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杨堪来了兴趣,“哪一点?”
“那就是我们在武道强者上的优势,根据情报显示,平卢军在小天位强者这一块上,只有区区四人,王守忠、王守信两兄弟,刘延司和张君越两员悍将,但现在王守信和刘延司都不在青州,青州术法力量远不及我们淮右,难以用术法力量来弥补这一点,这也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余地,反观我们淮右,除了郡公外,大人,某,俞公,卢公,秦汉秦大人,洪葵洪大人,郎坤朗大人,皆有小天位的实力,若是我们敢于在登城作战时身先士卒,嘿嘿,平卢军实力不足的这一弱点就会加倍放大,届时寻机突破,也不是不可能了……”
柴永这一番话深合杨堪之意,实际上杨堪也早有这方面的打算。
这半年来杨堪也没有闲着,看着这进入江烽麾下的小天位高手越来越多,自己这个江烽头号大将,不但身兼枢密使,而且还担任了淮右左军兵马使,却连小天位实力都没有,虽说没有硬性要求必须要小天位实力,但杨堪却无法忍受,尤其是连自己副手都是小天位实力,岂有主将却不是小天位实力的?
所以这半年来,杨堪也是刻苦砥砺,另外也厚着脸皮请江烽帮忙炼制了一炉丹药帮助提升,应该说效果还是相当明显,已然跨入了小天位的境界,但这种境界还很不稳定,准确的说还属于亚小天位状态,和郎坤相若,比起柴永他们都还要逊色一截,但是毕竟这是半步踏入了小天位境界,唯一需要的就是要一个契机来历练提升和巩固了,而这一战显然就是要一个绝佳机会。
对杨堪来说是个机会,他当然十分乐意,但是战场上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像兵马使这一级别的大将,其实已经不太鼓励亲自上阵了。
像俞明真、卢启明、秦汉这些人还愿意不愿意亲自上阵冲锋,就不太好说了,毕竟对付天位高手,各家都有准备,除开术法师的术法外,术法武器和重型强弩都一样能给天位强者造成伤亡,尤其是术法武器运用得当,甚至可以轻而易举杀死一个天位强者。
这种范例屡见不鲜,否则都要以天位强者来决胜负,那大家都去修炼武道,谁还来比综合实力?
百人敌不鲜见,但是千人敌万人敌那就是神话了。
“老柴,你这个建议一旦提出来,恐怕未必人人都喜欢啊。”杨堪笑了笑。
“大人,所以某没有在军议上提出来,也是考虑到这一点,不过某倒是以为,这修行到小天位水准,却不能冲阵斩将立功,那还有何意义?”柴永摊摊手,“大人,某是打定主意了,这一战,某是要亲自上阵的,要见识一下平卢强者的风采,看看那张君越究竟有多大的道行。”
“呵呵,老柴,你的想法深合某意,某也有意上阵一搏,要不总觉得这一战欠缺点儿味道啊。”杨堪豪迈的道:“别人我们管不着,各家有各家的道法,我们的做法未必就是最好,但也许是最适合我们自己,不过我还是打算把你的建议呈报给郡公,想必郡公会有一个考虑斟酌,这集中术法师和器械装备倾力打击有生力量这一手,我倒是觉得能收到奇效,尤其是对平卢军这帮从未和我们淮右军交过手的家伙来说,这可能会给他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唔,大人看着办吧。”柴永心中也是颇为高兴,杨堪不是那种贪占别人功劳的角色,这一点也让柴永很是敬重,这也是二人能和睦相处的主要原因,“不过若是郡公有意在全军都采用此法,倒是需要好好协调一下,否则失去了突然性和新意,就有些可惜了。”
“嗯,那是自然。”杨堪颇有把握的道:“这事儿需要马上报告,看郡公的意见,若是定下来,这边就要先行安排术法师力量和器械装备了,一旦将护城河填平,就可以发起全面攻击。”
“最好就是在填平护城河之后立即发起全面进攻,因为那时候敌军的强弩、弓箭手都还在位,利用我们的远程打击武器和术法器械全面打击,可以一举消灭不少,极大的削弱其后续的反击能力,至于说其步兵我倒是觉得可以放到后面,只要摧毁了他们的远程打击力量,我们就可以凭借优势死死压制住对方,到时候就是拼短兵相接的战斗力了,我们这便小天位强者完全可以碾压对方,还有术法武器的优势,我就不信他们还能扛得住多久。”
柴永的目光里已经多了几分嗜血的光芒,同样,杨堪脸上也多了几分跃跃欲试的期待,想到那城墙上的短兵相接搏杀,就不能不让人热血沸腾。
第一百三十四章 接战(一)
卢启明抚弄着颌下长须,注视着前方的城门楼,胯下健马有些不安的躁动着,似乎是被这压抑着的气息给刺激到了。
已经许久没有经历这样的大战了,甚至连素来低调隐忍的卢启明骨子里似乎都多了几分激越的气息,期待着这一战的到来。
武宁左军负责南门,这道门不算大,但是却也是进攻的重点。
按照当初议定的方略,东门和南门是进攻重点,而西门和北门则是作为佯攻和策应,尤其是西门,直接只保留了骑军和一个军的步军作为监视。
所有术法师力量和器械装备都只保证东门和南门以及北门,之所以要考虑北门,也是因为北门地势略低,如果平卢军在东门和南门承压太大的情况下,说不定在北门的佯攻就可以转化为突破。
“将军,时间到了。”背后的副手秦汉提醒卢启明。
