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全真小道童开局 >

第157章

全真小道童开局-第157章

小说: 全真小道童开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你们送上的宝刀,我不是很认可,下次再有这种好东西,记得折现。
  原文自然不是如此,不过大致意思同上。
  因为奏表是郡守,郡尉,和郡丞三人署名,因此,批复自然要给他们两个看看,徐荣和魏和看了之后。
  均是一脸古怪之色,表示活久见了。
  这大汉皇帝,怎么一个比一个扣?
  前朝桓帝时期还好说,西北军费年年过三百亿钱。
  朝廷穷也说得过去,怎的现在羌乱虽然没有平息,可也没那么严重了不是。
  怎的还是如此抠门?
  连个关内侯都不给,不给关内侯,给个关外侯也行啊。
  丘志清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而今刘宏快要收不上税了,听说数月前,刘宏在大朝会之上,搞了个“狗官”事件。
  起因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就是那群宦官。
  在大朝会之时,牵着一条身穿朝服,印绶齐全的……狗……
  来到了大殿之上,刘宏这厮,指着这条狗便大笑道:“好一个狗官……好一个狗官……”
  叫得兴起,还连道了数声“好”。
  这不是给在场的满朝文武,啪啪打脸吗?
  大殿之上,百官敢怒不敢言。
  之后刘宏便为他的轻狂付出了代价,年末上计之时,除了丘志清这边,面前算是达标之外,其他郡县,不足去年六成。
  这没钱的日子,是真的……刘宏的买官生意,越做越大了。
  当初丘志清三人,得知这个“狗官”的事情之后。
  瞬间便觉得,手中的印绶都有些怪怪的,刘宏这一招,实在是有些膈应人了。
  刚打完仗之时,平城之中,还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可是随着年关的临近,平城之中,又开始热闹起来。
  而今的平城,经过丘志清一行人,两年精心发展,不论是人口,还是农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就不说了。
  几乎是原来产量的两倍有余。
  学会了丘志清怎么选种的乡民们,都不用丘志清亲自出马。
  便可以自己选出良种,来年继续耕种。
  而丘志清,只需要在闲暇时间,去田垄间练习一番斡旋造化即可。
  更遑论还有大豆,土豆等补充作物,梨子,葡萄等经济作物。
  平城之中的人口,亦是由原来的不足两万,发展到现在,已是有六万余人,一万多户人,比之以前的郡治,也并不逊色多少。
  特别是丘志清鼓励生育,可到县衙,领取赡养小孩的粮食。
  将无家可归的小孩,统统收入学院之后,平城算是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期。
  而今一举击退鲜卑入寇,已算是稳定了北方。
  而后,便可以开始分化拉拢各个部落……
  现在反倒是不知道该如何赏赐这些校尉了,军卒们还好说,赏赐一些财货,和荣誉即可,可这些校尉就不好办了。
  徐荣也在为这件事发愁呢。
  腊月底,正当丘志清和徐荣两人,为如何赏赐将校发愁之时。
  闵用来报,说是那些俘虏在开采铁矿之时。
  挖出了几块天然镔铁块,其上貌似有花纹点点。
  徐荣眼神一亮,这还不好说嘛,所谓英雄难过……不对。
  所谓好马配好鞍,好刀英雄胆。
  让他们自己选些样式,让工匠把这些镔铁,加工锻造一番,弄成他们的独有兵器不就行了?只是不知道镔铁有多少,够不够?
  想罢,便把自己的想法,倒豆子般,说与丘志清和魏和听。
  两人心中暗骂,这厮真真是黑了心。
  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确实是有那么一丝丝的道理。
  在三人的拍板决定下,很快便决定下来。
  这是徐荣提出来的,自然让他去安排,徐荣有些排斥,虽然主意是他出的没错,不过他也知道,这么做有些不厚道。
  不过谁让人家两人,都推脱说是文官呢?
