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威武-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翼想了想,小声说道:“不如趁夜多推山石堵路,尽量拖延。选出几个不畏死的,扮作运粮队士兵进入三龙郡,伺机而动。”
“你的意思是……?”
“若唐牛带兵前来救援,城内防守必定削弱,混入城内的士兵趁乱发出信号,我军便可全力攻城,抓住机会一举拿下。”
“若被识破,又该如何?”
“你我二人立刻撤退,避免被唐牛援兵堵住。”
三龙郡这边互相设计,明争暗斗。
夏城那边也没闲着,双方兵马厮杀不断,城门附近互相攻防。
激战之下各有伤亡,却难攻入城内。
又有陆涣、陆渊增援,更让梁腾兵马寸步难行。
僵持许久,梁腾有些浮躁:“梅绪擅于守城,又有陆涣父子支援,诸位可有破城之策?”
杨昭献策:“城内防守严密,轻易不可下。干脆围而不打,转攻敌援!”
“你的意思是,围住夏城,先打陆涣父子?”
“没错!陆渊虽强,裴将军可以与之相敌。我军多于陆涣,对方难以抵挡。”杨昭说道,“一旦陆涣父子陷入危机,梅绪必须出兵救援,否则与梁国的联盟将受打击,不利大局。只要对方出城,局势便会改变!梅绪不救陆涣父子,梁国必然愤怒,联盟名存实亡。而后周国求援,梁国定然不救。陆涣父子落入我手,也能极大削弱梁国实力。”
梁腾觉得很有道理,便采用杨昭计策,军队围住夏城不打,亲自带兵与裴济、杨昭转攻城外陆涣、陆渊部队。
陆涣、陆渊支援夏城,只是在华国兵马攻城时前来救援,减缓守城压力。没有想到对方突然改变战术,竟然转而针对己方,赶紧设法突围。
可是被梁腾、裴济、杨昭三路兵马包围,冲杀不出,反而损兵折将。
陆涣急忙传讯,向夏城郡请求支援。
梅绪得知,知道是敌方计策,故意引诱己方出城。
陆涣、陆渊父子专程前来援助,若不救援失了道义,可能影响到联盟情谊,致使两国被逐个击破,不能与华国抗衡。
考虑再三,不得已还是选择出城救援。
见梅绪带兵出城,梁腾让裴济、杨昭围困陆涣父子,立刻迎上去,领精锐之兵激战梅绪。
要论武艺,梁腾不是梅绪对手,然而双方士兵强度不等,士气天壤之别。
梁腾麾下全是精锐,士气高亢,梅绪手中多是老弱民兵,没有经过作战训练,也没什么士气。
双方交战,结果可想而知。
一番激战,梅绪兵马的冲锋倒是帮到陆涣、陆渊父子,让他们有机会突围,成功从裴济手下逃脱,紧急后撤。
裴济、杨昭没有追上陆涣父子,干脆掉头配合梁腾,全力追击梅绪。
梅绪面对围攻,手下兵将死伤无数,终归还是杀出一条血路逃回夏城。
清点兵马,竟然折损大半,城内兵将士气已经降到谷底。
陆涣、陆渊父子也是损兵折将,暂且撤兵退回云州怒江。
一场大败让梅绪压力增大,城内兵将厌战情绪高涨。
杨昭抓住机会再度献策:“可将敌军俘虏推到城外,让他们呼朋寻友,喊话劝降。”
梁腾照做,命人押着俘获的民兵抵达城门,逼他们呼喊城内亲人朋友。
城门外呼声四起,数千被俘民兵的声音,城内守军都能听到。
城内家眷、亲属、朋友或者认识的人,同样在民兵队伍内,听到声音忍不住探头寻找,大声回应。
城外一片哭声,很快感染城内守军。
梅绪大惊失色,知道城内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听之任之会有大患。急忙下令,让部下射箭逼退城外喊话俘虏,并且严令守军回到各自岗位。
期间产生些许骚动,最终还是顺利平息。
毕竟这些民兵都像散沙一样各自行动,并没有聚成一团。
当然,梅绪也知道靠武力镇压还是会留下祸端,所以平息之后,亲自前往营地安抚他们。
见梅绪成功止住骚乱,梁腾向杨昭问计。
杨昭说道:“城中兵将士气衰竭,已无战心。可命士兵将劝降书射入城内,劝诱敌军兵将。城内乱起,便可一举拿下城池!”
