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

第90章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第90章

小说: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不至于,只是考成法对尔等同样生效,凡能力不足态度不佳尸位素餐者,该该老还乡的照样得告老还乡!”
  赵元开冷声道。
  未等满朝文武说话,赵元开手一挥,秉笔太监抱出两边书来。
  “国子监祭酒!”赵元开喝道。
  “臣在!”国子监祭酒躬身而出。
  “朕问你,朕有一一项重任要交给你!”
  “此乃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你领取之后,立马召集国子监吏员学习参悟,然后整合大汉之前的造纸工坊,进行技术革新!然后推广中州各郡!”
  赵元开说话间,手一挥,秉笔太监将两本书技术原理书籍移交给了国子监祭酒。
  朝堂文武各个脸色茫然。
  造纸术他们倒是不陌生,但造纸术在大汉是极为奢侈的存在,想要造出一张纸来,代价很大,也十分困难。
  除了顶级的门阀世家和皇室,大汉其他地方的藏书还都是以竹简书为主!
  而活字印刷书,他们就完全听不懂了。
  国子监祭酒也是一样。
  但。
  他接过两本书之后,下意识的翻了一下上面的活字印刷术技术原理,只是看了几张图纸,就顿时大惊无比。
  而后,他又翻了一下造纸术,顿时欣喜若狂啊,呼道:
  “陛下,这……这草木竟然可以用来造纸?还……还有这活字印刷术,天啦,这简直就是神术啊!”
  六部尚书,文武百官,也惊骇茫然,又好奇无比。
  他们下意识的想要凑过去看一眼。
  但这时,天子又是一声高呼:
  “工部尚书!”
  “臣……臣在!”工部尚书踏出。
  “朕这里有曲辕犁、水车、诸多农具……的构造图,你领去之后,让工部吏员好生学习参悟,然后以最短的时间在中州各郡普及开了!”
  赵元开言罢,一摆手,秉笔太监将好几本技术原理书传交给了工部尚书。
  “曲辕犁,水车……”
  “我的天啦,陛……陛下,这书中所解构的农具,可真是鬼斧神工之作,尤其是这水车,竟然有这等奇巧的法子?”
  “陛……陛下,陛下当真是神人下凡啊!”
  工部尚书竟然激动的朝跪下去,不停的叩拜。
  赵元开淡笑,摆手:
  “爱卿莫要激动,记住朕的话,国子监祭酒要最快速的建好造纸工坊和印刷工坊,同时配合农具的普及!”
  “臣等遵命!”两人叩拜,振奋澎湃。


第212章 珠玉在前
  “张居正!”赵元开将目光落在了张居正的身上。
  “臣在!”张居正躬身而出。
  “朕让你从第一批次科考取士的寒门子弟之中甄选出最为优异的二十人,你做了吗?”
  “回陛下,老臣已经吩咐下去,不日之内,他们就会进入长安觐见陛下!”
  赵元开颔首,略作沉思之后,直言道:
  “张居正,众爱卿,你们听好!”
  “朕准备在七部之上,再新设第八部 ,就是农部!” 
  “清丈田亩均分到户之后,朕要来一场跨越式的发展的,要在一年之内让中州四郡的粮食产量翻个十倍!”
  “同时,朕还要大大提高大汉农人的地位,而新设农部,就是统管和发展大汉农业的新部!”
  “这新设的农部就由开科取士甄选的那二十位最优秀的寒门人才构成任职,张居正和礼部尚书负责前期建制!”
  跨越式发展?
  要让中州治下的粮食产量在一年之内翻个十倍?
  门朝文武彻底的震惊了,尽管这个说法太过于骇人,但只要是从当今的天武帝口中说出,没人不信!
  而关于设建新司新部,满朝文武更是期待无比。
  为什么?
  因为珠玉在前啊!
