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蝉那把剑-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辽州龙城的慕容氏祖宅之中,上官云也大致如此,一年中有半数时间都停留在中原,很少出现在魏国,与魏王宫的交集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上官云出现在君岛万石园时,不仅仅是魏国众多权贵,就是身为亲兄弟的上官郯都倍感诧异。
在君岛万石园议事结束之后,上官云与萧林、六面两人一起来到两襄前线,只是不同于两人出手阻拦冰尘,上官云此时正藏身于那支驰援而来的魏国骑军之中。
此时这位上官氏家主并没有讲究什么羽扇纶巾的儒将风度,与魏国所有将领如出一辙,在军阵中穿着并无明显标志的甲胄,甚至没带任何亲卫扈从,就是孤身一人。
上官云之所以要如此行事,是因为他的目的不在于护卫萧殊,而是在于寻找机会,针对江南军方面的重要将领出手。
事实上,在这个慕容萱都要亲自下场的时候,上官云也是不得不出手,毕竟底蕴深厚如道门,在徐北游的一番“大肆屠戮”之后,也已经伤筋动骨,魏国这边虽然没有太多高手死在徐北游的手中,但是在梅山明陵一战时损失惨重,到了当下局面,就是萧瑾也颇有捉襟见肘之感,不得不将上官云召回。
上官氏五人,上官锋和上官乱俱已离世,上官郯是魏国高官,早已不能脱身,上官云本不该将自己也与魏国彻底绑在一起,只是面对萧瑾的再三命令,甚至是慕容萱的压力,他还是不得不来,不过在临行之前,他已经安排上官秋水带着家族中的几名晚辈离开魏国前往后建,在这个天下乱起的时候,唯独那里还能勉强算是一方净土。
上官云轻轻呼出一口气,看上去不过不惑年纪的面容还算平静,抬头看了眼头顶天空,蔚蓝一片。
这位上官氏家主在心中告诉自己,魏国未必会败,上官氏也未必会输,只要魏国赢得了天下,那么上官氏便是第一等功臣,满门荣华。
魏国的胜,就从此处两襄战场开始。
上官云收回视线,直接对领兵将领下达指令,让他们务必救出萧殊带领的两千人马,至于能否歼灭江南军的几千兵马,无关紧要,尽力就好。
虽然数千骑军是份不小的战功,但既然上官云下令了,骑军统领自是不敢有半分异议,开始率军冲锋。
上官云驻马而立,任由滚滚骑军从身旁两侧向前冲出。
耐心等待机会的上官云继续眺望战场,然后自言自语道:“今日在来之前,曾经占卜一卦,卦象吉中有凶,希望是我错了。”
上官云再次抬头望向头顶天空,轻声道:“萧煜因为不容于天道,故而只能藏在明陵中苟延残喘,接下来的萧玄和萧白父子,忤逆天道,各自身亡,大齐朝廷先后三代帝王与天道为敌,可见是天要亡大齐,天命如此。”
上官云从马上翻身而下,然后轻轻拍了下马鞍,这匹通体漆黑的骏马有几分通玄灵犀,而且老马识途,瞬间明白了主人的意图,踏着马蹄,踩出一串小碎步独自返身离去。
上官云徒步而行,身上的甲叶随着行走而哗啦作响。
此地看似是一座战场,实则已经被分割成三座小型战场。
第一座战场,自然就是萧殊率军绞杀那支残兵的所在,而那支残兵说白了不过是禹匡扔出的一只鱼饵。
第二座战场,是白玉所率领骑军和上官云所在骑军的交战之地,这两支骑军占据了战场上最多的人数,可也是这座大战场中的配角。
至于那第三座战场,已经不在地上,而在于天上,那注定是一场地仙大战,在这座战场中,交战三人是主角又不是主角。说他们是主角,是因为他们完全有能力决定这场战事战局的走向,说他们不是主角,则是因为真正的主角还未来到此地。
谁是真正的主角?
