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威武-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宁泽带到城外十里地一处偏僻场所,就见路边有一座看起来奇奇怪怪的建筑,不少华国士兵守卫于此。
心里咯噔一下,宁泽带自己过来,不会是想在这边将自己弄死,然后随便找个理由敷衍过去吧?
大意了!这里是荒郊野外,周围只有他的人,搞个意外死亡并不困难,怎么办?
正想着,就见宁泽翻身下马,回头对他笑道:“莫要多想,孤要害你用不着这么费劲。有好东西给你欣赏!”
马健半信半疑跳下战马,有人过来将两匹战马牵到边上喂食。
“下官邱宝志,拜见丹阳王、羌阳王!”一个身着官服,却没有当官样子的人过来见礼。
“听说孤的设计之中,又有一样极其重要的东西面世,特意带亲家过来看看。”宁泽微笑说道。
“喏!”邱宝志恭敬点头,“两位王爷请随我来。”
马健提心吊胆跟着宁泽,时时戒备,不敢大意。
进入那个奇怪建筑,正中间有一个奇怪的东西,反正马健是第一次看到,不知道这玩意是干什么用的,还以为是某种刑具。
宁泽倒是一脸兴奋,上前仔细检查之后,转头对邱宝志说道:“虽然相当粗糙,考虑到现在的工艺水品,能做出来很不错了!可以成功发电吗?”
“禀王爷,这是我们失败了将近两百多次,最终按照您的图纸成功制作出来第一台可以发电的机器。”邱宝志回答,“只是电量不大。”
“没关系,任何成就都是循序渐进,急不得!”宁泽看一眼旁边两个极度简陋的原始灯泡,“试试看!”
“喏!”邱宝志叫来一名士卒,让他骑上发电机旁像是自行车座的位置,开始用力踩踏。
不一会儿,两个简易灯泡开始出现微弱光芒,然后越来越亮。
宁泽很满意:“很好!不过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不用着急,慢慢来。等这边弄好,就可以考虑建造水力、风力还有煤炭等各种发电方式,在华国统一之后,孤要将它打造成电力时代,争取尽快走向现代化!亲家,跟孤一起见证新时代的诞生吧!若有兴趣,很多现代化的创意可以让你加入进来,一起将它实现。”
马健一脸茫然,什么电力时代、什么现代化,所有词汇都听不懂,只是眼前两个没有火光却能变得很亮,看起来很奇怪的灯泡让他相当惊讶。
第620章 周鸳购粮
跟华国签署协议后,唐牛这边并没有因此松懈。也不觉得这份和平协议可以持续很久。
果不其然,沉寂一个月左右,马上传来衡山、平谷、大兴三郡异常兵马调动的信息。
虽说让人头痛的欧阳春、杜威、王卫、丁牧部队陆续撤走,却又进驻冯乔、杨昭、裴济、祖洪、白镜堂、白亭晚、刘盘等原南成知名人物,兵力比之前更多。
紧接着,宓元生、梁腾、魏翼陆续进驻最前线,任谁都能看出对方意图。
就算宁泽没有出现,唐牛这边压力还是很大。
尤其宁泽瞬息千里,就算远在华郡,下一刻立马出现在战场也不奇怪。
唐牛立刻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应对之策:“华国兵力调动,明显针对我大周。撕毁协议对宁泽来说,根本不足挂齿。诸卿可有对策?”
丞相梅绪起身说道:“宁泽吞并南成,实力大增。如今兵力调动,目的不言而喻。短短一个月时间,对方兵力、粮饷火速送达,看来决意在我方恢复元气之前,全力征伐。以我方目前状况,须倾全国之力方有机会。马健仅剩羌阳尚能动员十万民兵助阵,我国还有八郡之地,全力动员得百万之师未必不成。只是前番连连作战,军粮耗损严重,恐难支应百万大军。”
“不如遣使南下,向梁国借粮!”一名文官出列提议。
梅绪摇头说道:“梁国历经数战,也是缺粮。何况自身难保,不会支援我方。”
“如今南成被灭,若周梁两国不能齐心,必被宁泽所灭!”周鸳说道,“不管能否借到粮食,也该遣使南下,将边境状况如实告知。若梁国不肯出兵相救,定会被宁泽逐个击破!”
