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

第88章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第88章

小说: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人如此大胆,敢来太守府放……放……你,你是武道宗师!”、
  武郡尉一见雄霸,再看地上那个死的不能再死了的护卫额头上的血洞,顿时惊骇无比,连声音都颤抖了起来。
  “武……武道宗师?怎么可能?”
  “竟然是一位武道宗师!”
  所有太守府护卫顿时连退数步,腿肚子都在打颤。
  那位郡尉教头脸色惨白,硬着头皮走了上来,抱拳作揖,恭敬道:
  “不……不知宗师乃是孟乔山的何门何派,又可知那玄陈门少门主夫人正是我家大人的千金独女?”
  玄陈门少门主夫人?
  原来是这层关系!
  雄霸记住了,而后,声音冰冷,道:
  “让武安郡太守出来见我!”
  “哈哈……不知本官是何处招惹了这位宗师高人,竟要以此方式来相见!”
  这时,内府传来一阵大笑。
  紧跟着看着一位面容极为阴冷的男人穿着太守吏服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众护卫,和一位儒生模样的中年人。
  雄霸只是瞥了一眼武安郡太守,而后便一直将目光落在了那位穿着布衣长衫的中年儒生身上。
  突兀之间!
  雄霸左脚轻起,踏下!
  三元归一轰然爆发,强横无比的武道真气自脚下轰散而开。
  府苑之内,除去那位布衣长衫的中年儒生之外,所有人在顷刻之后心口爆裂,轰然倒地。
  “你……你是什么人?”
  那位猝不及防的布衣儒生被吓得瘫坐在地上,惊声道。
  雄霸没直接回答,而是拿出了一方金令。
  金令之上,“汉”字居中,被九龙环绕!


第207章 前朝余孽
  那位两鬓已经有些斑白的布衣儒生,一见这象征着大汉天子的九龙金令,顿时眼眶就红了。
  “你……你是天子的人?”
  “我青州吏治崩乱几十年了,大汉天子终于想起了远东边陲还有这一方土地了呢?”
  打布衣儒生颤声道。
  而后整个人不顾一切的站了起来,对着那尊象征着大汉天子的九龙金令匍匐叩拜,大行臣礼!
  雄霸目色微微一颤,语气也柔和了几分,问道: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才是这武安郡真正的太守吧?”
  “特使好眼力,没错,我刘启民却是这武安郡的太守!”
  刘启民起身,说话间,整个人的气息都在明显变化着。
  他看了一眼地上的数十具尸首,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而后深深的看了雄霸一眼,沉声道:
  “特使,里面请!”
  “好!”
  雄霸也深深的看了一眼身前这位看似文弱的刘启民却绝不简单的刘启民,点头之后,跟着刘启民的步子进入太守内府之中。
  刘启民的步子很快急促,一路上可以避开太守府内的下人和官吏,直接进入了密室之中。
  未等雄霸说话,刘启民直接开口,道:
  “特使携带九龙金令而来,想必当今的天武陛下已经彻底的平定了冀州,而今是要对青州动手了么?”
  雄霸一惊,再次深深的看向这位文弱的布衣儒生,郑重点头,道:
  “陛下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是注定要振兴大汉的!所以,但凡大汉疆土之上,无论何人,都必须尊天子,拥汉室!”
  “好,好啊!我刘启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足足十年了!”
  刘启民整个人振奋澎湃,说话间更是咬牙切齿。
  这里头有大喜,也有大恨!
  “刘太守,我想知道,为什么你身为大汉亲册的武安郡太守,却一身布衣,不在太守之位?”
  “还有,那武安郡内孟乔山脉上的武道宗门,又为何如此的猖狂,竟敢明目张胆的假借宗门铁令搜刮民脂民膏?”