狭隘地说,是这场两襄攻防战的主将,上官郯和禹匡。
更广地来说,则是魏国的魏王萧瑾和腰佩平虏大将军印的徐北游。
不说天下大局,只说这座江南战场,在镇魔殿名存实亡之后,萧瑾和徐北游已经成为权势最重的两人,两人的博弈将决定整个江南的归属和天下大势的走向。
上官云缓缓前行,似乎在安静地等待什么。
这时候的上官云不像是一位名士风流的大儒先生,没有什么大袖飘摇,也没有衣衫飘飞,只有一身普通铁甲,就像一名普通甲士,迈开脚步,缓缓前行。
在行走之间,上官云终于锁定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
那名身着紫色棉甲的女子统领。
与此同时,白玉因为多年战阵厮杀而锻炼出的直觉,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隐隐杀机。
此时白玉已经与魏国的骑军正面接触厮杀,手中佩刀染血。
其实她在连续射出三箭之后,手臂已是开始轻轻颤抖,面对蓄势待发的上官家主,哪怕她是战力最强的武夫一脉,仍是没有丝毫胜算。
不过她没有丝毫退缩。
这名女子依稀想起自己年纪还小的时候,当时还在世的父亲曾经告诉过她,这世上没有人不怕死,就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地仙修士也是如此,对于一个人来说,生死是天底下头一等的大事,可在战场上,生死却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
一座沙场,本就是用无数个生死和尸体堆积出来的。
第三百三十一章 凶吉不定祸福依
就在这场战事因为一个偶然而突如其来地爆发开来时,徐北游还在离开蜀州前往湖州的途中,按照他的预期以及禹匡的军报,这场战事本不该这么早地发生,所以徐北游走得并不太急,不过在得到冰尘的飞剑传信之后,徐北游立刻加快速度,御剑凌空赶往两襄。
因为徐北游有一种预感,道门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虽然道门已经伤筋动骨,但是说起在江南一地高手的数量,朝廷还是比不过道门,先前之所以能够处处压制道门,说到底是因为徐北游一人一剑便让小半个道门都抬不起头来。
徐北游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他不在正面战场,那么强弱之势立时就要颠倒过来,仅仅靠冰尘一人,顶不住的。
正因如此,徐北游不能再等蜀州的援军一起前行,他必须独自一人赶往两襄战场,在那里,不仅仅有他的弟子,更关乎到整个天下的大势。至于蜀州援军,就只能委托给稍晚一步前行的赵青了。
这位赵师傅,可不仅仅是一位决定武夫,更是当年的领兵大将,当年大郑北地之败不在于赵青,而在于大势所趋,此番由他领军,孙少堂坐镇白帝城,蓝玉坐镇锦城,徐北游大可放心出手。
襄阳城都督府。
禹匡脸色凝重地看着一封刚刚被送回的战报,沉默不语。
局势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是他没有想到的,他的本意是放一只饵出去,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这只饵被一口吃下而没能钓起大鱼,却没想到萧瑾竟是将他的两大护卫也派遣到了正面战场上,使得就算冰尘这位十八楼剑仙亲自出手也无法决定局势。
这让禹匡陷入到一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之中,他颓然坐在那张独属于主将的虎皮大椅上,重重叹息一声,以手扶额,深感乏力。
若是因为此战而使江南局势生出什么变化,那么就算他能斩杀萧殊,也已经是于事无补,毕竟儿子没了还可以再生,要是江南丢了,想要夺回来可就难如登天了。
