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从深蓝到星海-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四四章 动态稳定
非正式的会议进行了一个下午,然后各个大佬带着简单的一些记录,返回了各自的老家,继续执行这些或大或小的交易。
接下来的世界局势,也越来越趋于稳定。
由于许星辰的掺和,这个世界的冷战不太冷,当然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热战。
许星辰对毛子敌意很明显,掌控着德意志、意呆利和东西伯利亚,事实上对毛子形成了两面夹击的局面,让毛子很焦虑。
同时,许星辰跟白头鹰的势力范围也已经直接接触,双方在太平洋上也是有着直接的矛盾。
但是,白头鹰为首的西方自由阵营,在巴尔干地区也跟毛子是针锋相对的,跟许星辰还是某种程度上的盟友和贸易对象。
三方互相都有矛盾,但是这种普遍存在的动态的矛盾,却让世界局势形成了奇特的动态稳定。
当三方都拥有原子能武器之后,这种动态稳定的砝码再次增加了。
至于这个世界的带嘤和法鸡,比历史上衰弱的更快也更彻底,殖民地迅速被解除干净,连那些零星的孤岛都没有剩余。
势力完全退回到欧洲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被许星辰专门消除了大部分,彻底变成了普通的欧洲国家。
脚盆鸡的族群已经完全被替换了,在一个青壮基本消失的地区,一千万青壮年民兵放进来,效果堪比六七千万常规移民。
许星辰有了这一千万民兵,就能以他们新建立的家庭为单位,掌控脚盆本土剩余的五千万老弱妇孺了。
再过十年之后,新生代普遍出现之后,他们就会变成一个新的族群,到时候脚盆的语可能都没有人说了。
完成了这种深度掌控,东西方战争罪犯的审判,在持续了将近五年之后,也终于基本结束了。
许星辰这边的罪犯,是按照参与程度、身份高低来处理,分成决策者、规划者、指挥者、执行者、扈从者、拥护者六个级别。
决策者是族群最高统治者,规划者是族群的高层,也是行动直接策划者。
指挥者是每个独立队伍的负责人,执行者是中基层管理人员,扈从者是最底层的卒子。
拥护者是拥护战争的民众,为战争贡献力量的所有族群个体。
许星辰按照海王星找来那些封建余孽的建议,冒天下之大不韪启用了东方传统刑罚——剐刑。
找到还掌握着这门手艺的老师傅,来给这批罪犯执行。
配上提神醒脑的药物,让被执行者能够全程保持清醒,不会中途提前死亡。
指挥者的标准是3600刀,规划者7200刀,决策者10800刀。
执行者基本处罚是斩首,扈从者是终身强制劳动,拥护者主要是罚款,将收入的50%作为赔偿金直接上缴,缴纳到死亡为止。
在这样的基本标准之上,再根据具体人员的情况进行增减。
减免最多只能降低两档,增加最多增加三档。
普通文职人员自动减免一挡,杀死过平民的自动加一挡,执行过强暴的叠加宫刑。
昭核作为最终决策者主动投降,避免了登陆战的伤亡,法官判定减免7200刀,按3600刀的执行者标准处罚。
其他规划者们跟随投降,法官判减免3600刀,也是以3600刀的执行者标准处罚。
在俘虏营干了五年活,变得又黑又瘦的昭核,得知即将最后审判的时候,以为自己的苦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自己作为投降的帝皇,就算是不给爵位,怎么也得有个富家翁的结局吧?
结果听到审判结果的时候,整个人直接就懵了。
剐刑?你许星辰从哪儿把这个东西搬回来的?
减免7200刀?还剩3600刀!这减免不减免还有什么区别?最终结局不还是剐死?
