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脉复苏,那些上古妖灵魔邪,那些本属于修真文明玄学元素和生态将会重新降临于世!
没人知道一年后的大汉会是什么样子!
或许,水有大妖,山有凶兽,四境巨木参天,天材地宝如雨后春笋!
未知,便是不稳定,便是挑战,赵元开就更需要一套反馈应激及时且调配权高度统一的军武力量体系!
也正是因此,赵元开的下一个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国策在战略上都是保守的,所以赵元开对待天启州之时,并没有如北戎州那样的用心!
南疆十万雨林?
西极西之西还有无尽的沙海禁地?
北漠之北竟是万里雪原,崩塌之后显露无数的青铜神庙?
亦或者是远东海岸褪去,曾经的海岛化作陆地高山,那些被淹没千年的古老岛屿重新面世?
这些,都不在赵元开的首要考虑之中!
下一个十年,他必须固守汉土十五州,大革新,大发展,让强汉以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新姿态屹立于南苍域之巅后,在放眼四境!
新秩序需要建立巩固!
人口、民生、国朝基础都需要一场爆炸式的跃进!
而赵元开还很年轻,甚至可以说是年轻的不能再年轻了,舞象之年才二十出头啊!
再有十年,也不过三十岁而已!
超凡之后的他,直到两百岁都是绝对的巅峰之年!
不急。
慢慢来。
稳扎稳打!
宣室殿之内。
这位年轻而高瞻远瞩的大汉帝主负手而立,一夜未眠,在明日的大朝会之前一点一点的完善自己心中的伟大构想!
太多太多超越与时代的理念和视野,让他无法与人交流,只能孤独前行!
……
……
是夜。
月明星稀。
国柱王府之内。
从东营归来的李不悔换上了女儿副,那身有着特殊意义的潜龙甲被她视若珍宝的收在闺房之中。
而后,辗转反侧无眠,秉烛出门,夜坐亭台之下,看着池中的红鲤发呆。
李河图在书房之中拟写奏章,直到这个点依旧是没有休息,天子回朝,翌日举行大朝会。
谁都明白,明日的大朝会意义非凡,将会是奠定大世格局的一次朝会!
李不悔归来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被李河图拉住,将这两个月的战事从头到尾的复述了一遍。
这位曾经的大汉国柱听完之后,震撼唏嘘,终究是感叹自己的老了。
曾经的西凉峥嵘岁月,戎马兵戈,搁在天子这奠定大世的一战面前,格局实在太小了,不值一提。
时代在变,天地也在变!
老马伏枥,虽志在千里,却时不待矣啊……
第557章 敢爱敢恨
唏嘘感叹之中,这位一头白发的当朝国柱王推门入院,这才看见了庭院之中发呆的李不悔。
李河图摇了摇头,轻叹了一口气,走了过去。
“不悔,怎么还不睡?”
“啊,父王?”
李不悔有些慌乱,赶紧起身,却李河图拉住了,围着亭台之内的石桌而坐!
李河图看着眼前的掌上明珠,心中又是一阵感叹,这位从小看大的女儿自从遇上了天武帝之后,变化太大了。
其实个中心思李河图都懂,但一看女儿这越来越患得患失的样子,他便越发不敢提及当年和先皇定下那个口头之约了。
李河图正想说些什么呢,却没想到,一直咬着嘴唇低着头的李不悔先开了口。
而且,出口惊人!
“父王,你……你以前是不是说过一件事,就是你跟先皇约定的那件事?”李不悔问道,似乎鼓起莫大的勇气!
“是……是!”李河图一怔,下意识的点头。
“父王,女儿可……可能真的喜欢上陛下了,每天一闭眼,满脑子都是陛下的样子,女儿不想这样下去了!”李不悔算是豁出去了。
李河图直接惊呆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而这时,李不悔直接扑了过去,趴在李河图的膝前,紧紧抓着李河图的手,凝声道:
“父王,女儿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如果可以的话,请父王去拜求孝懿太妃,让女儿入宫吧,若是陛下当真是瞧不上女儿,就让女儿死了这份心,过了年,就重回西凉!”
“不悔,你……”李河图是真的懵了。
他还记得最开始让李不悔回长安的时候,那是一万个不情愿和不高兴啊,怎么这才过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彻底换了个人了呢?
不过,他很欣赏李不悔的这个样子!
敢爱敢恨,敢作敢当,该追求的时候便不过一切的去追求,该死心的时候,便彻彻底底的死心!
长舒了一口气,李河图面浮慈笑,柔声道:
“放心吧不悔,你随陛下亲征的这段时间,太妃也和父王聊过几次了,希望诏你入宫,成为天子的人!”
“你是国柱王的女儿,入宫为妃是理所应当,只是……”
“只是什么?”李不悔赶紧问道。
“只是入了帝王家,未必就是万事皆好,陛下身后的佳人很多,难免会受了冷落,你能接受吗?”李河图道。
冷落?
