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军师威武 >

第384章

军师威武-第384章

小说: 军师威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涣压力巨大,着手布置怒江郡几个交通要道,派重兵守卫。
    宓元生、梁腾军队在怒江郡内与周亚军队顺利会师,两路大军合二为一实力更强,继续向怒江郡城推进。
    怒江都尉梁枣奉命守卫熊岭关,得知宓元生、周亚部队合流,大军杀向自己这边,顿时慌乱。
    虽然陆涣给他五万大军,看起来很多,其实都是最近紧急征召的新兵,无一例外尽是老弱,而且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做苦力都嫌没有力气,完完全全的乌合之众。
    自己得到的命令是死守熊岭关,不得后退一步,死死拖住华队脚步。
    梁枣根本不觉得自己有那能耐,可以将宓元生、梁腾以及周亚军队拖住。
    对方都是名将,麾下全是精锐,士气惊人,军粮充足。自己不过一个小小郡城都尉,手下五万乌合之众,粮草还紧巴巴的,没办法喂饱他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借着关卡防御怕也抵挡不住。
    因此召集身边亲信商议,对他们说道:“如今华国统一之势无可阻挡,我等何必为了梁国拼命?我欲开关投降,尔等以为如何?”
    身边亲信纷纷回答:“我等以都尉马首是瞻!”
    见众人同意,梁枣松一口气。
    当宓元生、梁腾及周亚大军抵达,赶紧打开关卡大门,亲自带领麾下将士出迎,当面表示投降之意。
    宓元生大喜,接受梁枣投降,将他留在身边听用,顺势接管熊岭关。
    东方疏找到梁枣,打听阮姝兄弟之事。
    这一路,只要攻克一处关卡,他便主动向该处将领打探。
    一路上没有得到任何有用消息,毕竟阮姝的兄弟只是低阶士卒,人海茫茫,想找到他很不容易。甚至对方可能早就战死沙场,被当作无名尸体埋葬也未可知。
    幸运的是梁枣确实认识阮姝兄弟,也知道对方正在东边双羊关,在怒江长吏蒋贵手下当差。
    原来蒋贵跟梁枣关系不错,平日里称兄道弟,经常来往。
    陆涣安排各处关卡守卫,双羊关那边人手不足,所以陆涣将自己和儿子陆渊手下一部分人分过去,协助防御。
    正好有个名叫阮彪,来自武清郡的被调到蒋贵手下,除了名字和来历,样貌什么的也跟阮姝描述的亲兄弟相似。
    东方疏立刻将此事告知阮姝,得知亲兄弟可能还活着,阮姝大喜,央求东方疏替她带回阮彪。
    东方疏便让梁枣帮忙,既然他跟双羊关守将蒋贵关系不错,希望全力协助。
    梁枣既然投降华国,自然不会拒绝。
    当下写信,飞鸽传书劝说双羊关守将蒋贵投降。
    蒋贵接到飞鸽传书,得知熊岭关已经被华队占领,可以直达怒江郡城。一方面梁枣跟他确实关系很好,他来信劝降,蒋贵很难拒绝;另一方面,既然华队占据熊岭关,自己这边无足轻重,也没必要坚持。
    因此回信同意投降。
    宓元生便让东方疏带着梁枣,赶往双羊关接收降兵,自己这边继续前进,向怒江城展开攻势。
    东方疏来到双羊关,蒋贵果然出城献降。得知东方疏在找阮彪,便将人带来与阮姝相见。
    姐弟二人见面之后认出对方,都很喜悦。
    阮姝将最近发生的事情详细说了,让阮彪尽快回家,并让他告知父亲,从此没有阮家老六,只有东方家的阮姝。
    阮彪对于家中发生这样的事情很是感慨,一方面对父亲的做法很是生气,另一方面,看到六姐跟东方疏俊男美女很是相配,也很尊重她的决定。
    陆涣在怒江城内,本以为熊岭关或者双羊关能够抵挡华队一些时间,拖上几日。
