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从深蓝到星海-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已经发现,北美洲的亚美利加人是比较难对付的,他们不但人人持枪,而且性格相对比较坚韧,而且土著印第安人较少。
南美洲的白人,就相对懒散很多,而且剩余的印第安人比较多,方便天朝吸收。
同时,北美洲的条件比较差,整个北美洲的冬天都异常苦寒,甚至于塞北无异,相对肥沃的大平原上还有难对付的亚美利加人。
南美洲则基本相反,气候相对温暖湿润,西南部的大河平原宛如江南,而且地势平坦,非常容易开垦,当地白人还比较好对付。
所以他就建议,后续美洲移民的重点,应该放在南美洲,北美只需要掌控落基山以西,太平洋沿岸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就行了。
许星辰看了之后比较满意,虽然有些文官思维仍然老旧,但是也有一些官员的思维已经打开了。
眼前这种美洲和天竺的情况分析,绝对不是大清的官员能做出来的。
许星辰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是并没有直接全盘同意,而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做了相对慎重的批复。
原则上同意这个方案,但是北美洲移民仍然重视,要至少确保天朝人口对白人势均力敌,同时要掌控整个落基山区。
满足这个条件的同时,加大对南美洲的武装移民规模,目标时八千万到一亿人,彻底压到南美白人和混血人。
许星辰对帝国内部事务的决策性批复,决定了天朝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策略,也决定了地球未来几十年的大致局势。
帝国二十五年的时候,许星辰主持设计的纯钢纯蒸汽战舰建成下水,许星辰将其命名为定远号。
完成测试之后进行了优化了设计,然后一口气建造了十六艘。
批量建造定远级的过程中,设计了规模更大的万吨级同类舰,并且一口气建造了八艘。
然后是更大规模的一万四千吨级前无畏舰,同样是直接下单八艘,把欠缺的海军主力舰尽可能的补上。
在此期间,还陆续建成了数量更多的次级战舰,包括各类巡洋舰和驱逐舰,海军体系越来越完善而且庞大。
到帝国三十年的时候,天朝帝国海军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已经超过了大英帝国,成为事实上的世界第一。
有了如此庞大的舰队,加上越来越广阔的直辖或者藩属地域,帝国舰队已经完全掌控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制海权。
大英帝国为首的欧洲舰队,整体上就已经不能与天朝帝国舰队相提并论了。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这种天朝帝国的优势范围内,更是不可能再与之相匹敌了。
再加上殖民地基本被天朝夺取,他们干脆完全撤出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与此同时,天朝帝国的纯钢纯蒸汽战舰,也带动了欧美海军的快速迭代,比历史上更快的进入了纯钢纯蒸汽时代。
天朝帝国此时在设计真正的前无畏舰,同时开始整合攻关蒸汽轮机、重油水管锅炉、大口径速射炮、有线电话、无线电通讯等新时代的技术,这是在给未来的无畏舰作技术储备。
许星辰有预感,在自己的影响下,无畏舰相关技术,会比历史上成熟的更早,至少在这个世纪之前完成。
第五七一章 失去的世纪
在同时期的欧洲人看来,1820年之后,东方的天朝帝国就彻底的觉醒了,开始与他们同台竞技。
然后,他们很快就失去了东亚,现在正在失去整个东方。
他们很快就失去了澳洲,正在失去了整个太平洋; 然后开始失去美洲。
1830年的时候,整個美洲只有四千多万人,其中包括一千多万印第安土著,以及数量近似的拉美印欧混血人。
南北美洲的纯白人数量加起来,总共也只有一千多万人,北美洲的白人数量增长比较快; 因为有持续不断的欧洲移民输入。
但是天朝帝国的移民规模更大,他们从帝国五年就开始尝试向美洲西海岸移民; 在白人数量最少的美洲西北部迅速站稳了脚跟。
在帝国十年的时候,完成了对本土的统一,同时蒸汽帆船技术基本成熟,移民行动开始大规模加速,数量开始翻着翻的往上涨。
到了帝国二十年的时候,美洲的天朝移民数量已经逼近两千万。
其中大部分是帝国本土人,少部分是朝鲜、暹罗、日本、安南等人口比较多的藩属国的人,不过来到新大陆之后,他们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天朝人。
两千万移民加上被吸收的印第安土著,天朝帝国在新大陆掌控人口,已经和整个欧洲的白人持平了。
到了帝国三十年的时候,天朝移民数量已经达到了五千万,加上在当地繁衍的人口和吸收的印第安土著,数量已经达到了美洲白人的两倍,确立了人口上的绝对优势。
美洲白人移民陷入了严重的恐慌之中; 间接导致白人移民数量持续降低。
不久之后,他们发现天朝移民占领了落基山区之后; 就停止了继续东进的步伐; 没有去占领肥沃的中央大平原。
而且美洲总计五千万天朝移民之中,北美这边放了两千万人,另外三千万都去了南美。
