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烽皇 >

第262章

烽皇-第262章

小说: 烽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为王前驱
  被杨堪这一番话弄得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未来这一段时间里少不了生死搏杀,哪怕是在座众人也不敢说自己就毫无危险。
  战场上刀枪无眼,你再是武道超群,但敌人也不弱,加上还有诸如术法武器这类变数存在,谁又能说得清楚?
  “春来,既是如此,那就有劳你跑一趟了,但时间紧迫,七日内若是杨勋不能给个明确态度,我们也只有得罪了。”略作沉吟,江烽便点头应允,“至于条件,某倒是觉得没什么,某从不亏待诚心投效淮右者,这一点想必杨勋也能知晓。”
  田春来颔首,若无寿州诸姓的先例,只怕那寇文礼和杨勋也不会如此容易游说,自己和梅况就是最好的范例,独掌一军,信任如故,换一个主君,岂能如此推心置腹?
  “君上,若是那杨勋能被春来说服,第一军、第四军也需要尽快进入濠州,不一定要驻军钟离,可以推进到招义,若是可以的话,甚至可以直接推进到盱眙,控制都梁山,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崔尚的想法更远。
  钟离是濠州州治所在,而招义则是濠州东部小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嘉山县东北处,与楚州的盱眙紧邻。
  而都梁山则是招义与盱眙之前的一座山岭,乃是淮水南岸的战略要地,昔日徐敬业反武则天,便是在都梁山据险而守,与李孝逸大军在这里激战,可以说谁控制了都梁山,便占据了主动。
  “白陵,你是担心蚁贼来袭,还是日后海陵军来犯?”江烽微微点头。
  崔尚这是主动战略,先发制人,现在楚州那边因为蚁贼的南渡而草木皆兵,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海州州治山阳以及另泗水入淮所在的大城淮阴城里,像盱眙虽然也是海州大县,但现在却已经只剩下团练屯兵驻守,真要遇上蚁贼大军来袭,未必能守得住,而盱眙一失,招义就危险了。
  “两者皆有,只要我们控制了都梁山,便占据主动,无论蚁贼还是海陵军,我们都进可攻,退可守。”崔尚坦然道:“而且如果时机成熟,拿下盱眙则更便捷。”
  “白陵啊白陵,我一直觉得我自己有些贪得无厌,没想到你胃口比我还大,这濠州未下,你却已经在打楚州的主意了,这可是李昪的基本地盘啊,他岂能容我们染指?”江烽大笑。
  “君上,没错,楚州是李昪的基本地盘,但是蚁贼十多万人南下,海陵军能否应对得了?另外,这边如果李昪进攻庐州不利呢?若是他犹豫不决不能果断回师楚州呢?”崔尚振振有词,“既然春来能开口,我相信春来就是有些把握的,拿下濠州,我们就没打算退出去,当然要先发制人,占据制高点,这也算以攻代守吧。”
  “好好好,我说不过你,可你考虑过没有,我们手里还有军队么?莫非你真的打算让光州和浍州都唱空城计?”江烽反问。
  “君上不是已经在命令组建第六、七、八、九军了么?”崔尚也是早有算计,“第五军也该锻炼锻炼,我觉得都梁山就是一个好地方,正好可以拿蚁贼或者海陵军来练练手,另外,顾华部和颍州牙军,君上打算如何处理?属下建议可以组建为一军,正好派上用场,相信顾华也很希望如此。”
  先前江烽没有提及顾华部以及梁赞的牙军,但很显然目前还逗留在颍上的这两支残部已经不太适合和再行一战了,对他们的处置要由江烽来定,但崔尚觉得目前顾华部完全可以重组一军了。
  “顾华所部,以及梁赞的牙军,我尚未考虑好,我打算见一见他们再来考虑。”江烽也考虑过这两军的问题。
