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

第211章

舰娘:从深蓝到星海-第211章

小说: 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还包括现有战舰的其他方案,没有建成的计划图纸舰,以及没有实际列装的试验装备。

    像类似衣阿华的舰体,却装了两座南达科他主炮和两座苏联级的主炮,还有黎赛留的发动机这种情况,在深海中屡见不鲜。

    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许星辰完全认不出的,似乎是凭空捏造的舰体和装备,当然也可能是许星辰没有了解过。

    对于这些本来就乱做一团的舰体和装备,许星辰采取了跟知名舰娘改造不同的方案,不再为特色和个性而单独改造了。

    许星辰选取不同舰种中最优秀的舰体和设备,组装出几套不同规模战舰的最优化战舰设计。

    炮舰按照:大和、阿尔萨斯、055…1968、055…2018、052D、054A、056A、037II这样八个档次和级别。

    从深海中得到了阿尔萨斯的舰体之后,许星辰就把大和与朝歌之间的舰体,从衣阿华级换成阿尔萨斯了。

    阿尔萨斯是黎赛留的完全体,黎赛留已经是历史战列舰防御第二了,阿尔萨斯的406炮版本如果造出来肯定超越衣阿华。。

    航母按照:891、707或075、埃塞克斯或071A、独立这样四个档次,航母和两栖两个系列,总共六个舰型,

    所有舰体都不是原版,而是“许星辰深度修改版”,也就是采用舰娘特化舰体,同时无限制强化魔改,大面积导弹和电磁化,完全现代和航空化的版本。

    许星辰把自己整理的这些深度修改版舰装,直接生成出来一大批放在随身空间里,给深海改造就是选取规模近似的替换上去。

    也就是这种方式,才能在十几天的时间,完成一万多舰娘的改造。

    这样持续改造替换下去,这些纷乱混杂的深海舰队,最终会整合成少数几个典型级别的舰体,方便管理也方便继续升级。

    许星辰本来计划,就暂时在三岛群岛住着,反正自己有心灵通讯频道,在哪儿都能办公。

    留在三岛群岛还能继续跟深海舰娘们培养感情。

    现在许星辰跟黑鱼已经是真的变成老夫老妻了,两人本来就经常在一起睡觉,以至于具体是哪天真的变成实际夫妻关系的,两个人自己也都有点迷糊。

    结果在这儿刚刚停留了三天之后,就收到了远望一号发来的一份报告:

    “舰娘星系恒星与舰娘星L2点的太空观测站,到现在为止已经稳定持续运行了四个月。

    “现在基本完成了舰娘星系内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的整体探测,形成了整个星系的基本情况报告。

    “同时,完成了周边一百光年内恒星的观测,形成了带有准确坐标和简单说明的恒星表。”

    许星辰收到报告之后,就下意识的直接追问:

    “发现太阳了吗?”

    远望一号叹息说:

    “很遗憾……没有……”



    第四四三章 一万光年的意义

    

虽然没有发现太阳,许星辰稍微考虑了一会儿之后,还是带着朝歌返回了云海母港。

    远望一号已经返回地面了,继续主持整个联盟的科研工程,许星辰准备回去跟自己家远望姐当面交流。

    两个小时之后,许星辰回到了母港,然后直接去了科研中心。

    许星辰在过去的半年里面; 已经恢复了日常的十连建造,中系的舰娘舰娘已经基本到齐了。

    科研队伍的规模,也已经扩大了好几倍。

    原本的科研中心,只是一个房间,现在单独占了一栋楼。

    所有的电子侦察舰、试验舰,都在远望系列主导的科研中心忙活。

    许星辰跟大家大了招呼,就直接去了科研中心的报告大厅。

    这个报告大厅; 并不是对大量人员报告的礼堂; 而是科研人员自己展示讨论的地方。

    所以大厅是圆形的; 周围的墙边设置了一些座椅,中间是一个圆形小广场,广场中间设置了一部大型三维投影。

    现在投影上显示的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星系,密密麻麻的星辰遍布其中。

    熟悉天文学的人能够很容易看出来,这个漩涡星系就是银河系。

    远望一号带着十几个科研舰娘,现在整围在投影的周围,讨论太空观测中心发回来报告。

    许星辰跟周围的舰娘点头致意,快步走到了远望一号身边问:

    “远望姐……这投影上的星系就是银河系?我们仍然在银河系之中?具体是在什么地方?距离太阳系有多远?”

