,再加上正是骏马上膘的时候,匈奴人的优势便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而我大齐帝国的军队,多用步卒,所以影响并不是很大。”
“再说了,对匈奴大规模作战,需要进行大量的物质准备,和军队调动,用近一年的时间来筹划,才能显得不仓促,那些门阀豪族的私兵,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这可不比当初解白登之围时,大家蜂拥而上,一战就能决定胜负,跟匈奴人作战,可是一个长期性的战斗呢。”
“好,好一句‘长期性的战斗’。”
景宗皇帝高兴的说道,心想,打的时间越久越好,最好是两败俱伤,朕的这个江山便也越发稳妥了。
“李寿,你真不愧是我们皇室宗族的千里驹啊,在我们皇室宗族中,年富力强,又有军事才华者,还真没有几个能和你相比呢,这次去打击匈奴,朝庭也要出兵,朕决定了,到时候,任命你为一军的统帅。”
虽然脸上的神情平静无波,但那双冰冷的眼睛,还是情不自禁的闪过一抹欢喜的光芒。
李寿在来之前,私下里便揣摩了许久,觉得能够代表皇室领军为帅者,除了他,还真没有别人可以胜任呢,这才决定来献计,此刻得到景宗皇帝的应允,想象自己军权在握的情形,以李寿坚如磐石的定力,此刻也不由心情激荡。
“谢皇上信任,臣弟便是肝脑涂地,也万死不辞。”
景宗皇帝的目光,殷切而嘉许。
在景宗皇帝的注视下,李寿毕恭毕敬的退出御书房,一幅诚惶诚恐的模样,但在转身的时候,宽大的双袖猛然飘起,如苍鹰之翼,尽显豪雄本色。
景宗皇帝在心中冷笑:李寿,你这个阴奉阳违的家伙,你以为朕不知道,你砍下他人的头颅,砸烂后,说这就是庞休的头颅,交还给了庞氏族人,而真正的庞休头颅,却被你放在便所中,硝制成夜壶来使用么?!
你这次来献计,虽然计策不错,但恐怕也是有你的小算盘吧?如果真的让你来掌控朝庭的兵卒,恐怕朕会死无葬身之地呢。
不过,朕还是会让你来领兵的,你现在就是朕手上的一条疯狗,用来咬那些门阀豪族到是很不错呢……
景宗皇帝越想越得意,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可是有很长时间没有这样笑过了,做为一名君王,所要承受的疲累和压力,绝非常人所能想象和理解。
他的笑声虽然有些嘶哑,甚至可以说是难听,但那种放眼天下,尽在我掌握之中的豪迈、猖狂和嚣张,还是在夜空中传荡开去,惊起了几只寒鸦,冲天飞起。
此刻,身材修长的玉琉公主,正好从御书房边走过,远远的听到这笑声,忍不住停下了脚步,这笑声中的某种信息,让她下意识的想起了陆恒。
接着,对陆恒的思念,便如夜空中那轮明月的光辉,无所不在,又扑天盖地袭来,毫不留情的把玉琉公主淹没。
………………………………
九十六章 商讨
九十六章 商讨
夜深沉。
景阳宫的寝殿中,烛光摇曳,玉帘珠动。
刚刚沐浴完的平湖公主,正坐在软凳之上,任由两名稚龄侍女,用细嫩的小手,为她凹凸有致的身上揉捏香油,空气中流动着玫瑰的芬芳。
听到动静,平湖公主抬起头来,便看见玉琉公主风风火火的冲进房中,娇俏的容颜透露出些许紧张,但更有着的是毅然决然的坚定。
“小、小姨,我想离开京都,去看看其它州郡的风景!”