“大将军所言甚是。”梅绪向唐牛认真建议,“陛下应速遣使者,请求梁国支援。司马法不会坐视不理!”
“嗯!”唐牛当即下旨,派灌平南下告知军情。同时,让丞相梅绪负责征兵事宜,积极备战。
梅绪接下旨意,还是担心军粮之事。
没有青壮,将国内老幼征入军中,勉强解决兵员问题。可是军队人数越多,军粮消耗越大,恐怕还没打仗自己先饿死了。
不解决军粮问题,一切都是徒劳。
有官员提议,从国内富商、豪绅手中募粮。这些富商、豪绅家中都有屯粮,非常富有,只要强征粮食,必能解决军饷问题。
唐牛却瞬间否定这个建议,因为国内所有富商、豪绅都是他的依靠,华国兵马打过来时,也需要这些富商豪绅出动私兵协同防守。若是从他们手中强征粮饷,定会与之交恶,到时候非但不肯出兵相助,甚至有可能倒戈相向。
他可不想将这股力量逼到对方阵营。
周鸳知道唐牛在担心什么,因此提出建议:“可派人游说,以此方式从他们手中募集军粮,全凭自愿,既不得罪对方,也能继续借助其力量。同时向华国买粮,以应付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大战!”
“向华国买粮?”唐牛无语,瞪大眼睛看着周鸳,“华国积极备战,随时准备侵入我国,岂会卖粮?”
“确实,对方岂会资敌?”梅绪也觉得这个建议很傻。
周鸳却道:“眼下双方尚未撕破脸皮,和平协议仍起作用。我愿亲往衡山买粮,宁泽若是足够自信,兴许会卖一些。”
“这……”唐牛颇为担忧,闭目思索许久,“万一他不讲情面,命人把你扣住……”
“以宁泽之能,无需如此!”周鸳回答,“不管此行能不能成,臣弟都能安全归来。”
“若宁泽足够自负,大将军此行或能成功!”梅绪仔细想想,觉得有些可能。
唐牛犹豫一阵,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于是点头说道:“朕便下旨,派大将军前往衡山买粮,多多益善。”
“喏!”周鸳接受命令,筹备一番直接出发,径直前往衡山郡。
衡山太守祖洪得知周鸳带兵前来,立刻将军情上报,告知大将军宓元生。
宓元生召来冯乔,向他咨询此事。
冯乔说道:“我方兵力调动,伪周已然知晓。以对方状况不会主动出击,定然坚守不出。周鸳带兵前来,怕是另有所图。可遣人问之!”
宓元生立刻派人出城,在途中拦住周鸳,当面询问来意。
周鸳也不隐瞒,直说周国缺粮,想到衡山郡买些粮食。
消息传到宓元生这边,让他倍觉无语。
现在蒲州的兵力调动,明眼人都知道华国要做什么,对方心里恐怕更加明白。
这边是来打你的,身为敌对势力,怎么可能卖粮给你?
他想直接拒绝周鸳,冯乔却在旁劝道:“听闻丹阳王极为重视周鸳,两人关系不错。谨慎起见,大将军还是先向王爷报告,交由王爷决定为好!”
“丹阳王是我女婿,这点小事何须上报?”宓元生道。
“将军与王爷虽为翁婿,凡事还是多问王爷意见,切不可擅自做主。”冯乔其实没那么好心,他现在忠诚度不算太高,向宓元生提议时,带着一点挑拨的意味。
宓元生听到这话,心里有些不舒服。宁泽权力再大,也是自己女婿,平时在家见到自己毕恭毕敬,难道这点小事自己还决定不了?当下说道:“大战在即,岂能资敌?”
