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全真小道童开局 >

第195章

全真小道童开局-第195章

小说: 全真小道童开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被称之为“元直”的书生,却是有些眉目。
  “大概是为了能给路上行人,提供一些食物吧。”
  他这还真没猜错,丘志清便是出于解渴,以及充饥的考虑。
  这才把自己培育多年的酸枣树,散播出去,让各个郡县,在官道两旁,种满了这种酸枣树,一来是当做道行树。
  二来,也是当作一种备用食物,秋季解渴水果。
  见自己同伴,一脸沉思之色。
  元直便不再说话,他自然知道,自己这位同伴,并不是在思考自己适才的这番话。
  毕竟这么简单的作用,他不会想不到。
  他估计在想着,怎么把自己拉入并州牧帐下,给他打下手吧,不过他出门前,便已经打定主意,要去冀州帮刘备。
  自然不可能,随他一起附着这位并州牧。
  之所以同行,不过是听闻并州晋阳藏书楼中。
  有各式书籍,数十万卷,其中还有蔡伯喈重新校订的东观藏书。
  以及各个世家之中,抄……抢救出来的珍本古籍。
  还允许所有人借阅,因此他才打算,前往晋阳,在藏书阁中,好好提升一番自己,如此,才能更好的为大汉出力。
  至于出力的方式,他刚开始之时。
  是非常肯定,直接投靠刘备的。
  而今一路走来,说实话,他有些动摇。
  因此,与自己这位同行友人的话语,也变得少了,他怕自己在他的劝说下,改变了自己的初心,转投丘志清门下。
  虽然如此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可就如同你心心念念的东西,你不看上一眼,总觉得不甘心一般。
  他也想去看看刘备的所为,再说。
  之前还有一个幽州牧可选,而今听说,刘虞也下台了。
  被公孙瓒以勾连胡人罪名,给遣送回了长安……
  这日,丘志清正在办公。
  侍卫来报,言称一位自称“颍川郭奉孝”之人,投来拜帖。
  这位书生自称,可以帮助丘志清一统天下。
  丘志清虽然对一统天下兴趣不大,可是对这位号称能够帮助自己一统天下之人,却是兴趣不小,毕竟这个年头,大家还是要脸的。
  他倒要看看,这位号称鬼才的家伙。
  到底有什么本事,敢说要帮助自己平定天下。
  不多时,侍卫便将一名高瘦的书生,带到丘志清办公所在……


