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那年那蝉那把剑 >

第302章

那年那蝉那把剑-第302章

小说: 那年那蝉那把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佛光大盛,凡佛光普照之处,阴气退散,原本阴森无比的陵墓在这一刻竟是变得如同佛寺殿堂一般,青尘再一挥大袖,无数细小金色莲花如雨点一般飞出,每朵金莲之上又有一尊佛子,落地之后,双手合十诵经,声势巨大。
  青尘此番施为虽然消耗巨大,但强行度十万阴兵化佛子为己用,携带如此大势,反而使自己在短时间内气势更盛。
  也就在此时,困住徐琰等人的小千世界支离破碎,八位守陵人既然号称可以层层削弱秋叶,自然有其不凡之处,即使此时少了两人,先前六人联手之下,也将十八楼境界的冰尘压入下风,若不是青尘插手,此时孰胜孰败还犹未可知。
  青尘抬头望向六人,只见六道黑色光柱从天而落,分别将六人笼罩其中,使其身形瞬间模糊不清,满身黑玄,气焰滔天。
  宏大的诵经声音猛然一顿,只见一层黑色雾气不知何时弥漫开来,使得金莲俱是染上了一层淡淡黑色。
  青尘微皱眉头,掌中佛祖菩提佛光大盛,不但遏制住正在飞快蔓延的黑色雾气,而且还朝六人逼去。不过道道黑玄之气缭绕六人周身,漆黑如墨,诡异森然,在佛光的侵袭下,始终不散不灭,如河中礁石。
  此时徐琰等人六位一体,在这一刻流露出来的实力,绝对不输给一位地仙十八楼的大修士!
  六人飞上天幕,为首的徐琰面无表情地伸出手。
  大地震颤,破碎不堪。
  半座雄城的虚影从地下缓缓升起,继而凝实,取代了原本的小丘陵地貌。
  这是第五层陵墓半座中都,此时与第四层陵墓小丘陵合二为一。
  徐琰缓缓落在中都最高的塔楼上,号角声阵阵不绝于耳。
  无数身披黑甲的士兵出现在城墙上,一架架攻城巨弩列在层层叠叠的城墙上,弩箭森森。虽然不是雷霆弩车和神威大将军炮,但威力也不可小觑。
  因为只有半座雄城的缘故,所以青尘和冰尘两人此时身在城外,似是两人攻城。
  城头上的攻城巨弩开始同时发射弩箭,箭雨壮阔无比,就像一片笼罩了数十里的遮天黑云。
  当弩箭落下之后,燃起黑色的火焰,转眼间又是黑焰漫天。
  无数金莲在黑焰中变得萎靡起来,光华飘摇不定。周围又有黑色气息弥漫,凡是被黑色气息沾染,不管是莲台还是佛子,纷纷色泽黯淡,不消多时就纷纷开裂,化作虚无。
  原本的处处莲华被黑色烈焰席卷,被烧死的佛子更是不计其数,一瞬间仿佛从西方佛土变成了焦土地狱。
  立于城头之上的徐琰再一伸手,生出浓郁到近乎实质的雾气,在雾气中隐约有马蹄声轰隆作响。
  黑雾形成一道桥梁,一支黑骑沿着这道桥梁,从中都城头径直杀下。
  一时间,诸多佛子被铁骑如猪狗一般宰杀,再不闻半点梵音诵经声,只有喊杀声响彻云霄。
  就在此时,脱困而出的冰尘一手持剑,一手捏有剑诀,身上白衣无风自动,轻声道:“千里之外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
  断贪嗔与主人心意相通,脱手而出之后,围绕冰尘旋转,初始速度极慢,渐次速度愈来愈快,快如一道滚雷,在其后拖曳出一道长长雾气,最后则是化成一道白光,已经完全快到肉眼不可见。
  道祖太上为万道之祖,在其之后又有先后五位道门祖师被尊为北五祖,其中纯阳祖师最是大名鼎鼎,其千里飞剑取人头的典故更是在世间广为流传千百年。
  冰尘这一剑虽然还不能达到当年纯阳祖师剑起星奔万里诛的境界,但已然有其形神七八分。
  断贪嗔环绕冰尘飞行,所过之处,轰隆之声连绵不绝。
  冰尘闭上眼睛,默念纯阳祖师曾经分出的三重飞剑境界。
  “匣中宝剑时时鸣,不遇同人誓不传。”
  “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剑术已成把君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纯阳祖师早已将飞剑一道说尽,遇同人而传,遇不平而鸣,遇蛟龙而出。
  断贪嗔瞬间颤鸣之声大作。
  冰尘猛然睁开眼睛,满头白发飞舞,镇魔井下十年,她以大不平练有斩龙一剑。
  今日,她便要斩了徐琰这条蛟龙!