  顾华部不足两千人,而梁赞的牙军却只有区区一营人马,不过江烽对这两军的印象还是颇好,尤其是梁赞这支牙军。
  在梁赞已死,可以说君臣义务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这支牙军却依然能够顽强一战,甚至坚持甚久,这种精神,这种作风和意志,这份忠心,无论是那个当主君的都会有触动。
  当然这可能和这支军队本身就是梁赞从兖、郓二州招募来的流民,在本地毫无根基,失去梁赞就走投无路有很大关系,但无论如何,他们的表现都当得起梁赞对他们的优待。
  这样一支军队,江烽当然也向纳为己用,但他觉得还是应当尊重对方的意愿。
  虽说现在顾华部和梁赞牙军迫于无奈来投靠淮右,但如果不能赢得对方的真正认可,江烽宁肯放这些人走,免生后患。
  ……
  眼前的这个家伙浑身流淌着一种骁悍混合了混不吝的野性气息,来自兖郓那边的刁悍味道尤重。
  “听九郎说你一定亲自见我?”江烽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这个家伙,有点儿意思,自己本来还说等到这帮人来了之后问一问这些人想法,但没想到这家伙居然主动要求见自己。
  “是的,大人,是我请王大人转达的。”浑身上下都洋溢着精悍奔放的气息,男子口音有着齐鲁那边的滋味,可能是来颍州这边时间不算长,所以还没有完全改过来。
  “哦,那说来听听,你见我想要什么?”江烽笑着点头这个家伙武道水准不算太高,但也不弱,能被梁赞选为牙军指挥,若是没几刷子当然不行,静息前期,也算不错了。
  没被鲁桐给灭杀了,还能带着一营多人逃脱,不简单,脑瓜子也绝不像给外人表现出来的那种粗豪悍勇那么简单。
  “我们不想和顾大人的兵混合整编,我的兵和他们不一样。”汉子直来直去:“而且我们不太习惯淮南那边的气候生活。”
  “哦?怎么个不一样法?”江烽越发有趣,“河朔军都可以适应,你们不能适应?”
  “大人,某知道淮右军纪严格,王大人和顾大人都和我说起过,我们在颍州都有些难以适应了,若是到了淮南,犯了军纪,大人也不能为了我们而网开一面,岂不是两难?”
  江烽没想到这家伙居然看得到这一点,倒是让他大为惊奇,也让他对这家伙更加感兴趣了。
  他从进军寿州开始,便已经明确军纪法纪,严格要求军队纪律,当然付出也是巨大的,那就是一方面在军队扩编上尽量保持精兵政策,压缩规模,另一方面则是尽量保障军队将士的待遇,也只有这样才能勉强让这支军队维系下来。
  按照崔尚的意见,三州之地,尤其是在拿下寿州之后,又有大量淮北流民涌入,兵源不缺,换了别家藩阀,起码也要扩军到五万人以上用来争天下。
  但江烽一直到河朔军南投,要明确争夺吴地,并干预颍亳局势的情况下,也才扩军到九个步军,一个骑军,一个牙军,再加上扩建巢湖水匪才不过三军的水军,也不过十四个军三万五千人,这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极度保守不思进取甚至可以说是自寻死路的做法。
  要知道这个年代,再蠢再笨的藩阀都知道扩军备战,没有军队就没有底气,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江烽居然就能忍耐得住。
  但正因为如此,江烽用他的谨慎也赢得了包括陈蔚、崔尚、王煌、杜拓等文官系的认可,认为这种方略才是可持续的,那种不顾一切竭泽而渔刮地三尺来扩军的做法根本不可持续,只会让江烽并不牢固的根基变得更加动摇。
  “嗯,也是,那你是不打算投效于我了?”江烽态度显得很温和,他心中也很坦然。
  说实话,要扩军是很简单的事情,他并不缺对方这几百兵,关键在于来起来的军队战斗力和作用能发挥出来么?