  雄霸沉声问道。
  他这一路走来,可谓是颠覆认知,有太多太多的疑惑不解了。
  刘启民长声一叹,回道:
  “一百年前的青州其实不是这样的,但自从大汉倾颓之后,国朝对于青州的掌控力越发的羸弱不堪,那苍黄山脉的前朝余孽就开始不老实了!”
  “什……什么?前朝余孽?”
  雄霸陡然一震!
  这个消息是万万想不到的。
  因为,眼下大汉所有的国朝史志书籍之中,根本就找不到半点关于前朝的信息。
  甚至所有人的大汉子民都认为,八百年前的大汉就是从废土之上新立的,以前都是全新开始!
  但现在,竟然蹦出了个前朝余孽?
  “刘太守,你……你确定没有说错,当真是前朝?当真有余孽?”雄霸沉声问道。
  “不确定……”
  刘启民摇了摇头。
  继而,又道:
  “特使这一路走来,应该听到过横跨青幽两州的苍黄山脉之中,有三千大山,三百宗门的说法吧?”
  “那其中最神秘无比,且有强大可怕的东荒神教,更是被幽州人传言能有颠覆大汉国朝的实力!”
  雄霸点头,道:“这话确有听说。”
  “特使有所不知,我刘启民本是这武安郡之中的延续数百年的世家阀门,鼎盛之时,可谓是显赫青幽两州!”
  “但如今,整个青州刘家只剩下我这一根独支。”
  “十年前,郑家堡的堡主郑飞田将其女儿郑玉嫁给玄陈门少门主之后,玄陈门下山,一夜清洗我刘家最后的余脉,只留我一人。”
  “他们逼我让出太守之位,但又必须辅佐在郑飞田身侧,替他主持吏治!”
  “为了掩人耳目遮盖罪行,他们在血洗我刘家之后,放了一把大火,而我……在挖掘我妻儿尸骨之中,发现了砌在刘家宗祠土墙之中的一叶铜劵,里面提到了前朝余孽!”
  刘启民拉出一张椅子,坐了下来,说这些话的时候,无论是语气还是脸色,都平淡的像是在讲述一个无关紧要的他人故事罢了。
  说完之后,抬眼,平静的直视着雄霸。
  雄霸就那么站着,冷冷的看着刘启民。
  “说吧,你想要做什么?”雄霸道。
  “我想要见天子。”刘启民道。
  他不给雄霸回话的机会,又道:
  “你刚刚杀了郑飞田,这个消息应该已经传出去了,郑家堡的人会马上知道,一天之内,玄陈门的人也会得到消息!”
  “那玄陈门是孟乔山脉之中地位最高实力最强的武道宗门,纵使是放眼整个苍黄山脉三千大山之中,玄陈门也是位居前五的庞然存在!”
  “最重要的一点,动静闹得太大的话,会引起东荒神教的注意。”
  “哦……对了,你可能不知,苍黄山脉所谓的三千大山三百宗门,三千大山倒是不假,但三百宗门却是夸张了。”
  “不过,哪怕是一百宗门,它们也不是单独立派的。”
  “我还是那句话,我要见天子。”
  言罢。
  刘启民又用那一副很让雄霸讨厌、却又无可奈何的平静眼神,看着雄霸。
  哪怕此时雄霸的脸色冰冷无比,威压可怕,双眼之中的杀意和寒光在不停的闪烁迸发。
  但,刘启民依旧是平平静静。
  只是在雄霸释放出三分强横的武道修为气息之后,刘启民的眼神微有精光闪过,变得愈发的笃定和偏执。
  “青幽两州的水要远比特使想象中的深得多了!”
  “我相信天子也很想见到我的!”
  他又道。
  雄霸很不喜欢眼前的这个男人。
  但事关前朝余孽,这个消息太重要了。
  而且刘启民显然是那种看淡了生死的人,根本威胁不了他。
  片刻之后。
  雄霸点头,道:
  “行,我现在就带你回长安,面见天子!”
  “好!”
