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整个中原和淮北大旱,若非前两年风调雨顺,还有些积蓄,只怕在淮北之地,早已经易子而食了。
但即便是这样,整个被蚁贼荼毒一空的淮北,仍然是陷入了绝境,大量的农民逃亡他乡,剩下的也只能逃入城中觅生,这固然极大的加重了颍州城内的压力,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也给颍州城防带来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只需要一餐稀粥,就能让这些夫子们干上整整一天,当他们真的干不动的时候,也就是寿命终结的时候了。
城墙头上一片狼藉,鲜血凝固成紫黑色,一摊摊,或者填满了青石板缝隙,城楼的木柱上,箭矢零落,牌匾被砸成了两段,一块还半晃着悬挂其上,另一块却不知道丢在哪里去了。
两名士兵相互搀扶着,满脸痛苦之色,沿着楼梯在夫子的帮助下上了木板,被抬了下去。
即便是这个时候,城墙上仍然有一副严阵以待的士卒,半点也不敢疏忽大意。
鲁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带着自己的亲卫队沿着石梯上了城墙。
这里是他的第九军和高阳的感化右厢第四军防区的交汇地,从城门楼以北划断,归右厢第四军守卫,不过毕竟都是在一条战壕内作战,倒也没有分得那么细,真正当蔡州军攻上来时,两军将士也都一样全力以赴。
蔡州军的攻势更多的还是落在了防御的北区,也就是感化右厢军的第四军那边,而南区则主要是术法武器的打击压制,迫使第九军只能龟缩在雉堞垛口下,但这种滋味一样不好受。
鲁桐没有往北面走,那样太显眼了。
他装出一副查看情况的模样,走到了城门楼处。
城门楼里已经被收拾了,但仍然洋溢着浓郁的血腥气息,亲卫队都守卫在外,只剩下鲁桐和另外两人进了内里,一直上了二楼。
二楼是很狭窄的夹层,原来是弓弩手的埋伏地,但由于蔡州军攻势集中在城北,所以相对来说这边战事并不算激烈,弩手也就并未上二楼。
推开侧面的窗户,鲁桐手指一指,“从这里一直延伸到北面拐角,都是高阳的防区,这一段共有三个藏兵洞,另外其还在居中的石梯下留有一营的预备队……”
将头盔微微向上推了推,亲随打扮的袁无为目光沉静,直视前方,好一阵后才问道:“那高阳平常时候是在什么地方?夜里他会回城中休息么?”
鲁桐摇了摇头,“这高阳倒是十分警醒,这几日里都是驻守在城上,偶尔到藏兵洞旁的石室里休息一会儿。”
袁无为微微蹙起眉头,这却有些棘手。
藏兵洞留有一营预备队,这应该是高阳的亲卫队,或者说是精锐所在,高阳本人也是太息期高手,自己若是单枪匹马去,除非能准确把握住对方的行动规律,一举击杀,一旦被其逃脱,有其亲卫队作掩护,恐怕在要杀他就不易了,而且也不清楚其亲卫队中有无术法高手。
“同化兄,可知这高阳贴身亲卫中有无术法强者?他本人是否喜用术法武器这一类的东西?”
鲁桐思索了一下,迟疑着道:“没有听闻高阳提起过,此人深居浅出,和我们这边接触不多,我只知道他的武道水准不俗,起码是太息期以上了,他的亲卫队中亦有天境以上的高手,相当麻烦。”
“哦?”听闻高阳的亲卫队中都有天境高手,袁无为也有些意外,像蔡州军中除了家主袁怀河外,其他人的亲卫中有用术法武器的,但却没有把天境高手用作亲卫的,这淮北的水还真不浅。
“文極,你觉得如何?”袁无为把目光转向旁边一直在窗户边小心打量的袁文極,随即又问道:“同化你能靠近高阳那边么?”