    谁料军情告急,熊岭关守将、怒江郡都尉梁枣面对华国大军直接开城献降,甚至劝说双羊关守将蒋贵一起开关。如今华队占据两个重要关卡,已经毫无阻挡,正面进军。
    没有办法,陆涣赶紧备战,等待华队到来。
    宓元生军队如期而至,先向城内喊话劝降,要求陆涣开启城门,迎接华队接管。
    陆涣自然不应,直接下令乱箭逼退喊话的华国将领。
    见对方做出回应,宓元生当即下令强攻城池。
    华队向怒江城展开猛烈攻势,与陆涣激战数日。
    陆涣使出浑身解数,领导当地民兵拼死抵抗,初时还能勉强挡住华队,可是随着对方猛攻不断,梁国守军伤亡数量不断攀升,军心士气一降再降。
    在这种状况下,民兵又没办法吃饱,如此高强度的战争之下,自然心生怨言。
    经过数日攻防,怒江城内生乱。
    一些不愿继续为陆涣卖命的民兵将领,还有部分怒江郡官员见梁枣、蒋贵投降之后得到重用,于是合计之后,由内部发起叛乱,趁着大战结束,陆涣回营休息之际突然闯入主帅营帐,将陆涣五花大绑,到城门喊话投降。
    事发突然,陆涣根本反应不及,他手下那些将领也没反应过来,等到陆涣被抓,想要救援却被无数民兵围住。
    宓元生带兵上前,接受投降。
    城内民兵开启大门,迎接华队入驻,将陆涣亲手交到宓元生手中。
    陆涣部下将领见大势已去,也都放弃抵抗,向华队投降。
    陆渊得到消息,听说城内叛乱,父亲被擒,慌张之下拖着重伤身躯,想要过去救人。
    在这种状况下,别说打败华国将领,遇到一群小兵都扛不住,稍微动作大一点就扯动伤口,无法用力。结果被华国士兵擒获,同样送到宓元生面前。
    陆涣见儿子带伤来救自己,也被对方擒获。虽然本身无意投降,担心他们对陆渊不利,只能以投降为前提,要求对方放过陆渊,并且给予陆渊最好的医疗待遇。
    宓元生大喜,要求陆涣劝降陆渊,他便请来宁泽大弟子,曾经的南成国师辛铁山为陆渊治疗伤势。
    在父亲劝说下,陆渊也知道三面大军围攻,司马法再厉害也守不住密梁,于是同意投降,以保全陆家。

第655章 天下一统(大结局)
    华国军队分别攻克越岭、怒江,陈台、宓元生两路兵马直逼密梁。
    消息传到密梁郡城,朝野上下惊慌失措。
    皇后势力齐聚朝堂,紧急商议。
    小皇帝陆璟什么都不懂,对事态严重性也没概念,全程一脸茫然。
    “诸卿,如今大将军周皓、陆太常尽皆战败,华国军队攻占越岭、怒江,直逼皇城!如何是好?”皇后惊慌发问。
    “太后,情势紧急,许急召司马军师回朝,拱卫京师!”御史大夫王峻出列。
    “不可!”丞相孙然忙道,“如今三路大敌,唯独军师一路拖住唐牛。若此刻撤兵,密梁危矣!”
    “眼下陈台、宓元生军队直逼密梁,若不召回军师,难道坐视敌军攻入皇城?”王峻急道。
    “可遣王爽、冯远带兵驻守东南两路,飞鸽传书问计于司马军师。”孙然说道,“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朝廷上分为两拨人马,一拨赞成丞相说法,不能在这个时候调司马法回朝,只需飞鸽传书询问对策;一拨赞成王峻说法,这个时候必须将司马法召回皇城,否则挡不住华国大军。
    激烈争论令皇后头痛欲裂,无法轻易做出决定。
    这个时候还有人进言,因为陆涣、陆渊父子投降敌军,要求将其家小尽皆入狱,究其罪责。
    这话让皇后很是恼火,陆涣是陆骢亲兄弟,算起来皇后和陆璟都是近亲,虽然提议者未必把她们算在其中,什么时候了还讨论这个问题?
    何况陆涣、陆渊父子也是拼到最后一刻,落入敌人手中实在没有办法被迫投降,密梁城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不把精力放在保卫皇城,吃饱了撑的?