  刘启民豁然起身。
  ……
  ……
  长安。
  国都北门。
  天子御驾经过半天一夜的快速行军,终于班师回朝。
  赵元开紫袍帝冠,威严浩荡。
  身侧并驾的蒙耶青忧换上了一身大红的锦衣,面容红润,比之往日平添了几分女人的韵味。


第208章 自有对策
  行进之中,时不时的偷瞥一眼赵元开。
  脑海里头总是不自禁的回忆起那一夜的美好,而后脸颊绯红更甚,羞得顿时低下了眼帘。
  袁门覆灭,北戎归汉的消息早就传回了长安城内。
  而今的大汉国都可谓是民心振,一片欣荣与欢舞。
  张居正领引文武百官迎出长安城外,国都数万百姓更是自发的出城迎驾,北门之外真正排出了数里之长。
  进长安。
  入皇城。
  赵元开一路没有停留。
  面对张居正等文武朝官的恭迎,只有一句话:
  “半个时辰之后,上朝!”
  虎豹骑归入北丘。
  由黄轩和带领的重工司帝国工程师们,也在第一时间进入了重兵把守的兵工部。
  半个时辰之后。
  太极殿。
  赵元开换上龙袍,戴上帝冠,端坐九五之位,俯视堂下群臣。
  “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行礼。
  “平身。”
  赵元开拂袖。
  并州大捷,并吞北戎,这个战绩可谓旷古烁今。
  尤其是天子师仅以三万五的兵力,在上郡北原全歼了北戎二十万大军,更是彻底的震撼了国朝百官的内心。
  而如今的长安城,无论是百姓,还是朝官,对于赵元开的敬畏和尊崇,俨然攀升了极致地步。
  甚至已经发展了能在天武治下为官为民,便可心生荣耀的境地!
  此时他们看向赵元开眼神和脸色,振奋,狂热,荣傲!
  “朕御驾亲征并州,一去便是七日,诸位爱卿说说吧,朕不在的这七日,国朝社稷可有什么变化?”
  赵元开将目光落在了张居正的脸上。
  张居正果然不负他的众望,躬身踏出,道:
  “启禀陛下,这七日之中,中州四郡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开科取士,共录取寒门子弟四千五百余人。”
  “眼下这四千五百余人已在吏部的考核之下,编入中州四郡各级县乡吏员之中,门阀垄断吏治的根结已经彻底拔除!”
  “另外,考成法已经全部拟定,待陛下批阅之后,便能颁布下去!”
  ……
  张居正滔滔不绝。
  所启奏的各项革新进展,更是大大的出乎了赵元开的预料。
  比如拔除中州治下的大小门阀贵族世家这些,赵元开以为会有一些麻烦的,没想到宰了平田张氏杀鸡儆猴之后,剩下的全都乖了。
  这里面有两个要素。
  其一就是锦衣卫杀伐果断,没有任何的谈判余地,外加上赵元开临朝以来,接连几战大捷,让汉水以南的四反王都乖了很多。
  而其二,那就是民心所向。
  贵族门阀虽说是底蕴深厚,有些甚至还养有私兵,但跟布衣百姓寒门子弟比起来,占比还是太少了。
  中州毕竟是天子脚下,皇权震慑!
  此外。
  因为大量的寒门读书人编入地方吏治之中,并伴随着大刀阔斧的精兵简政革新,让整个中州四郡的吏治豁然一新,极具活力!
  这些新编入的寒门吏员,穷苦出身,更加的了解民情民生,同时又无比感怀天子圣恩。
  所以,张居正直接将第三步的土地改革提上了日程!
  眼下的中州各地,正在如火如荼的清丈田亩,将中州的土地收为国有,然后进一步的均分给普通百姓。
  这个消息颁发之后,中州数十万底层百姓可谓欢腾如沸啊!
  国朝八百年,土地不断被兼并,绝大部分的土地都掌控在了地方的贵族诸侯手中。
  而绝大多数的子民,只能租田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却只能饱个肚子而已!