  先是锦衣卫,渗透大汉十三州,侦查军情,典诏狱,在天子师几番大捷和国朝新策推行之中,都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而后的兵工部,更不用说了。
  曾经奢侈无比的铁中精金实现了量产,重工司铸就的一百座帝国重器床子弩,更是不损一兵一将便大破北戎二十万大军!
  这新设农部,不知又会带来怎样的巨变啊!
  “臣等领命!”
  “吾皇雄才大略,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朝拜。
  赵元开微微点头,轻舒了一口气,道:
  “如今科举制和考成法,已经新赋税法等等,朕以批准,编入国策法令,诸位爱卿若是没事启奏的话,就此退朝,各司其职!”
  言罢。
  赵元开起身,俯视一番之后,就此退朝。
  沿着御道回到了宣室殿,龙案之上奏章已经堆积如山了,这是七日御驾亲征所积压下来的。
  “冀州征收粮食五批次,共征收六十万石存粮,赈济并州之后,尚有三十万石充入国仓之中!”
  “这个冀州,看来要远比朕想象的富饶啊!”
  赵元开翻阅一份奏章,看完之后,叹道。
  事实上,现在整个大汉并不缺粮食。
  准确来的说,是赵元开眼下所掌控的中州、并州、凉州、冀州和渝州已经新归汉的北戎等地,不缺粮!
  赵元开在雁门没有过多停留了。
  不过从陈庆之传回来的奏章来看,袁门发贼为了谋国布局了近百年,大肆的搜刮并州粮食。
  而同时在雁门郡西开垦土地万亩,而今都已经养成了熟地。
  天子师灭了袁门之后,这些自然就落入了大汉手中,只要利用起来,完全可以养活并州和北戎两地子民!
  这其中微微差点的,就是西凉了。
  毕竟是地广人稀的荒漠地带,完全依靠国朝的转移扶持!
  “镇西王,西凉军……朕确实是亏欠了他们啊!”
  赵元开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拟了一道圣旨下去。
  由国仓转移粮草十万,布匹五万,即刻运送到去西凉边关,告慰镇守大汉正西国门的十万西凉铁军!
  此外。
  赵元开还批阅了由工部和兵部联合启奏的关于在岐山帝陵之后修建埋骨大汉烈卒的忠勇陵!
  之前在亲征之时许下的关于厚待大汉烈卒的相关条例也在草拟成了法令,盖上了国玺,正式颁发!
  但凡烈卒之家,封忠勇户,免三代赋役!
  忙!
  是真的很忙!
  穿越至今,赵元开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帝王的日理万机!
  如今他的基本盘还不算太大,但单单批阅奏章,就让他忙的一刻都不能停歇!
  好在青忧一直在伴在君侧,研磨掌灯,赏心悦目!
  这一连三日。
  赵元开基本上就是太极殿和宣室殿两点一线的跑着。
  法令是一条接着一条,革新是一举跟着一举!
  整个国朝文武,大汉的所有吏员体系,被赵元开全面统筹盘活了起来,各级官吏人人都有任在身!
  而赵元开初步战略之中的先乱国再定国的战略优越性也彻底的显露出来了。
  他以乱开局,以国朝武力平定战乱,但凡跟长安唱反调的地方贵族诸侯一并镇压,这让后续的法令推广变得无比的顺畅!
  再加上初步规划是以中州为试点,天子脚下,政令同达,效果更是高的出奇!
  而最重要的一点。
  法令,就是制度!
  作为华夏二十一世界的精英高知和顶级高管,赵元开无比清楚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效的、体系化的制度是多么重要!