后来对方还主动跟美利坚接触,准备签署停战协议,约定以落基山东麓为边界。
加上南美方面的消息越来越多,天朝帝国的扩张重点显然转到南美去了,美利坚才基本放下了心来。
南美的条件的确比北美要好,可能是天朝人住不惯冬天苦寒的大平原吧……
这时候的美利坚虽然叫嚣着昭昭天命,但是实际上本身还是比较菜的,对于落基山地区本来就没有完全控制。
这些地区有大量的无人区,主要还是刚刚从墨西哥手中抢来的,本来还没有来得及消化。
许星辰愿意签订停战协议,保证不再占领大平原,他们就算是稍微有点遗憾,但是也就不得不接受了。
然后,天朝帝国与美利坚开始了持续数十年的和平相处的日子。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面,天朝帝国继续向美洲运送了三千多万移民。
其中两千多万送到了南美洲; 只有一千万去了北美洲,目的只是保持相对美利坚的人口均势。
这时候; 帝国在北美的人口约为三千五百万,基本与美利坚形成了均势,已经连续十年相安无事。
而南美方面,移民、土著、繁衍人口加起来,总数已经逼近了八千万,是白人、黑人、混血加起来的三倍还多。
通过大规模的武装移民,小规模的抢地冲突,偶发性的少量大战,到了帝国四十年的时候,帝国彻底的掌控了南美洲。
帝国四十年,,帝国停止了官方的大规模移民行动,往美洲移民速度开始迅速降低。
但是帝国不禁止民间移民,所以移民始终没有完全停止,只是从泄洪式的冲击,变成了正常的河水流淌。
大规模移民结束之后,原本负责大规模移民的船队,接到了新的长期任务。
将拉美的黑人和混血黑人送去非洲,和美利坚送黑人去非洲建立的北美黑人国家一样,建立一个南美黑人的非洲国家。
然后将白人和混血白人送去巴塔哥尼亚保留地、北美东海岸、欧洲母国、非洲北部等地区,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去向。
这几个地方当然都不算好,巴塔哥尼亚高原就是南美洲的最南端那块地,那是这个时代唯一确定的无主之地。
巴塔哥尼亚高原西侧,安第斯山脉西侧的狭长海岸地带,名义上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受到了南极大陆的强烈影响。
南半球的海洋联成了一片,环绕南极大陆形成了一圈“南极冰洋”,这让本该是暖流的西风漂流出现了寒流特征。
所以这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不是西欧那种终年潮湿的典型特征,而是又干又冷。
至于安第斯山脉东侧,虽然地处沿海,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终年干旱少雨,地貌都是广阔台地上的荒漠和半荒漠。
同时这里处于西风带上,终年有干燥的西风飘过来,所以又被称为“风干高原”。
这块地方,不光当初的印第安人不愿意在这边住,西班牙殖民南美洲两百年多,这里却始终都是块无主的不毛之地……
可见这里的气候让人不舒服到了什么程度。
另外几个选项也算不上好,北美东海岸也就是十九世纪的美利坚,这里是新教徒的地盘,移民主要来自宗教改革后的英格兰、苏格兰、尼德兰、德意志等地。
而南美土生白人则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比较纯粹的天主教徒,所谓异端比不信者更可恶,让他们去美利坚真的是遭罪。
非洲北部海岸,虽然是他们习惯的地中海气候,但是那里是天方教的地盘。
欧洲其他国家的后裔,对于天方教也许没有太深刻的概念,但是南美白人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后裔。
他们的祖先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跟阿拉伯天方教打了八百年的仗,那场所谓再征服运动,是现代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立国之战……
至于说欧洲的母国,他们不太愿意接受那是自己的母国,而母国可能也不是很想要他们。
双方在1820年前后,在南美大陆打了几十年仗,才真正独立出来的……
现在他们被从南美大陆驱逐,让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想起来,几百年前的伊比利亚再征服,驱逐阿拉伯人的八百年战争。
现在南美洲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不过角色调换过来了,他们作为外来者,被支持本土黄种人的民族驱逐了。
每个选项都不好,但是她们也只能捏着鼻子选了,这是战败者的待遇,能有的选就不错了。
最终的结果是,哪个方向的都有。
去巴塔哥尼亚的可能是试图再闯一遍天地,去北非的可能是想要重演再征服。
回归母国的可能是浪子回头,去美利坚的可能是要接受新生活了……
不过这在其他的欧洲人看来,他们都是彻底失去了南美洲。
在后来,整个十九世纪,都被欧洲人称为失去的世纪。
第五七二章 新十字军东征
许星辰对南北美洲的策略差异,是因为晶体飞船事件之后心态发生了变化,对于其他族群的天然敌意大幅度的降低了。
