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蝉那把剑-第5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杀了秋叶,大败道门,剑宗可以像当年那般雄立世间,徐北游就算是卸下了自己身上的万钧重担,以后继续执掌剑宗也好,或是将剑宗交予旁人而自己逍遥世间也罢,都是无关紧要之事。
秋叶必须死。
以命抵命。
徐北游抬起手中诛仙,两指在剑身上一抹而过。
这世间之事,可不就是一剑之事。
世间之事多如牛毛,剑气便如纷纷雨落。
杀一个秋叶,会用几剑?
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剑一剑复一剑
秋叶感知到徐北游未曾掩饰的杀心,身形毫不犹豫地向后到掠而去,与此同时,他的身体上透出淡淡晶莹玉润之色。
徐北游身体微微前倾,于刹那之间,身形消失不见。
下一刻,只见秋叶一手负后,另外一手竟是以五指抓住了诛仙的剑锋。
从来不以体魄而著称的秋叶,在这一刻展露出的强横体魄,绝对不输给一位十八楼境界的武夫。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且早有端倪。当日江陵一战,地仙十七楼境界的武夫赵青对战同境界的金刚寺六面,六面本就是以不坏金身而著称,体魄之坚固,在天机榜十人之中足可以名列前茅。可就算如此,仍旧是被赵青打得金身破碎,最终身死道消。
反观当初的君岛一战,萧玄跻身十八楼之上,最后倾力一拳打在秋叶的身上,可仅仅只是让秋叶重伤,未能毁去秋叶的体魄,由此可见秋叶的体魄自是何等强横。
以秋叶和徐北游两人作为圆心,瞬间地陷三尺。
一道道游散气机围绕着两人飞速流转,好似是一条条颜色各异的蛟龙。
秋叶的脸色平静,抓住诛仙剑锋的五指之间有紫色雷霆萦绕游走,乃是五雷天心正法中的掌心雷神通。这门神通并不算如何玄奇,就是将舌尖一口真阳涎喷在掌心,以此画符成雷,可在秋叶的手中用来,便不是寻常神通了。
正如徐北游的一剑直刺,与寻常剑修的直刺又大不相同。
秋叶五指用力,雷霆如电龙游走,沿着诛仙的剑身瞬间蔓延至徐北游的手掌上。
徐北游的手背上顿时浮现出焦黑之色,不过随之也浮现出紫气萦绕,使其瞬间恢复如常。
徐北游无视手上雷霆以及与雷霆一起带来的痛楚,再进一步。
徐北游进了一步,秋叶就只能退上一步。
两人在一退一进之间,来到了莲花峰的边缘位置。
秋叶再往后退上一步,便要离开莲花峰的范围。
秋叶心知肚明,就算自己退出莲花峰也不算什么,他又不是凡夫俗子,跌落悬崖便万事皆休,可对于两位在世仙人的而言,这便是输了一筹,换而言之,徐北游就是要在气势上压过秋叶一筹。
两名剑客狭路相逢,明知不敌,也要毅然出剑。
狭路相逢勇者胜。
如果两人在境界修为上难分伯仲,那么比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气势。
说的再浅显一些,小时候孩子街头打架,常有一群人被一个人追着打的景象,是一群人的力量不如一个人吗?无非是气势上被彻底压制了而已。
这让秋叶想起了他与萧玄的最后一战,单纯以境界修为而论,他与萧玄相差无几,可最后却是他被萧玄打的没有丝毫还手之力,究其根本便是因为他输了气势。
所以这一次,人不能退,气势不能输。
他扛得住。
秋叶的确扛下了徐北游这一剑的前压之势。
他的双脚好似生根一般,死死立在莲花峰的边缘位置。
不过秋叶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拥有道门无垢之身的掌教真人第一次露出颓色,在面皮之下更是涌起一抹血红。