第三百二十六章 诸方混战
  一炷香之后,书房中的话音,变得稀疏起来。
  丘志清端坐桌后,看着端坐在自己面前之人,面容消瘦,眼中却是神光绽绽。
  一副热血精神小伙的样子,丘志清还是比较满意的。
  就从他方才,对于自己的形势解析来看,着眼于全局,落子于局部,不得不说,是一位战略战术上的天才人物。
  不知是否刚出道的原因。
  竟然还故意留了几个漏洞,这是在考校自己吧?
  事实就是如此,丘志清随意提点一些“不足”之后,这才问道:
  “奉孝是想为安定天下,出一份力对吗?”
  适才,正对丘志清侃侃而谈的,正是颍川郭奉孝,就是被后人称之为鬼才的那个,只不过在丘志清看来,此人有些虚。
  没别的意思,就是身子虚。
  仿佛被掏空了一般。
  不过应该不是酒色财气之类的,而是他自己的一种修炼之法所致。
  郭奉孝一愣,我说我是来助你统一天下的,难道说的还不够明显吗?
  默然点头,表示认同,他想看看丘志清能说出什么高论。
  “以奉孝的才智,独领一军都可以,不知是否有意?”
  这便是面试环节了,郭奉孝听闻自己可以独领一军,先是眼前一亮,而后便是迅速黯淡,表示自己身子骨恐怕吃不消。
  “无妨,城中医者数十,可帮奉孝调理,如若无事,也可择一门功法修炼。”
  郭奉孝听到此,眼睛一亮。
  他之所以来此,有功法可供选择。
  也是他选择过来的原因之一。
  之前一直没好意思问,没想到,丘志清竟然自己提出来,这可真是正中下怀啊。
  不过在其离开之时,丘志清还是吩咐道:“五石散虽然利于神魂修行,可你并不精通内练之道,这些外丹,还是不要服用为好……”
  郭奉孝先是一愣,而后便默然点头。
  他又何尝不知,五石散多服用对身体危害大。
  可他要是不逼自己一把,如何能重整门风。
  不过而今,应当不需要自己那般拼命,可以休养一段时间了,真是赶巧,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贾诩。
  丘志清打算,把他们俩丢到一起。
  就在徐荣那边,刚好没什么事情。
  就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并州军队,以免以后出征之时,不甚了解。
  叫来侍卫,让他带郭奉孝下去,找徐荣给他安排住处,也让他们相互认识一番,毕竟以后郭奉孝就是徐荣的下属了。
  送走了郭奉孝,丘志清一边处理公务。
  一边领悟从《太平经》中得到的那些符文。
  他总觉得,这些符文,好像没有那么简单的样子……
  这段时间中,丘志清时不时便会闭关一次,一次便是好几个月。
  初平四年(第二十三年),八月。
  秋收刚过,曹操和袁绍这对发小,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他们夹缝中的陶谦,由于年初大旱,大家都缺粮。
  虽然并州答应卖给他们粮草。
  可乱世之中,有人才有一切。
  这个朴素的道理,大家都懂。
  没道理拿人口去并州换取粮食。
  因此,产粮大户徐州,便成了他们的目标。
  陶谦又怎么会是这两人的对手,慌乱之中,病急乱投医,一边向朝廷弹劾曹操,袁绍为叛汉乱贼,一边向周围之人求援。
  丘志清自然也收到了陶谦的求援信。
  奈何,他当时正在闭关。
  并未接到陶谦的求援信。
  倒是政事堂那边研究之后,觉得这是对洛阳地区动兵的大好机会,于是便拜吴献为主帅,令其率领虎贲四卫,进军洛阳。
  吴献原本镇守上党,不过刘备稳住冀州后。
  上党便从前线,沦为后方。
  此时政事堂认为,让吴献继续担任上党太守,有些屈才。
  便将其调回,改任奋武将军,带兵进入洛阳地区。
  此举虽然没有直接支援徐州,却也让曹操,和袁术二人紧张起来,不过紧张只是暂时的,在探明并州军只是占领洛阳地区后。
  曹操继续攻打徐州。
  可是袁术却是起了小心思。
  曹操和自家好大哥袁绍,从小便是穿一条裤子。
  如若此时,被他们俩瓜分了徐州。
  那他袁绍,铁定便是下一个目标,这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
  既然如此,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的袁术,这才想起之前陶谦送给自己的求援信来,思及再三,还是决定。
  给他这个好大哥,一个惊喜……
  刘备这边,要比几人更早得到袁绍异动的消息。
  毕竟是老对头,刘备自然不会让他好过。
  早早的安排人,监视着袁绍的一举一动。
  刚开始袁绍集结,还以为是来报复的。
  没想到,接下来,却是收到了徐州陶谦的求援信,刘备二话不说,便开始集结兵马,打袁绍,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既然一起搞北边的公孙瓒没戏了。
  那就先把东边青州的袁绍给扬了再说。
  如此,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曹操本已经连下数城,此时听闻,袁术进兵陈留,唯恐被掏了后路,又怕陶谦追击,在泗水岸边,坑杀数万人后,潇洒退兵。(未黑)
  陶谦见此,果然不敢追击,只派哨探跟随。
  曹操没有想到袁术会突然偷家。
  可袁绍却是对刘备防备的很。
  刘备一动,袁绍便知道了原委,悄悄退兵的同时,时刻准备咬刘备一口。
  此时之前找上门的公孙瓒,便很好回复了……
  初平四年(第二十三年),九月。
  并州占领洛阳地区,暂时稳定住洛阳,与黄河以北,连成一片,贾诩主动要求前往南阳张济处劝降,问童渊要了一封引荐信后,
  并领着人,往洛阳南边而去。
  此时的洛阳,可没了当初丘志清观看之时的壮观。
  有的只是高大的土堆,以及顽强的杂草。
  而洛阳周边的百姓,便如同这废墟上的杂草一般。
  在洛阳周围,稀稀拉拉的重新建立起了属于他们的新家园,只不过并州军的到来,让他们如同鹌鹑般。
  弱小又无阻,只能默默的,透过狭小的缝隙。
  从墙后的黑暗中,小心翼翼的观察外面貌似光明的世界。
  等待着,下一轮的命运审判……
  贾诩一路南下,看到的,便是如此的一幕。
  俗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以前他没得选,只能随波逐流,空有一身本事,却挂念太多,只能在他人的强权下,过得战战兢兢,生怕有一天。
  自己所在乎的,被人无意间,随手碾碎……
  而今自己安全有了着落,兴许,也到了自己发光的时刻了吧。
  刚开始,其实贾诩并不想提丘志清,或者说并州效力。