昭核怔怔的蹲在那里,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反应了,这五年时间已经被修理惨了,早就没有了作为帝皇的心气了。
但是相关的人员,也不给他反应了的机会了,也不问他是不是认罪了,这罪都是定好的,公认的,根本不用对方自己认。
直接拖出去执行去了。
至于欧洲方面的罪犯,许星辰就按照西方标准来了,主要看有没有直接战争罪,也就是在正常的战争行为之外,有意伤害平民生命和财产的行为。
最高处罚是绞刑,次一级的是枪毙,再次一级的时终身监禁,后面是20年、10年、5年等不同时长的监禁和强制劳动。
按照许星辰的建议,同样设置了加减标准,不战而降的全部减一档,文职、工程、科技人员再减一档。
战争罪同样加一挡,发动者再加一挡,同样贴心的提供了化学阉割建议。
最后小胡子落了个枪毙的结局,搞过屠杀的将军也都是枪毙,没有搞过屠杀的最多终身监禁。
罪犯处置之后,这次大战才算是正式结束了,剩下的就是持续性的赔款,以及思想教育上的处置了。
整个世界的焦点,正在迅速转移到了发展与建设上,人口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爆发式增长。
许星辰和舰娘们暗中推动,新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比历史上更加迅速。
随着时间向后流逝,相对历史时空的领先幅度越来越大。
许星辰也依靠自己掌握的社会资源,配合舰娘世界带来的技术优势,掌控了大量的资产。
掌握着世界最大的铁矿、石油、金银矿产,掌控着钢铁和金属冶炼、汽车和飞机制造、石油化工、核电等关键基础产业。
垄断了半导体、电子科技、移动通讯、互联网等大部分的新兴高科技行业。
同时还依托先见之明,以及掌控了互联网和通讯的先手,在信息时代彻底夺回了文化主导权。
在战后早期,白头鹰还凭借先发优势,居于三强中的领先地位。
但是当许星辰掌控的地区完成了了全面工业化之后,总体实力就迅速超越了白头鹰,然后再也没有被反超过。
在本土占据了绝对优势之后,德意志三邦和意呆利先后被释放,德意志还获得了统一的机会。
但是两者的社会文化氛围,都已经被许星辰给洗了,而且留下了全面经济控制手段,两地的重要企业都是许星辰控股的。
许星辰的战舰博物馆,规模也是越来越大,以至于成了整个世界的海军文化圣地。
二战留下来的战舰,退役之后被送去许星辰的博物馆,逐步成了这个世界各大舰队的惯例。
开始的时候还是许星辰花钱买的,后面直接都是免费送了。
拆船也是要花钱的,很多船退役之后,本来就是象征性的收点费,就直接送给拆船厂了。
现在给许星辰放进博物馆,作为纪念保存下来了,需要的时候还能去拍个纪录片什么的。
实际上,在战争结束之后,许星辰和舰娘们的工作重心,就逐渐离开地球了。
培养了足够的科技和工业人才,提供了科技方向上的指引之后,更是基本放任其自行发展了。
拍纪录片和做游戏这种事情,都属于随性而为的个人爱好。
正式的工作重点,逐步回到了宇宙中。
从大战结束,到时空同步,总共有七十多年的时间,许星辰和舰娘们可不准备浪费掉。
第五四五章 人生八十年
许星辰带着舰娘们,在小行星带和柯尹伯带,采集小行星物质,建设移动的太空基地。
跟着许星辰过来的一万名舰娘,大部分都被许星辰带着改行当了科研舰娘,配合远望姐妹研究和验证技术。
以现有的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为框架,深入研究上次引导任务解锁的相关超级技术。
用这些超级技术,升级现有的常规战舰战装,让所有舰娘继续锻炼升级。
建设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战装,作为其他舰娘战装升级的目标,以及许星辰本人现在的主力战装。
同时使用常规方式,在小行星带和柯尹伯带建造战舰,包括星球战舰以及配套的常规战舰。
许星辰没有贸然建造舰娘,甚至没有去跟舰娘们生孩子,因为不确定这个时空的结局是什么。
虽然直接死亡消逝的概率应该不高,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在意,另外还有被扭曲变异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忽略。
已经被自己带进来的舰娘,跟着自己继续冒险是没办法是的事情,在这里继续建造新生舰娘的话,就有点不合适了。
所以许星辰的决定是,只打造普通战舰,这种普通船没了就没了,最多浪费点资源,资源还都是在这个时空采集的。
舰娘数量虽然只有一万个,但是现在的舰娘在某种程度上都不是一个人,配合智能化的子设备,一个舰娘功能顶一百个人。
许星辰前后用了差不多五十年,生产了八个直径一千公里的星球战舰,常规战舰不计其数。
四艘工程建设舰,作为星球级太空工程的建设主力。
一艘科研探索舰,作为移动科技研发中心。
一艘作战主力舰,担任护卫和作战核心,在这个时候基本用不上,所以就先建了一艘。
两艘生产采集舰,在太阳系内采集和转化资源,其中一艘作为整个舰娘队伍的后勤基地,另一艘为工程建设舰提供资源。
当然,这些战舰在名义做了分类,实际上只是功能侧重点不同。
所有的战舰的功能都是齐全的,在必要的时候都能承担其他类型战舰负责的任务,只是不如对应类型战舰那么专业。
舰娘们的战装,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持续升级,全都到了10公里级球形战舰以上。
还有十六个舰娘成功换装了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