徐北游嘴角泛起冷笑,在秋叶彻底扛下这一剑之后,在他立足未稳之际,他松开手中诛仙,身形一闪而逝。
下一刻,徐北游出现在秋叶的身后,右手又凭空抽出一把戮仙,向下一斩。
秋叶的身形狠狠飞起,从悬崖边缘一直飞至莲花峰的正中位置,才重重落地。
地面上龟裂出一个极深的大坑。
徐北游以左手摄过诛仙,一手持一剑,双手持双剑。
诛仙和戮仙共同指向大坑中的秋叶。
若是双剑一起落下,就算秋叶不死,也要被其重创,伤其根本。
秋叶不是没有预料到徐北游的后手,只是在他的预料之中,徐北游无非是将诛仙化为戮仙,甚至是更进一步,再将戮仙化为陷仙。可他没有想到,徐北游竟是可以将诛仙一分化二,此举与道门的一清化三清有异曲同工之妙,并非是一分为二,而是一生二,一个“生”字和一个“分”字无疑是天壤之别,寻常分身之法,无非是将一个地仙境界变为两个人仙境界,可一气化三清却是一个地仙境界又化出三个地仙境界,其中差距不可以道理计。
正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没有想到”,让秋叶面对徐北游时吃了大亏,使得自己陷入险境之中。
不过秋叶也不是全然没有后手,只见他仍旧保持着躺卧在坑底的姿态,一方宝塔轰然落下。
正是号称天下第一攻伐重器的玲珑塔。
双剑落下,哪怕是无坚不摧的诛仙,以及最擅杀人的戮仙,在玲珑塔的玄黄之气面前,仍是无功而返。
紧接着玲珑塔开始迅速升高,巨大的玄黄光柱直通天际,迫使两剑也不得不原路返回。
在玲珑塔下,秋叶缓缓起身。
徐北游伸手握住倒反而回的双剑,没有去管秋叶,而是掠向高空,横剑斩向那道巨大的玄黄色光柱。
两剑交错,如同国手大家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剑锋写意如笔锋,以天幕为纸,洒出两个巨大弧度。
就像一个“乂”字。
又像是一把锋锐无匹的剪刀。
曾经有人如此点评剑修,所谓神仙打架,其实就像泼妇之间打架,扯头发,撕衣服,长长打上半天也分不出胜负,可剑修打架为什么厉害?因为剑修手里握了一把剪刀,自然无往不利。
徐北游是剑修中的剑修,诛仙是仙剑中的仙剑。
所以这一剑直接将巨大的玄黄光柱拦腰斩断。
光柱缓缓消失。
但是秋叶也已经起身,没有如何犹豫,直接掷出手中的宝印。
都天印直接砸在徐北游的后心位置,砸的他一个踉跄,眼前火链勾连。
秋叶伸出一手,掌托宝塔,便要以宝塔镇压。
就在此时,一声破空而来。
来自秋叶的身侧。
又是一剑。
这一剑撞在掌托宝塔的秋叶身侧。
秋叶直接被撞出去数十丈。
被都天印砸了一印的徐北游稳定住身形,脸色红白交替不定,心口隐隐作痛。
又有第三剑来到他的身侧,安静悬停。
同样稳住身形的秋叶望向那横空出世的一剑,脸色略显凝重,“陷仙。”
第六百七十七章 请三十六部雷将
诛仙四剑,诛仙不必再提,徐北游刚刚用戮仙斩杀了不可一世的洪邓,现在徐北游对上比洪邓更高一筹的秋叶,于是便请出了位于戮仙之后的陷仙。
刚才的那一撞,对于陷仙而言,无疑是大材小用,正如诗中所云,陷仙四处起红光,陷仙在于四剑中的位置,更是偏向于剑气剑光,而非象诛仙那般近身而斗。
徐北游松开手中的诛仙,任由其自行悬空,然后伸手握住陷仙。
在这一瞬间,他身周的一粒粒碎石开始自行浮空升起,颗颗分明,然后依次悬停。
与此同时,玲珑塔已经缩小为三尺之高,被秋叶托在掌中。
秋叶望向不断继续气势的徐北游,默不作声。
诛仙也好,陷仙也罢,甚至就是此时被徐北游握在手中的陷仙,终究是人间之剑,真正能够让大罗神仙血染裳的,还是最后的绝仙一剑,如果徐北游仅仅是止步于陷仙一剑,那么就无甚可怕。