  可在并州的所见,让他有了一种,随之一起缔造美好的冲动。
  可能,这便是智者的觉悟吧!
  南下劝说南阳,是贾诩自己的决定,也是他自己推荐自己,原因也很简单,只要南阳归了并州,那便可以彻底阻断关中,
  与关东诸侯之间的联系。
  还有一点好处便是,南阳并不需要并州出兵镇守。
  因为张济本就有数万兵马,虽然大多都是近些年扩编的。
  可用以镇守南阳,却是绰绰有余。
  先占个大义名分,之后的事情,便好说了。
  长安的情况,迟早会乱起来,只要他们乱起来,且与关东诸侯的通道,被并州阻隔,那么朝廷最终的话语权。
  便只会落入并州手中。
  到时候,便可以“奉天子,以讨不臣!”
  贾诩想的不错,最终也是做到了。
  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他们能阻挡住关东诸侯的大军,却是无法阻挡,他们之间,消息的往来,也正是此,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同月,退兵的曹操,和吕布在手的袁术,在陈留发生大战。
  袁术虽然吕布在手,可老毛病又犯了。
  看到吕布连败曹操之后,袁术想到了当初的孙坚。
  这厮也是能力非凡,自己也曾经把他收做手下。
  可没想到的是,孙坚这厮,在洛阳得到了传国玉玺,竟然想着私吞,别以为自己不知道,那传国玉玺,就在孙策手中。
  不过他不屑去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罢了。
  这才让玉玺一直在孙家放着。
  想想一个孙坚就如此厉害,而吕布更是在洛阳城下。
  连孙坚都得暂避锋芒,只能用军阵将其击败的家伙。
  现在袁术手中,精通军阵的不少,可要能达到孙坚那个水平的,毫不客气的说,那是一个也无,这不由的袁术不担心。
  于是在袁术的反向操作之下。
  吕布果断把袁术给卖了个干净。
  袁术一路败退,退至寿春,再次堪堪挡住曹操的追击。
  大骂吕布不讲武德,不懂知恩图报的同时,袁术难免还有些心中郁闷,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输的这么的没有尊严……
  相对于袁术的惨状,他老哥袁绍,心情就要好的多。
  此时袁绍和公孙瓒,顺利在渤海郡会师。
  可惜,还是没能彻底解决刘备。
  他们的计划,最终还是被刘备察觉。
  此时刘备也是在帐中擦着自己的冷汗,之前,一直听丘志清说,一定要小心这些世家,虽然个别世家子弟,或许非常有节操。
  可这些世家大族本身,是不谈什么节操的。
  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这句话,不论古今,不论世界,依然是真理。
  刘备遭到了渤海世家的背刺,若非一直留着个心眼,恐怕这次,他说不得会被公孙伯圭,和袁绍联手斩于马下。
  靠着鞠义的大戟士,拼死抵抗。
  这才给刘备争取到调整的时机。
  双方一战之后,便陷入了紧张的对峙之中。
  毕竟,公孙瓒轻骑突进,数天时间,狂奔数千里,赶到战场,偷袭刘备身后,而袁绍,也是从徐州战场退下来不久。
  刘备这边,刚刚收获了一场败仗,需要休整。
  大家都在忙着休养生息,冀州战场,一下子陷入平静之中。
  天下纷扰,倒是战后的徐州,陷入了难得的平静。
  陶谦此番,被曹操部下打伤,也没心情去追击曹操袁绍这对发小,只得躲在徐州,安心养病的同时,安抚一番民众。
  当然了,他这里的民众,指的是那些世家豪族的代表。
  而不是,那些真正在战争中,受到波及的百姓。
  毕竟,在陶谦看来,百姓没得选,可世家大族的选择,可是不少。
  不一定,非得在他陶谦一棵树上吊死……
  初平四年(第二十三年),十月中。
  当丘志清出关之时,豫州战事,基本结束,便只剩下冀州之中,刘备和袁绍,以及公孙伯圭,还在那里对峙。
  对此,徐荣表示:他们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凛冬将至,公孙伯圭的幽州兵,和袁绍的青州兵。
  都无法在寒冬之下,持续作战。
  这点,有并州支持的刘备,显然要好上很多。
  不过徐荣显然,只猜到了一半,公孙伯圭和袁绍,是打算退兵没错,可刘备,却是并不想这么容易放他们走。
  因为沮授进言,十月廿五,渤海将有暴雪落。
  虽然刘备有些不相信,可最终还是决定,多等几天。
  于是便轮番派人上去叫阵,双方在大平原之上,
  多次结阵冲杀,最终双方互有损失。
  却是谁也退不走了,万一撤退的时候,被刀了怎么办?
  而今公孙瓒和袁绍,虽然都是盟友,不过盟友归盟友,想要让他们留下来,给另一人断后,他们都是不肯的。
  可想要夜间悄悄撤离,他们发现周围都是刘备军的哨探。
  派出去绞杀也不顶用,渐渐的,他们感到了一丝不安之感……
  这丝不详的预感,很快应验,十月廿五。
  暴雪如约而至,突如其来的降温,打了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话说,这种气候不正常的事情,自从“苍天”被“张角”扬了之后,便少了一些,不过这也是相对的,偶尔也有例外。
  比如说,现在!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
  公孙伯圭,和袁绍都没有预料。
  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
  当然,他们没有想过,刘备会过来劫营,毕竟这么冷的天,嘘嘘都不方便,别说劫营了,根本不可能……


第三百二十七章 以待天时
  事实就是如此,你认为绝对不可能动东西,别人就真的可以。
  很多英雄的事迹,在正常人看来,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例如后世语文课本之中,大量删减的真实英雄故事。
  在这一场夜袭之中,并未闪耀出独特的英雄,或者说,他们都是英雄。
  凌晨丑时,至寅时,是一天中气温最低,也是人最困的时候,关张两人,从公孙瓒和袁绍的结合部插入。
  麴义,张郃,潘凤等人,早在公孙瓒撤退之路上埋伏。
  审配断定,他们早有退兵之意。
  一旦遇到突袭,定然会顺势退走。
  此番主要是攻击公孙瓒,只需要拿掉公孙瓒这个威胁。
  他们不仅可以得到幽州的资源,得到一个稳定的后方,还可以用刘虞的名声,征调乌桓骑兵,南下助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