  无奈,只好自己出马。
  光和二年(第九年)腊月廿三,这是传统的北方小年。
  然则现在还没有这个说法。
  这日,丘志清和杨婵这两个压根不怕冷的家伙。
  正陪着小蔡琰这个怕冷也要玩的小家伙,堆雪人玩。
  都快元旦了,郡守府也临近封衙,放假放到上元节过后,才正式开门办公。
  元旦便是后世的春节。
  汉武帝太初元年(104),制订《太初历》,将冬季十月一日为岁首,改为以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称元旦。
  只不过辛亥之后,把元旦定为西历一月一日。
  将传统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在丘志清悠闲之时,有几位洛阳过来的大匠,正在卖力捶打着一柄长柄大刀。
  只见其上,单单是柄,便有八尺,刀长两尺有余。
  加起来正好一丈有余(两米三四)。
  刀背厚实,刀未开封,擅在铸造之中,不过显然不轻,关羽站在一边,看着即将成型的大刀,他连名字都想好了。
  之前没有这种东西,是自己独有的。
  那便取名……叫云长刀?
  不行,不够明显好听。
  要不叫羽刀?
  听起来怪怪的,且这个样子,怎么也和“羽”的轻柔,沾不上边吧?
  而且这砍人的玩意,怎么也和“羽”联系不上不是。
  那要叫什么?
  都怪自己平时能读的书太少,唯一的一本《公羊春秋》,还是自己磨破了嘴皮,这才从郑伯厓那里借来的。
  也不知道太守所谓的“藏书楼”什么时候能建好。
  到时候,自己哪怕挤也要挤出时间来,好好去看些书。
  听闻藏书楼可以借阅书籍,不知是否为真。
  嗯……还是想想取名的事情……
  有了,某姓关,不若便叫“大关刀”吧,简单好记,而且一听便相当霸气,到时候不仅自己可以用,自家小憨娃也可以用。
  正当关羽神游天外之时,大匠的声音将其唤醒。
  让其上前血祭,听说这是先辈们传下的经验。
  血祭,可以让兵器和人拥有更好的默契。
  关羽听闻,二话不说,上去便是一划拉,在自己的手掌上,划拉出一道血口。
  谁知却被大匠叫住:“用左手,不要用右手的血,右手本就灵活,你再用右手之血,也加成不多,用左手之血,你们怎么……”
  关羽暗骂,这厮不早说。
  哪知道,吴献这厮之前也是被他们摆了一道。
  心中虽然暗骂,不过动作却是不慢,心念一动,伤口快速愈合,鲜血回流。
  往左手上一划拉,一道伤口出现。
  鲜血滴在刀柄之上,却是仿佛鲜血有自己的想法一般,一直往刀口蔓延而去,这一幕,看得关羽都有些暗自惊奇。
  他都没有想到,会有如此景象。
  并未如他所想一般,直接被气化。
  倒是那些铸造的大匠,脸上毫无变化,仿佛早有预料一般。
  关羽的鲜血,慢慢融入被他取名“大关刀”的长柄大刀之中,当大匠想要喊停之时,却是发生了超出他们理解的一幕。
  只见大刀之上,通体泛红光。
  对比之前他们烧热之时,亦要红上三分。
  正当大家惊讶之时,大刀不用他们再行铸造,竟然隐隐间有花纹浮现。
  周边有青光透出,刀刃亦是缓缓成型。
  此刻,正在和小蔡琰玩耍的丘志清和杨婵,不由惊讶对视一眼,而后一起看向军器坊那边,这种力量,他们俩都不算陌生。
  丘志清更是好奇,为何会有香火之力在那边出现。
  正当两人好奇之时,只见从军器坊中,一道刀芒冲天而起。
  紧接着便是三滴鲜血落下,一道人影从天而降,落入郡守府中……


第二百七十九章 青龙偃月
  人影刚一站定,便气冲冲地要回去报复。
  却是被杨婵一把拉住:“四姐,你怎么来了?”