鲁桐迟疑了一下,“我和高阳没有交情,恐怕过去会更让人起疑心,除非有合理的理由,但又怕时间上赶不及了。”
袁文極摸出一枚弧形琉璃镜片,小心的探出窗户,然后运足目力观察着,一点一点的挪动着镜片,一时间没有答话。
袁无为也不催他,静静的等候着。
“同化兄,藏兵洞那边的结构图你这边可有?”好一阵后,袁文極才突然问道,但是目光依然在望着远处。
鲁桐想了一想,“我这里没有现成的图,但是我对那边还是比较熟悉的,凭记忆可以画一张草图出来。”
“结构复杂么?我是说藏兵洞和其周边的石室多么?还是只有那么一两间石室?另外,能不能确定高阳肯定住在石室中?”袁文極一连几问。
第一百二十章 差距
袁无为和鲁桐的眼光都锐利起来,他们听出了袁文極是想要在藏兵洞旁石室上做文章。
“文極,你有什么想法?”袁无为沉吟了一下才道。
“三兄,我观察了一下,那藏兵洞每个面积不小,而且是都修筑在城墙下的石梯旁,洞口虽然足够大,但却挨得很紧,如无意外,应该是高阳用于安置预备队的,紧邻石梯,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立即上城墙。”
在经历了几场战事之后,汝阳八柱幸存的角色都迅速成长了起来,袁文極尤为明显,考虑问题更周密更成熟。
“嗯,挨得很紧,你打算怎么做?”袁无为当然知道袁文極的拿手绝技,点点头。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袁文極脸上露出几分紧张之色,但随即决然道:“既然挨得很紧,那就是我们的机会,我观察了,每个藏兵洞门相距不过十米,而且因为与石梯的夹角原因,第一个藏兵洞更受限,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封住后面两个藏兵洞门,第一个藏兵洞即便是士卒出来也会被后面的火势给封住,因为他们被石梯上部挡住了去路,届时如果再有足够的火箭,只需要五十名弓箭手,我们可以活生生将这五百精锐彻底消灭在藏兵洞中!”
袁无为轻轻的敲击着木桌,“高阳若是在石室中,由我来解决,哪怕再有两个高手来,我也一样可以解决,关键在于我们要突破上墙,并在最短时间内赶到藏兵洞处。”
看见袁无为的目光望过来,鲁桐也是一阵苦涩,他也知道这些事情免不了,但是第七军和第九军虽然在他控制之下,却并不稳固,尤其是新近接管的第七军,包括梁赞和顾华在内的人都在拉拢和掺沙子,让他也不得不煞费苦心的去维系。
这种情况下,要想让自己冒然让开城墙防御,让蔡州军登城,风险不小,一旦被将士抵触,极有可能就是一场变乱,甚至直接倒戈反噬。
他原本是希望蔡州军能够通过几番鏖战彻底消耗高阳部军队,待其损失重大之后,再来择机让蔡州军登城,一鼓而下,但现在看来蔡州军更多的力量是集中在打击城外尚云流部上,而不肯浪费在守城的高阳部,毕竟攻城战损失要大得多。
“同化兄,我和文極带一百名士卒上来,这没问题吧?”袁无为也知道鲁桐现在的困难,稍不留意就会功亏一篑,他也不敢把鲁桐逼急了,所以沉吟了一下才提出要求。
听得袁无为说一百人,鲁桐心中稍稍宽了一些,想了想道:“一百人我可以想法,趁夜我把守卫城门的人调开,由我亲卫队亲自守御,但时间要快,否则就要起疑心,另外你们也需要伪装潜伏靠近城门,不能让城墙上岗哨发现。”
“嗯,那就这么定了,我和文極带一百精锐进城,五十人封锁藏兵洞,另外五十人守住城门,这样对外也可以有个交代。”袁无为断然道:“同化兄,我觉得你也不必太顾首顾尾,有些事情迟早也要挑明,成王败寇,到时候,没有人会记得那些小节,他们只会看到现在谁在统治这里。”
按照之前的设计,鲁桐是准备将自己打扮成为一个受到梁赞压制打压的姿态,而后蔡州军破城,鲁桐被诬为替罪羊,最后“被迫”降了蔡州,这样一来作为颍州投降派的代表,鲁桐可以顺理成章的与蔡州袁氏合作,慢慢将颍州和亳州纳入蔡州势力范围。