    远望一号微微点头,然后依次的回答:

    “是的,我们的确在银河系之中,位于英仙座悬臂上,位置在太阳所在的猎户座悬臂外围,直线距离大概一万光年。”

    许星辰张了张嘴巴,看向身边的银河系投影,投影上有两个地方被专门标注出来。

    一个是舰娘星系,另一个就是太阳系,两者遥遥相对,舰娘星略微靠外一些。

    两个恒星之间的距离; 大约是是银河系直径的十分之一。

    许星辰看着这个画面,下意识的喃喃自语:

    “一万光年……就算是有高亚光速飞船,也需要跑一万年以上才能抵达……”

    远望一号一如既往的带着恬淡的笑容,说明了一个颇为残酷的事实:

    “所以在超光速飞船完成之前,我们不用考虑去太阳系找地球了。”

    许星辰再次叹息:

    “那么,我们现在有办法,确认地球的存在吗?还有,我们可以跟地球通讯吧……”

    远望一号轻轻点头说:

    “我们的观测设备比地球的观测设备强大多了,我们能够判断太阳系内是否有行星,能够判断某颗有准确信息的行星是否存在。

    “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这样观察到的太阳系和地球,其实是一万年前的太阳和地球。

    “如果地球在我们当前时间点上,或者是在此之前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内被摧毁了的话,我们现在是无法确认的。

    “我们也要等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一万年之后,才能确认其发生的相应变化。

    “无线电通讯也是一样的情况,我们和地球之间的通讯延迟是一万年; 一个握手就是两万年……”

    许星辰顿时反应过来,光和电的传播也是有速度的,光电信号从地球传到舰娘星需要一万年,反之亦然……

    再想到相对论之类的东西,许星辰顿时有些头大的抓了抓头发:

    谷讽

    “这样的话,如果我们有了超光速飞船,我们直接跨越到地球的话,就穿越到了一万年前的地球?”

    远望一号立刻摇头说:

    “不是的,我们无法看到现在的地球,因为现在的地球所发出的光,需要一万年之后才能传过来。

    “说的通俗一点,光给地球拍了张照片,然后带着照片过来给我们看,它在路上的跑的时间是一万年。

    “所以它跑了一万年过来,把一万年前拍的照片给我们,我们看到的照片上显示的内容,当然是一万年前的地球的样子了。

    “但是地球的本体本身本尊,仍然是在原地围着太阳转持续圈圈,它自己的时间是不会停止的。

    “我们直接跳跃过去的话,就不需要光跑一万年来给我们送照片了,我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现在的地球。”

    许星辰感觉自己似乎明白了,但是还是稍微有点疑惑的地方:

    “不是说,接近光速会导致时间变慢,超光速会导致时间倒流吗?”

    远望一号笑着说:

    “变快变慢都是相对的,假如指挥官你自己,驾驶一艘光速飞行的飞船,从我们的星球前往地球。

    “你在飞船上回头看舰娘星,舰娘星的画面是静止不动的,这就是时间的相对静止。

    “但是这其实只是因为,给舰娘星拍照片的光,它跟你的速度相同,你们俩相对静止了。

    “送后续照片的光,已经永远追不上你了,也就没办法给你送更新的照片,你看到的画面也就不刷新了。

    “你始终只能看到,你离开当时的舰娘星的照片,所以你感觉舰娘星的时间停止了,实际上舰娘星自己仍然在正常的转圈圈。

    “相应的,你在飞船上看前方的地球,会感觉地球的时间变快了。

    “因为给你送地球照片的光,正在跟你相向而行,它不用再跑一万年到舰娘星,就能把地球的照片送到你手上了。

    “但是无论如何,它给你送过来的照片,都是地球以前的照片。

    “那是之前已经拍摄完成,但是还没有来得及送到你手上的照片,现在开始加速送到你的手上,在你眼前双倍速播放。

    “你无法抵达过去的地球,地球过去的事情也是无法改变,因为那已经发生了。

    “你到达地球之后停下来,看到的也就是当时的地球,不可能是之前也不会是之后的。

    “如果你不是航行过去的,而是直接跨越空间跳过去的,地球过去一万年的录像也会直接跳过去,也就是一眼万年。”

    许星辰听完之后睁大了眼睛:

    “也就是说,所谓的速度导致的时间变快或者变慢,只是相当于视频快放和慢放而已?

    “这实际上只是信号延迟导致的?就跟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卡了一下,恢复的时候就感觉动作加速一样?

    “但是事实都是之前已经发生的,所有的一切看上去变快或者变慢,对于事实本身都没有任何影响?”

    远望一号再次点头:

    “是啊,现实是非常简单的现实,也许会有让人感觉非常玄妙的描述,但是大部分只是因为专业人员采用了实际上更加准确,但是在普通人看来可能比较费脑子的表达方式。

    “大部分时候都是非相关的人员,以玄学的思维向普通人转述,导致无法完全理解的普通人形成了更加玄学的幻想。

    “如果你不去考虑光,就当光不存在,或者将自己与整个宇宙重合,以自己就是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那么整个世界的时间,也就不存在加快和减慢了,都是同步的……”

    许星辰在愣神了几秒钟之后,也就慢慢的接受现实了:

    “原来是这样……远望姐你这么解释就真的是通俗易懂了,归根结底还是宇宙空间太大了,光赶路都需要以年计算……”