  所以政令一出,全民参与,地方贵族更是不敢反抗了。
  “好!”
  “张居正,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赵元开龙颜大悦。
  同时也在心里不禁感叹,正要是造福子民的革新举措,一旦破开了第一重的阻碍压力之后,激起民心,便是顺畅无比!
  “对了,张居正,贵族门阀家中的藏书,你如何处理?”赵元开问道。
  “启禀陛下,对于归顺国朝支持革新的门阀,臣皆给予特赦尚待,并且嘱托他们清点家中藏书!”
  “臣知道,陛下对他们一定还有重用!”
  张居正回道。
  文武百官听到这儿,顿时激动了。
  还有重用?
  难道陛下又有什么新的革新创举?
  “哈哈……还是张爱卿了解朕心啊!”
  赵元开大笑。
  而后,直接说道:
  “这些贵族门阀朕确实有大用!”
  “察举制之下,他们垄断经书和教育权,现在废除察举制了,朕要他们出来给天下子民传道授业!”
  “朕要让大汉所有少年孩童,都有读书的机会!”
  此言一出。
  朝堂再次震撼啊。
  让所有的孩童都有读书的机会,这……这又是一项造福万民深入民心的创举啊。
  但……
  “陛下,臣有异议。”户部尚书站了出来,斗胆谏言。
  搁在以前,他是决然不敢站出来的。
  但如今大汉欣欣向荣,天子仁政不断,又是连番大捷。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振奋鼓舞着朝臣之心,天子尚且如此,臣子自当紧密跟随,于是乎……一种叫做使命感的东西在悄然生长!
  “说!”赵元开袖袍一挥。
  脸上没有半点的恼怒不悦,反倒是前倾了身子,很是期待的倾听着。
  这让户部尚书倍感鼓舞啊。
  “臣以为人人读书有些不妥,就会损失一大批耕种田地的农人,微臣怕……”户部尚书壮着胆子说道。
  “怕没有足够的粮食?怕闹饥荒?”
  “哈哈……爱卿敢提此言,朕很欣慰,但……但朕自有办法解决大汉的粮食产量问题!”
  赵元开笑道。
  户部尚书提的这个问题其实很现实。
  教育的普及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之上的。
  说白了,一个人种的粮食得能养更多的人!
  这不是单一性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工程!
  户部尚书顿时心安。
  但随即,他再次抬头,又道:
  “启禀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启奏!”
  “准奏!”
  “赵云将军戍守冀州,广征粮食,再加上贼臣朱运虎的余威微消,如今冀州子民对于大汉国朝产生了不小的抵触情绪,这民心有些……”户部尚书道。
  “此事朕早有准备,自有对策!”
  赵元开淡笑,自信从容。


第209章 大发展
  朝堂议事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而多半的时间,都是以张居正为首的文武百官启奏,赵元开倾听,算是对于时下的江山社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除此之外,赵元开还发现了一个很好的转变。
  那就是除了张居正之外的文武朝官们明显有了转变,或许是使命感使然,或许是考成法推行在即,大汉寒门子弟待跃龙门,让他们有个危机感。
  总之一个个的议政态度无比积极!
  这是好事!
  差不多的时候,赵元开直接拂袖,道:
  “罢了,朝堂议事到此为止。”
  “张居正,你留下,随朕前往宣室殿。”
  “退朝!”
  言罢。
  赵元开起身,沿着御道朝着后宫宣室殿走去。
  文武百官叩拜之后,躬身退出,张居正则是跟上了天子的脚步。
  宣室殿。
  赵元开看着眼前这位和自己大有默契的千古能臣,很是满意,直言道:
  “张居正,并州的情况你可有所了解?”
  “回陛下,锦衣卫在陛下回来之前,已经传回不少的信息情报了,西河郡两万无辜子民被袁门屠杀,正个并州在袁门的奴役之下,更是上损失了数十万的青壮民夫,这休养生息是个大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