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

第214章

舰娘:从深蓝到星海-第214章

小说: 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娘们投放的自动化改造设备,已经遍布了南北两极的大洋自上。

    南北两极区域得到的辐射量本来就低,在温室气体被持续削减的情况下,夏季平均温度整体降低了将近十度。

    两极地区的总体环境温度,降低到了40度以下,改造设施最密集的军港区域,则是压到了35度以下。

    冬季温度降低到了25度左右,变得更加凉爽舒适了。

    但是想要继续降低,已经不太可能了,因为两极区域不是独立的,要受到全球气温的影响。

    此时,距离舰娘们抵达二号行星已经过去了十个月,二号行星已经完成了一个周期还多两个月。

    舰娘们完成了二号行星的南北两极的基本改造,形成了对整个行星的改造基地。

    从现在开始,舰娘们将自造更多的自动化设备,以海空两种方式从南北两极出发,开始向行星中部散布。

    这些区域全年都有阳光,只是时间长短不同,绝大部分区域的温度仍然比较离谱,直接种植植物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早期环境改造的主力是自动化的机械设备。

    反正就是制造茫茫多的自动化设备,不断的投放到海洋上去,持续不断的采集吸收大气成分,吸收温室气体,制造氧气。

    植物种植,只能从两极边沿,慢慢的向内推进。

    。



    第四四九章 名额不够用了

    

完成了两极的基本改造,星海舰娘联盟在舰娘母星系二号行星上,也算是了有了正式的军港和基地。

    接下来联盟会持续输送舰娘过去,扩大改造舰队规模,提升整体改造范围和速度。

    两颗行星768天相遇一次,但是有了新的发动机之后,随时都能飞过去; 只是路上用的时间多点少点而已。

    另一边,在第二行星舰队抵达二号行星之后不久,四号行星的探测器也抵达了目的地。

    与二号行星基地一样,自动入轨完成之后,基地就开始绕行四号行星,采集准确的行星数据。

    获得的结果与当时的观测相差不远,只是现在的结果是实际监测得到的准确结果,而不再是通过各种信号模拟计算出来的结果。

    这个星球比地球大的多,半径1。732倍,体积5。2倍,质量3。6倍,这已经达到气态行星星核的标准了。

    如果早期获得了足够的氢氦元素,就会变成类似海王星的小型气态行星,不过因为处于宜居带内,温度会比海王星高。

    它会称为热海王星星,而不会是原版海王星那种冰巨星。

    但是现在的实际结果是,这行星表面的空气非常稀薄,只有0。3个大气压。

    也正是它的大气层稀薄,所以蓄热能力低下,导致变成了一个冰球。

    根据实际抵达的基地的探测结果,四号行星表面基本完全被冰层覆盖,具体的海陆面积不能马上获得。

    不过可以根据起伏区域,与平整区域的差异,以及遥感反馈的数据,基本准确的判断出来。

    四号行星的海陆比例; 也跟二号行星正好相反,二号行星陆地比例比地球第一截; 四号行星就正好高一截。

    陆地面积占了大约38%,最终的陆地总面积,大约是地球的四倍。

    这么广阔的陆地面积,大致分成了四个大型区域,总共十六块大型陆地。

    每个区域的几块大型陆地,相互之间都非常的接近,隔着狭窄的海峡,类似欧洲与非洲,或者是有地峡相连,类似亚洲与非洲。

    无论是总体上看,还是从细节上看,四号行星都跟二号完全相反……

    那边重力低、温度高、海洋比例大,这边重力高,温度低,海洋比例小。

    所以如果要进行环境改造的话,方法也会与二号行星完全相反。

    得从赤道地区开始,想尽办法制造温室气体; 制造更加浓厚的大气,提升星球温度。

    对于一颗宜居带内的星球而言; 对于许星辰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 升温可能比降温要简单。