此时此刻,秋叶心中一片冰清,天塌亦是不惊。
下一刻,徐北游挥动手中陷仙。
莲花峰上顿时生出无数红光,其覆盖范围之广,几乎笼罩了整个莲花峰顶,其实如端午讯时的大江大潮,迅速而至。
而这红光又与先前洪邓的血光不同,极为纯正,没有丝毫污秽杂质,没有丝毫阴险旁左之气,乃是堂堂皇皇的大道正宗。
秋叶立于原地巍然不动,抬手举起玲珑塔。
在他身周生出一方宝塔虚影,立于红光大潮之中,似如一块屹立不倒的礁石。
徐北游再一挥剑,又是刷出一片红光。
徐北游挥剑不停,滚滚红光好似是永不停歇大江潮海浪,一波接着一波,绵绵不绝。
甚至就连头顶的天幕也被这无穷无尽的红光染成了红色。
秋叶依仗玲珑塔,继续纹丝不动,如同左右两难之际,决定静观其变。
在他身周笼罩的宝塔虚影在血光的不断浸染之下,渐渐显现出血红之色。秋叶突然向后退出一步,一缕剑气差之毫厘地从他胸前掠过,在他的紫色道袍上留下一道裂口。
秋叶心中有些讶异,对于玲珑塔的妙用,历代道门掌教之间可谓是传承有序,在老掌教紫尘仓促飞升之后,由天尘暂掌玲珑塔,秋叶从两位飞升仙人那里学得玲珑塔的运用之法,无甚遗漏。可剑宗却是不一样,当年定鼎一战的双方所有人,都从没想过上官仙尘会死在大江之畔,上官仙尘也未想过,毕竟那时候紫尘已经飞升,天尘修为远未大成,所以上官仙尘在前往江南之前,并未有交代后事的举措,当上官仙尘出人意料地身死之后,剑宗传承出现了一个明显断代,上一次莲花峰一战,公孙仲谋从始至终都只有诛仙一重变化便是明证。
然而徐北游对于诛仙的运用,分明已经超越了公孙仲谋,虽说有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说法,但运用诛仙的传承却不可能是公孙仲谋所授,这便有些出乎秋叶的意料之外。
当下这一剑,表面上是声势浩大的陷仙红光,震人心神,可在实质上,却是藏于陷仙剑光之下的戮仙剑气。
从这一点上来说,徐北游对于诛仙的理解,已经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熟稔圆融。
如果此时与徐北游交手的不是秋叶这位在世仙人,而是换成寻常地仙修士,只要不达地仙十二楼之上,便要立时在这等陷仙剑光之下身死道消,而此时徐北游已经刷出多少剑光?几十?上百?
身在局中的秋叶最是心中明白,徐北游已经足足刷出一百二十道红光!这些剑光在层层叠加之下,几如实质一般,能障人眼目,能闭人耳音,还能蔽人心神,再加上其下隐藏的戮仙剑气,实在让人极难防备,更何况此时徐北游还在不知疲倦地刷出剑光,仿佛要一直刷到天荒地老。
秋叶仍是守而不攻,似乎要与徐北游比拼耐心。
他在等,因为出自秋风未动蝉先觉的直觉,他认为徐北游还有更为厉害的后手,而他自己也要需要一些时间来平复自身体内的气机激荡,抵消镇魔井被破之后带来的暗伤。
如此滚滚剑光一直持续了近乎半个时辰的时间,知道徐北游刷出第三百六十道剑光之后,秋叶终于向前踏出一步。
一步不过二尺,但是秋叶手中的玲珑塔中骤然响起一声很细微的钟声,由小及大,向着四面八方扩散开来。
钟声越来越大,滚走不绝,在漫天红光中震荡出层层涟漪,使得原本已经近乎凝为实质的红光开始如液体一般滚滚流动,最终围绕着秋叶变为一条奔流大河。
秋叶举起手中的玲珑塔,默念了一个“收”字。
玲珑塔顿时凌空飞起,无数玄黄之气垂落,将血光悉数强行摄入其中。
只见无数血光汇聚成一线之势,好似挂虹而起,悉数涌入到玲珑塔中。
而就在此时,徐北游身形消逝,直冲暂时没有玲珑塔护身的秋叶。
这一次,徐北游没有以手握剑,只是轻轻抖袖,诛仙、戮仙、陷仙三剑依次而至。
秋叶任由三剑临身刺入自己的身体,手中出现一方印玺,底部刻有“神霄”二字。