  一边说着话,一边打出一道法力,只见来人手掌上的伤口,迅速痊愈,其内的一丝火气,亦是已一同被祛除。
  杨婵刚刚和丘志清一起,全程旁观。
  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前伤到自家姐妹的。
  定然便是那道携带着香火之力的刀光。
  丘志清看着眼前这位轻嗔薄怒的大家淑女,再结合杨婵的称呼,心中有了一丝猜测,不过并未轻易下结论。
  不用说,肯定是那群铸造兵器的家伙搞的事情。
  丘志清有些头大,开刃需要血祭。
  这个他听谁说过,或许有道理,不过丘志清却不喜欢。
  别的不说,秋白开刃就没用什么血祭,反倒被他背着。
  以自己的真气不停冲刷洗练,十年都未曾出鞘过。
  现在还不是依然很好用嘛?简直如臂使指啊有没有。
  所以,在丘志清看来,血祭什么的,都是走捷径的行为,用心温养,真气日日夜夜,周行不辍才是正理。
  当然,他也不反对人家这么做便是了。
  毕竟这种事情,各有各的选择。
  “三妹,你先放开我,我倒要看看,是谁敢伤我……”
  “四姐~~,哎呀算了,只是个意外而已,再说了,这里就他最大,你让他把人叫过来问一下不就行了……”
  说罢,还指了指丘志清。
  来人这才想起,周边貌似还有人,只能说是有些气昏头了。
  转眼看到丘志清,而后再看看旁边那个三四岁的小女娃。
  来人这才对杨婵传音问道:“这不是你说的那个登徒子么?上次还给你祷告,让你帮忙找种子,报酬就是给你上香的那个……”
  杨婵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对丘志清笑着介绍道:
  “这是我四姐……东海龙宫四公主,敖听心!”
  后边半句,是用传音告知的,对于告诉男子姓名这件事。
     '奇^书^网''q i'。's u''w a n g '.'c C'
  生在商朝的杨婵,和生活在东海龙宫的敖听心,都没有什么忌讳。
  “四姐姐……”
  倒是小蔡琰比较上道,不等丘志清开口,便甜甜地叫了起来,这次丘志清倒是没有要求小蔡琰叫人家奶奶了。
  她想怎么叫,便怎么叫吧。
  反正再过个数十年,她就是奶奶了。
  敖听心显然对人类幼崽不是太感兴趣,只是有些好奇罢了。
  虽然这是一只可爱的人类幼崽。
  此刻四公主的气倒是消了不少,小蔡琰的纯净目光,还是很治愈的。
  杨婵给丘志清传音,让他把那边的人叫来,解释一下误会。
  丘志清其实心中有了大概的猜测,不过还是叫来问问得好,以免产生什么误会,到时候,被四公主记恨上,就不妙了。
  找来一位侍卫,让其前去查看情况,顺带把人给他请过来。
  侍卫领命而去!
  时间回到一盏茶前。
  关羽见刀上正在形成的花纹,不知为何,心中甚是不喜。
  他觉得,这花纹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更加霸气,更加符合他的形象才是,正当关羽如此作想之时,忽感一道力量。
  自冥冥中,开始涌入己身。
  凭借自己的强烈意愿,大关刀之上的花纹,慢慢改变。
  从花花草草,进化成一枚枚鳞片。
  这变化,看得周围的大匠,一个个尽皆脸露喜意,这便是传说中的,神兵,神兵啊,神兵有灵自行塑性。
  这可是传说中的事情。
  传说之前的那些铸造大师,他们都不需要进行打磨这一步。
  都是直接灌注,而后进行血祭。
  如此一来,神器有灵,自主塑性,会自动塑造出主人所需的模样。
  此刻,随着鳞片的不断浮现,一条长龙,不绕刀柄,蜿蜒而上,直至刀柄尽头,吞口之处,一个张嘴龙头显现。
  从中吐出一柄刀身。
  龙纹成型之时,一道刀光从刀尖之上,透体而出。
  直冲天际,谁知,却是从天空之中,跌落三滴鲜血。
  落于刀尖之上,而后迅速蔓延而下,浸润了整个刀身……
  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这一幕,只有关羽,他的目光自始至终都落在自己的大关刀身上,片刻不离。
  那热切目光,比之看自己妻子胡氏,也不遑多让。
  伸手一抓,大关刀径直飞出火炉,落入关羽手中。
  自他手握之处,一股青光快速向两端蔓延,很快,便布满整柄大刀。
  体会着这种血肉相连的感觉,关羽难抑胸中畅快之感,不由仰天大笑起来,随手一挥,只见刀光一闪……
  一道刀芒一闪而逝,而支持俄火炉的架子,却是应声而散。
  石炭洒落一地,幸好此处没有引火之物,否则定是一场灾难。
  一名大匠见此,满眼通红。
  “好你个关云长,端着碗吃饭,放了碗骂人是吧?这刚刚才你们打造好兵器,这转眼便给我火炉都给我拆咯,
  你们今天要不给我个解释,我直接找你们郡尉要说法去!”
