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开局-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像如今,桌面上有自己的职位,只需要对号入座便可,大家也不用等候,到了,便落座,等待时间一至,便可开始。
宽大的政事堂中,官员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虽然大家都有意控制自己的声音,可人一多。
难免便有些嘈杂。
“当……”
一声编钟之音,响彻全场,虽然如此场景,已经历过两三次,不过大家依然感觉,相对以前上朝,虽然多了几分轻松。
却是少了几分庄严,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一名政事堂议郎,手持议案,站立起来,开始讲述今日议题。
“今日主要讨论南下征讨汉中张鲁,以及徐州陶谦的求援……”
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是政事堂的议郎,刘诞,正是刘焉次子,原本为皇帝服务的议郎,而今也变成了为政事堂服务。
一些人感到惊奇的同时,难免也会有些人觉得悲哀。
而今,将军府中的将军,都可以称之为大将军。
不过与之前的大将军,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没有了自己的部曲,没有了自己的莫府,也没有了自己的军工厂,养马场,参谋部等附属机构,平时与闲职无异。
这些都是需要他们,带兵出征之时,才会配备少许。
顶多也就配备参军等,配合参赞军机。
给大将军们,出谋划策,调度粮草,医治伤兵,补充兵员等。
而今莫府的功能,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部。
就这,还是出征之时,才会配备,一般情况下,就是个有点名望的军头,除了自己平时的一个亲卫队,五十人左右。
他们没有朝廷军令,谁都调动不了。
基础掌权的,都是各个卫军中的,各营校尉。
就连卫将军,都没有调动的权利。
调兵权在政事堂手中,将军府只有统兵权,也就是负责日常训练,或者接令后带兵出征,饶是如此。
军中福利,后勤,兵员册,都在兵部手中。
这是皇甫嵩等人搞出来的,并非丘志清的意思。
不过他也乐见其成,而今什么大同社会,他是不想了。
只想早日结束这乱世,对于皇甫嵩,黄琬,以及刘虞等人,能想出这种制衡的办法,他是一点也不意外,甚至还乐见其成。
刘虞等人,刚开始还以为丘志清会反对。
毕竟这种分权,怎么看吃亏的,都是丘志清和徐荣。
而得利的,是大汉朝廷,或者说是政事堂。
他们都准备好了,更退一步的乙号计划,乃至多退两步的丙号方案,他们都有。
可没想到,丘志清和徐荣,竟然直接同意了。
搞得刘虞等人都有些惊疑起来,难道自己真的错怪丘志清了不成?
他真的是大汉忠臣?
其实丘志清当初提议他们进入政事堂,看中的,便是他们没有复杂的门生故吏的人情网,同时人品也算是过硬。
为什么王允被丘志清边缘化了?
就是因为此人,身后不仅站着官僚,还站着世家。
或许刘虞,皇甫嵩等人,以后会变成那个样子。
不过那都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丘志清用了十多年,打造了并州的基础教育网络,这么多年过去,手中底牌何止那些,难道再用十年,还无法在关中,以及洛阳铺开?
在这个被董卓等人,犁过数次的地方。
丘志清不相信,那些世家豪强还能立足。
皇甫嵩,军队已经被全部打乱。
刘虞,有能力的宗室都出去发展了,不然就是被“张角”弄死了,谁让他们挡了“张角”的道路呢?
黄琬,族人虽多,但是分居各地,形不成世家。
这三个人分别代表军队,宗室,以及世家,却又不能完全代表三者。
是稳住局面的最好选择。
“诸位相爷,诸位同僚,末将愿领兵,南下征讨张鲁,打通关中与蜀地之联系!”
刘诞刚说完今日的议题,便有一人跳了出来,众人一看这主动请缨之人,尽皆面色古怪的看向刘诞。
刘诞感受着众人意味南明的目光,脸色涨红,脱口而出道:
“某也是才拿到的议题,尔等莫要瞎揣度……”
也无怪乎众人如此,只见站起来主动请缨的,却是刚刚升任腾骧后卫左中郎将的刘范。
这么积极,要说这两兄弟没有事先通过气,他们自己都不信。
不过一听,刘诞这厮说他也是今早才拿到的议题,众人尽皆恍然。
毕竟大家也不是傻子,这种谎话,自然说不得……
左右中郎将,而今是卫将军的副手。
腾骧后卫的卫将军是黄忠。
黄忠是个比较低调之人,原本唯一的牵挂,便是自家儿子。
而今儿子身体大好,而已武艺也初具火候。
他算是了无心愿了,你说弄个侯爵吧,自家儿子出家修行,弄了也是后继无人,你说再找自家夫人练个小号吧。
到了他这个水平,他这个年纪。
再想练一个,怕是有些……
因此,他对南征之事,也不是太过上心。
可没想到,自己这个平时表现还算沉稳的左中郎将,今日竟是如此积极,他麾下一共有左右两名中郎将,都是他的副手。
在黄忠差异的看过去之时,却见刘范疯狂的向他使眼色。
传音他是不敢传音的,在这里传音,几乎就和放广播差不多。
这是丘志清通过研究符文,弄出来的,一种截获传音的小秘术。
运用在这政事堂议事之所中,刚刚好。
之前便有一名不明所以的官员传音,说另一个官员的坏话,结果他传音的话语,在政事堂中回荡开来,当场社死……
黄忠大概从自家副手眼中,看到了恳求。
无奈,只好起身附和。
“末将黄忠,愿率领腾骧后卫,为朝廷征战,征讨逆贼,义不容辞!”