回想和陛下接触的种种,那何止是冷落,简直就是欺负虐待,过分至极。
但,李不悔就是该死的、不争气的越陷越深,非但不觉得委屈和难受,甚至隐隐有种奇怪的快感!
唔……
只是想想,这位曾经傲娇泼辣的刁蛮郡主就进不了脸颊发烫,然后低着头,娇羞道:
“女儿可以接受的!”
“只要能成为陛下的女人,能陪在陛下的身边,怎么样都能接受……”
李河图想不了那么多,只觉得李不悔应该是真的痴迷上了当今天下,回过头想想,像陛下这等千古不出的绝世雄主,天下能有几位绝代女子不为之倾心痴情呢?
“明日是大朝会,以天下事为先!而今汉土四境太平,龙脉复苏大世将起,陛下会很忙的,等过了这段时间,父王就拜求太妃,乖女儿,别急!”
李河图道。
“嗯……哎呀,谁急了,人家才不急呢!”说出口了,豁出去了,人也就释然了,李不悔的性子一下子就回来了,羞着脸娇嗔了一句,低头跑开!
李河图只是摇头,笑而不语。
……
……
与此同时。
长安西南角,国子监宗府。
算是开了长安女子京官先河的朱凌雪,其实在这偌大的国都之内举目无亲,吏部分配官邸被她弃在一边,索性吃住都在国子监后府之中!
满朝文武在长安东恭迎天子归朝的时候,她就在队伍之中,偷偷的看向阔别已久尊如天神的男人!
时间过得不快,但,世事风云变化。
罪父谋逆之事还历历在目,那个时候局势未明,世道昏暗,可这才几个月啊,盛世已然彻底开启!
这个功绩在朱凌雪看来,几乎等同挽天倾般的不可能!
但,天武帝真的做到了!
非但如此,还破旧制开先例,让她这样一位罪臣之女担当重任,此等胸襟格局更是千古未有!
所以,朱凌雪拼了命的工作,推行经学普及和革新!
也许是替父亲和家族赎罪,也许是真的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也许只是想堵住某些居心否侧之人在背后嚼舌根的嘴,也许……只是单纯的不想让那个人失望罢了。
她不敢想太多了,因为,没那个资格!
长安的日子是孤独的。
身上背负的东西又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孤灯长明,草拟奏章,总结工作进程,规划下一步的发展和推进……
这一切的长安城是不平静的。
八部,诸司,各院……几乎所有朝中五品以上的朝官都没敢歇息,天子没有明令什么,但他们却自发的、一遍一遍的修改奏章,提出谏言!
……
……
翌日,五更天。
在宣室殿独坐了一夜的赵元开根本没有任何的休息。
入了超凡境之中,生命寿元上限破开,一日一眠完全可以更为三日一眠。
内廷奔走忙碌,赵元开移驾金龙殿,在数十位宫女内监的侍奉之下,洗漱,更衣,换上龙袍正服!
而此时,承天门外的朱雀大道之上,百位朝官早已候在门外听宣。
国朝就像是一个庞大而复杂无比的机器,而未央宫便是这个机器的首脑,一切推行都是庄严而又肃穆的!
六更天。
三千卫戎司布控太极殿前承天门内,列阵屹立,显露着帝国的威严。
国钟荡响,承天门开启,文武百官入朝。
赵元开沿着御道一步一步的踏上九五之位,俯视朝堂,几战功绩盖世积威甚重,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浩然荡出!
殿前太监一声高呼:
“宣文武百官觐见!”
满朝文武迈入太极殿之中,张居正和李河图位居文武之首,入殿匍匐跪地,行君臣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558章 大朝会
“众爱卿平身。”
赵元开拂袖,而后,继而道:
“诸位爱卿,朕这一次御驾亲征离京甚久,对于国事很少过问,你们就一个一个来,好好的给朕启奏汇报一番!”
今日大朝会的重点是新定国策。
但在这之前,赵元开得听听国朝各方的整体概况,以做参考!
先从八部开始,再到五寺,国子监,督察院……一个一个启奏汇报,从头到尾赵元开只是听政,不做表态!
亲征两个月,变化很大,国朝各部司也确实没让赵元开失望!
尤其是新设的兵工部、农部,和授予大任的国子监,可谓是政绩喜人。
兵工部尚书依旧是由张居正兼任,但汇报的还是兵工部侍郎黄轩和,一开口就滔滔不绝:
钢铁产量再一次的翻番!
唐横刀日产量超过三千柄,给骑兵特配的马刀也全面实现量产!
玄鳞甲的工艺进一步提升,眼下库存三千副,日产百副,用不了多久就能常备大汉军武!
还有一系列国朝新兵器都在研创之中。
……
黄轩和退下,农部尚书徐玄安躬身上前,同样是口若悬河:
土豆种已经全部派发中州、凉州、并州和渝州四州,眼下已经择地种下,长势良好!
新农具的普及和制造,更是全面步入正轨之中,惠及初步试点四州的数百万农人!
最重要的是,农部打通了一条从乡县到长安的吏治体系,与各级州府形成了互融互补,政令通达的效率直接攀升了数倍!
