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那年那蝉那把剑 >

第77章

那年那蝉那把剑-第77章

小说: 那年那蝉那把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张百岁这样的半仙人物的确有神鬼莫测之能,在徐北游体内植入莫名剑的手段即便比不上活死人生白骨的仙家神通,也已经相去不远。换而言之,到了十八楼或是临近十八楼境界的地仙高人,已经有了真正神仙的部分玄通手段,比如说青尘的卦算,慕容玄阴的玄瞳,秋叶的一气化三清,甚至是剑三十六的最后几剑。
  剑宗一脉并不十分注重自己的身体如何,曾经就有一位剑宗祖师以本命剑罡将自己整个体魄炼制为人形剑器,剑骨剑躯,全身上下甚至毛发、指甲都可为剑,整个人堪比佛门的金刚不坏,甚至在杀伤力上还犹有过之,号称无上剑体。
  正如两人相斗,杀持剑之人容易,将剑折断却难,故而修成无上剑体之后,几乎没有空门弱点,更是无惧毒蛊降咒之术,只能以力降服,当日公孙仲谋若能修成无上剑体,就不会死在秋叶的镇魔锥之下,最多也只是重伤而已。
  不过修炼这门法决有两点巨大隐患,一是以剑罡淬炼自身体魄时,要承受比之凌迟还要剧烈数倍的痛苦,若是承受不住,就有功散人亡之虞。二是此法凶险,修炼功成之后整个人失去鲜活生机,宛若冰冷金石,修炼过程中若是不慎极有可能将自己真地炼制成剑器死物,而本人神魂则成为困于剑器中的剑灵,永世不得超生。
  故而除了那位开创此法的剑宗祖师外,以后能练成无上剑体者寥寥无几,到了公孙仲谋这一辈,剑宗倾覆,人才凋零,更是近乎失传。
  不过如今的徐北游得益于张百岁的亲自出手,半人半剑,却是有了几分无上剑体的意思,若是能将莫名剑完全融入自己的体内,以此为基础,再依循无上剑体的法门修炼,事半功倍,未尝不能重现当年那位剑宗祖师恃之横行一时的无上剑体。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徐北游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重新掌握体魄,彻底巩固鬼仙境界,让自己在这个强敌环伺的江南之地多几分立身之本。
  如此大约过了三天的功夫,徐北游已经可以勉强下地行走无碍,只是上半身还有些僵硬,不能做太大的动作,若是动作剧烈,还会引起好似剑刃切割的疼痛。
  不过这些天徐北游运转体内的四九白金剑气也着实获益匪浅,说到底四九白金剑气才是剑宗的根本法决,与剑三十六更为契合,如今徐北游换成以四九白金剑气催动剑三十六,明显要比以前更加圆融如意,威力胜出不止一筹,又有先前龙虎丹道的深厚底蕴,龙虎相济以作调和,不至于一味凌厉刚猛,甚至过刚易折。不得不说公孙仲谋当初为徐北游选择筑基功法时的先见之明,直到此时才初露端倪。
  很难想像徐北游这个从西北走出来的年轻人,换了身衣服之后竟也有些世家子的风范,头戴暗色嵌东珠银冠,外罩黑色锦绣比甲,腰束锦带,内着深红蟒纹长袍,脚踏黑色嵌墨玉牙头长靴,不见半分江南士子的胭脂气,倒是更像北地将门出身的公子,英武不凡。
  只是徐北游无官无爵,这一身行头也就在私底下穿穿还行,若是放在公开场合,无论是东珠还是蟒纹,都是大大的逾制。
  只是如今的谢园大抵是萧知南一个人的,所以在这不用忌讳什么,恰好今天风和日丽,徐北游坐在临湖小亭中,沐着和煦春风日光,翻几页书,倒真是难得的美事。