甚至在潜意识之中,有了保护地球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心态。
只不过这种心态是比较稀薄的,而且是有着非常强烈的主观倾向性。
具体而言,就是在许星辰本人看来,后世被历史证明发展相对比较成功的族群; 或者是对自己或者地球有特殊意义的族群,许星辰会让他们继续基本正常的发展。
至于很显然是比较失败的地方,那就让自己的族群取而代之了。
对于美洲而言,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但是在后世的人类看来,美利坚的发展都是比较成功的。
所以许星辰在这个世界仍然将其保留,整个北美大平原和五大湖区等关键地块; 都继续留给它使用。
只是美利坚主体毕竟是白人移民,但是它们占用的这片北美的土地,本来却是属于印第安人的。
根据白人的堡垒原则,无论外来的移民和土著之间发生过什么,白人移民始终都是理亏的。
除非移民一开始就认真的把土著吸收进来,让对方成为自己所在文明的一员,而不是驱赶、悬赏、送保留地自生自灭。
所以落基山区及以西和太平洋沿海地区,就归吸收了印第安人的天朝帝国所有了,而东部地区给了白人的美利坚。
同时,南美洲就是典型的发展失败的例子,许星辰也不是非常在意他们失败的具体原因,但是失败了就是失败了。
他们拥有比北美更加富饶的土地和资源,甚至开发的时间都比北美更早,结果却整出了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
他们虽然在1820年前后就取得了独立地位,但实际上仅仅是本土的高层抛弃了母国的管理,在行政上自立了而已。
他们没有完成实质性的社会改革,社会基础仍然保持着殖民时代的模式,仍然以大地主掌控的大种植园为主。
许星辰现在不准备给他们机会了; 通过大规模武装移民直接掌控了整個南美; 用作全世界的粮仓和矿场。
在这样的思路和方向之下; 许星辰在处理美洲情况的时候,也同时逐步完成了其他地区的规划。
天朝文明圈没什么好说的,逆子们都得重列门墙,按照文化和血缘上的远近逐步同化吸收,尽可能消除族群隔阂。
罗刹国整体上来还算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他们本来是欧洲人,所以属于亚洲的漠北荒原要交出来。
西亚文明陷入了停滞,但这其中可能有外力干扰因素存在,所以许星辰将给他们有限制的独立发展的机会。
将其主要人口一部分其中到安纳托利亚半岛,一部分集中非洲地中海沿岸,同时给予其真正的独立保障。
天朝帝国接管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周边区域以及整个中亚地区,修建高标准的红海…地中海运河,打通神洲与欧洲的通道。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现代文明的角度看来,显然是非常的不成功的,但是黑非洲很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许星辰将撒哈拉以南非洲列为保护区; 后期将自己不会对其进行过度干涉,同时也禁止欧洲继续殖民统治非洲。
天竺地区的状态,在现代看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许星辰就准备继续隔离观察。
去除大英帝国的干扰之后,让其相对独立自主的发展,如果有邦国土王尝试统一天竺,许星辰也不会干涉。
如果和天朝人口几乎一样多的天竺人,能够变得勤劳勇敢文明的话,许星辰觉得这对整个人类族群都是好事。
欧洲地区的文明总体上算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其崛起和发展的过程,都依赖于海外殖民地的财富和市场。
所以许星辰在解除其殖民地之后,保留其本土的现状,不再进行直接干涉,然后观察其后续的发展状态。
将其他地区安排清楚之后,许星辰规划中的天朝帝国的范围,也就反向确定下来了。
除了安纳托利亚半岛和天竺之外的整个神洲,包括阿拉斯加在内的落基山脉主体及以西的北美洲。
整个南美洲和澳洲,所有太平洋和印度洋岛屿,包括马达加斯加。
安纳托利亚半岛,也就是小亚细亚地区,实际上是天方教的保留地,在天朝帝国的监管下独立自主发展。
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白人保留地,理论上仍然属于天朝帝国领地,但是内部是高度自治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藩属国。
马达加斯加虽然位于非洲旁边,但岛上生活的族群却不是非洲直接过去的,而是在东亚完成特化之后,又逐步漂流过去的。
他们跟印度洋、太平洋的那些岛屿上的土著,都属于同一个近似的族群,都属于“南岛人”
他们基因上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东亚大陆上的山东、河南地区。
现代的人口集中区主要在南洋群岛。
不过最终的世界格局,却跟许星辰的规划略有差异,因为这些规划只考虑了自己的想法,而没有在意别人的想法。
在许星辰的计划实施中,欧洲人逐步失去欧洲之外的土地,这个过程本来就非常的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