  断贪嗔化作十里之长的长虹,当空而去!
  天地间风云色变。
  先闻连绵雷声炸响,再见长虹以一线之势撕裂空间。
  整面城墙被一分为二。
  此地毕竟不是真正历经千年沧桑的中都,只是陵墓中幻化而成,所以此剑不但斩破了城墙,更是几乎将半座雄城都一分为二。
  青尘大笑一声,不再去管佛子铁骑,以法天象地之身躯大步向前。
  摇摇欲坠的中都满城震动,继而轰然坍塌。
  兵败如山倒。


第二十七章 神游物外见帝王
  第九层陵墓中也能隐隐感受到上面几层陵墓的轰然震动,属于萧皇的那座梓宫仍是寂然无声,似乎里面的主人已经永远睡去,对于外界的一切风云变幻都无动于衷。
  徐北游盘膝坐在棺室的角落中,默默恢复自身气机,只是此时此刻,他却难以静下心来,甚至有些无伤大雅的出神,犹记得读书时曾读过萧皇写就的秋猎称王讨郑檄文,文采斐然,气势磅礴,让他心向往之,恨不能生于十年逐鹿年间,提三尺青锋与天下英雄共逐鹿。
  那位沉眠于棺椁中的帝王,曾经与师父公孙仲谋是对手,与道门掌教秋叶是挚友,更是十年逐鹿时最耀眼之人,不但压过了公孙仲谋,也压过了秋叶,用青尘的话来说,就是天命所归之人。
  徐北游从未曾想过,自己可以有朝一日,与这位“得其鹿”的帝王距离如此之近,不过是几丈距离,不过是隔了一层棺椁,触手可及。
  不知过了多久,徐北游体内气机已经如潺潺流水,原本干涸的湖底渐渐有了些许积水,徐北游却没有太多在意,而是记起了许多往事,许多旧人,在脑海中来来去去如走马观花。
  恍恍惚惚之间,徐北游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仿佛茕茕孑立天地之间,上不知天之高,下不知地之深,只剩下他自己茫然四顾,似乎想要找寻什么,却又不知该找寻什么。
  就在徐北游想要回神的时候,却猛然发现自己无法回神,仍是立于此方天地之间,不知身躯何处,不知立足何处,仿佛意识要与此方天地彻底相融在一起。
  徐北游心底大为惊骇,他早先听闻说修士入定时会有走火入魔之说,若是一个不慎,便会误入歧途,不知归路,故而修士们每逢重要关头时,都会请同门好友为自己护法,既是防备外敌,也是预防出现走火入魔而难以自拔的情形,以期通过外力将自己唤醒,上次徐北游在江都突破地仙境界时,就有张雪瑶、秦穆绵、佛门龙王三人为他护法。
  只是徐北游在修行一途上顺风顺水,从未遭遇过太大挫折,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一时有些手足无措,更令徐北游心生惶然的是,不管是近在咫尺的秦穆绵,还是不远处的张百岁,似乎都没有察觉到他的诡异状态。
  “徐北游?”
  就在徐北游不知所措之际,一个声音忽然在他的耳边响起,带着些许疑问的味道,居高临下。
  徐北游豁然转身,却没能看到是谁在说话。
  徐北游左顾右盼,想要寻找那个说话之人,却如何也找不到,天地间仍旧是一片萧索,仿佛刚才的声音仅仅是他的幻觉。
  他茫然四股,只有自己孤单一人站在天地间,渺小无比。
  骤然有风起,在他的面前逐渐凝聚成人形。
  这个人,一身简单朴素的玄色衣袍,看上去年纪与徐北游相差不多,只是在这方天地之间格外显眼,仿佛是天地画卷之中的一笔浓墨重彩。
  徐北游望着眼前之人,虽然对其身份隐隐有所猜测,但仍是忍不住问道:“你是谁?”