道典有言,天有九霄,神霄为最高,象征雷部,仅次于象征五方天帝的都天印。
昔年道祖传道三千,其中有三大道法绝学:一为雷法,二为剑修,三为敕令鬼神,分别对应玉清、上清、太清,虽然如今太清已经甚少可见,但玉清和上清仍是威震天下。玉清一脉在过去千余年的时间中一直贵为天下道门之首,虽然有内丹、符箓、阵法、术算、占验等诸多分支,但皆不及号称诸法第一的雷法,在道门之中,一直都是以雷法为尊,雷法之中又以五雷天心正法居首,历代道门掌教真人、主事峰主、镇魔殿主都极为精通二十八颗雷珠雷池大阵便是脱胎于此。
只见秋叶抛出手中的神霄印,一直没入九天之上,沉声道:“道门秋叶,有请雷部正神,有请诸天三十六部雷将,听吾之号令,降下雷霆天罚,涤荡人间污浊。”
话音落下,九天之上雷霆大作,无穷金光洪流倾泻而下,一时间天幕撕裂,如同极西出产的玻璃镜片一般寸寸碎裂。
第六百七十八章 人至三尺即剑至
秋叶的体魄为何如此强横,能够胜过寻常道门之人,甚至与武夫相媲美。其根本原因在于秋叶将玉清和太清两脉绝学都融于自己一身之上。当年玉清压制太清,太清日渐衰微,然后一分为几,或是归于玄教,或是归于佛门,或是归于儒门,或是归于剑宗,或是守着太清的名号苟延残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归于玉清。所以在玉清一脉中亦有太清一脉的诸多法门,甚至一气化三清之法,本就是太清一脉的根本绝学。
秋叶身为道门掌教真人,自是有资格去翻阅道门道藏殿中的所有典籍,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但静修玉清一脉的诸多道法,还兼修了太清一脉的三清诀、请神之法以及紫金之身,无垢之身与紫金之身融会贯通之后,使得秋叶体魄丝毫不逊于一位十八楼境界的武夫,可见三清本是一体,同根同源,存续相依。
如今秋叶以太清一脉敕令鬼神之法请下雷部正神,再配合玉清一脉的五雷天心正法,更是火上添油一般。只见一道道明紫电光穿天透地,割裂虚空,又在转眼间凝聚成三十六颗磨盘大小的紫色雷珠,仿佛三十六轮紫日一般瞬间照耀于莲花峰上。
原本被染红的天幕顿时明亮一片,而且这明亮还越来越盛,不见天,不见地,不见山,唯有明澈一片,唯有象征着天道煌煌威严的无边紫意。
紧接着,三十六颗雷珠之中浮现着三十六位面貌模糊却又形态各不相同的诸天神明,或是手捧风袋,或是双手持伞,或是手执刀剑,或是手持殿凿,或是手持雷锤,或是双手持锣,或是滚滚擂鼓,无不浑身上下流光溢彩,有无数紫色天雷在其身周如一尾尾蛟龙穿梭游动。
这便是秋叶借助神霄印内的三十六位雷部正神的一缕神意请下的三十六尊雷部正神法相,这与寻常雷法的花架子不同,而是真正代表了大道雷霆真意,掌控天枢地机,阳雷阴霆,布雨兴云,甚至是代天行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便是代表着天道,即使不是三十六位正神的真身降临人世,也依然有着绝大威力。
就在三十六雷将法相现身的瞬间,整个碧游岛周围的天地元气都为之牵动,躁动不安,好似是风暴来临时的海面之上,瞬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深不见底,若是有人抬头望去,便要感觉自己的视线被漩涡彻底吸入其中,就好像是终年在域外游荡的天魔正俯瞰人间。
下一刻,漩涡深处生出一道震荡虚空不休的紫色雷柱。在三十六位雷部正神的加持之下,此时五雷天心正法的威力又胜过平时何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