梁腾听从杨昭计策,写下劝降书命士兵前往城门处,不断射入城内。
城内守军以弓箭还击,华国兵马立刻撤退。
城内兵将见其退却,稍稍松一口气,随后收拾战场,发现箭矢上绑有劝降书。
有人赶紧向梅绪报告。
梅绪得知,命令销毁所有劝降书。
只是很多人看过其中内容,想禁都来不及了。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本就有厌战情绪的民兵队伍,听到华国劝降书内的各种优惠条件,加上那些亲朋好友被俘虏,想要设法团聚的民兵推波助澜,终于压制不住。
表面上梅绪顺利平息骚乱,暗地里,民兵队伍已经相约起事。
当天深夜,梅绪刚刚睡下,城内忽然乱成一团。
惊慌之下连盔甲都来不及穿,着急拔剑冲出卧室,大声询问部下:“发生何事?”
“禀丞相!”匆匆忙忙赶来报告的部下单膝跪倒,“城内多处民兵营地发生内讧,有人带队夺取城门!”
“火速召集兵马!”梅绪慌忙下令。
本部兵马集合完毕,亲自带队冲向城门。
果然,城内民兵乱成一团,城门附近杀声不断。
梅绪亲自带兵平乱,想要镇压民兵。
谁料城门已被民兵开启,华国兵马直接冲杀进来,在叛乱民兵的配合下展开攻势。
梅绪领兵交战,实在抵挡不住,在部将保护下紧急撤往北门。
华队不断涌入郡城,城内守军抵抗力度越来越小。主要是民兵多数厌战,直接配合华队。
见此情形,知道城池已失,梅绪果断从北门逃出。
梁腾派裴济领兵追捕。
裴济杀到北门,被梅绪十几员部将围住。一场激战,这些部将全都死在裴济手中,所率兵马全军覆没。
梅绪却是趁机逃走,带着残兵败将火速退往三龙郡方向。
梁腾夺取夏城郡,剿灭城内所有反抗力量,命梁楷率兵镇守,主力兵马出北门一路追击,跟着梅绪往三龙郡方向杀去。
梅绪得到军情,大惊失色。
担心将梁腾兵马引到三龙郡,给唐牛那边造成更大压力,赶紧中途转道,向西逃往柳州郡。
梁腾兵马果然改道追击,紧随梅绪前往柳州,在柳州边境与当地守军开战。
梅绪借着柳州守军抵挡,顺利逃到郡城,赶快收拢败兵,招募兵将御敌。
只是这个时候,已经很难募到兵员。
边境守军自然挡不住华国大军,节节败退。
梁腾军很快一路推进,途中击破几座县城,其他没有足够兵员,无力抵抗的纷纷投降。
大军杀到柳州郡城,梅绪亲自守城,以城内不足八千兵力坚守城池。
面对梁腾军的强力攻势,压力越来越大。
另外一边,唐牛得知周鸳的运粮队遭到袭击,大吃一惊,立刻亲自带兵前往救援。
魏翼、祖洪挑选数十不畏死的华国士兵,让他们穿上周服,假扮运粮队士兵,说是遭到攻击与军队走散,成功混入三龙郡。
得知唐牛率兵来援,两人果断撤离,绕道避开,免得被他撞上。
他们两个联手也不是唐牛对手,毕竟对方曾是天下第一武将,除了宁泽之外,能够正面击败他的人完全不存在。
一旦唐牛、周鸳会合,实力更强,当然要避开。
既然部下顺利进入三龙郡,就看他们能否在城内引发混乱,趁唐牛离开之际协助夺取此城。
第624章 遣使谈判
混入三龙郡的几十个华国士兵,伪装成周国运粮士兵,并未被人识破。
毕竟除了华国,其他势力都没推行最新的身份核实制度,还是采用老一套文书制度,只要利用缴获的身份文书,短时间内很难识破。
尤其为了抵挡华国兵马,一下子征募数十万民兵,连登记都来不及,有些队伍只是报个数,真实身份未必知晓。
于是让他们钻了空子,军中长官除了身边比较熟悉的,一眼看去全是陌生人,自然无法辨别。
这些华国士兵混进城内,很快融入民兵队伍。
通过闲话家常,了解到他们对当前局势的绝望,以及对被迫参与战争的厌恶。
虽然唐牛答应让他们每天吃饱,稍微缓解一些不满,毕竟都是被迫卖命,心里还是极不情愿。
战争中不少人失去亲朋好友,或者战死,或者被俘,被迫分开,也让他们无比悲观。
虽说被传得神乎其神,宛如神仙的宁泽没有出现在战场,毕竟处于对立面,大家也不觉得有能力战胜对手,悲观情绪不断放大,严重影响军队士气,甚至感染周国精锐部队,尤其多次战败的情形下,不少守城兵将也出现悲观情绪。
城外华队步步紧逼,周国将领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安抚军队情绪?