退一步来说,就算江南局势没有影响,如果剑宗中人有什么闪失,身为剑宗宗主又是身佩平虏大将军印的徐北游会如何想?如果徐北游因此而心生芥蒂,那么再加上他先前洞庭湖战败的因由,那么一生仕途怕是就要到此而终了,。
禹匡请苦笑自语道:“几十年的蛰伏,原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襄阳城外,战场之上。
上官云终于出手,直接将偌大战场从中撕裂,近百名铁甲没能挡住这位上官氏家主的亲自出手,就这么被一人破阵。
白玉的最强手段还是在于背后那张大弓,而非手中的佩刀,所以白玉在劈出一刀之后就被上官云一掌拍在胸口,不但使白玉身下的坐骑直接变为一团血雾,而且她本人还不得不向后倒滑出去。
上官云没有像寻常地仙那样身形飘然而动,而是一步一步走到白玉身前,开口道:“真是好一个美人,可惜了。”
白玉半跪于地,胸口不断剧烈起伏,手中佩刀刺入地面,拄刀。
上官云犹有闲情逸致地掐指为自己算了一卦,自语道:“吉中有凶,凶中藏吉,两者转换不定,竟是有了些许转机?。”
他低头望去,“看来老夫没有选错人,更没有杀错人。”
下一刻,上官云抬起手臂,一掌朝白玉的头顶拍下。
白玉奋力拔刀,不是格挡,而是直指上官云的心脏一点。
不料上官云反手一抓,竟是以五指生生握住刀锋,然后轻描淡写地将这柄佩刀从中折断,而手掌却不伤分毫。
白玉心知不妙,果断身形向后倒退而掠。
上官云微笑道:“如果再给你二十年的时间,可能我不是你的对手,不过现在,你没有丝毫胜算。”
上官云向前一步,然后一拳打出。
砰然一声巨响,白玉被打得倒飞出去十余丈的距离,后背重重摔在地面上,身上棉甲破碎不堪,身上不断有鲜血涌出。
上官云深呼一口气,的脸上有一缕缕紫金之气流转,继而整个人身上有丝丝缕缕的紫金之气向上升腾,在这处战场格外耀眼。
白玉挣扎着起身,强行咽下一口血水。
上官云未再出手,只是平静道:“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徐北游很快就要到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吉中有凶,可凶中藏吉,在于何处?”
其实在与徐北游截然相反的方向上,同样有一人正朝此处战场飞掠而至。
来人是一位身着玄黑道袍的中年道人,中途稍稍停驻身形,举目远眺,卓然气态宛若天上仙人,若是仔细看去,在他身周透出熠熠生辉的紫蓝色光芒,星星点点,围绕道人不断盘旋,呈现出星斗成阵之势,玄妙运转,仿佛一副苍穹星图,不断有星生星灭,无数点点莹芒不断流逝飘散。
在江南战事的关键时刻,身为镇魔殿殿主的他却因为道门自身内部的原因,不得不返回道门玄都,去面对众峰主和殿阁之主在玉清殿的当面质询。
好在慕容萱提前给秋叶打了招呼,有秋叶这位掌教真人亲自出面,总算是将玉清殿的反对之声给强行镇压下去,这才让尘叶得以脱身,再度赶赴江南战场。
对此,尘叶深以为恨,如果不是这次玉清殿议事将他召回玄都,那么慕容萱就不会在南疆孤木难支,也就不会变成如今的局面,若是能侥幸将徐北游留在南疆,整个江南的局势将会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局面。
可惜啊。
事已至此,多言无益。
尘叶在察觉到那道毫不掩饰自身气息的剑气正朝江南飞速赶来之后,尘叶也立即动身赶往湖州两襄。
话说回来,他这次返回玄都也不完全是浪费时间,除了修缮自己的十八颗雷珠之外,正在养伤中的秋叶更是将都天印交到了他的手中。
如果说玲珑塔和诛仙剑是一对针锋相对的重器,那么都天印和传国玺也是如此,据尘叶所知,此时传国玺并不在徐北游的手中,而是被他留在了帝都萧知南处。
那么如今的尘叶便有自信在正面再与徐北游一较高下。
毕竟道门中的大真人死得有点太多了,虽然还未到动摇道门根基的地步,但也该做出应对了,总不能放任徐北游将道门的中坚柱石杀个干净。
尘叶再次迈开脚步,身形化作长虹拔地而起。
在其身后洒落出一道肉眼可见的五彩痕迹,好似是彩虹挂空。