但设想很好,可每一出戏却都难以按照剧本来演,现实不允许,而蔡州也不会按照鲁桐的要求来。
一旦颍州入蔡,那么颍州只能是袁氏的颍州,而非鲁桐的颍州,鲁桐只能成为代表颍州这个特定区域为颍州人在袁氏统治下争取利益,而非独立于蔡州之外,这一点是必须要搞明白的。
……
轻盈的一跃,许子清收回手中的罗汉刀雪亮如月,欣然入鞘。
蔡州军终于退了,但退而不乱。
即便是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蔡州军仍然打得有声有色,丝毫没有因为兵力劣势而畏手畏脚。
两度的侧翼突袭甚至险些将张越的第三军两个营打溃,这也让张越有些恼羞成怒,亲自持矛上阵,但一样没有讨得半点便宜,对方的一名军都虞候显然是天境高手,论实力并不是弱于张越,甚至还略强。
一番搏杀下来,二人都是带伤而归,都颇有不服之意。
许子清坐镇,但到最后仍然有些按捺不住随势掩杀,只不过蔡州军连续不断的反击,后退,再反击,也让第二军吃足了苦头,饶是许子清亲自带队突击,依然未能取得多少实质性的战果。
在紧邻颍水河岸边上坐镇的王邈和梅况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敌军只有一军出阵,另一军压阵,己方两军围杀,但效果却不佳,战斗力的差距相当明显,单单从双方的战损来看,淮右第二军、第三军的伤亡人数甚至还大于对方许多,这也让王邈和梅况脸上无光。
难怪主君一定要让第二军、第三军来和蔡州军碰一碰,而对于河朔两军则是没有提任何要求,这就是差距。
两军对阵,一眼就能看出真正经历过血战的军队和未曾打过硬仗的军队在气势气质上的差异,而一旦交锋,阵前转换,推进速度,遇到袭击时的应变,无一不落后于对手,这也难怪明明在兵力上的优势如此明显,却始终无法对敌人造成实质性的杀伤,反而被对方经常用拖刀计回马枪这一类的小伎俩造成杀伤,这也是王邈和梅况最为无语的。
好在这两军虽然表现不佳,但是气势犹存,经历了这两日的恶战之后,尤其是到后来,战术变化速度也明显加快,已经有了一些应对之力,起码已经有一些回击之力了。
“主君让第二军、第三军来参战是正确的,这样军队是难以当大任的。”王邈话语里没有丝毫客气,眼神中更是多了几分不满,“训练是无法训练出一支合格军队的,更不用说训练都还是墨守成规,缺乏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战争了解了。”
梅况也忍不住咧嘴苦笑,这位衙推大人,说话还真有些尖刻,不知道许子清和张越他们听到如何着想?
但这家伙也的确有说这话的底气,无论是卢龙军还是成德军的表现都远好于第二军和第三军。
梅况观看了这两日里第二军和第三军的表现,如果将这两军放在那一日界牌河岸那一战中去,梅况估计恐怕还等不到自己赶到,这两军就要被蔡州精骑给击溃了。
一缺经验,二缺气势,三缺韧劲,这就是现在第二军、第三军的问题,两日的战事让其有些改观,但还不够,江烽提出的让第二军、第三军乃至后续的第四军、第五军都要尽早投入战争,经历战争洗礼,这个意见相当中肯,否则在日后越来越残酷惨烈的战争中这样的军队难堪大任。
“衙推大人,这其实也和我们淮右之前除了在浍州之外未曾经历过像样的大战有关系,毕竟我们淮右的成长时间太短了一些,就这么两年,如果真要频繁遭遇像固始保卫战那样的恶战,恐怕我们淮右也不复存在了。”
梅况的委婉解释让王邈也默然。
王邈虽然对许子清和张越不大看得上,但对梅况还是相当尊重的,不仅仅是梅况的武道水准超群,而是梅况性格沉稳谦逊,看问题也很客观。
就像他说的,淮右政权成立时日尚短,不可能经历太多的恶战苦战,否则江烽的这点儿家底早就被打光了,哪里还轮得到淮右的存在?