还没等上边的丘志清他们说话,下边在场的各个卫将军,便闹腾起来。
好嘛,感情就你们腾骧后卫能打呗?
我们虎贲,龙骧还在呢,哪轮的上你们新编的腾骧卫上。
看着赵云,张杨,皇甫坚寿,马腾等人,纷纷请战,丘志清,刘虞等五人,经过一阵商议之后,决定举行军中大比。
哪个卫胜出,便由哪位卫将军,领兵出征。
后勤物资,可以先行准备,等秋收之后,便可以出征。
反正现在才是夏天,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
对于陶谦的求援,朝中官员,在经过一阵商议后,认为,可以改封曹操为豫州牧,毕竟他这个兖州牧本就不合法。
改任吕布为兖州牧,如此才比较合法。
丘志清全程不发一言,最后决议之时,他只需要同意便可。
虽然丘志清本人,对这个所谓的政事堂会议,不怎么满意。
觉得这还是封建余毒,可惜,这已经是他能力范围之内,能做的较好的了。
慢慢的,其实大家也看清了,丘志清此人,对政务军务,并不怎么上心,听说他最多的时候,便是在农田之中,看着作物生长。
还经常带着他那个徒弟,叫什么铁柱的。
听听,这是正常人能取的名字吗?
黄忠感觉有被冒犯到。
而相对于一些不明就里之人,正在能站在高位的,反倒是对丘志清平添三分敬意,毕竟权力这种东西。
一旦沾染上了,便很难再摆脱。
那种一言可改变万千人命运的成就感。
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抵御得了的。
而这位,便可以!
丘志清相信,这种政事堂会议,会越来越多人喜欢。
毕竟,正常人,都不喜欢跪着,匍匐在地上,跟别人说话,哪怕回个话,也要战战兢兢,生怕一句不对,便是全家消消乐的下场。
就如同丘志清后世看的电视剧一般。
为何有大臣被皇帝赐死,还有高呼:“谢陛下隆恩!”
而不是破口大骂,宣泄心中不满,他们真的感谢皇帝杀了他们吗?
扯淡,还不是怕祸及家人。
可而今政事堂颁布的《大汉律》并不会,一切以《大汉律》为基准,这是政事堂的权力来源,其中便详细划分了,朝廷与皇帝。
政事堂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以及义务。
一般情况下,大家还是喜欢站着,挺直腰板和人说话。
而政事堂新颁布的初版《大汉律》,便可以满足大家这个需求。
当然了,也不是大家都满意的,有些天生“跪族”除外。
其中,要说最不满意的,要数刘协了,不过他没有发言权,他被刘虞以皇叔的监护人身份,单方面给代表了,也就是说刘虞代表皇帝,同意了!
这也是丘志清的意思,政事堂五人都同意。
那以后,要是刘协想要翻盘,便需要绕过他们五人。
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个别败类,与献媚陛下,刘虞等人,还规定,凡是进入政事堂,或者各个部门的官员。
必须发誓,承诺遵守《大汉律》。
所以说,很多时候,丘志清只需要开个头。
并且把刘虞,黄琬,和皇甫嵩这三个老狐狸拉下水。
他们在走投无路之下,便会彻底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帮丘志清,把他们能想到的漏洞,全部堵上。
毕竟,当他们联手架空皇权之时,他们便是一条船上的旅人了,或者换一种说话,一根绳上的蚂蚱,也可以。
所以,与你兄弟有福同享之时。
切记让他们有难也要同当!
如此,友谊的小船,才能又快又稳!