  “我姓萧名煜,字明光,若从你师父那里论起,我算是你的父辈人物,若从你自己这里论起,你应该称呼我一声祖父。”男子淡然回应道。
  虽然徐北游早有猜测,但此刻仍旧是心神摇曳,有些不知所言道:“萧皇,先帝,太祖皇帝?!”
  徐北游先前曾经见过萧皇的画像,不过画像中的他已经是花甲年纪,人到暮年,垂垂老矣,与眼前之人的相貌大有所不同,而且还头戴帝冠,身着衮服,威严卓著,在气态上又是大不相同。
  此时的萧皇应该是年轻时的相貌,道门素有赤子之说,即返璞归真,通过修炼达到清净无为之境犹如婴儿,故而又有“修炼神魂,显化婴儿”之说。
  道门五大派系的丹鼎派就讲究将一颗无形无质的金丹炼成以后,以粉碎虚空之法脱离丹室,化做一颗莹莹灵丹,上冲中宫位置,寻本性而练化神魂,谓之“明心”。神魂炼化纯圆,飞腾而上于脑中,谓之“见性”。
  两者聚结合体在紫府之内,霞光满室,遍体生白。
  一战将息,而又回归于腹内气海处,合化为命胎。叠起莲台,虚养命胎,进而胎化神魂,默默温养,直待紫气虚来时节,婴儿养育健全,冉冉而出天门,旋而又回,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此谓之“元婴”,成就元婴之后,就已经是半仙之体了,故而道门真人神魂出窍之后,多与自身实际年龄不符,一如徐北游眼前的萧皇。
  男子平静说道:“是我,不过我如今已死,皇图霸业不过是身前之事,你也不必拘于俗礼。”
  徐北游想了想,还是没有太过造次,问道:“陛下,是您将我拘束在此地?”
  萧煜没有在乎徐北游的称呼,点了点头。
  徐北游略微犹豫之后,小心问道:“不知陛下有何用意?”
  萧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是我的孙女婿,我也称呼你的表字,南归,你可知道三界之界?”
  “三界?”徐北游略微思量之后,中规中矩地回答道:“窃闻有天地人之说,天界又称三十三天,乃是神仙居所,飞升之士所去之地,传闻其中有无上天庭,道祖、佛祖、至圣,不知是真是假。”
  “地界又称九幽黄泉,是人死之后的归宿之地,据说其中有幽冥地府,十八层地狱,判人生前功过对错,还有佛门所说的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六道轮回,同样不知是真是假。”
  “至于人界,便是我们如今身处的大千世界,四都十九州之地,又有天南、四海、宝竺、草原、魏国、后建、西域各国、极西之地,天在上,地在下,可用天下二字概括,天下之间,芸芸众生,红尘万丈,也就是人世间。”
  “人世间。”萧煜负手而立,淡笑道:“人世间又分世内世外,无论世内凡人,还是世外修士,都逃不过生老病死之苦,故而才会有人求长生之途,千百年来,络绎不绝,或者说,前赴后继。”
  “只是人世间有道理和规矩,道理是天理,规矩是天道,容不得长生不朽之人,所以求得长生之人不得不离开人世间,于是就有了飞升之说,飞升即是离世,离开此方世界。凡人死后离世去地下阴间,修士飞升之后离世去天上仙境,对于人世间而言,两者殊途同归,他们都算是死了。”
  “我曾有机会做这个长生之人。”


第二十八章 说天道域外来客
  几十年来,一直有个疑问悬在天下众多修士的头顶上,萧皇为何会在不过花甲年纪就骤然驾崩,毕竟在紫尘飞升、上官仙尘身死之后,手执天子剑的萧皇即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人,哪怕是已经飞升在即的天尘大真人也不敢与其争锋,也正因为如此,大批修士开始进入庙堂,使大齐朝廷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单以地仙修士的数量而言,几乎不逊于号称“地仙如云”的道门。
