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

第241章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第241章

小说: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发展以中州为始发点展开。
  各地通融交流放开,漠北和突厥东的大批胡人融入内地,打垮了几十万男丁的天启州更是数十万的妇孺迁入益州!
  当然了,他们最向往的还是中州长安,有钱、有才、有志……甚至有色之人,开始朝着长安涌入。
  这直接的推动了长安城的第一次大扩建和大繁荣。
  有道是,今日少年明日老,功名尽在长安道,落花踏进游何在,笑入胡姬酒肆中。


第569章 大醉
  天武五年,岁末,大年。
  长安灯火数十里。
  国钟荡,降瑞雪,国泰民安。
  赵元开登上朝天阁,俯视长安城,身后站着青忧和许心甜,没人如画。
  雄霸从东荒禁地传来了数封密折,慕容无天终究是认了命,顿悟了。
  不太聪明的慕容流萤依旧是老样子,人憨憨,心不坏,天姿国色天选后人,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命好!
  礼部和太常寺依照旧礼举行一系列的祭祀大礼,祭天,祭祖,祈福。
  天武五年,一个注定要记入史册的一年,就那么过去了。
  这是大汉帝国最为动荡不安的一年,也是天武帝横空出世的一年,更是继往开来启盛世的一年!
  这一年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热血,太多的不可思议!
  这一年,终究是过去了!
  年夜守岁,长安五十万子民自发上了街头,辞旧迎新的那一刻,国钟荡响,万民欢呼!
  太和殿大宴,长安文武朝臣齐聚于此,史册记载,帝上甚悦,大醉。
  是的,这一夜的赵元开是真的喝醉了。
  大汉的酒度数并不高,最负盛名的杜康在口感和度数上都无法跟前世的地球相比!
  而一身修为臻至超凡六品的赵元开,想要喝醉,其实并不容易。
  但,依旧是醉了!
  酒后登高台,举杯邀青天,赵元开是从未如此的放松畅然过。
  来这个世界一年半年了,开局起点很高,上来便是帝主,只可惜权臣祸乱朝纲,江山社稷崩塌欲倾,而自己形如傀儡!
  但好在系统激活,好在自己的谋智心术不赖,用了半年时间,挽天倾,开盛世,终于彻底的掌控住了这个即将雄雄崛起的帝国!
  酒终究是多了。
  赵元开踉跄不稳,是青忧扶住了身子,索性醉卧美人膝,笑看十里长安道,灯火连天!
  天武六年。
  暮冬,出正月。
  军武殿正式问世,授衔位,封司帅战将,揽天下安康。
  内阁正式出台三年大发展规划,颁发全新财政国策,席卷大汉十五州的空前大基建开始了!
  工部联合兵工部,钢厂划出兵工直辖,便设立各级州郡!
  而工部更是流传出了一套体系完整的建筑理论和图纸,大汉出现在一种全新的工艺,名叫水泥,取代了以往的糯米水桐油等复杂昂贵材料。
  汉水十八桥几乎是在同月之中同步开展。
  整个大汉的建筑工艺在保持古典国风的前提之下,迈向了前所未有的跃进世的大发展时期,工艺、效率机会是全面提振!
  新的货币政策出现,金票和银票开始流通,各级州府设立兑换存取的国朝铸币局。
  次月,天子再出新策,提振江南!
  东州府下辖苏杭扬、金陵、庐州等江南重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优待,一下子就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又一月,东荒平定,幽州十万私兵卸甲,战将李存孝出兵幽州,战将赵云接掌青州!
  自此,青幽二州归汉,三百宗门统归宗武殿!
  长安连出八道诏书,立大义碑,厚敛慕容旭!
  只是,天下人却不知道慕容旭是何人。
  而后册封慕容流萤为宗武殿首座,设武阁七尊位,雄霸位居其二,天启老鬼位其三,余下四人皆出自东荒一脉!
  宗武殿的尊坛没有设在长安,而是将之前的紫金帝宫降格,变更为宗武殿幕府,同时启动帝国的第一座顶级圣府,东荒圣府!