“好,命令,重型车弩和石砲车准备推进,大盾防护,保护跟进!”卢启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断然下令。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里,青州四门外的野地里,隆隆的鼓声响起,随队而来的夫子们有些瑟缩的开始背负起土袋,默默的跟随着前方一面面竖立起来的车盾向前推进。
人力是最重要的,当然在关键时候可以牺牲,但予以必要的保护,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这是江烽的原则,准备工作做到极致,尽可能的避免损失。
这种车盾是材官所设计出来的,采取模块化建造,可以自由拆卸和灵活组装。
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就是一辆三轮木车,前方一面弧形的大盾,用皮革、木架采取特殊受力方式搭成,经过试验,石块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击中盾车,都可以很好的消减冲击力,避免受力过大而是盾车受损。
而且盾车使用了十分先进的转向方式,前方独轮可以灵活转动,自由转向,相当方便。
这种盾车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防护力量,并且在效率上大大提升,为车盾后的士卒和夫子提供很好的保护,而且在表面牛皮上也采用了术法加工,防火效果极佳。
数十辆盾车采取了梯形排开推进,每一辆盾车之间都预留出了必要距离,数十名夫子簇拥在盾车后,而在盾车后还有投石车和重型车弩跟进,压制对方城墙上方的箭矢和礌石攻击。
应该说之前青州城的斥候也还是做了一番侦察的,但是让青州斥候有些绝望的是,整个淮右军的器械装备最开始都是看不出什么端倪的,它们都是到了青州城下才开始进行装配搭建的,也就是说之前他们知道淮右军肯定有攻城器械装备,但是这些器械装备究竟如何,水平高低,他们却无从知晓。
所以当盾车轰然立起,向着青州城蜂拥而来时,无论是王守忠还是张君越都觉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青州城的护城河不算太宽,由于多年大旱,整个平卢军范围内也都深受影响,护城河水也下降了不少,但是仍然能够发挥作用,这也短时青州城的第一道防线。
投石车和火箭在盾车一进入攻击范围之内就立即开始发威,借助着城墙的高度优势,弩箭、巨石,都如同雨点一般降临在盾车的头顶。
“嘭!嘭!嘭!嘭!”
碗口大小的石块不断向着稳步向前的盾车密集打下,这显然也是城墙上的平卢军有意为之,要测试一下这盾车的防御强度到底有多大。
这个时代再是强悍的防盾也不可能经得起这种巨大力量的反复冲击,这是这个时代的科技或者术法水平决定了的。
以木结构为主的这种防御武器在重力打击下,各个支撑点榫口的劳损度和应力达到了极致,自然也就土崩瓦解了。
张君越目光如炬,注视着迅速逼近的盾车。
他已经在默默的计数着最中间的这辆盾车承受的打击。
十余枚火箭射中了盾车,仍然有好几枚还在盾车的护盾上燃着火,但是却根本无法引燃盾车。
很显然这辆盾车是经过了专门的术法处理的,早就听说过淮南那边术法昌盛,看样子淮右军也是将这些方面发挥得登峰造极了。
这让人不寒而栗,这也意味着火箭这种本来对各类以木制为主的攻城器械最具威胁的武器对淮右来说失效了,起码是威胁大幅度下降了,不能不让人心惊。
以前也不是没有藩阀在对盾车、冲城车、巢车、木驴这一类的攻城武器来进行防火处理,但是大多都是涂泥、浸水等较为粗陋的方式来处理。
这些方式不但加重了攻城武器的本身重量,降低了效率,而且效果也不是太好。
但现在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通过术法处理的这些攻城武器基本上就对火箭免疫了,十余枚火箭如果换到以前,早就可以让一辆冲城车燃烧起来,而现在根本无效。
如果没有火箭的杀伤力,那就只能依靠投石车的打击了。
让张君越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是,中间那一辆盾车在连续被投石车打击了十七枚巨石之后,终于还是经受不住了,左侧的支臂支撑点的榫口终于断裂了,半边护盾垂落了下来,将背后的夫子暴露在城上弓弩手的面前。
一时间憋屈了许久的弓弩手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口子,如狂风暴雨般的向这一处缺口宣泄。
惨叫连连,二十余名背负着土袋的夫子几乎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就被密集的箭雨钉死阵地上,唯有那辆盾车被躲藏在残余的盾车背后的士卒牵引着,从预留出来的缝隙中向后撤退。
这个举动让城墙上的张君越更是心惊胆战。
这也意味着淮右军的这种盾车哪怕是遭受到了损坏,他们仍然可以很轻松灵活的将其拖拽返回,而稍加修缮之后,下一场战争也许就还可以投入战斗,这太可怖了。