    皇后斥责一番,重新将话题转到是否召回司马法。
    朝中大臣最终支持丞相建议,让王爽、冯远带兵前往关卡阻挡敌军,兴许司马法有机会击退唐牛得到胜利,扭转大局。
    大家都知道这个可能性不是很高,总好过没有希望。
    面对如此局势,司马法肯定会想办法,告诉这边怎么应对。
    飞鸽传书抵达司马法军中,得知越岭、怒江被破,华国军队进军皇城密梁,司马法只觉一阵晕眩。
    虽说梁国兵力已经羸弱不堪,却没想到其它几处败得如此迅速,还是在宁泽没有参与的情况下。
    这跟他预料的时间相差不少,压力极大。
    好在丞相孙然劝住太后,没有让她立刻召自己回城。一旦撤兵,唐牛大军势必长驱直入,与陈台、宓元生军势合围,让皇城陷入更为被动,难以破除的绝境。
    虽说唐牛和他率领的浮屠军不好对付,司马法已经摸索出新的策略,只要安排妥当,或许能够反败为胜。
    于是根据东、南两路地形,结合最近一段时间的天象,为王爽、冯远紧急制定守关策略,目的是最大限度拖延陈台、宓元生军队接近皇城。
    只要他们坚持一阵,等自己击退唐牛获得胜利,便能立即回援,化解危局。
    司马法飞鸽传书急传过去,却没料到陈台听从褚文秀建议,佯装绕道从西侧奇袭密梁,使得王爽中计,紧急出关意图拦截,结果中了埋伏,被华国军队团团包围,苦战到最后,死伤近半,力竭被擒。
    陈台擒住王爽,夺了关卡,以最快速度向密梁进军。
    冯远正与宓元生作战,得知消息大惊失色,欧阳春趁机献奇袭之计,趁冯远分神顺利攻破关卡。
    冯远在混乱之中摔落战马,被踩踏致死。
    陈台、宓元生分别带兵抵达密梁郡,攻打东、南两座城门。
    兵临城下,梁国上下更为惊惧。
    丞相孙然亲自带兵守卫城池,与华国军队激战数日,被裴济一箭射中,当场阵亡。
    孙然一死,文武百官没了主心骨,急忙向皇后提议,立刻召司马法回城救援。
    皇后也没办法,朝中上下除了孙然,没人能够扛起大任。眼看皇城摇摇欲坠,四面都是华国军队,逃也逃不出去,唯一希望就是司马法麾下大军,若能及时救援,兴许还有机会。
    司马法把一切都规划好了,却是预料不到皇城那边王爽、冯远败得如此迅速。
    当皇后紧急诏令传到手中,他已成功布局,准备将唐牛军队一举击溃。可是皇城情势紧急,恐怕坚持不到自己打败唐牛。一时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若是不遵诏令,任然带兵用计,打败唐牛军队概率很大,只是皇城有可能被华国军队攻占,到时候梁国根基尽毁,皇后势力也将不复存在。自己便会成为大梁亡国罪臣;若是遵从诏令撤兵,一方面唐牛军队肯定长驱直入,无可阻挡,一路杀到密梁,即便自己也难扭转大局。另一方面,按照目前情势来看,或许自己还没回到密梁,城内兵马已经抵挡不住。
    不管从哪个方面,都没有挽回的可能。
    除非放弃密梁,放弃拥护幼帝和太后,不顾一切击败唐牛,趁机一路北上攻入卞州,自成一路势力。
    只是考虑到宁泽的实力,对方不会给自己喘息机会,消灭梁国势力之后,定然全力围剿,不给自己任何发展机会。自己未必成功,还会留下千古骂名。
    思考许久无奈做出决定,放弃用计击败唐牛大军,夺取浮屠甲的策略,紧急撤退,南下回援。
    皇城密梁这边,接到司马法飞鸽传书,得知他会带兵全速来援,皇后势力稍微安心,朝中大臣也都提起精神,全部动员起来,家中私兵也都推出来守卫城池,拼了命想要挡住华国大军,一直等到司马法大军抵达。
    司马法军队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不敢有半刻拖延,紧急南下。
    唐牛见司马法突然放弃关卡,全速撤兵,通过电报得知密梁军情,率领大军紧随其后,一路追击。