  依旧是慕容流萤担任第一任圣府首座,只是这位首座大人不太喜欢干实事,完全就是个甩手掌控,大小事宜基本上都是雄霸和老鬼一手操办!
  暮春,三月天。
  孝懿太妃和蒙耶青忧出宫,回倚凤谷,斩祭祀堂反骨老贼八人,依照圣意,废除祖训,从此倚凤谷入世,不再与世隔绝。
  而后,入仙芝谷,百草传人亲自恭迎十里,后入长安,坐诊御医阁,并入帝国体制。
  神兵谷一如赵元开当初料想的那样,枯守一脉天地真火数千年,后,兵工部秘密入驻神兵谷,戒严百里,从此成为国朝一等禁区。
  半月后,百草传人孙霏羽以太乙金针治好了莫离的脸。
  后归并州上郡,王府大婚,赵元朗笑了整整半个月都没有合嘴。
  国柱王的伤终究好了几分,修为开始恢复,虽然孙霏羽无奈摇头,说老王爷此生无望恢复巅峰,但这位白了头的老国柱依旧是对天子感恩戴德。
  初夏,四月天。
  汉南四州在四位中州空降的能吏和镇南司帅府岳飞布控的四位战将、五十六兵团的大刀阔斧的整顿之下,彻底走上了正轨!
  东州刺史李夫民不负众望,也对得起内阁的国策厚待,只用了三个月,就让东州的社会秩序焕然一新!
  仲夏,六月。
  第一批民间奇技、机关之高手秘密入京,与北丘新建的绝密兵营之中,缔造了理宗的原始雏形!
  那里,整整数万册如同天书一样的机密书籍,在等着他们日夜不停的研究吃透。
  七月,国子监再传硕果。
  国朝十五州近一千四百所幼堂的初期规划设立,簇拥长安的几州已经全面铺建,即将进入正轨!
  此时,农部的第一批土豆新种已经迎来的前所未有的大丰收,而其他诸如玉米、棉花、红薯……等等一系列的粮种菜种在既定的秩序之下,多线全面铺开,饥荒大除!
  而这七个月的时间里头,长安城外扩二十里,人口激增四十万,京兆伊呈上确切数字是二十一万户,九十七万人!
  此时的长安,与七月之前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民俗交融,各种人群交织,繁华乱眼!
  总算是有那么一点盛世的模样了。
  这七个月之中,赵元开极少上朝,出了一月一次的大朝会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兴师动众!
  因为他很清楚,只要国策稳定,制度完善,加以引导,剩下的便是什么都不用做,让帝国可劲儿的折腾吧。
  而这,便是社会活力的全面释放!
  赵元开原本以为龙脉复苏武道重启之后,整个大汉帝国会出现一段动乱的无序期!
  但事实证明,根本没有出现!


第570章 一年之约
  两次提升体魄天赋值,加上一次开智,在配合这龙脉复苏,地脉母气彻底充盈于天地之间,确实有太多太多的觉醒武道。
  但,这是一种普遍性的拔高。
  什么意思呢?
  龙脉复苏之前,大汉子民的底层构成、也就是最大基数层,是没法入武的羸弱凡人。
  而现在,这个基数层变成了先天境的武者,而门槛变成了内家!
  你强大了,我也强大了,并没有太大的极端分化,所以依旧是稳定。
  再加上军武秩序的全面铺垫,每一州都要镇将或者战将镇守,每一郡都有参校布控!
  参校意味着什么?
  那至少是三品宗师以上的武官,外加一个独立于郡府之外,至少也是千人编制、最低也是先天五品以上悍卒甲士的职业化军武兵团!
  军武殿虽然止步于郡级。
  但郡以下的县乡府衙可是配备半职业化的衙卫,还有地步于乡旗级的锦衣卫旗官治所!