  萧知南走进亭台,坐在徐北游的对面,把他上下一番打量,笑道:“大郑神宗年间,兴起一阵男子着女妆之风,口脂面药,红丝束发,佻达少年以红紫艳色为奇,及至后来,男子头插金簪玉钗,着妇人红紫之裙,不一而足。其中又以江南豪阀公子为甚,被称作是是冰纨霞绮,鲜美耀目,膏泽脂香,早暮递进。当时有位老先生大哭作诗云‘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以此视作亡国之兆。直到天下大乱,流民遍地,此等不正之风才渐渐消散。只是如今太平盛世,此风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不过以我看来,男儿还是阳刚最美。”
  徐北游放下手中书本,说道:“先生曾经说过,以衣着看世道,极见世情。大体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是衣着朴素。第二阶段,世情渐好,天下太平,富贵人家的女子开始注重打扮,富贵奢华。第三阶段,初显盛世气象,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效仿富贵女子,花枝招展。第四阶段,太平盛世似富贵牡丹,富贵人家的男子亦是注重着装打扮,喜好奇装异服,龙阳男风盛行。第五阶段,盛世如烈火烹油,平民百姓家的男子也如富贵人家一般,此时已经是女戴男冠,男着女裙的颠倒不详之相。”
  萧知南没想到当初那个对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都懵懵懂懂的年轻人,如今竟是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即便是从旁人处听来,那也是颇为难得了,不由饶有兴趣地接着问道:“那第六个阶段呢?”
  徐北游轻声道:“第六个阶段,盛极而衰,败落征兆初显,朝野内外,上至公卿大臣,下至乡绅老儒,本该最是守旧尊礼的一群人也做如此行事,上朝穿官服,下朝以红妆待客,此乃覆灭之相也。”
  饶是萧知南这种见惯了大世面的人物听到这番话,也是触动颇深,如今的大齐差不多处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女子无论富贵贫穷,均是爱美,男子总体以朴拙为主,但也有少部分富贵士子开始喜好奇装异服,甚至涂抹胭脂,以女妆为美。
  见萧知南若有所思,徐北游也不知道该怎么接着开口,正在踌躇时,萧知南已经回过神来,微笑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会写诗作赋吗?如果会,可否为我作诗一首?”
  徐北游无奈摇头道:“殿下可是难为我了,我读书只为开拓眼界,并不学诗词之道,不过若是拾取前人牙慧,倒还能勉力一试。”
  萧知南笑意吟吟,“用前人之作也无妨。”
  徐北游想了半天,然后瞥了眼手中书本,轻声道:“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其貌倾城,其颜如玉。”
  萧知南微微歪着脑袋,打趣问道:“倒是不知道这位美人姓甚名谁?姓颜名如玉吗?”
  徐北游柔声道:“你不妨猜一猜。”
  萧知南默然不语,过了大概有半柱香的功夫,她终于是想起来,却没有说出口。
  那是出自诗经的一句短诗,燕赵有佳人,美者颜如玉。
  所谓燕赵之地,就是指今日的燕州直隶一带,自然也包括那座巍巍帝都。
  萧知南转头朝亭外望去,让徐北游看不清她脸上的神情。
  徐北游没有说话,他不是文人,可他也不是粗蛮莽夫,他自有自己的细腻心思,懂了即是缘分,不懂也不强求,若是懂了又流水无意,自是不必回应什么,双方也可留三分日后见面余地,以免尴尬。
  两人沉默良久,就在徐北游感到失望的时候,萧知南忽然转过头来,轻声问道:“如果我能从帝都回来,锦绣江南,你愿意陪我去看吗?”