    说到这里,许星辰再次看了看地球和舰娘星,看着两者之间的银河,非常无奈的叹息说:

    “这一万年的延迟,真的是要人命了啊,超时空通讯与航行技术,对于一个太空文明而言,真的是太重要了了……”



    第四四四章 别扭的行星

    

远望一号听着许星辰的感慨微笑点头,右手在舰娘星的位置上点了一下,舰娘星系模拟画面跳出来,取代了原有的银河系画面:

    “如果我们跟地球的时间是同步的,在我们拥有超时空通讯与航行能力之前,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太阳系动态都是过去的历史。

    “在获得相应能力之前,我们关心地球的事情没有意义; 就算是想要探究历史真相也做不到,因为根本看不清任何地球。

    “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活动范围,基本都会在我们当前所在的星系之内,所以一起来看看我们星系内的情况吧。”

    许星辰无声的点头,看向眼前的星系内模拟演示画面。

    舰娘母星系的整体格局,看上去与太阳系高度类似。

    单颗恒星在中间,身边环绕着四颗岩石行星,然后是一个小规模岩屑带,之后是四颗气态行星,最外围是一片大规模岩屑带。

    只是中间的恒星毕太阳略小一圈,质量是太阳的0。9倍,介于太阳所属的G型黄矮星与K形橙矮星之间。

    四颗岩石行星的规模,比太阳系的金星、水星、地球、火星明显要大一圈,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

    四颗气态行星的规模,比太阳系的母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更加均匀,分布在30到180地球质量之间。

    两个岩屑带的物质量,都略高于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但是单个岩屑个体的尺寸却小于太阳系。

    在这个格局许星辰早就大致了解了,不过现在获得了更加精确的数据,以及更加直观和准确的星体特征

    八颗行星的基本参数和状态,岩屑带的规模和物质总量,全都被精确的标注了出来。

    其中最重要的八颗行星的基本参数,被专门放进了一个规范的表格中,行星的名字暂时用一到八的编号两表示。

    然后许星辰就再次注意到,这八颗行星的轨道周期,实在是太规整了……

    旁边的远望一号看着许星辰在查看数据; 就主动提醒说:

    “指挥官发现了吗?星系的八颗行星,全部都处于非常精准的轨道共振状态。

    “一号行星轨道周期128天,二号行星周期256天,三号行星384天,四号行星512天,第一岩屑盘1024到2048天。

    “五号行星4096天,六号行星8192天,七号16384天,八号32768天,第二岩屑盘30768到131072天。

    “比例误差无限接近于零,如果把我们所在的三号行星删掉,这些轨道周期的比例会更加的整齐。

    “不只是行星之间,那些气态行星的多个卫星之间,也全部存在精准的轨道共振。

    “整个星系共同的等比例轨道共振,将星系内所有天体进行了整体上的绑定,让所有天体的运行轨道都异常的稳定。”

    许星辰看着那个表格上的数据,听着远望一号的说明,愣神了好一会儿; 然后再次叹息说:

    “绝对不像是天然形成的对吧?”

    远望一号轻轻点头:

    “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摇篮。”

    许星辰再次点头:

    “所以宜居带内的另外两颗行星,也就是第二和第四行星,也跟大月亮一样直接是宜居星球吗?”

    远望一号这次却摇头了:

    “是也不是; 对于舰娘而言,可以直接登陆和生活,但是却肯定会很不舒服。

    “对于人类而言,都不是宜居星球,但是在某种状态上说,都非常接近于宜居状态,”

    谷矔

    远望一号嘴里说着,手指依次点击两颗行星,让两颗行星的画面放大,并排放在整个投影的中间,然后介绍两个行星的情况:

    “按照我们观测和分析判断的结果,这两颗行星上都没有生物圈,但是极大概率都有液态水和大气层。

    “其中二号行星比地球略大一点,质量是地球的1。35倍,半径是地球的1。23倍,表面积1。5倍。

    “表面重力是地球的0。888倍,平均密度约为4克每立方厘米,是地球的0。72倍,地球是5。52克每立方厘米。

    “二号行星的大气非常浓厚,主要成分应该也是氮气,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比例远高于地球,只有少量的氧气。

    “由于更加靠近恒星,而且拥有更多的温室气体,以及更大的大气压,所以行星的表面温度远高于地球。

    “两极地区的最低温度,应该也在20度以上,温带大部分地区应该超过50度,热带最高区域很可能超过80度,甚至100度。

    “再加上更加丰富的地热与火山活动,很多海湾和湖泊很可能处于沸腾状态。

    “按照我们的模拟结果,第二行星表面到处都是朦胧的水蒸气,白雾完全笼罩了天空和大地,整个星球宛如一座巨大的蒸笼。

    “全球的任何地方,随时随地都可能形成大暴雨,但是下来的雨水仍然是热的,很快就会再次蒸发。

    “高温会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