几十个华国士兵趁机取得身边人的信任,利用这股悲观情绪煽动他们,诱导民兵作乱。给这些民兵灌输华国重视百姓,投降之后大家都能返乡耕作的思想,告诉他们周、梁两国肯定挡不住华国大军,迟早被灭。与其被迫上战场,被周国当作炮灰,还不如选择另一条路。
很快,城内民兵队伍到处讨论此事,消息传到周国文武官员耳中,多数人感到恐慌。
皇后苗姬企图平息议论,稳定民心。
谁知宓元生得到这些华国士兵传出的信号,知道唐牛不在城内,立刻出兵强攻。
苗姬只能亲自带兵,指挥兵将守城。
激战中,被煽动的民兵果然临阵倒戈。
城内自相残杀,一片混乱。
不少周国将领看到大势已去,果断加入倒戈阵营。
苗姬抵挡不住,在仆简、康都、忽尔干等多位将领保护下撤出城去。
城内部分兵将拼命厮杀,奋力抵抗华国兵马,战斗一直持续到次日天明。
三龙郡最终城破,过半周国兵将投诚,宓元生顺利接管城池。
那些混入城内立下大功的华国士兵,全都受到褒奖,得到升职。
苗姬带着不到一半兵马从三龙郡逃出,狼狈撤往巫水郡方向。
唐牛并不知道三龙郡发生什么,正在协助周鸳搬运巨石,恢复道路。想着道路畅通之后,将军粮运回郡城,可以坚持更久。
怎知道路刚刚清空,与周鸳合兵一处准备出发,却见皇后苗姬带着残兵败将仓皇而来。
上前询问,得知三龙郡已失,大半周国兵将临阵倒戈,不由得眼前一黑,差点摔落马下。
周鸳劝道:“可先退往巫水,联系丞相请求支援。”
唐牛听从建议,军队掉头退到巫水郡。
结果刚刚抵达,马上收到消息:夏城郡被梁腾攻破,丞相梅绪损兵折将,退守柳州。希望得到三龙郡主力支援。
两边都想得到支援,寄希望于另外一方,结果发现双方情况相同,自顾不暇。
三龙郡、夏城郡先后被华国攻占,多数兵将倒戈,
以剩下的兵力,根本不能抵挡华国兵马。
唐牛自知无力反转局面,忍不住对周鸳说道:“昔日父亲不听我言,若早杀宁泽,何至今日?”