  徐北游先是诧异,继而惊喜,然后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了一个字眼。
  “好。”


第六十章 谢氏一门三康乐
  接下来的几天,萧知南都没有再来过,听银烛说是有事外出,要去拜访一位身份很是不同寻常的长辈。
  徐北游也没多想,除了读书,就是继续运转气机适应新的体魄。
  鬼仙境界与一品境界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将体内气机外放,若是道门中人便可借此或招风引雷,或云生幻境,用出种种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玄通法术手段。虽然剑宗并不精于此道,但是用些不入流的小把戏还是绰绰有余,到了公孙仲谋的境界,即便不通阵法之道,也可以凭借磅礴修为直接生出一方笼罩整座山头的障眼幻境,只是少了许多许多玄妙变化,没有御敌之效。
  徐北游如今可以在自己指尖生出一小簇火苗,此为丹火,修炼到深处还可化为三味真火,遇水不灭,无物不燃,很是霸道厉害,只是剑宗极致于剑,徐北游此生怕是无望修炼出三味真火。不过有失就有得,剑宗之人也可以服用五金汞丹,通过四九白金剑气在自己体内炼成一颗剑丸,张口一吐,便是一道白练,盘空飞击,斩人首级,剑三十六中的一剑就是由剑丸之法延伸而来。
  徐北游曾经听师父提起过剑丸之法,可惜公孙仲谋走得太过仓促,还未将此法传授于他,所以即便徐北游此时已经踏足鬼仙境界,无论是无上剑体还是剑丸之法都无从学起,只能继续摸索剑十五和剑十六。
  萧知南走前曾经特意吩咐过,所以最近几日无人前来打扰徐北游,后府的小湖附近就只有徐北游一人。
  这一日风和日丽,徐北游独自站在湖心亭中,望着亭外粼粼湖水凝神沉思许久,然后右手两指并为剑指,捏出一套繁复剑诀,只见与他心意相通的天岚化作一道白虹掠出亭台,落于亭外的湖水中。
  天岚剑,应八方之气而铸,摧金断玉只是等闲,削铁如泥不过尔尔,最是锋利无匹。虽然本身并无剑气,但只凭剑锋本身,就已经足以胜过却邪等剑的剑气之利。
  一剑入湖,先是缓缓下沉,继而向上激射而出。
  整面如镜的湖水被一线分二。
  徐北游手中剑诀再变,天岚随之回旋,一剑卷起千叠浪,层层波涛向岸边推进,连绵不绝,岸边所植的垂柳摇晃不休,落叶纷纷。
  徐北游两指一抹,做了个收剑归窍的动作。
  天岚重新化作白虹飞回亭台,片刻后一道白金色剑气从湖心处冲天而起。
  湖水炸开,纷纷而落,好似下了一场小雨。
  “好一手四九白金剑气。”一名中年儒雅文士不知何时出现在岸边,鼓掌笑道,朝徐北游所在的亭台方向缓缓行来。
  徐北游见到此人稍稍一愣,继而收起天岚剑,相迎过去,“先生可是这谢园的主人康乐公?”
  来人正是当代康乐公谢苏卿,萧知南把徐北游接到谢园并不是隐秘事情,作为谢园的主人,谢苏卿自然清楚此事,不过在他看来此事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所以一直未曾理会,只是今日有事外出,返回时刚好路过自家的别院,心血来潮之下想要见见这位让公主殿下青眼的年轻人,结果恰巧看到徐北游御剑的这一幕,还被这年轻人一眼就识破了身份,这位谢家家主不由得生出三分诧异和惊奇。
  不过谢苏卿很好地掩饰过去,笑道:“正是谢某人,想不到徐小友竟然也知道老夫的名号。”
  徐北游道:“当年太祖皇帝册封十二位上柱国,令祖康乐公正是其中之一,传至先生已经是第三代,士林之中盛誉为江左一门三康乐,大名鼎鼎,又有谁人不知?”