    陈台、宓元生得到情报,司马法正火速回援,于是抓紧攻城,争取在对方抵达之前攻入城内,结束这场长达多年的逐鹿之战。
    面对陈台、宓元生大军全力猛攻,各种手段施展出来,密梁皇城军队逐渐抵挡不住,死伤越来越多,朝中文官武将中,比较有胆气的多数战死,司马法援军却还是没有赶回。
    当朝廷之中仅剩下贪生怕死之流,再没人愿意上阵杀敌,拱卫京师,甚至开始劝说太后,让她带着小皇帝投降,到了这个地步,没必要打下去。就算司马法成功回援,也没办法改变大局。
    以沅熙女皇刘元香的仁义之名,不管是真是假,她要保持这个名声,肯定不会加害皇后和她儿子陆璟小皇帝。有马健、田夫人势力、唐牛这些前车之鉴,或许还能谈到一个比较好的条件。
    初时皇后并不同意,不想将陆骢戎马一生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出。然而局势越来越严峻,皇城军队伤亡惨重,军心士气跌落谷底,已经很难挡住对方。城内民心浮动,动员百姓协助守城也没什么效果。
    最重要的是,司马法军队一直等不到,恐怕在他返回之前,密梁已经沦陷。
    皇后担心城破之后,自己的儿子陆璟小皇帝会被华国兵将害死,最终无奈答应投降,提前是华国必须保证她们母子生命安全,同时给予不低于田夫人和陆玮的待遇,并且保证日后不会清算,以任何形式谋害陆骢一脉。
    若宁泽那边能够同意,她可以下诏让司马法投降,使得战争就此结束。
    霍准作为使者,打出白旗宣布停战,出城奔赴华国军营,将皇后投降前提尽数列出。
    华国将领通过电报请示宁泽,得到肯定答复。
    双方签订终战协议,皇后带着儿子陆璟,率梁国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宓元生传达宁泽之意,剥夺“梁国太后”和陆璟“皇帝”身份,封陆璟为密梁王,辖区云州九郡,郡内官员由华国朝廷亲自指定。爵位世袭,子孙延续。
    受封密梁王的陆璟,在母亲协助下,写了一封诏令,命司马法大军放弃抵抗,接受华国军队接管。
    司马法拼命往回赶路,却在抵达皇城之前得知城内兵将损失惨重,太后携小皇帝开城投降,迎华国军队接管,万念俱灰。
    又接到诏令,让他停止这场战争,向华国投降。
    经过激烈挣扎,司马法最终接受诏令,等到唐牛赶至,宣布投降。
    自此,云、堰、衮、梁、汐、江、密、元、坞、卞、蒲、丞、汉、金、亳、池十六州一统,全部归入华国。
    宁泽亲自以伪兵战法传送云州,将投降的密梁王及其臣子,包括司马法,协同唐牛、宓元生、陈台、欧阳春四路得胜之师返回金州,论功行赏!
    沅熙女皇刘元香祭祀先祖,告知先帝大成江山尽皆取回,拜请庇佑华国国运昌隆,千秋万代。
    华国统一天下,各地蛮族纷纷遣使道贺,进贡称臣。
    沅熙女皇大赦天下,在全国范围更大力度推行利民政策,福泽百姓。
    熙华14年,沅熙女皇刘元香禅让帝位,太子刘秀登基。
    欧阳春、东方疏、褚文秀、司马法、冯乔、杨昭、雷贺、项进宝及众多文臣辅政,唐牛、陆渊、裴济、周鸳、杜威、梅绪、周亚、梁腾等知名武将坐镇十六州。
    丹阳王宁泽携前任女皇刘元香,与小蝶、楚美人、宓妍、花二娘隐居深山,专注科研开发,闲时醉情山水。
    自此,华国偶有小乱,在刘秀之下尽皆平定,未曾掀起风浪。
    科技进步迅速,百姓安居乐业,数百年未有变局。
    后世有传闻称,丹阳王宁泽百年之后,遗体火化留下一颗神石,有逆天改命之能。
    是真是假无从判断,却在百姓口中世代流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