    有了核聚变技术之后,在星球表面建设露天反应堆,直接当炉子加热空气,或者是加热海洋都行。

    电解水制造氧气释放,氢气拿去当反应堆燃料,可以持续循环工作。

    同时发掘各种碳酸盐矿石,制造二氧化碳就可以了,能源也由反应堆直接提供。

    但是四号行星更大,陆地更加集中,内陆的环境会非常恶劣。

    完全冰封的海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陆地,而且完全无法通过海水流放设备。

    而且,低温下植物也更难生长,不可能像二号行星那样,只要温度不太高的地方,把种子扔下去就大概率能成活。

    同时舰娘母星条件非常好,宜居地区面积比地球多几倍,资源也是异常的丰富。

    而舰娘人口只有240万,人类也不过1个亿左右,四大群岛有大量的荒岛、荒地待开发。

    谷寘

    所以,单纯的看实际状态,星海联盟没有迫切向外殖民的需求。

    二号行星的改造,实际上是一种学习和探索,也是为了完成许星辰的引导任务。

    所以经过简单的讨论之后,许星辰和舰娘们就决定,暂时不对四号行星进行全面改造,也组织大规模的舰队前往四号行星。

    四号行星的太空基地,暂时只作为观测站使用。

    等小行星带资源采集行动熟练之后,再用小行星带的物质为太空基地提供资源。

    然后再直接在太空复制生产设备,在太空中制造无人的自动化环境改造设备,投放到星球表面去。

    先慢慢把冰层融化,把星球温度升上去,再考虑绿化问题。

    而这可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的事情来。

    许星辰确定了四号行星的规划之后,就又开始发愁另外一件事情,自己的契约名额有点不够用了。

    自己,经过差不多一整年的全力改造,深海舰队又完成了18万深海的改造,加上原有的5万,现在改造深海数量达到了21万。

    即便是自己的契约名额已经很高了,相比普通指挥官已经离谱到极点了,即便是现在每天增长256个,也已经有点不够用了。

    因为现在的深海改造速度非常快,平均下来每天有四百到五百个……

    许星辰每个月去一趟三岛群岛,每个月都有一万到两万个深海改造完成,按照习惯自己一直是来者不拒,全都签了。

    现在许星辰终于有点吃不消了。

    黑鱼昨天刚刚报告,这个月总计完成了一万八千多深海改造,问自己是不是这两天过去签约和改造……

    许星辰当然想去签了她们,但是自己的契约名额只剩下了一万一千多个。

    许星辰看着自己的契约名额余额,看着系统里面的新增完成改造的深海数量和列表,心中就非常的纠结。

    照这个趋势下去,自己就必须要选择性签约了……

    虽然说深海改造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后续的深海舰体级别多半都比如之前了,也就是说“价值”不如之前的改造深海了。

    但是长期习惯全都要之后,忽然再让自己开始选择性签约,自己的心理上就很难受,深海们肯定也会很受伤。

    因为自己以前来者不拒的习惯,让所有的普通舰娘和深海都本能的认为,只要是新舰娘和深海,自己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签下来。

    而刚刚改造完成的深海,大部分都是一张白纸,肯定都完全接受了前辈们的解说,等着自己去找她们签约。

    现在自己忽然改变策略,放弃其中的一大部分的话,被放弃的这些的深海肯定会很受伤。

    这就跟刚刚建造出来的新生舰娘,却被自己家指挥官放弃的舰娘一样……

    在反复考虑了三天之后,许星辰最终还是拒绝选择,还是决定保持“全都要”的传统。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许星辰准备让黑鱼降低深海改造的速度。

    先停止改造一个月,然后把后续每个月的改造数量,控制在八千名以内,也就是自己的契约名额增长速度以下。

    现在已经改造完成的深海,自己分成两个月过去签约。

    当许星辰拿定主意,准备给黑鱼正式发消息的时候,眼前忽然跳出了一个提示:

    “当前生命构造无损转化已经完成,请进入修复舱进行最终的调整。”



    第四五零章 改造也是基因调整

    

许星辰和自己的主要舰娘们,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觉得,许星辰大约的确不是人了。

    “的确”修饰的是“不是人类”,这是客观上的判断,无论怎么看自己都不像人了。

    形象越来越精美,力气越来越大,反应越来越灵敏; 记忆力越来越强,思考效率越来越高。

    和平方舟(岱山岛)来了之后,给许星辰检查过很多次身体。

    身体的结构和内脏形态,看上去很仍然与人类无异,但是功能上已经完全超出了人类的范畴。

    已经可以直接吞吃资源补充能量,尝试过连续三个月不吃人类食物,也完全没有影响精神和力量。

    同时可以不依赖空气中的氧气生活; 尝试过连续憋气十天完全不呼吸,结果仅仅是导致人类食物消化效率降低。

    在不使用人类食物的时候,再次进行测试的话,那就基本没有任何影响了。

    不使用人类食物之后,也就不需要排遗行为了,排泄行为频率也大幅度降低,连续几天也不成问题。

    无论怎么看,都与舰娘们的生活特性高度类似,只是自己是个男的,而且无法绑定战装。

    “大约”,是用来修饰“的确不是人类”,因为许星辰跟和平方舟以及舰娘们,都没有完全确切的最终判断。

    因为目前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可以对照,而且许星辰目前的状态仍然完全“兼容”人类。

    吃人类食物同样可以获取能量,不使用舰娘资源仍然可以生存,只是会饿的比较快。

    看到这个通知的时候,许星辰的这个“大约”终于可以删掉了,自己的确即将不是人了。

    许星辰看到通知了一眼; 里面的内容还真的挺多的。

    首先是对自己当前状态的说明,然后是最终调整的具体细节。

    在持续不断短缓慢调整中,自己已经获取了绝大部分舰娘物种的特性,不过仍然保留着人类与生俱来的种种问题。

    现在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个改造方案,让自己和传统舰娘改造的时候一样,躺进修复舱接受改造。

    修复舱会按照系统生成的方案,彻底重建自己的身体,彻底根除人类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获得全部的舰娘特性。

    看到这里许星辰顿时一愣,意思的低头看了看双腿中间,获得全部舰娘特性包不包括性别?