建成了三艘星球战舰之后,许星辰就按照舰娘母星的参数,采集太阳系的星际物质,尝试进行人造星球搭建。
以金属小行星作为核心,以岩石行星作为地幔和地壳。
将足够多的物质堆砌到大致球形的同事,持续加热加压将整颗星球熔融摇匀,最后在将其冷却固化定型。
开工初期的磕磕绊绊的,然后先后设计失误和操作失误,两次建造到半途推到重来。
关键是由于人手不足,整个工程进度非常的缓慢,前后用了差不多四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星球建设的大部分工作。
这颗星球尺寸与舰娘母星相当,质量和表面积都是地球的2。25倍,但是海陆比例接近地球。
同时没有过于巨大的大陆,也不是舰娘母星的群岛地形,而是相对较多的小规模陆地,均匀的分散在适宜的中低维度区域。
如果正式搭建完成,表面上适宜人类生活的陆地区域面积,可能达到地球的十倍左右。
他拥有天然宜居星球拥有的条件,比如适宜的磁场强度、大气成分、表面重力、海陆分布、资源储备。
同时还拥有人造星球独有的特性,比如行星反应釜、行星气候调节与防御护盾、行星环境自我修复系统等等超级科技产物。
行星反应釜,就是将整颗行星构建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的反应炉,能够持续生成表面生物所需的各种资源。
最初的设计需求是按照地球人类社会来的,所以传统人类工业社会需要的煤炭、石油等资源应有尽有,而且会持续不断的生成。
同时确定的目标客户,就是许星辰和舰娘们,所以还设计了更加特殊的“舰娘资源矿”。
在合适的位置打井,就会往外冒活性能量溶液,在合适的位置挖个洞,就能在nbsp; 这颗星球的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的,宜居性比地球高出来不止一个数量级,简直是完美的碳基生命星球。
但前提是,要把它转移到一颗恒星的宜居带内,并且完成最终的生物圈构建。
为了避免对地球上的人类造成巨大冲击,许星辰没有把星球挪到火星和地球之间的轨道上。
现在停在柯尹伯带之外的黑暗世界,被一个工程建设星球战舰挟持着运转,不对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造成引力干扰。
保持与地球相反的方向,努力不被地球人类轻易发现,当然也保持着持续的冰封状态,生物圈当然也没有构建。
许星辰将其命名为女娲星,表示她是可以孕育生命的星球。
由于许星辰的引导,地球的科技发展速度远超历史。
大战之后很快就普及了裂变核电站,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低级核聚变技术也逐步趋于成熟,核电产业即将全面换代。
太空探测方面,人类建立了比国际空间站大很多倍的太空基地,甚至在月球上建成了长期驻守的太空科研站。
火星和木星上已经有了长期运行的卫星,已经有组织准备去小行星带勘探,试图捕捉蕴含着黄金和铂金等珍贵矿物的小行星。
有科学机构和历史上一样向太阳系外发射了探测器,现在已经穿过了柯尹伯带,但是距离奥尔特云还很遥远。
如果他们走出了奥尔特云,会在离开太阳系的瞬间,直接出现在太阳系的另一侧,再次进入太阳系。
这个太阳系是一个封闭的循环时空,许星辰当初安排去边界测试的舰娘,反复测试都得到了这种结果。
当时确认这一点之后,许星辰是稍微有些慌的,万一以后自己出不去了,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循环时空中,岂不是很悲哀……
在完成了星球搭建五年之后,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八十年的许星辰,再次把所有的舰娘都召集了起来。
在柯尹伯带之外,八艘星球战舰汇聚,带着数以千记的常规飞船,围绕着那颗半成品宜居星球女娲星运行。
许星辰坐在远望七号的舰体指挥室里面,看着时空同步倒计时最终归零,眼前的画面突然一阵扭曲。
密集而杂乱的画面纷至沓来,凭空出现在了许星辰的脑海中。
与此同时,有些熟悉的系统提示,也直接出现在了脑海中。
“回归者完成了一次平行时空体验,对原生文明历史的干涉正在同步,同步后的结果如下。”
伴随着这条提示,那些纷乱的画面变得有序起来,按照一个很明显的时间轴,排成了一个由远及近的动态长廊。
许星辰感觉自己的意识变成了一个光点,漂浮在这个虚幻而又真实的长廊里面,可以直接看到四周所有的画面。
自己不需要移动,整个长廊自动向后平移,周围的画面也依次进入自己的视野和脑海。
那是自己干涉过的历史,与原有历史同步融合之后,形成的最终结果。
第五四六章 时空同步结果
看着同步之后的历史,许星辰的心情不是非常愉快。
结果如同跟当初预料的略有不同,自己的干涉操作基本都保留了下来,同步之后的历史是以自己干过过的为主的。
自己干涉的历史,没有涉及的部分,才基本保留了原时空的历史。
虽然如此,但是许星辰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因为这个融合后的时空里面,“未解之谜”之类的东西太多了。
流行程度比比原本的时空中强烈了很多倍。
已经不只是民间地摊上的传说了,而是有专门的历史学家在研究,甚至形成了专门的专业和交流协会。
自己和舰娘们虽然没有暴露身份,但是作为地球势力而言仍然非常突兀。
自己是突然出现的,之前没有一丁点记录,自己的身份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