于是命人直接过去回绝周鸳,让他直接返回。
冯乔心中暗喜,让人偷偷传讯向宁泽汇报周鸳之事。
宁泽收到消息,就知道冯乔不老实,想要暗中挑拨自家翁婿关系,引起华国内部不和。于是命人传讯,先是敲打冯乔,让他知道这点小伎俩瞒不过自己。行军期间少打歪主意。其次让宓元生注意冯乔,别轻易受他挑拨。并且告知,周鸳要买粮只要价格合适要多少都行。不赊欠的情况下,可以狠狠赚他一笔。华国目前不缺军粮,需要的话宁泽随时可以运送过去。
宓元生不解,为什么要资助敌方?
宁泽解释:一是为了赚钱。既然对方想要买粮,是他们迫切需要,粮价当然可以往上提,直接以高价出售,赚到比正常情况下多出几倍的钱。二是缓解敌方处境,让他们在拥有足够粮食的状况下,不会过于绝望。第三,对方为了防御华国兵马,肯定会拼命征募兵马,扩大兵力。如此一来军粮消耗势必加剧,换作任何一人都不会让民兵吃太饱,优先照顾己方精锐。真要让所有民兵吃饱,买再多粮食都扛不住。
正常情况下,那些民兵被迫参军可能心有不满,但是有顿饭吃勉强可以接受,吃得少点也没什么。但是自己这边可以提前传出消息,说是唐牛事先购买巨量军粮,以备不时之需。如此一来,知道唐牛买了很多军粮,却又不给自己吃饱,对比状况下民兵心理就会不平衡。
华国这边再稍微宣传一下,让对方知道华国士卒伙食状况,就算普通士卒也是一日三餐完全管饱,对比之下更加让人心里不平衡。
在这种状况下,民兵反而成为唐牛势力隐藏导火索,随时可能爆发。
华国这边要做的就是施加压力,给予火星。
一旦引燃,吃亏的还是唐牛阵营。
宓元生听明白了,觉得宁泽说得很对。而且从头到尾,宁泽都是非常端正地以女婿身份对话,让他看着非常舒服,于是命人传话,告诉周鸳只要可以接受高价,可以出售军粮。
周鸳刚开始得到宓元生这个回答,说是让他直接离开,心里还挺郁闷的。毕竟在唐牛面前说过成功几率很大,结果直接打脸。
不过很快宓元生的人又过来,告诉他购买军粮没问题,不过价格会比较高。
这让他松了口气,价格不是问题,眼下买到足够军粮,解决后勤问题最为重要。
为此,唐牛忍痛从周国国库取出五十万金,一路拉过来就是为了换回军粮。
队伍来到衡山郡,当面与宓元生讨价还价,最终以市场价的两倍成交。
周鸳顺利带回足够军粮,华国大赚特赚,五十万金收入国库。
军粮运回蒲州三龙郡,周国上下全都松一口气,有了这些粮食,只要省吃俭用,打起仗来守住几个月没有问题。
征募士兵自然是加大力度,不用担心。
周鸳从衡山郡买到巨量军粮的消息不胫而走,正如宁泽所说,那些被强征过来本就不是心甘情愿的民兵,本来觉得每天吃一餐没什么,饿不死就行。可是听说周国并不缺粮,那些正规军队每顿都能吃饱,华国那边也是一样,唯独他们饿着肚子,自然有一部分心里不平衡。
不过眼下没有出现乱子,只是稍有怨言。
估计双方正式开战,民兵发现自己被当作消耗品,待遇又这么差,越来越多同伴在战争中死去的时候,一旦达到心理承受上限,就会完全爆炸开来,反而成为周国的噩梦。
华队再稍微使个计策,让他们直接倒戈相向也有可能。
唐牛倒没在意,他也不会想得那么深远。
第621章 大战再起
被敲打后,冯乔稍微学乖。
了解到挑拨华国将领与宁泽之间的关系不容易,毕竟他的威望太高,而且知道如何说服这些将领。
自己的小心思瞒不住宁泽,若是再触碰几次对方禁忌,很有可能惹恼他,到时后果不堪设想。
这并不代表他要放弃反抗,而是暂且避其锋芒。
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只要等到宁泽放松警惕,总有逮到机会的时候。
眼下还是装作配合一点,暂时叫他放心。
殊不知,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以后再没机会。