  ……
  ……
  中州。
  河内郡,太守府。
  曾经潦倒穷困半辈子的徐玄安,如今授任一郡太守,治理一方。
  尽管已经穿上了大汉太守吏服,但徐玄安里衬之中的那一件布满了百家布补丁的书生长衫,却依旧穿在身上。
  此时的他站在太守府前,笔直屹立,面朝长安。
  那位为了支持相公苦读不放初心、从富贾千金委身务农苦妇的胡小翠,而今终于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青丝盘起,面容干净,但被穷苦生活摧残所留下的岁月痕迹,却永远的留在了她的脸上。
  “相公,而今都当了太守了,怎么还穿着这件衣服啊?”胡小翠问道。
  抬眼之间,尽是满意和迷恋。
  这个男人,她没有看错。
  终于出人头地了。
  徐玄安转过身来,将早已不见往日美貌的糟糠之妻揽入怀中,而后理了理太守服之内的那件长衫,道:
  “这衣服是娘子从徐家村的几十户平民家中讨来的数百块布料拼接做出来的,是百家衣,穿在身上就如同将这河内的数十万百姓肩负在身上!”
  “娘子,这衣服相公是永远都不会脱下的!”
  “当今天武帝励精图治,仁政爱民,是国朝八百年来前所未有的明君,我更是不能辜负了陛下的厚爱啊!”


第213章 盛世
  胡小翠听到这儿,将头依偎在徐玄安的怀里,诚然点头,道:
  “天武帝确是前所未有的明君雄主啊!”
  “开科取士,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丈田亩均田到户减轻赋役……大汉子民生生世世都在这一片土地之上,何曾受过此等优待啊!”
  “是啊,并州又是大捷,袁门覆灭,北戎归汉,这天武治下的大汉是注定重振太祖辉煌,不!是要超越太祖!”
  “你看如今的河内郡子民们,各个精神饱满,一片欣欣向荣,我大汉就是想不富强也不容易啊!”
  徐玄安跟着叹道。
  这些日子,捷报不断,从长安颁发的法令更是不断,每一项都是造福万民的仁政之举,深得民心!
  这时。
  府外有人前来禀报:
  “启禀大人,国相来令,让大人即刻启程,前往长安觐见天子!”
  “觐见天子?”
  “娘子你听到了,为夫要却去长安面见当今的天武帝了!”
  徐玄安大喜,激动之中,竟是热泪盈眶。
  君臣一心,万民一心。
  如今徐玄安只是一个代表一个缩影,对于当今的天武帝是发自内心的尊崇和拥戴啊!
  “嗯,相公,你……你快快收拾行李!”胡小翠亦是激动无比。
  ……
  ……
  长安。
  国子监。
  朱凌雪在相府待了数日之后,便被张居正推举到了国子监,担任了国子监太学博士一职,官正六品。
  毕竟是天子钦点,而朱凌雪本人又是饱读四书五经,国子监也确实是她最适合的地方。
  事实上。
  来了长安之后的朱凌雪并不开心。
  身为反贼之女,又是背弃家族之人,她的心里负担很大。
  尽管她想为父亲赎罪,还有一肚子的疑惑与不解想要询问天子。
  但如今。
  她变了,想开了。
  天子师平定冀州,天武帝归朝,一连三日法令频出。
  革旧制,改税法,设农部。
  而国子监更是担当重任,于工部联合开发新型造纸术和或者印刷术,要广传经书,普及教育!
  朱凌雪这两日一直跟在国子监祭酒的身后。
  她眼睁睁的目睹着新工坊将一堆的木头变成了一张张的白纸,材质比玉帛要好,代价更是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而后便是活字印刷术。
  印版一出,朱凌雪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最让她触动震惊的一点是。
  国子监祭酒透露,当今天武帝准备特赦那些归顺大汉的贵族门阀,让他们成为老师,授业传道于一方!
  是夜。
  月明星稀。
  走在长安街头的朱凌雪看着这夜不闭户灯火绚烂的国都盛况,不禁轻叹。
  “父亲,如果你还活着,看见了天武帝的这些作为,你应该不会再生谋逆之心了吧?”
  “自古以来,没有一位帝王敢普及教育,因为……读书会让人变得聪明,聪明的人是不容易被欺凌的。”
  “可当今的天武帝就敢!”