至于刘范为何这么急于打通关中,与蜀中之间的联系,也很好理解,毕竟他有个不安分的老爹在蜀中。
自己和从弟刘诞,在长安还有两大家子。
他不得不急,否则,他老爹一个形势判断不对。
他们俩家人,就没了呀……
长安这边,丘志清正在逐步给大家立规矩,同时也是利益的再分配,这对丘志清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世间之事,或许表现不同,然其本质相通。
本质上,和在重阳宫中,协调各脉,是一个性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重阳宫中,各脉也是有龃龉的。
只不过没有到那种不可调和的地步而已。
不然他师弟王志桂,为何会派自己弟子,来顶替丘志清卸任掌教,升任长老之后,空出来的那个主事位置。
乃至还曾经给丘志清来信,邀请他去剑阁遇仙观悟道。
其实哪是悟道,不就是让丘志清去遇仙阁坐镇,或者说养老吗。
只不过被自家师兄尹志平直接拒绝,便回信,直接说明。
就算丘志清羽化,那也必须留在重阳宫。
毕竟第二代掌教去了遇仙观也就算了,还可以说是毫无准备,要是第三任掌教,依然回自己的支脉羽化。
那重阳宫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可他们都没想到的是,丘志清直接阳神托举道体飞升了……
不过最后留下的天子御赐拂尘,也算是留在重阳宫了。
而今在大汉干的活,和在重阳宫中干的,其实也没有多大差别,他只需要把其中大多数利益抛出,便可以安心从外来的强龙。
变成他们之中的一员,还是他们之中的仲裁者。
从对立关系,变为主持公道的依附关系。
这种关系的转换,就是这么自然而然,悄无声息的便完成了。
常朝举行了大概一个上午,基本敲定了关中接下来的发展计划,以及之前悬而未决的,长安成的改造计划。
此前几次常朝,只能让大家熟悉熟悉规矩。
而今应该才算是正式的常朝。
王允一步踏出政事堂,他要回去自己的礼部。
开始布置太学的整修重开事宜,本来以为自己这是要坐冷板凳,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事情,等着自己做。
抬头仰望,在云层中时隐时现的夏日,
“金乌自巡天,不觉天已变……”
第三百三十三章 少年慕艾
不管长安城中的改变,此刻位于兖州的曹操,脑瓜子嗡嗡的。
他只想宰了陶谦,给自家老爹一个交代。
至于陶谦的解释,以及道歉……
呵呵,道歉有用的话,还要吾腰间倚天剑何用?
兴平元年(第二十四年),六月中,曹操不顾即将到来的秋收,强行集结兵力,便要攻击陶谦,却是被荀彧,戏志才等人连番劝阻。
下面士兵,亦是怨声载道。
朝廷说的减少赋税,你是一点的不减。
而今秋收将至,你又说要去大战。
这真是……
不过对于谋士的劝说,曹操不想多说,全程就一句,你死过老爹吗?
给直接怼了回去。
至于部下军卒的不满,曹操很明确的,先是说明,朝廷都是在扯淡,他们自己都吃不饱,还提什么减税。
减税有什么意思?
秋收什么意思?
徐州的粮食产量,在大汉有口皆碑。
徐州的富商,富可敌国!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而今,徐州陶谦,老迈不堪,我便带着你们去,帮他们收粮食,帮他们花钱……
事实证明,能激发军士们斗志的。
除了崇高的理想,还有原始的兽欲……
而曹操,显然是这方面的高手,或者说,古之名将,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而丘志清,相对来说,便逊色了一筹。
他还是更喜欢给军士们提供更加安全的后方,尽自己所能,让他们后顾无忧,却也达不到,激发他们崇高理想。
进而转化为斗志的地步。
曹操有曹操的征程,而丘志清,亦是有着丘志清的烦恼。
《孟子·万章上》有言,“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
意思也简单,就不多做赘述了,今天铁柱十六了,也是帅小伙一枚,再加上多年随丘志清修道,自带一股清净气息。
张宁比铁柱还大两岁,而今已是出落的亭亭玉立。
平时不出手的张宁,宁静素雅,如同雪域莲花般。
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和蔡琰学习的原因。
可一旦动起手来,便瞬间变得十分理智,狡黠的那种理智。
例如现在……
当丘志清回到自家后院之时,便感觉变幻了天地一般,将长安城中的红尘之气,彻底隔绝在外,而仅留下天地灵气。
这自然不是以丘志清这个状态可以完成的布置。
而是在丘志清经过一个多月的参悟之后,完全领悟透了笼罩长安的这座大阵的结果。
相当于,丘志清利用职务之便。
在这个阵法之上,开了个后门。
将自家后院,打造得,如同福地一般,将红尘气息隔开开来的同时,接引清灵之气,灌注在后院之中。
这是丘志清为黄叙修炼,开的后门。
至于他自己,在哪几乎都一样。
并无多大区别就是了。
今日,丘志清在跨进后院之时,便停住了脚步。
目光定定的,望着前方的墙上,透过重重院墙,看到了后院子中,正在练手的两人,其中一人,身穿宽松道袍。
头挽发髻,手持一柄普通木剑。
身高已经将近赶上丘志清了。
长相也是颇为俊秀,这与他老爹胡子老长,鬓角发白的模样,可是大有出入。
一柄普普通通的木剑,在他手中使来,也是有模有样。
可惜,张宁都没有和他正面对打,只是丢出几颗黄豆,便是数名黄巾力士出现,与黄叙战成一团,而张宁,则是偶尔替换一下黄豆即可。
黄叙一套剑法,使得行云流水。
将一种黄巾力士一一点散,却是未伤及根本。
恢复一段时间,还能用。
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