同时还全面协同了其他诸部,尤其是工部,形成了成效喜人的无缝对接。
所以,接下来的红薯新种、玉米、棉花……甚至任何新种的普及,都能最短的时间之内,以最小的试错成本全部普及开来!
而这,便是制度建立之后的高效性和优越性所在!
再而后,是吏部和户部!
吏部的吏治革新,和新推行的考成法,同样是以试点四州为起步,配合开科取士寒门的新鲜血液的补强补缺,以及对于察举制和门阀余毒的大刀阔斧的革新,可谓是焕然一新!
吏治革新和地方州府吏员的全面换血,给户部摊丁入亩的新税法推行完美铺路,这项几乎是福泽万民的减负新法,又顺应民心,推行是最为迅速的!
同时,随着天子几战之后的国朝稳定,户部对着冀州、并州,尤其是藏富数百年的雁门资源的调配权彻底集中,一下子就让国库充盈了很多。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开始。
凉州一战,并蛮族大半的疆土,收天启州和汉南之后,还有大批的资源将会并入国朝户部的统一配置之中!
这对于国朝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
有些地方是天府之地,沃野千里,物阜民丰,年年财政积余。
但有些地方,比如凉州,那就是贫瘠的不毛一地,必须依照国朝的资源调配和转移!
几场外战灭了近百万的有生力量,并吞之后的资源是绝对富余的,同样是要纳入国朝统一配置!
工部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一个工具苦力人,哪里需要哪里搬!
协同兵工部,支持农部,就连户部和吏部有时候都得吼一嗓子,屁颠屁颠差人过去!
最闲的就是礼部和五寺之中主管礼制祭祀的部门。
赵元开是典型的务实派实干家,内发展外征伐,多线推进,热火朝天,压根就不待见那些虚的。
不过倒也是干了一件事。
那就是帝陵之后的忠烈陵的设立,眼下正在全面的建设之中!
曾经的督察院是帝王手中的一柄利剑,但眼下,也闲的不行,一来吏治一新的没啥可参的,而来齐头并进热火朝天的,也不敢轻易进谏。
最后便是国子监了。
吴知章半退不退的担当着祭酒职位,但基本上不怎么主事了,全力配合着司业大人朱凌雪!
这是皇帝钦点,官次位尊!
所以,汇报也是由朱凌雪来做的。
国子监的工作推展很快,不单单是皇帝钦点,算来还是张居正半个门生的朱凌雪官不大,当能量却大的惊人!
普及经学是个大工程,乡野设学堂,郡县设平校,这是工程量巨大的基建前备工作!
同时,授学先生的选拔和调配,对于昔日门阀和被剔除吏治体系的旧吏,一切读书之人戴罪之身都在选配之中!
并行的还有造纸工厂,印刷工厂的适配和建设!
而国子监更是忙得焦头烂额,编著教材,适配年龄……等等等等!
这其中耗费不单单的是人力,政力,还有庞大的财政支出,和地方州府与国朝之间的资源平衡!
不过,朱凌雪做的很好,那朝服之下明显消瘦了几分的羸弱女儿身,爆发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强大生命力和卓越才能。
也正是因此,吴知章才心甘情愿的退居二线。
也正是因此,朱凌雪问其他诸部要人要钱要资源的时候,那些个老家伙们都咬着牙多多少少扣点挤点出来,然后转个身跟张居正诉苦。
整个国朝之中,朱凌雪和徐玄安这两位年轻一档的青壮派代表的新贵大臣所显露的活力要明显超出常人,不拘谨,不迂腐,没有那些老家伙身上的惯性毛病,让人不得不服!
……
汇报持续整整两个时辰。
赵元开就那么一字不漏的听在耳中,了然在心!
他很满意。
但,也只是满意了。
因为这一切都只是试点之处,局限于簇拥长安的四州之中,有着天然的环境优势!
下一步,推行到了冀州,远东的青幽二州,还有数百年来和国朝脱离的汉南四州!
尤其是汉南四州,藩王之乱刚刚平定,吏治崩塌,几乎是从零开始。
不过好在民心归汉,地域优势极大,江南鱼米之乡,东州姑苏的软语之地,这些在赵元开战略之中,都是要重点发展的!
其他没什么可说的。
但国子监的经学普及,依旧是重中之重!
因为后续的四级学府制度,就是在国子监这个经学普及的制度之上衍生的,先授学,形成了制度,再启武,再并入理学……一步一步的完善发展!
制度,才是真正的根基所在!
第559章 第一驱动力
赵元开很重视军武力量,但说一千到一半,政治改革和制度保障,才是国朝一切的根基!
没有国力,没有源源不断的鲜血输送,没有与时俱进的发展,何谈战无不胜的军武。
赵元开略作沉思,拂袖,道:
“诸位爱卿,朕临朝掌权以来,先诛国贼正朝纲,后平乱臣聚皇权,先后抵御蛮族、西夏入侵,接连大捷开疆扩土!后有平定藩王之乱,引汉南数百万疆土子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