  像淮右军前期处于一个非常好的休整状态,骤然拉起一大帮军队来,虚耗钱粮,而且一支军队拉起来的消耗极大,从武器盔甲到衣帽服饰,而且也给当初急需劳动力复垦垦荒恢复元气的各州争夺青壮劳力,这也是江烽不愿意的。
  如果眼前这家伙手下这帮人真的不愿意留在淮右,他也不会勉强,强扭瓜不甜,真没这个必要。
  “不,不,大人,某听闻王大人说起过大人您,胸怀万壑,淮南只是浅塘,绝对容不下您这条真龙,渡淮北上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某斗胆恳请大人赐予某一令,让某率手底下这些兄弟回淮北,某在淮北和兖郓也还是有些朋友,愿为王前驱……”
  一番有些文绉绉的话,听得江烽都有些忍俊不禁了,他也明白了,意思可能是这家伙的自己的,但是被王邈这家伙替他好生编织了一番,不过不说这说中了他的心思,也让他有些怦然心动。
  淮北迟早要介入,但方式确需多样,这不也就是一条暗线么?也许日后能有大用呢。


第一百三十三章 落子
  梁赞这个牙军首领庄永胜给了江烽一个很深刻的印象。
  看来梁赞这个家伙还是很会选人的,庄永胜狡猾而不失豪迈,眼光精明却又能看到长远,难怪能入梁赞人眼。
  正如庄永胜自己所说,梁赞给了他这样一个出头机会,所以他很珍惜,但是淮右并不需要现在这种状况的庄永胜以及他这帮兄弟,无功不受禄,他也不愿意就这么窝在淮右,所以他宁肯选择一个看似冒险但是也许回报会更大的去路。
  江烽也问了庄永胜为何看好自己,他不相信光靠王邈几句话就能让庄永胜这种生死边缘打拼多年的角色俯首帖耳,庄永胜的回答也很直白,他说他看到了来自大梁、河朔以及寿州各方体系不同的群体都能在江烽麾下齐心协力,所以他才会如此选择。
  打发走了庄永胜,江烽也在认真考虑庄永胜的想法。
  区区五六百人一个营,的确对现在的淮右意义不大,顾华部不足,完全可以从现在淮右慢慢组建起来的后备屯军体系中补充,而庄永胜提出来的设想却是极有创意。
  庄永胜提出可以让他带这五六百人重返淮北,但不再在颍州逗留,因为随着蔡州军控制力加强,这几百人根本无法在颍州生存,所以他打算将这帮人带到亳州。
  但亳州也非久留之地,尚云流主力已经被蔡州军击溃,而眼下的态势,蔡州也许会在颍州稍作休整,但亳州却已经没有了能抗衡蔡州军的力量,徐州也再也抽不出机动部队来了,除非大梁军南下。
  庄永胜提出由淮右支持,他派人回巨野、方与、金乡、任城一带去招募昔日的亲友,由于兖郓两州这两年水旱交织,收成不好,而泰宁军的租税也越收越重,流民逃亡之势也是越演越烈,所以要招募人并不难。
  按照庄永胜的设想,他可以重新组建一军,然后假作归附淮北,在亳州北部酇县、永城一带活动,如果战局不利,可以沿着徐州、宋州边境北上回兖郓。
  这才是打动江烽之处。
  蔡州夺下颍亳已经是无可阻挡之事,江烽不相信蔡州只在颍州有安排,而不在亳州没有安排。
  颍州有自己的介入和徐州军的增援已然上演出一幕无间道,把自己和徐州军都玩弄于股掌之上,岂会在亳州没有准备?