玉琉公主杏目圆瞪,瞅着平湖公主,洁白的贝齿咬着嫣红的樱唇,在烛光下,竟有着触目惊心的美艳。
“怎么?在京都呆腻了?”平湖公主微微怔了一下,便释然笑道:“我这些日子也有些烦闷呢,要不,你和我一起去汤山,洗温泉浴去,嗯,也可以去江南,秋天的江南,有着最美的景致,落叶如蝶,水蓝似玉……”
怎么也想不到,平湖公主竟然会提出,要和自己一起外出游历,原本准备好的说辞,登时没了用处,玉琉公主眨着眼睛,似羽的长睫就如受了惊吓的小鸟,闪了数次才凝定下来,喃喃说道:“我,我想去江北。”
“去江北?去江北做什么?无论是风物景致,江北都比上江南,而且江北路途不靖,盗贼横生,就算是游历,也不用去江北啊。”
其时,在玉琉公主提到,要去‘江北’的两个字时,平湖公主就已隐隐猜到了玉琉公主的打算,毕竟平湖公主和玉琉公主有如母女,这半年多来,玉琉公主郁郁寡欢,平湖公主不可能不有所察觉。
只是,平湖公主还想确定一下自己的猜测,因为她实在是搞不清楚,玉琉公主和那个陆恒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关于两人交往的大概经过,平湖公主通过,对玉琉公主贴身丫环兰儿的询问,已经掌握了基本情况,因此,在平湖公主的心中,把这件事情定性为,只是玉琉公主少女心扉的一次驿动,这种驿动,顾然美好消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人物的变迁,自然而然就会被淡忘。
但现在看来,玉琉公主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
平湖公主没有料到,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玉琉公主还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平湖公主秋水般的双眸,盈盈一闪,她挥手让那两名侍女出去,拭探性的问道:“玉琉,究竟是怎么回事,告诉小姨好么?你要相信,小姨是向着你的!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小姨也会全力帮你解决!”
平湖公主的声音,充满了母亲般的关怀和温情,就如春风,化解冰冻的河流。
玉琉公主的性子,虽然极为好强,但这半年多来,在她的心中,承载着太多的思念、希翼、绝望和凄苦,所以此刻,面对平湖公主真挚的目光,玉琉公主再也忍不住了,她象一个受了天大委屈的孩子般,“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不知怎么的,我就是想他,半年多了,他的神情音貌,在我的脑海中,都已经模糊黯淡,但他的那双既冷酷,又有着些许温情的眼眸,却总在我记忆中,在我午夜梦回时,一次又一次的在我心中浮现,就如一根刺,让我感觉好痛好痛……”
“小姨,你说,我这是怎么了啊,我这是怎么了啊……”
面对怀中玉琉公主的痛哭,平湖公主的心中,也难受非常,但同时,平湖公主又很难理解,玉琉公主对陆恒的思念和绝望,因为玉琉公主的守宫砂,可以证明玉琉公主的清白,这只是一段朦胧的感情,又怎么可能会达到如此激烈、热切的程度呢?
“玉琉,别哭,来,来,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小姨,小姨会帮你的。”
平湖公主柔声安尉道,她胸前的薄纱,被玉琉公主的泪水湿透,原本绮艳风光,但在此刻,却给人一种母亲般圣洁。
听完玉琉公主的述说,平湖公主不但没有明白,反到更加糊涂起来,她问道:“玉琉,你是说,你和陆恒虽然没有说出,彼此对对方的思慕,但其实,大家心中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你凭什么就这样认定呢?”
