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西游之绝代凶蟾 >

第200章

西游之绝代凶蟾-第200章

小说: 西游之绝代凶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的心中顿时生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玉帝忙道:“宣!”
  那报信的天官应了声是,便退了下去,不多时,便领着一人走了进来,正是南极长生大帝。
  众人见过了礼,长生大帝便直接道:“启禀陛下,微臣有十万火急之事禀告。”
  玉帝忙道:“快快奏来。”
  长生大帝张口正要说话,却又忽然顿住了,看了看凌霄宝殿上侍立一旁的众天官道:“此事有些机密,还请陛下屏退左右,容微臣单独禀告。”
  玉帝顿时露出了狐疑的神色,半晌方才依言屏退了众天官,却只留下太白金星道:“太白金星乃朕之心腹,一道听听倒也无妨。”
  长生大帝应了声是,方才开口道:“陛下,微臣今日来,其实是来告状的。”
  “告状?”玉帝奇道:“你乃是四辅之一,但凡南方之事有专断之权,又要状告何人?”
  长生大帝道:“启禀陛下,此人虽然身在南方,却身份尊贵,微臣不敢专断,也只能亲来陛下面前告状了。”
  “身在南方?身份特殊?”玉帝皱眉沉吟了半晌,忽然惊道:“你是说。。。。。。”
  长生大帝道:“不错,微臣所告之人,正是陛下的外甥,二郎显圣真君杨戬。”
  玉帝闻言顿时脸色一沉,道:“说罢,你所告他何事?”
  长生大帝叹了口气道:“不敢隐瞒陛下,如果陛下再不管管这位二郎神,微臣这南方可就真的乱了。”
  玉帝闻言顿时一惊,与旁边的太白金星对视了一眼,方才开口道:“爱卿何出此言?可是他在灌江口又惹出了什么祸端?”
  长生大帝苦笑道:“陛下太过高看微臣了,若是灌江口之事,微臣也就不来见陛下了。当年陛下将他封在了灌江口,微臣念他身份尊贵,便也不曾多管,八百年前,他便已将灌江口经营得铁板一块,无论年时降雨、民间疾苦、万般生灵,微臣根本一概不知,也无法插手分毫。”
  玉帝闻言叹了口气道:“如此说来,倒也委屈爱卿了,区区灌江口,便任他胡闹去吧。那你来见朕,又是为了什么?”
  长生大帝道:“陛下有所不知,这两年间,不但是灌江口,就连整个巴蜀,也都如灌江口一般,全落入他的掌控之中了,事到如今,微臣之命,在巴蜀已是寸步难行了。”
  “哼!”玉帝重重地一拍案几,怒道:“这个畜生,给他个灌江口任他胡闹也就罢了,怎的连巴蜀都强占了去?这可是要造反么?”
  长生大帝又道:“如果只是巴蜀,倒也还罢了,可就在前些天,他将微臣委派在荆楚的官员也驱赶走了,如今连大半个荆楚,也都落入了他的掌控之下。时至今日,他已是占据了南方的半壁河山。”
  “什么?”这一下,玉帝和太白金星齐齐惊呼出声,呆立在当场。
  众所周知,巴蜀四面环山,是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二郎神若只是在巴蜀胡闹,影响终究是有限,玉帝也可以装聋作哑,可若是他连荆楚都占了去,那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
  荆楚乃是四通八达之地,消息通畅,杨戬私自越界管辖,还敢驱逐天官,每一种可都是天条大罪,玉帝却是无法不管了。
  沉吟了半晌,玉帝问道:“你可曾问过,这个畜生究竟要做什么?”
  长生大帝叹了口气,道:“微臣倒是想去找他理论,但却是连巴蜀都进不去啊。他那些下属将巴蜀围得密不透风,听说微臣要找杨戬,便直称二郎神事务繁忙,无暇相见,微臣根本见不到人。”
  这时,一旁的太白金星忽然插口道:“南君说的下属,可就是那梅山兄弟和一千二百个草头神?他们竟然如此大胆,连南君都敢阻拦?”