毕竟宁泽拥有系统,战后奖赏提升忠诚度,此事不提。
暂时放下心里的小算盘,冯乔专注于眼前的战场。
其实从南成被灭,周、梁两国无力驰援,就知道他们自身难保。
宁泽得了南成将士投效,大大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华国内部趋于平衡,军事力量也上升一个档次。
即使周、梁两国齐心协力,以他们目前空虚的国力,羸弱的军队,除了强行征募国内老弱残军,阻挡宁泽一段时间,其实改变不了大局。
主要宁泽法术之强大,掐灭所有反抗者的希望。
若他只是兵力强悍,尚有兵法、谋略可以应对,然而任何兵法谋略在无法抵挡的法术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就是所谓的一力降十会,再厉害的谋略,你还没用人家已经看穿,兵马没到他能提前发现,一个火攻就能让你仓皇不堪,华国士兵在他“法术”加成下永远士气高亢,战斗力倍增,移动速度快到离谱。不论伤势多么严重,只要没有当场死亡便能在他法术之下瞬间痊愈,重新加入战斗。
面对如此霸道的存在,当真有种难以想象的无力感。
冯乔蛰伏后,华国备战速度加快。
周鸳带着军粮返回三龙郡,唐牛这边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军情显示,华队调动越来越频繁,而且不断往双方交接处移动。这说明对方随时可能发动进攻,而且不是以往那种程度,此番兵力会大上几倍,打起来规模更大。
最重要的是,对方奔着灭了周国而来,绝对会拼尽全力,不留任何余地。
虽说得到梁国那边的回应,不会让周国单独作战,肯定会共进退。但其实梁国自己情况也很糟糕,还得提防华队从任何一个方向突袭,没办法倾全国之力援助周国,最多派遣几员大将北上,起不到缓解作用。
为此,唐牛下令,将那多、长邑、肜三个蛮族调到前线,国内兵将几乎全部调到蒲州三龙、卞州夏城两郡,准备将华队死死拖在这两个地方,一直熬到对方退兵。
与此同时听从周鸳对策,借着对方还没单方面撕毁和平协议,假装看不到不断增兵边境的华国动作,不断派出使者向对方提出打量“和睦政策”,希望借此拖延华国动手时机,争取到更多时间。
周鸳的对策不能说不好,只是华国这边早就安排好一切,虽然有人接待使者,看着好像愿意谈论和睦政策的模样,其实紧锣密鼓准备战事并未改变。
熙华10年,夏末。
华国终于单方面撕毁和平协议,同时向蒲州三龙郡、卞州夏城郡发动攻势。
北部以大将军宓元生为首,冯乔、魏翼、白镜堂、白亭晚、祖洪、刘盘率领8万大军,强攻三龙。
南部以御史大夫梁腾为首,裴济、杨昭、梁楷、梁舜、梁靖、梁云、梁艺率7万大军,强攻夏城。
唐牛领兵坐镇三龙郡,周鸳在旁辅佐,周国文武大将齐聚,算上民兵号称百万之众坚守城池。
丞相梅绪、大将李凌镇守夏城,号称八十万众,抵挡华队。
当然,号称都是有水分的。
其实三龙郡算上民兵最多三十万,夏城也就二十三万兵马。
看起来数量是华队的几倍,民兵的战斗力真的不高,况且双方士气都是极端。周国这边士气低落到极点,华国那边士气爆满。
双方开战,唐牛发出檄文指责华国单方面撕毁和平协议,痛斥对方不守约定。
然而不痛不痒,因为这场战争是宁泽一手安排,骂名自然在他身上。而最不在乎骂名的就是宁泽,天下百姓对他这个“神仙”满是敬畏,加上收服燕随风、燕从云兄弟之后,整个宗教都在为他宣传,更是将其捧上神坛。
宁泽已经背负无数骂名,可是在“神仙”身份树立起来,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