原本王守忠和张君越也考虑到淮右军劳师远来,辎重后勤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他们也知晓据说淮右的攻城器械装备相当犀利,但是攻城器械装备都是易耗品,在各家藩阀都一样,无论是投石车、冲城车、巢车、木驴、攻城锤等器械,都一样。
一来容易被防守方的防御器械所摧毁,二来自身在运动过程和攻击过程中要也容易受到损坏,而这些东西一旦毁坏便很难恢复使用,大多遗弃在战场,但现在看来似乎淮右却不大一样。
一旦有了这种让人恐惧的回收修复机制,也就意味着淮右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这些原本根本无用的器械装备进行修复,并迅速重新投入战场,而这往往是以往攻城方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
以往到了攻防战后期,攻击方的器械装备都会因为不足而不得不通过人力优势的堆砌来发起进攻,同样这一点也会困扰守御方,但那是却要好得多,毕竟倚城而守,一方面受保护更容易,另一方面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后勤保障基地,城市的工匠可以迅速修缮和新造出更多的器械装备来。
现在这个优势被攻击方所弥补了,而且淮右看样子也是早就对此有了准备,这就相当危险了。
这种现象不断的上演发生,从第一轮的盾车推进,到夫子们完成了第一波的土袋填河攻势,总共有三辆盾车被击坏,但是都被成功拖拽返回。
同时有了第一辆盾车被毁而夫子受到杀伤的经验,从第二辆盾车被毁时,夫子们迅速向周围盾车转移,其中仅有几人受到杀伤,这同样也让城墙上的张君越心里发寒。
更让张君越感到气虚汗出的是伴随着盾车向前推进的敌军投石车和重型车弩,每隔一定距离的盾车背后就有一辆投石车和重型车弩,他们也一样在盾车的掩护下推进,但是他们去并没推进到城墙下,而是达到一定距离之后就开始停步开始准备。
远达二百五十步之遥使得在城墙上的平卢军的投石车根本无法企及,就算是在城墙上的床弩射程也不过三百步左右,这本来是这个时代最强悍的远程打击武器,现在竟然被通常只有不到百步的投石车几近赶上,不能不让城墙上的平卢军瞠目结舌。
“将军,这是怎么一回事?!”麾下的一名军将脸色苍白的指着十余辆投石车和重型车弩开始停步所在,忍不住叫嚷了起来,一脸的不敢置信,“他们怎么在那么远就停留了?这起码有三百步!这怎么可能?”
“呃,是不是他们要先行准备,才要继续推进?”另外一名副将,也禁不住讷讷自语,“好像不像啊,他们都在开始拉开支架了,那那是什么,有点儿像弩车,问题是弩车怎么会升高,怎么可能?”
城墙上的攻击仍然没有停歇,不断有盾车被击毁,不断有夫子在惨叫哭喊中倒在了阵地上,一摊摊乌红色的血迹渗入棕褐色的泥土中,变得更加难看。
第一百三十五章 研发,改良
现在的张君越已经没有多少心思去观察评估投石车和弩箭给盾车以及它们背后的夫子造成的伤害损失了,他更关注的是开始驻留在二百五十步到三百步之间距离上的淮右军投石车和重型弩车。
投石车(抛石机)和弩车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无论是攻击方还是防御方,这两种器械都是最常用的。
但这两种器械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
投石车最大的问题有三个。
第一,射程有限。
寻常较为简陋的投石车射程不过八十步,哪怕是个大藩阀的精良制作也不过百步左右,几乎没有哪家的投石车超过了一百二十步射程,当然如果是防守方依靠城墙的高度优势,可以适当提升距离,但也不过就是一二十步罢了。
第二,需要消耗大量人力来操作。
人力当然不是问题,但是寻常投石车一辆都需要一二十人牵引车绳来引发力量投出石块,而石块也不过就一二十斤重,如果要将威力扩大,所需人力更甚,而这也带来一个问题,这样大规模的人员集中在一起,而且因为操作缘故,几乎不能披甲,所以一旦被敌人的远程武器打击,损失就会极大。
第三,移动不便,容易损坏。
之所以说移动不便,容易损坏,不仅仅是说这类器械移动困难,拆解易损,还包括这种玩意儿因为位置显眼,很容易被地方袭击,同时更麻烦的是这种设备自身在运作过程中磨损极大,一般寻常投石车发射六十到八十枚石弹,基本上就要报废了,巨大的应力和支撑臂的磨损就会导致散架和毁坏。
同样,弩车的问题也很多。
第一,发射速度极慢。
弩车基本上是通过绞盘来张弩,再来完成弩矢的装配,再进行发射,每一个过程耗力巨大,而且过程精细,出不得半点差错,而且一旦发射之后再行装配所需时间过程相当长,很是不易。
第二,弩车使用环境受限。
弩车由于是平行发射,对攻击方来说就不太方便,需要提升仰角才能对守御方(城墙)进行攻击,而这种提升会使得弩车的攻击范围受到影响。
第三,弩车保养维修困难。
比起投石车来,弩车更麻烦的是其绞盘的绞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