  所以他觉得亳州恐怕也是守不住的,也就是看守的时间能有多久,那还要看蔡州军在颍州控制局面的本事。
  情报显示颍州大姓焦氏已经和袁氏走到了一起,原来的颍州长史焦向投向了袁氏,预计袁氏在颍州局面会比想象的要好,这也是最让江烽感到焦心的。
  淮右的根基还是太薄弱了一些,而自己的庶族出身以及淮右目前的格局也制约了自己,明知道淮北时家式微,日趋没落,就该早一点着手安排布置接洽淮北诸州的大姓望族,无闻堂也的确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进度显然不尽人意。
  这与这些州郡的望族大姓对自己在淮右的一些做法有疑虑有很大关系。
  不过江烽知道哪怕再难,这份工作也得开展。
  总还是有一些眼光深远者能看到局面的变化带来的机会和风险。
  时家在淮北的统治行将崩溃已经是很多淮北诸州士绅望族内部讨论的公开话题了,除了感化军内部几大军头外,这些士绅望族不得不把目光望向周围的藩阀。
  大梁朱氏自然不必说,北面的平卢王家,泰宁朱家,蔡州袁氏,吴地的李昪,以及自己,恐怕都已经纳入了这些家族的讨论范畴。
  当然江烽也清楚这些豪门望族恐怕并不太看好自己,一来淮右根基浅薄,二来重心在淮南,三来实力也逊色一筹,所以就算是备选项,也是放在末尾。
  不过对于江烽来说,颍亳二州可以舍弃,但是却绝不能让袁氏拿下徐州,这是底线。
  哪怕徐州被大梁或者泰宁、平卢这些藩阀所得,江烽觉得都可以接受,唯独不能让袁氏所得。
  但江烽也仔细评估过,徐州虽然地理位置在很多人看来极其重要,但是对大梁来说却未必如此。
  大梁已经丧失了进取心,作为大梁的主宰者梁王朱允,现在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两件事情上。
  一是平衡内部诸大山头的内斗,二是防范河东的威胁,除开这两件事情,其他朱允都不感兴趣,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更多的力量来过问了。
  就像夺回南陈州这样一件对于大梁这样一个首席强藩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结果一仗打下来都让大梁内部内讧不断,更别说对徐州用兵这样的大动作了,也许会让大梁自家崩溃都未可知。
  而泰宁军和平卢军也许对徐州感兴趣,但是他们连自家领地内斗搞得一团糟,尤其是泰宁军治下的诸州更是不堪,不但盗匪遍地,而且士绅也是集体抵制,甚至发展到了政令都不出县城的地步了。
  江烽有时候都在怀疑这些藩阀们除了募兵打仗是不是就真的什么都不管不顾了,能够维系下来已经是殊为不易了。
  至于淮南的李昪,自顾不暇,显然也不可能,算来算去如果淮右不干预的话,徐州还真的有很大可能会落入蔡州手中,江烽不相信以感化军内部那几位能合力共御外敌,看看尚云流的表现,就能知道这帮人大多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角色。
  而江烽决不允许徐州落入袁氏手中,那将会让袁氏成为淮右难以弥补的大患。
  别人无力阻止,那么就只能淮右自己来,而有些事情必须要现在就开始做起来,哪怕现在看起来感化军还有抗衡之力,但是江烽很怀疑感化军内部是不是也还有像鲁桐一样的角色,早已经和袁氏勾搭上了,一旦时机成熟,就是反戈一击,城头变幻大王旗,到时候,自己就来不及了。
  所以庄永胜的提议让江烽怦然心动了。
  徐州现在对地方上的控制力正在急速削弱,若是能让庄永胜在巨野、方与、金乡、任城这几县与徐州北部交界地区武装起来一支军队,那么一旦淮右决定北上攻略徐州,这支军队就会成为一支奇兵。
  ……
  寇文礼也是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来见江烽的。
  从最初与田春来的谈判,到后来敲定事宜,寇文礼一支有些恍惚。
  狡兔死,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道理寇文礼还是很明白的。
  像自己这种人,披上了水匪的皮,他就从未指望能脱掉过,淮南士绅是不会接受自己这种人的,无论是杨溥还是李昪,都打的是利用自己的主意,江烽也许一样,他一度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田春来给他指了另外一条路。
  在吴地,寇文礼是无法摆脱水匪这层皮的,那么跳出吴地呢?
  正如田春来所说,这位主君是看重有本事的人才的,他寇文礼没别的本事,就是靠水上功夫,能带好水上这帮兄弟,操弄舟楫的本事寇文礼还是自信不输于人的。
  这位主君的心胸不止于淮南,这是田春来透露给寇文礼的,这也就意味着,他对善使舟楫的武将人才极为看重,因为他的目光更看着吴地之外的更广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