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门面子和里子
很多宗门,比如剑宗,一代人中可能只有一位有望长生的杰出人物,可放在道门之中,却常常有数位,尘字辈中有紫尘、青尘和天尘三人,甚至还要再加上一个破后而立的冰尘,及至如今执掌道门大权的叶字辈人物,比起上辈人略有不如,但也有两位。
叶字辈这代人中,掌教夫人慕容萱天才绝艳,但不能算是纯粹道门出身之人,除此之外的两位雄杰,出身掌教嫡传一脉的秋叶,自拜入道门那天开始,便是举世瞩目的才俊之人,日后道路更是一路坦途,从叶家公子到掌教弟子,从掌教弟子到道门首徒,再从道门首徒到道门掌教,最终与大齐皇帝一起并称为当世二圣,从来都是沐浴在万丈光明中的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身形似有万丈之高。
并非出身于掌教嫡传一脉的尘叶,原本不见如何,对于寻常人而言,自然是根骨资质极佳,可放在才俊辈出的道门就不那么显眼了,只能说是中等偏长,远逊于谪仙大材,只是尘叶除了自身心性颇佳之外,也属于那种机缘极大之人,在艺成之后遇到了自己的“贵人”青尘,当时无尘因为上官仙尘之事而坠境不止,不得不卸任镇魔殿殿主,其后由青尘执掌镇魔殿,大量新人得以进入五殿十二阁之首的镇魔殿,尘叶也是其中之一。接下来在那场波及到整个道门上下的青尘叛宗之事中,整个镇魔殿因为受到青尘牵连而被主事峰主天尘清理,镇魔殿的十位长老悉数离开镇魔殿,老人让位,作为新人的尘叶便有了出头之日,得以成为镇魔殿的上层人物。第三次,还是因为青尘,贺牢山一战,偌大一个镇魔殿被青尘屠戮过半,时任镇魔殿殿主的明尘不得不引咎辞去镇魔殿殿主之位,尘叶顺势升任为镇魔殿殿主,并将镇魔殿上下彻底改制,取消原本的长老位置,又从镇魔井下请出冰尘,彻底稳固了他在道门中的地位,再有数十年的苦心经营,终于有了黑衣掌教之称。
按照道门律制,掌教真人着紫袍,大真人着黑袍,故而众殿阁之主之首的镇魔殿殿主又被称作黑衣掌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赞誉,甚至绝大部分道门中人也是如此认为。可尘叶自己心中明白,为什么镇魔殿殿主如此重要?遍观历代镇魔殿殿主,无尘、青尘、明尘,无一庸人,归根究底,道门的掌教真人和镇魔殿殿主就是道门的一体两面,就像那个看了无数遍的阴阳双鱼,道门掌教真人是阳面,是面子,镇魔殿殿主是阴面,是里子。
道门中,作为面子的掌教真人,必须光芒万丈,容不得半点灰尘。作为里子的镇魔殿殿主,就只能身穿黑衣身在阴暗中,做那些面子不愿做也不能做的脏活累活。
面子与人在紫霄宫坐而论道,可能里子就得将一个人投入镇魔井中。人生在世,心机、手腕、根骨资质,都是其次,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说到底还是时势使然。
说到道门与大齐朝廷之间的恩怨,与大齐皇帝交手,那是面子该做的事情,里子替代不了,如今在江南战场,这是里子该做的事情,面子同样替代不了,尘叶先前在江南大败,几乎葬送了整个镇魔殿,就等同是流了血,里子却没能兜住,让血流到了面子上,这便是毁门灭派的大事。
他这次再来江南,便要弥补先前的过失,将功补过。
当尘叶不再掩饰自身的气息之后,正在战场中心的上官云松开眉头,终于知道那个凶中藏吉的吉字到底从何而来,原来是这位“去而复返”的黑衣掌教终于再次回到江南,看其气势,更胜此时头顶上的那位十八楼境界剑仙,看来尘叶这次返回道门的收获不小,说不定就是秋叶将道门的两件重宝之一交给了尘叶。
看这架势,尘叶说不定还真有与徐北游正面一战之力,毕竟那位剑宗宗主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接连大战,虽然战果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