抱怨归抱怨,头脑还是很清醒的。直接召集文武大臣,将眼前局势详细告知,表明周国已经无力再战,即便他肯亲自率兵拼到最后,也挡不住华国兵马。毕竟宁泽都没出手,已经落到这般田地。
手下文官武将全体默然,面对这个局势,谁也没有翻转之策。
最终周鸳出列,上前说道:“如今我国粮饷不足,兵力虚弱,无法抵挡华国大军。梁国自身难保,也是无力支援。继续抵抗,只有两个下场。一是战至最后,城毁人亡;二是被迫投降,落到跟马健一般下场,被囚华郡。以臣弟拙见,不如以六郡之地与华国谈判,至少也能争取到陆玮那般待遇。”
“诸卿以为如何?”唐牛打心底是不愿意投降的,可惜手中没有其他牌能打,他也不愿沦落到马健那般,被困华郡做个虚名王爷,失去自由。
换作之前,文武群臣都是嗷嗷求战,绝对不会投降。
只是接连两场大败,以现在的兵力再也不能硬气。
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还好,不管是战到最后一刻,抑或提前投降,以华国对待南成官员的态度,大家都能得到重用。关键是身为周国皇帝的唐牛,他要面临什么样的待遇。
最终,这些文武官员还是出来附和周鸳。
再打下去,刀剑无言,说不定战争中一个不小心就挂了,干脆稳妥一点,对唐牛来说也比较好。与其失去所有才投降,被迫前往金州华郡,变成跟马健一样失去实权的虚名王爷,还不如趁现在还有六郡之地,以此作为条件跟宁泽谈判。
大家意见一致,唐牛不由深深叹息:“鸳儿!”
“在!”周鸳上前一步,恭敬回应。
“事到如今,无从选择!朕命你作为使者,前往华营谈判。若宁泽同意将卞州之地留给朕,此处事务皆由朕做主,外人不得介入,周国便同意投降。朕除帝号,向华国称臣。若宁泽不同意,即使战到一兵一卒,朕也无惧!”
“臣弟领命!”周鸳叹息一声,虽然崇拜宁泽,他也不想将父亲一手创下的基业拱手奉上。
只是没得选择,得到南成官将的华国实力更强,宁泽没有亲自出手,尚且抵挡不住。一旦宁泽参与进来,便是拼尽全力也难挡住。
大势所向,无力阻挡。
周鸳作为使者,代表唐牛离开巫水郡,迅速赶往三龙转达投降之意。
唐牛派人联系梅绪,将此事告知,让他那边及时停战。
得到唐牛传来的消息,梅绪失魂落魄。
他对当前局势也很清楚,及时全力反抗,也难挡住华队,周国被吞并是无可避免的。
三龙郡、夏城郡被破,已经宣示失败。
即便如此,还是很不甘心。
不过对于唐牛命令,并不会违抗。
柳州郡挂起停战牌子,令梁腾军暂且退后,短暂恢复和平。
周鸳快马加鞭来到三龙郡,在城门处被华国守军拦下,大声呼喊,自称周国使者,要求谈判。
城门守将报告宓元生,宓元生便问冯乔,周鸳有何意图。
冯乔说道:“我军攻克三龙、夏城,周国兵马大半投降,唐牛自知无力抵挡。派周鸳前来,定是乞求投降,以六郡之地作为筹码进行谈判。”
宓元生闻言大喜,唐牛一旦投降,周国势力从此消灭,这可是天大功劳。立刻下令召见周鸳。
冯乔劝他:“唐牛失却民心,麾下只剩残兵败将,毫无士气。又兼粮草匮乏,一击既破!若非穷途末路,怎会投降?我方既有能力将其一举击破,轻松夺取六郡之地,何必让他以六郡之地讨价还价?不如扣下周鸳,直接出兵!”
宓元生仔细想想,摇头说道:“军师之言虽有道理,能不战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唐牛曾为天下第一武将,若能投降必为华国建下功勋,攻伐梁国正需此人!周鸳与我女婿颇有交情,既然主动来降,岂能失礼?”
“唐牛非比寻常,留之恐为后患!”冯乔再劝。
宓元生道:“既如此,此事让我女婿自己决定!”
冯乔想劝宓元生拒绝对方,直接以武力攻克周国,内心想法就是不能让唐牛投降宁泽。宁泽得到唐牛辅助,就是如虎添翼,想要推翻他更无可能。
只是宓元生脑袋还算清醒,虽然觉得冯乔的话有些道理,并不相信唐牛会真心臣服。但对自己女婿极为信任,觉得唐牛再厉害,在宁泽面前也翻不出跟斗。
于是命人招待周鸳,通过电报联系金州华郡,将此事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