  无论怎么看,当时的萧皇都要继往开来,行前人未能完成之壮举,开创一个百年太平,甚至有人大胆放言,萧玄这位太子殿下怕是要熬到百岁高龄才能登基称帝,亦或者干脆做一辈子的太子,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萧皇终究还是走了祖龙始皇帝的老路,正值鼎盛之年却骤然驾崩,使萧玄在而立之年就登基上位,成为大齐第二位皇帝。
  这个变故让绝大多数人都始料不及,纷纷猜测萧皇的死因,于是就传出了各种说法,其中以“诈死”和“受天谴而亡”两个说法最为可信,两者又都是殊途同归,因为天道规矩容不下百年帝王,当时的萧皇已然是天下第一人,无论是兵戈之乱,还是行刺暗杀,都无法奈何于他,只能是上苍亲自出手,而“诈死”一说也是基于此,萧皇诈死不是要瞒过世人,而是要瞒过上天。
  总之是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没人否认,当年的萧皇确实可以证得长生境界。所以现在萧煜站在徐北游的面前说他曾经有过长生的机会,徐北游没有半点怀疑。
  徐北游很好奇萧皇为何会放弃这个已经到手的机会,不由问道:“敢问陛下为何没有长生?”
  萧煜微微一笑,“因为贪心。”
  “贪心?”徐北游微微一怔,随即恍然道:“陛下是想将长生和皇位全部拿在手中?”
  萧煜点头道:“差不多,我那时候天下在手,振长策而御宇内,只觉无所不能,于是就想尝试一下祖龙始皇帝未能完成的壮举,逆天而为,可惜人难胜天,最终还是功亏一篑,不过好在我提前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就是这座明陵,所以才得以苟延残喘至今。”
  徐北游不知该如何言语。
  萧煜叹息一声,“都说人定胜天,其实是千千万万之人胜天,而非一人胜天,故而我之败也在情理之中,在明陵的这些年中,我时睡时醒,想明白了许多道理,甲子之前有域外来客,乱了天道纲常,打破了许多理所当然,冥冥中的上苍天意自然要拨乱反正,于是我这个本该死于草原之人便成了天命所归之人,这才有了后来的挟大势横扫天下,压制域外来客。”
  徐北游疑问道:“域外来客是说魏王萧瑾?”
  萧煜笑道:“我们这支萧氏嫡宗从来都是一脉单传,为何到了我这一代就变成两人?不是没有理由的。”
  徐北游震惊问道:“那又何谓是域外来客?”
  萧煜道:“说白了就是不该存在这个世上的人,飞升之人称仙称佛,已经不容于我们这个人世间,若是他们想要回来,就要暂时舍弃自己的仙佛之身,以神魂短暂降世,所谓的域外之客便大抵等同于神佛降世,不过相较于神佛降世,他们能够存世时间更长,对于人世间的影响更大。”
  徐北游再问道:“此话又是怎讲?”
  萧煜耐心解释道:“有句话叫做凡人怕果,菩萨畏因,漫天仙佛虽然神通广大,但是最怕沾惹因果二字,一旦因果过重,不但再难返回天上,而且还有陨落之忧。可是域外来客不同,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无牵无挂,也无因无果,换而言之,他们可以在这里为所欲为,为天道所不容,我帮天道镇压了域外客,所以有一份相当不俗的香火情分,哪怕我错失了一次机会,天道仍是给我留有一线生机。”
  萧煜自言自语道:“天道无情,自有规矩,按照天道的规矩,无论是天下太平还是生灵涂炭,一切皆有定数,萧瑾要坏了这个规矩,天道不答应,这便是大势,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所以我这个携带大势之人可以所向披靡,萧瑾就只能暂时屈从于我。”
  萧煜感慨道:“大郑气数已尽,王朝更迭,大齐取代大郑,这是天道认可的格局,可若是大齐吞并草原和后建,远征宝竺、西域,成为史书上前所未有的鼎盛王朝,这就有违天道本意了,所以萧瑾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