  长生大帝摇头道:“李太白所言,只怕已是四百年前的消息了,如今他手下那草头神,早已超过了两千之数,而且各个都是妖族大圣的修为,凶焰滔天,当真是铺天盖地,微臣若是真敢硬闯,只怕也是讨不得好去。”
  “什么?两千个妖族大圣?”这一下,玉帝顿时再次惊呼出声,惊怒道:“他从哪里收拢了这么多妖族大圣?难怪雷部这几年报上来的妖怪逐年减少,朕只道是下界越来越安宁了,原来却是都被他收了去。他到底想要做什么?太白金星,你去召集群臣来殿上议事,朕要立刻派人捉他过来治罪。”
  这也难怪玉帝如此震怒了,自打四百年前孙悟空带七大圣大闹天宫以来,他心中对那些下界妖怪的戒心便已是极重,而杨戬这种私自收拢妖族大圣的行为,已经碰触到了他最敏感的那一块神经。
  太白金星见状忙劝说道:“陛下息怒,二郎神乃是陛下的亲外甥,终究是一家人,妄动刀兵,对陛下的圣名不利。依微臣之见,不如下诏宣他前来觐见,在殿上当面质问他一番,命他恪守臣道,解散那些妖怪,若是他不服,再行治他的罪不迟。”
  长生大帝也道:“启奏陛下,李太白所言,实乃老成持重之举,臣附议。”
  玉帝听得二人如此说,方才勉强道:“也罢,那便如二位爱卿所言吧,李爱卿,你这便拟下旨意,宣杨戬明日早朝时前来觐见,不得有违。”说完,他又转向长生大帝道:“明日一早,还请爱卿也来上一趟,和他当面对质,我倒要看看,那个畜生又要如何抵赖。”
  二人齐称遵命,便纷纷告辞离去了,独留玉帝一人在殿中生着闷气。
番外篇十五——西游人物记之二郎神
  好了,故事发展到这里,赫赫有名的二郎神杨戬即将登场,这么有名的人物,如果不开番外讲讲实在是说不过去,在这里,就让提莫带大家看看这个西游记里真正的二郎神。
  强调一点,这里咱们只说《西游记》里的杨戬,不会涉及《封神演义》,大家肯定知道,这两个杨戬连时间线都对不上,而封神又是西游的衍生作品,所以,我还是会把西游记里的杨戬当做正统的。
  说到杨戬,咱们首先要解释一个词“听调不听宣”,这个词名气很大,可事实上,我敢说九成九的人都不知道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我有必要先解释一下。
  先吐槽两句,我之前看到,网上居然有人在解释“调”和“宣”的程序有什么不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听调不听宣,这个词有演变,原本是“听调不听轋”,轋现在读作(hun),古代读(xuan),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车遇到车时的避让行为,后来简化成了宣。
  结合在一起来解释,所谓听调不听宣,就是指我承认你是老大,也会听从你的命令,但是,你的车和我的车遇上了,我不会避让,言下之意,你的命令和我的意思相反的时候,我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看完了解释,大家应该就明白了,这真不是个什么好词,在古代看来,说人听调不听宣,基本上和说人造反是一个意思。
  中国古代历史上,听调不听宣的有很多,比如这个词的起源,就是指东周末年,周天子已经无法钳制各大诸侯了,什么春秋五霸之类的,就是官方承认的听调不听宣。
  后来,在西汉初年,韩信拥兵自重,请封“假齐王”,这个也是听调不听宣。《隋唐演义》里的罗艺,也就是罗成他爹,对隋朝也是听调不听宣,不过这个是小说,不是正史。
  五代时期的李克用,清朝时候的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也是听调不听宣。到了后来的北洋政府时期,张作霖这些大军阀,也都是。
  对了,最后补充一个大家预想不到的人物,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直到绍兴三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以前,也是听调不听宣的。
  看完这些人物,大家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要么是不得好死,要么是当时的统治者不得好死。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听调不听宣,基本已经是公然和统治者叫板的一种状态了,这只能是一种暂时状态,矛盾几乎已经无法调和,不可能长久的。
  有时候还是得感叹一下,古人只用一个词,就精确地描述出了一种炸药桶上的君臣关系,不得不让人佩服。之前总有人说我过度解读西游记,可就算你质疑吴承恩的编故事能力,至少也不能质疑老爷子的遣词造句能力吧,人家好赖也是文豪来着。
  解释完听调不听宣这个词,咱们就继续说西游。
  熟悉西游的朋友一定知道,关于听调不听宣的言论,是望海菩萨对着玉帝说的,想象一下啊,对着统治者当面说杨戬基本不听你的话,挑拨的意思,已经是不言自明了。
  而这句话前面,还专门解释了一下杨戬听调不听宣的具体表现,“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
  这句话还算婉转,但我可以提炼成八个字,“居功自傲,拥兵自重”。
  一千二百草头神,如果草头指的是一种职务的话,一千二百个也未免太多了点,所以,这指的是没有经过天庭认可的神仙,也就是杨戬自己封的神。
  这个也有意思,神仙居然都不需要天庭来认可了,杨戬自己就可以封,是不是已经有内味儿了?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在明朝的时候是jin书,而这本书被禁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里说,是因为孙悟空说了句“皇帝轮流坐”,这可就有点儿戏了。
  一本书被禁,肯定不会因为一两个词,连我这种扑街作者都知道,一两个词甚至一两章改起来是很容易的,可书一被禁,就没人看得到了,就白写了。就算我不肯改,后来的编辑也可以帮我改,所以,《西游记》当初被禁的真正原因不是这个。
  真正的原因是,这本书的每一个情节,几乎无处不在映射明朝政治,每个人物,也都是在讽刺政治人物,甚至于取经路上每一个国家的国王,也都在影射一个皇帝,以后有的是机会,这个咱们可以慢慢聊。
  可以说,这本书满篇内容都碰红线,简直改都没办法改,所以才会成为jin书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二郎神杨戬,又是在影射哪个政治人物呢?