玉琉公主很坚定的说道:“感觉!很强烈的感觉!那一瞬间,我觉的,我和他之间,心灵完全的相通,他的一切想法,都自然而然的就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用不着言语的确定,这也许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这孩子一定是疯了,魔魇了,这样荒唐可笑的事情,竟然会确认不移,实在是太可悲了。
平湖公主觉得,做为玉琉公主的长辈,她有责任把玉琉公主从万丈深渊中救出,她看着玉琉公主,分析道:“既然你能够这样确定,并相信那个陆恒,也能明悟你的心情,那么,这半年多来,陆恒尺牍全无,竟连一个口信都没有捎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平湖公主用怜惜的目光,瞅着玉琉公主,似乎不愿意把那个可怕的结论说出来。
玉琉公主一开始还茫然不解,但随后,她明白过来,转身从寝室中跑了出去。
二天,玉琉公主贴身丫环兰儿匆匆来报,玉琉公主失踪了。
勤王谕、招集令的下达,在各大门阀世族之间,引发了风暴般的骚乱。
京都,成为了各大势力汇集的地方,所有人都在探讨,这次出兵要达到的目的,和给大齐帝国带来的危害性,而在太尉府中,在太尉陆平的主持、京都三大门阀共同努力,使一次门阀世族商讨大会,得以顺利招开。
其实,太尉陆平并不想当大会的招集人,但他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呢。
不但是江北陆氏的长老,门阀世族利益的代表者,同时还是朝庭的太尉,总令大齐帝国的军事力量,而且在既将进行,讨伐匈奴的征战中,太尉陆平、骠骑将军方东阳、抚南大帅张崎,同时被景宗皇帝任命为主官,到皇宫中的武英殿去制定战略,参赞军机,相比之下,谁还能有太尉陆平,所站立的角度更加公允?更加了解事态的发展呢?
这些日子,每天找太尉陆平,了解情况的门阀世家中人,数以百计,让陆平烦不胜烦,偏偏在年初营救陆恒时,又欠了一屁股人情,碍于情面,不能拒绝他人的造访,后来陆平一想,索性把大家招集到一起,坐下商讨一下,共同制定个章程出来。
于是,这有史以来,一次门阀世族商讨大会,就这样诞生了,参加会议者,规格达到了罕见的高标准。
这天下午,在太尉府宽敞的议事大厅中,十大门阀的代表,还有二十七家世族的掌权者,身着锦衣玉带,各具风采的聚集而来,其中不泛白须飘飘者,他们仿佛学童一般,昂首挺胸的坐在那里,神情肃穆。
每一个增加会议者,心中都充满了神圣的使命感,因为他们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有资格增加这个会议,那就表示,自己代表的世阀家族,是大齐帝国门阀豪族核心力量的一部分了,同时,在这个会议中,所做出的决定,可能会使自己代表的家族走向强盛,或者,走向衰败没落。
会议顺利招开。
一个议题便是:景宗皇帝所发的勤王谕、招集令,各大门阀世家到底要不要响应?
现在不比当年,门阀世族的力量,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如果就是不响应,或者消极应对,景宗皇帝要想惩罚各大门阀世族,还真不一定能够做得到呢。
但同时,如果不响应,在大齐帝国民众的心中,门阀世族的良好形象,就会轰然倒塌,而且更主要的是,在门阀世族之中,有部分受到良好教育、已成为中坚力量的士子、武者,他们很希望,通过对匈奴做战,建立自己的功勋,说他们热血也罢,说年轻人不懂事也罢,但这种呼声却是不容忽视。
一个议题的讨论,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各种分析、各种推导、各种预测纷纷出炉,每一个人,都仿佛成为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贤者,他们大声喊叫着自己的观点,对持相反意见者,怒目而视,捋袖伸臂,恨不能一拳将对方打倒在地,再扑上前去,从对方脸上咬下一块肉来。
“这次,匈奴铁骑入侵我大齐帝国,深入边境有一百五十多里,在上谷,在卢龙塞,所有商号都被洗劫一空,所有人都被杀光杀净,如果我们不加以还击,下一次,匈奴铁骑可能就会,入侵我大齐帝国一千五百多里了,今天在坐的各位,还有多少人能够做的安稳呢?”
“想一想啊,想一想五胡乱华的时候,我中原四千万汉人,竟被胡人杀的只剩下七百多万了,如果我们不对匈奴加以反击,昔日之惨景,很有可能会在明日继续上演,今日反对出兵者,都将会成为家族,成为国家的罪人……”
说这话的老者,神情悲愤,泪眼朦胧,这是乔氏世家的家主,也是最接近北面的世家豪族,这次匈奴入侵,他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听说他的女儿、女婿,都死在了匈奴人的刀下。
“我赞成乔老!”
太尉陆平一个举手响应:“对匈奴人还击,那是一定要打的,这没有什么值得讨论,我们着重应该讨论的是,门阀世家应该如何出兵,如何来打好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