  一旦发生任何动乱,层层响应。
  若是直接触发到了军武,那直接就是兵团出动,直接镇压。
  再不行,便是镇将领一州兵营出手,还是不行的话,上报司帅府,诸州联动,一境军武镇压!
  上升到这个层面,怕是一个国家都能平了!!
  没人敢跟军武过不去。
  那是找死。
  不过。
  赵元开对于武道一途依旧是宽松态度,开宗立派都不是问题,只要不偷不抢就行!
  但,开宗立派不是简单的事情。
  宗门供给和资源消耗是一个大问题,你不但要修为高,同时还要德高望重,收受的弟子愿意支付高额的供奉!
  可现在国朝秩序之下,天赋子弟应征入伍,不仅荣耀,而且还有粮饷,同时接受的还是国朝最顶级的精英教官指导武道!
  所以,就算是有些高人家底深厚,德高望重,开宗立派之后却依旧找不到天赋最顶级的弟子,只能小打小闹!
  而这,便是完善秩序下的自我平衡机制!
  所以说,制度才是一切的根本啊!
  ……
  ……
  这七个月之中,虽然赵元开没出长安一步,甚至连未央帝宫都极少迈出。
  但,他可没闲着。
  七个月,国朝在发展,人口在爆发,拥戴值几乎是以百万级的数目在递增着,而这些,全都被赵元开拿来买买买了!
  先进的生产资料。
  各种领域的理论启蒙。
  更不提后续的一连两次的灵智提拔,直接耗费千万级拥戴值,让子民的学习和领悟力大幅提升!
  此外。
  国朝在大发展,帝宫也不能例外。
  陈国寿祸乱朝纲之时,在平国公府私设小朝廷,让帝宫一度荒凉,内廷无人,秩序混乱。
  而这个七个月当中,雨化田以前所未有的手段重振内廷宦官队伍,以司礼监和西厂为载体的宦官人数直逼两千人!
  这其中,不乏颇具吏治才能的,更不缺武及宗师九品的大高手!
  卫戎司全线外侧,专职城门宫禁,不入内廷!
  帝宫倒是没有扩建。
  这还是得益祖上的那位极品帝主,后宫佳丽大几千,一人一宫楼,导致后宫搁置了近千座宫阁,荒草丛生。
  孝懿太妃和青忧虽说没有挑明,但隔三差五的就旁敲侧击的让赵元开启动选秀,却都被赵元开搁置开了。
  最要命的是,还有事没事就夸李不悔几句,赵元开都只是一笑而过。
  这可把长安城内的头号大小姐李不悔给急坏了,曾经理直气壮的说实在不行就去西凉,但,真的去吗?
  别说李河图不舍得了,就连孝懿太妃也不放过啊。
  于是乎,总拿陛下国事繁忙,无心于这些,待天下彻底安稳之后,一定会看到郡主的一片痴心的。
  毕竟,陛下没点头,但也没摇头啊。
  李不悔想想,有道理啊,没心没肺的傻乐半天之后,然后日常间歇性的崩了心态,直接跑到了御林白袍军的大营之中虐那些新兵蛋子了!
  赵元开也确实是太忙了。
  盛世初期就像是创业初期,是最重要的节点,在一切没有彻底走上正轨之前,他不敢懈怠!
  这是习惯,也是秉性。
  正是因此,才有前世的三十而立资产过亿!
  另外。
  赵元开的心中总有一种不安,也有一种焦躁!
  他迫切想要看到了大汉的稳定,然后调转国策,进行第二步的扩展并吞,彻底的掌控整个南苍域。
  再而后,进行第三步,走出这方孤岛!
  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会不会有第二个赵无极降临南苍域?
  还有,为什么南苍域偏安一隅,千万年来只有一个赵无极降临?
  那传说中就在东海彼岸的、存在问道长生的仙门圣域,他们是一直都不知道南苍域的存在吗?
  亦或者说,他们一直都知道南苍域的存在。
  只是他们太高高在上了,对于这一番孤岛荒地根本就是不屑一顾的,不屑于踏足罢了。
  若是前者,倒也乐观。
  若是后者呢?