  原本在旁边看热闹,还被关羽兵器震惊的吴献和张杨。
  一听此言,直接跑没影了。
  也就他们三人需要换兵器,其他人都不需要,因此也就他们三人过来了。
  此刻见此情况,自觉事不关己的两人。
  自是脚底抹油,别看人家只是铁匠,可人家是少府的人,兵器铸造,修复,温养,一条龙,他都会。
  特别是其对于温养兵器的见解,平城的武库便是他设计的。
  比之原来的武库,不仅大大节约了对兵器的温养时间,效率还很是不错。
  关羽自然也知道这个情况,只好一边赔礼,一边表示。
  自己一定会让弟兄们,帮他们弄个更好的炉子……
  同时心中暗自打算,以后要让那两个家伙,好好当他的陪练才是,毕竟今天敢在军器坊丢下自己跑路。
  明天就敢把自己绑了,送给敌人……
  吴献这厮,可以打得重一些,毕竟他修炼的是横练功夫。
  这套功夫,他倒是也教给了自己,以及张杨两人。
  说是看自己两人投缘,至于来历,他没说,只说来历没问题,他们放心修炼便是,不会给他们造成什么麻烦。
  里边配套的功法,他看过了。
  虽然不如自己小时候机缘巧合下,被人教授的那一套。
  可依旧是一套相当不错的练气法门,最主要是它和《十三太保横练》很是搭配。
  与其他功法,至少与他的功法,也能互补。
  只是可惜了,自己的练气法,不能轻易传授,虽然当初人家什么也没说,可自己也不能乱传不是,只能等有机会了,再报答吴献。
  现在嘛,自然是先回去暴打一番,出出气再说。
  关羽想要回去找人练手,而大匠这边依旧不依不饶。
  正当双方拉扯时,郡守府的侍卫来报。
  说是邀请适才弄出那番动静之人,前往郡守府一趟,郡守有事相询。
  关羽一听,提着新鲜出炉的大关刀,便往郡守府而去,既然是郡守发话,这些大匠也不好拦着,只是嘱咐关羽,记得派人。
  关羽提着新鲜出炉的大关刀,来到郡守府。
  却被那名侍卫,直接引导后院。
  关羽站在外边,并不进去,侍卫进去禀报。
  不久之后,侍卫出来,说请他带着手中兵器进去。
  这……
  关羽有了片刻犹豫,虽然他没看过“林冲误闯白虎堂”的这类戏码,不过带刀入上官家中,这本就不妥,还是如后院……
  侍卫解释一番,说是要看他的刀。
  关羽这才舒了口气,跟侍卫一起进了后院之中。
  敖听心第一眼,便看到那青龙盘旋的长刀。
  那熟悉的气息一瞬间,便让她差点爆发,就是这柄凡兵,适才竟然仅仅是一道刀光,便将空中的她划伤。
  杨婵见敖听心的模样,赶紧拉了拉她的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