  这话倒不是徐北游故意吹捧奉承,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谢苏卿的祖父谢公义当年号称江左第一人,年轻时以诗文一道闻名,中年时潜心佛道义理,及至晚年,融汇儒释道三家,自成一家学派。学术上已经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可谢公义真正得意之处却不在于此,而是他慧眼识人,早在萧皇还未发迹时就已经投效萧皇,先是扶龙,后又乘龙而起,使得谢家在江南一众世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大世家。而且当年若不是林皇后独霸后宫,谢公义差点就将女儿嫁给萧皇,做了皇亲国戚。
  谢公义已经是如此,可他的儿子谢超宗也毫不逊色,自幼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褪概中教之,一见不忘。五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七岁能属文,赋诗有老成语。十岁,日涌数千言,终身不忘;十二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黄龙三年,年仅二十三岁的谢超宗承继爵位,进京朝拜萧皇,一番君臣奏对之后,被萧皇盛赞为“超宗殊有凤毛,公义后继有人矣。”凤毛麟角由此而来。
  黄龙五年,谢超宗不以恩荫入仕,而是参加江州科举,名列榜首解元。次年,进京参加会试得中会元,殿试被萧皇钦点为状元,连中三元,名动天下。
  其后入翰林院,选为翰林学士,太平元年,入值文渊阁,进内阁中书,参与机务,后又兼东阁大学士,位列群辅,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
  真正让谢超宗名扬天的则是太平十年时萧皇下旨编撰《郑史》,任命谢超宗为总裁官,太平十九年,历时九年的《郑史》编撰完成,谢超宗以此获得巨大人望,其士林地位甚至拔高到与其父并肩的地位,不过世事难料,随后谢超宗就卷入了太平二十年的那场朝堂争斗之中,因此殒命。
  新皇登基之后,厚待谢氏一族,下旨由谢超宗之子谢苏卿继承康乐公爵位,有祖父和父亲珠玉在前,谢苏卿自然也不是庸碌人物,他不但是江南清谈无双的名士,更是以通晓禅理,擅长楷书,精于金石,工于鉴藏,尤擅山水墨画而闻名于世,这些年来被士林称为“有乃祖之风,实乃今朝江左之第一人也”,可谓是当今江州士林当之无愧的执牛耳者。
  在官场上,谢苏卿也不是毫无作为,有父亲的前车之鉴,他选择远离帝都,而且由文转武,成为萧帝在江南的重要心腹,以谢家家主和康乐公之身份,出任暗卫府都督同知一职,位高权重,使得原本因为谢超宗之事而有所衰弱的谢家重新中兴。
  也正是因为谢苏卿使得谢家再次中兴,士林之间才有了江左一门三康乐的说法。
  谢苏卿笑眯眯道:“徐小友过誉了,老夫愧不敢当啊。”
  徐北游轻笑道:“此言非是徐某所说,而是天下士子所说,先生一门三代,当之无愧。”
  谢苏卿含笑不语。
  谢苏卿脸上看似平静,心中却是略起波澜。他早就听说过这位剑宗少主的名声,单凭徐北游能孤身一人从西北来到江南这点,就可以看出不是庸人。不过即便如此,谢苏卿先前也没把这个年轻人看得太高,只是把他放在端木玉那个层次。
  可今天一接触,徐北游却给了他两个惊喜,能猜出他的身份不难,难的是第一眼就能看破,这份应变急智相当不俗。其次徐北游面对他这个谢家家主,言谈自如,不卑不亢,这份一般世家子也没有的气度,的确让他有些侧目。
  退一步来说,公主殿下可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小姐,什么样的年轻才俊没见过?这个空架子剑宗少主能被她看得上眼,已经很是说明问题了。更为关键的是剑宗宗主公孙仲谋和韩瑄,这两个老家伙联手调教出来的年轻人,又岂是一般人物?
  当然不是。
  谢苏卿不由心中自问,“难道是小瞧他了?”


第六十一章 是志向还是野心
  谢苏卿城府深沉,脸上仍是云淡风轻,既然小看了徐北游,那就从长计议,略微客套几句后便告辞离去。
  徐北游并未失望什么,仍是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对于徐北游而言,从他跟着公孙仲谋走出西北的那天起,他就不缺乏机遇,他缺的是抓住机遇的能力。十年前,初到西北的公孙仲谋给他捎带来了一颗种子,埋在心底。十年后,同样是初到西北的萧知南,让这颗埋藏了十年的种子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那颗种子,名为志向,又名野心。
  进入承平二十一年,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中,从灵武郡王萧摩珂,到镇魔殿殿主尘叶,再到辽王牧棠之,然后还有齐阳公主萧知南,甚至是道门掌教真人秋叶,一个又一个的大人物在他面前来了又去,他们给这颗种子浇水施肥,使得这颗种子迅猛生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