只是看到眼前这第二军第三军拙劣的表现,王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两军对一军,双倍优势,这一战居然还是打成这样,要知道蔡州军还有一军坐镇未曾出战,这不能不让王邈感觉到耻辱。
他已经下了决心,回去之后,要么将第二军第三军以及和第二第三军情况类似的第四军第五军全数推上战场,通过吴地战争来彻底磨砺,要么他就要向江烽建议,有成德军和卢龙军来对第四军第五军进行混编整肃,或者说得更难听直白一点,就是让卢龙军和成德军将第四军、第五军兼并重组,重新整编为四个军。
他甚至还打算向江烽提议,鉴于目前河朔三镇的局面,可以加大力度对和河朔三镇的招募,哪怕无法再像现在这样一下子招募到成建制的军队,但只要一个营、一个都甚至一个队的军队来投,那都是对淮右军队的一个有力补充。
要知道一个经历过几次战争的老卒往往都是三五个死去的士卒堆砌出来的,其经验是无法复制的,只能通过不断的战争换来。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夜火
良久,王邈才喟然道:“况兄所说亦有道理,只不过,吾观主君意向,若是稳定了吴地局面,怕是要向北面发展的。”
“哦?衙推大人何出此言?”梅况颇为吃惊,对王邈的这个推断大为震动。
他一直认为江烽之所以如此重视寿州水军,就是因为江烽的重心会放在江南。
吴越之地素来膏腴,江烽若是拿下了吴地西部,肯定会依托庐濠和滁四周,向周边拓展,比如蕲黄二州,又比如舒宣二州,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将会是江烽日后经营拓展重点才对,没想到王邈确认为江烽会向北发展。
梅况对王邈的印象一直很不错,江烽重视王邈自有其道理,另外王邈的战略眼光也素来为梅况信任,所以王邈这般一说让梅况十分惊讶。
“况兄,我知道大家都认为主君谋夺吴地,自然是看重吴地富庶,这也没错,但吴地富庶,在于钱粮,若是我们在吴地有所斩获,那么我们淮右所控之地便掌控江淮锁钥,光浍寿庐濠,我估计这是主君最低的目标,五州之地,人口过二百万,可以说根基已成,那么下一步该如何?是继续东向,与蚁贼、越国争夺吴越膏腴之地,还是南下谋夺蕲黄舒宣这等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
这正是梅况认可的,若说东向面临诸多困难,蚁贼和越国都不是好啃的骨头,那么南下呢?蕲黄舒宣这四州皆是软柿子,正好捏一捏才对。
“衙推大人看来还有其他判断?”梅况沉吟着道。
“嘿嘿,若是主君只希望当另一个杨行密,东进南下都是正理,但若是主君意欲为汉高,那么便不能倾心江南,而当谋夺齐鲁河朔!”
王邈的话振聋发聩,让梅况也是目瞪口呆。
饶是梅况自诩心志坚定,也一样被王邈的话给震得一愣一愣,好一阵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汉高?斩白蛇赋大风的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两百多年的登徒子?
“呃,衙推大人……”
“况兄叫我九郎就好,叫我衙推大人听得恁地生分。”王邈含笑道。
“呃,九郎,你这话可真的有些惊天动地,可是主君在你面前流露过此意?”梅况急需搞清楚这一点。
虽说经唐一代,整个中土的经济重心正在向江南转移,但是若是要论华夏道统正朔,毫无疑问天下士子仍然认为中原河水流域更能代表本身,狭义的中原便是指京畿河南之地,广义中原便是指关东之地,也就是京畿河南、河朔、齐鲁乃至幽燕、河东,只有掌控这一区域,你才能说你是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