  不可想象!
  一旦大汉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崛起之势,引起了他们的兴趣,那极有可能是世界入侵,是一场颠覆认知的降维打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赵元开可以确定,南苍域因为他的出现,已经开始打破了这个世界的平衡,会触发无法想象的效应!
  所以,赵元开必须提速再提速!
  主动走出去,和别人走进来,那是绝对天壤之别的两种局势!
  七月末。
  赵元开传出一道密诏,急传东荒圣府宗武殿。
  密诏只有一点,那就是要求雄霸和天启即刻调动东荒一脉的宗武资源,协同锦衣卫,走出汉土,监察龙脉复苏之后的天地变化!
  军武殿依旧是老路线,镇守国境,给内阁主导的大发展提供绝对的安稳大环境!
  每一步,赵元开都走的稳重而高效!
  八月初,大朝会。
  例行朝会之后,内阁传来了一份颇为特殊的奏章。
  宣室殿之内,赵元开摊开之后,陷入了良久的沉思,而后长舒了一口气,摆手,雨化田躬身上前。
  “准备一下,三日后,朕亲巡北戎州。”赵元开道。
  “卑职遵命。”
  雨化田领命而出。
  搁置奏章,赵元开的脑海之中浮现了一年之前雁门关许下的那个一年之约,还有那位极具异域风情的前北戎公主,乌庭芳。


第571章 神庙首徒
  千里之外,大汉正北。
  北戎乌鳢台。
  这曾经是北戎部落国的国庭,归汉之后,变成全新的北戎府。
  一年过去了,这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南下一百里,过了雁门关便是曾经祸起西北的雁门郡,一年之前天武帝平定袁门之后,并没有带有什么资源!
  袁氏一族累十世之巨富,外加上长安一年来的国策扶持,让如今的乌鳢台焕然一新!
  一座又一座古典汉风宫阙筑起。
  大汉的盐铁茶,先进的纺织工艺,还有各种的轻工业体系进驻乌鳢台,以此为辐射,让整个北戎草原兴起三座大城!
  再有十天,便是乌庭芳出任北戎府刺史一职满一年的日子了。
  这位肤白胜雪,鼻梁高挺,眼窝深邃,眸子湛蓝的前北戎公主,历尽这一年的岁月,变化可谓不小!
  身披的是大汉朝服,半男儿装,比之一年前少了些许妖娆,多了几分端庄!
  北戎府内送上来的午饭已经搁置在了八仙桌之上,瓷碟银碗,精致可口,早已不是当初草原部落的大口刀肉了。
  两天前,那位算来还是乌庭芳半个老师的雁门郡守许年前来乌鳢台祭奠亡妻,应邀在乌鳢台小住了一夜,感叹了一句如今的乌鳢台已经小有长安之风了。
  这让乌庭芳整整开心了好几天。
  乌庭芳没去长安。
  许年也十年多了没回长安了。
  只是,乌鳢台真的小有长安之风了吗?
  如今的长安,又是如何?
  桌案前,乌庭芳小口吃饭,温婉端庄,这几日脑子中总是念着一个人,一个如同天上日月一般璀璨的人。
  “平定四大反王举兵百万的叛乱,收服汉南四州,还并吞了天启高原……陛下才如此年轻,就立下这般功绩!”
  “还有这一年来,国策频出,万象更新,幸好北戎归汉啊!”
  乌庭芳思绪飘远,不禁感叹。
  而后,又有些患得患失的念叨了一句:
  “不知陛下可否看到了那份奏章?”
  “也不知,那个一年之约,陛下还记得么?”
  但!
  就在这时。
  府外传来一阵骚动。
  “刺史大人,不好了,那……那图塔部落的人又来了!”从事吏慌慌张张的走进府内,连声道。
  “图塔部落?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乌庭芳将筷子一搁,拍案而起,主政近一年,多多少少养出了三分威严。
  “大人,这一次不单单是图塔部落的人,还有那位传说是从北域雪国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