  “天武帝临朝不过数日,法令频出,环环相扣,他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是女儿翻阅史书也找不出第二人来!”
  “父亲,大汉盛世真的要来了,可你……”
  朱凌雪面色戚戚,心思复杂。
  但须臾之后。
  她抬起了,释然一笑。
  长安的灯火映衬着她那张温婉动人的倾城面容,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朝气,而后,攥起粉拳,暗暗道:
  “父亲,无论你乖不乖女儿,女儿都会好好的活下去的!”
  “因为……天武治下的大汉将会盛世如我所愿!”
  ……
  ……
  朱雀大道。
  郡主府。
  已是子时了。
  李不悔依旧没有入睡,而是一个拖着精致下巴坐在园林之中,看着池中的水月发着呆。
  恭尚走了过来,微微摇头一叹,道:
  “郡主,该休息了,明日一早我们还得负责押运陛下分拨的冬粮回西凉呢?”
  “额……”
  “恭叔,你先睡吧,我等会儿就去睡了。”
  李不悔道,声音有些失落。
  当今天子确实兑现他的诺言,在弥补十万西凉军。
  明日运送的除了十万粮草之外,还有布匹,还有两千柄环首刀,和三千副马鞍与马镫!
  比之这些更珍贵的,是从兵工部遣派了一支百位帝国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小组。
  这支百人组成的技术小组,带着兵工部最为先进的兵器制造技术,应天子的指示,要在西凉打造第二个兵工部!
  恭尚只是摇头一叹,没再说话。
  翌日。
  旭日东升。
  押运西凉军物资补给的后勤大军已经在北原整顿完毕。
  李不悔一夜未睡,五更天的时候就候在了承天门外,想要求见天子,却被驳斥了。
  最后不得不患得患失的领着后勤大军,朝着西凉进发!
  入冬了。
  长安的风也急了,冷了。
  李不悔紧了紧紫红锦衣袍子的白毛领,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长安的方向,缰绳一扯,娇喝道:
  “众将士听令,出发。”
  ……
  太极殿。
  早朝。
  满朝文武行礼之后。
  张居正躬身而出,道:
  “启禀陛下,开科取士后甄选的二十位寒门人才已经候在了承天门,此外,农部已经初步建制,设在六部之中!”
  “宣他们进来!”
  赵元开颔首,道。
  不一会儿,以徐玄安为首的来自中州四郡的寒门人才迈入太极殿之中。
  这些人在一个月之前,还在寒窗苦读,还是入仕无门。
  但一个月之后。
  他们着朝服,入长安,登天门,见天子!
  眼下各个受宠若惊,既见天子,匍匐叩拜行大礼,目光脸色尽是尊崇和光荣!
  “爱卿平身。”
  赵元开拂袖,而后就那么定定的俯视着这二十位寒门出身的大汉新仕。
  所有人虽说是官服加身,却各个面容消瘦,但腰杆笔直,眼睛炙热,一身未退的书生意气和凛凛正气,和朝堂文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等等!”
  “你,把朝服脱下来!”
  突兀间,赵元开将目光落在了徐玄安的身上。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脸色一变。
  脱了朝服?
  这……这是要革职吗?
  但!
  徐玄安将朝服脱下之后,满朝文武皆是惊骇意外,怔住了。


第214章 征伐契机
  那是一件书生长衫。
  很破旧,由千百块碎布拼接而成,丑的有些出奇。
  但穿着这一身长衫的徐玄安,却站的笔直,面容之上更是没有半点的羞愧与难堪。
  “你叫什么名字?”赵元开问道。
  “回陛下,微臣名叫徐玄安,司任河内郡太守。”徐玄安道。
  “徐玄安?”
  “来,跟朕说说,为什么要穿这么一身衣服?”赵元开又问道。
  “回陛下……”
  徐玄安如实道出。
  讲完了之后,满朝文武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