  从西游记原著来看,玉皇大帝应该影射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这么算下来的话,听调不听宣的杨戬,很可能是在影射凉国公蓝玉,这个提莫没有十足的把握,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来一起讨论一下。
  继续说原著,接下来,望海就建议玉帝降一道“调兵”旨意,让杨戬来对付花果山,意思也很清楚,你下你的命令,具体就看人家愿不愿意来了。
  大家都知道,后来杨戬来了,而当他看到旨意的时候,表现是“大喜”,天庭乱成这样,你喜什么呢?因为玉帝的旨意里说了,“成功之后,高官厚赏”,人家是冲着实惠去的。
  杨戬降服猴哥的过程,其实比较憋屈,这个我在之前的番外说过了,明明让李靖拿照妖镜罩住猴哥以防逃跑,可李靖偏不,让猴哥跑了。
  明明说好大家别帮忙,结果在众人已经围住猴哥,猴哥陷入苦战,即将被抓的时候,望海撺掇八卦道人拿金刚圈砸了猴哥一下。
  这个抓住猴哥的功劳算是谁的,其实现在已经不好说了,杨戬这个时候心情有多郁闷,也是可想而知的。
  对了,有一个细节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算是呼应前面的剧情。
  猴哥曾经变成了杨戬跑到他的灌江口混,原文是“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再结合望海之前说的,二郎神享用灌江口的香火,这个小朝廷,连赐福、求子、治病都可以管了,功能已经非常齐全了,其他神仙根本插不上手,也可以看出小杨同志经营得真心不错。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杨戬生擒了猴哥,大家要去见玉帝领赏,这个时候,杨戬居然给梅山将军们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
  真君道:“贤弟,汝等未受天箓,不得面见玉帝。。。。。。”
  这个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是当着李靖和四大天王的面说的,算是给兴高采烈的属下泼了一盆冷水,立了这么大的功,居然连玉帝的面都见不到,这也太那个了吧。
  未受天箓肯定是屁话,当初猴哥也未受天箓,照样去凌霄宝殿见玉帝,连李靖他们都没吭声,凭啥你不让人家去?
  关于这句话,我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他自己身份还算尊贵,所以打心眼里看不起这几个穷兄弟,不让他们去见玉帝。第二,在八卦道人出手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结局不会美妙,所以不希望几个兄弟跟着尴尬。至于相信上面的哪种分析,大家自己判断吧。
  事实证明,如果是后者的话,他的预感还是比较准的,玉帝的赏赐是“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
  这个赏赐程度,看上去还算不少,但重点是后面一句,是和义兄弟们分享的,就算1200个草头神啥也不给,加上梅山将军都七个人了,这个数字除以七,也就不多了。
  对比一下猴哥去当齐天大圣这个闲职的时候,玉帝的赏赐是“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还丹两粒”,其实这厚赏也就比较有限了。
  当然了,之前承诺的高官,那是提也没提,立了这么大功劳,你好赖给人家梅山兄弟解决个编制吧,完全没有,二郎神自己也没提,不知道是因为不愿意,还是心灰意懒了。
  客观的说,玉帝这事肯定干得不地道,也就比咸阳妇幼保健院强个一星半点,赏罚不分明,小杨心寒肯定是难免的,当然,我相信这还不是他最扎心的时候。
  后来,猴哥又闹起来了,按理说来,一事不烦二主,应该还是找杨戬比较好,但上次的事情干得不地道,估计人家也不来了,他只能去请本去佛祖了。
  结果,当佛祖降伏了猴哥的时候,玉帝直接开了个安天大会来庆祝,送的礼物有:王母送来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颗;寿星老送来紫芝瑶草,碧藕金丹;连赤脚大仙都馈赠了交梨二颗,火枣数枚。
  这个待遇,可以说完全不同,我相信,玉帝应该也是长记性了,要是再坑了本去佛祖,下次再出事可就真没人用了。
  我想,当杨戬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肯定是暴跳如雷,一样的功劳,待遇天差地别,身为小朝廷的统治者,经过这次的事情,又发现了天庭本身的外强中干,大家觉得他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
  二郎神的第二次出场,是在九头虫那一章,这里面的内容就更有意思了。
  猴哥和老猪灭了万圣龙王,正要想办法对付九头虫,居然正好遇到了全副武装的杨戬,说是打猎回来的。
  大家想象一下,灌江口一说在四川,一说在江苏,而碧波潭在火焰山西边,他居然会跑这么远来打猎,其实还是比较奇怪的。
  这次见到孙悟空,表现得极为客气,一点也不像大仇人的样子,究其原因,他的话里面也说清楚了,“大圣,你去脱大难,受戒沙门,刻日功完,高登莲座,可贺,可贺!”
  现在猴哥是佛门的红人,他不但不能得罪,还得好好巴结,玉帝不待见他,如果佛门也有了敌意,他这个小小灌江口可就不好混了。
  接下来,猴哥向他求助,也说了现在的形势,可他却说了句“万圣老龙却不生事,怎么敢偷塔宝?”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居然和万圣老龙王挺熟的,所以帮熟人说句好话。
  听说老龙王已经死了,他才说“既伤了老龙,正好与他攻击,使那厮不能措手,却不连窝巢都灭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