    幸好系统这个改造方案与舰娘改造方案一样,说明里面有全部调整和重构项目的细节。

    不过改造的具体内容项目完全不同,这个方案中都是针对人类身体而设计的,诸如眼睛、神经、管道、体腔、内脏等等……

    于是许星辰耐着性子,格外仔细的依次看过去。

    然后许星辰的表情越来越精彩,完全没想到人类的身体有这么多“毛病”,而且有那么多的功能都特别的“凑合”。

    首先是眼睛,这个所谓心灵的窗户,这的就是这种凑合的典型代表; 进化的过程充满了“俺寻思”的操作……

    首先; 在哺乳动物刚刚形成的时期,还是恐龙统治世界的时代,哺乳动物基本都是以各种近似老鼠的形态,在森林生态圈的最底层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

    大部分耗子主要在夜间生活,对于感知光线能力的需求,远远超过对于分辨颜色能力的需求。

    于是它们就把分辨光线颜色的能力给删了……给删了……删了……

    确切的说,是同时拥有“感光能力强化”和“分辨颜色能力弱化”两个突变的个体,逐步取代了感光能力和分辨颜色能力都相对均匀的普通个体,并且最终成了所属族群的主体。

    比较幸运的是,人类的祖先只删掉了红色感光细胞,而猫和狗的祖先全删了,它们的视野至今都是黑白的。

    同时,为了更好的感应光线,很多哺乳动物的眼睛,都有一层反光层,这也是“钛合金狗眼”的来历……

    当恐龙寄了之后,人类的祖先开始了白天的树栖生活,同时植物开始结出果实,成熟的果实通常都是红色的。

    人类的祖先恰好不能分辨红色,全体都是红色色盲,遇到果子只能咬一口试试,它们迫切的需要区分红绿颜色……

    但是删掉的东西无法再加回来……

    所以人类的祖先寻思了一下,把一部分绿色感光细胞,改造成了红色感光细胞……

    能看见红色了,但是并不特别准确,对于颜色感知能力,明显弱于鸟类从恐龙时代传承的原生三色眼,关键还有后遗症。

    控制绿色感光细胞发育成红色细胞的基因,如果在发育的过程中表达不准确的话,个体就会直接返祖变成红绿色盲。

    然后,鱼类的祖先,脊椎动物的祖宗,脊索动物时代,基本上就是虫子一样的东西,在海洋中是个彻底的弟弟。

    平时把半边身子埋在沙子里,留下半边身体在外面,眼睛长在后脑勺上,朝后看周围的情况……

    进化到鱼类之后,为了方便活动要调整眼睛的方向,从后脑勺上挪到正前方。

    这个过程可是非了很大一番功夫,而且还走了一条非常坑爹的弯路。

    理论上讲,把后脑勺上的眼睛,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一百八十度,在让脑子搞个画面镜像就行了。

    但是祖宗们不是这么干的,它们直接把眼睛原封不动的,从后脑勺平移到了正前方。

    这时候眼睛的开口方向,当然还是朝后的,也就是朝向身体内部的,这样当然看不到身前的东西。

    所以它继续做第二步调整,把近似杯子形状的眼睛,像是脱袜子一样从里面向前翻到外面,这样开口朝向前方了。

    但是,这样内外翻转之后,原本在眼睛背部的视觉神经,就变成了眼睛前方,从眼睛里面伸出来了。

    想象眼睛里面垂着两根绳子,绕个圈连接到后脑勺上的形象,就像老太太戴的有绳子的老花镜一样。

    同时,视觉神经跑到了感光细胞前面,光线不是打在感光细胞上,而是打在视觉神经上,看东西跟皮影戏一样。

    于是,祖宗们开始了第三步调整,把视觉神经削薄,变成透明的,让光线可以穿过视觉神经,打在感光细胞上。

    这东西就是视网膜……动物世界最脆弱的视觉神经……视网膜脱落了解一下……

    这还不算完,视觉神经还要传到脑子里啊,不能在前面绕一圈啊。

    第四步调整来了,把视觉神经反过来,在视网膜和感光细胞上开个洞,直接传到后面的脑子里面去。

    成功倒是成功了,但是视网膜和感光细胞层上的这个洞,就在人类视野中形成了一个盲点,一个物理盲点。

    这些想一出是一出的凑合操作,导致限制人类的眼睛看颜色不准确,看到的画面不完整,视野还是多次镜像反转的……

    既然硬件如此的凑合,那就只能依赖“后期”了,也就是让大脑进行修补和调整,或者说是“后期合成”。

    不知道是这坑爹的素材,倒逼人类的后期处理(脑补)能力不断进化,还是因为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才能支持这些坑爹操作。

    谷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