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赋-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尘和李鼎默不作声,对于这种事情,他们也只能默不作声了。
商静秋说道:“我和爹爹来大夏采购药材,顺带将我们江南的药材带过来,试验一下大夏的水土。”
元正很想摸一下小姑娘的头,可小姑娘的父亲商河则是快步流星的过来了,脸上倒也看不出什么表情,但脚步就是很快。
如此,元正也只能将抬在半空中的手放下来。
商河来了,仔细打量了一眼元正,这个少年是自己闺女的师傅,商河有点不太相信这件事。
江湖上的事情,商河也略懂一些,从来不会有人无缘无故的对另外一个人传授一番剑道功法的。
外加元正的年纪过于年轻,也不像是能够让自家女儿进入象境的高人。
商静秋笑嘻嘻的介绍道:“爹爹,这就是我的师傅,他可厉害了,可以乘风而行,有着道境修为,其剑法惊天地泣鬼神。”
吹嘘的老毛病又犯了,商河对此很无奈,元正也是如此。
女儿都承认这个师傅了,商河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见过少侠,敢问少侠高姓大名”
小姑娘一直都以为元正是大侠,从头到尾也不曾知晓元正的名讳。
都是魏人,在魏国境内,元正的名气也是挺大的。
自然不能将真名字说出来了,免得商河会产生天大的误会。
元正淡然道:“在下宫恒,我知晓前辈你,是无忧药铺的主人,以往我在青山郡调查过一桩案子,恰好遇到了你的闺女,见其根骨不错,也心地善良,便传授了点剑道。”
有些事情,还是一开始说清楚比较好。
说自己的女儿心地善良,只是这个缘由便传授了自己女儿不俗的剑道,有些牵强。
也许,在商河看来女儿的剑道的确是不俗了,可在这位年轻师傅的面前,可能就不是那么的体面了。
商河老道的问道:“你既然是我女儿的师傅,那你我便同辈相称,叫我一声老商就行了,无需前辈前辈的叫。”
“话说你来大夏干什么,从大魏到大夏,要走不少的路啊,何况是这一阶段的红河,真的是南辕北辙了。”
元正自然听得出来,这个老商有些不太放心他闺女的师傅,故此试探了一番。
笑颜道:“实不相瞒,这一次是陪着我的伙计负笈远游,顺带我自己游历一番,我们先是从大魏进入大秦,然后穿越玉虚山脉,跋山涉水到达此地的。”
闻得此言,小姑娘欢实了起来,眼冒金星的说道:“师傅,您竟然带着两个伙计,穿越了玉虚山脉,我可是听说玉虚山脉里的有很多强大的不得了厉害妖兽啊。”
商河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李尘和李鼎,以商河的人生阅历看来,这两位虽说有那么一星半点的书生气,可不管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也是,江湖上,哪里会有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负笈远游的架势,倒是摆出来了。
元正故作谦虚的说道:“我们在玉虚山脉里也是夹着尾巴做人的,有些兽王可比肩天境强者,走了不少的绕路,才穿越了玉虚山脉,并非笔直的穿越。”
便是如此,小姑娘也羡慕的不得了,要是自己和师傅一起穿越整个玉虚山脉,那该多么的痛快啊、潇洒啊。
商河对自己女儿的表现哭笑不得,作为一个女娃娃,怎么就那么喜欢江湖,喜欢探险呢。
“既然有缘遇到了,那还请老弟随我去驿站里,略作休整一下,咱们一起去大夏境内。”商河邀请道。
李尘和李鼎觉得这话有些不太对劲,却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不太对劲。
元正则是听出来了,商河也是心知肚明,看出来元正三人没有通关文牒,想要进入大夏境内比较麻烦,故此来了一招顺水人情。
两人都是心照不宣,谁让自己的女儿,还真的跟着这位老弟学了点真材实料。
元正也不拒绝,道:“好啊,能在异国他乡的边境遇到故人,自然要结伴而行了。”
几人开始往驿站里走去,外面马车上的箱子还是没有卸下来,听小姑娘的口气,里面都是药材种子。
如今到了秋季,过了种植的季节。
可药材的生长规律是不能按照四季轮回衡量计算的。
驿站里有多个大院,来往这里的人很多,江湖庙堂上的都有。
院落还算是气派,起码还有着装修不错的院墙,有着嶙峋的假山。
从大街上来到这个院落里,商静秋一直黏糊的跟在元正的后面,这让当老子的商河心里忒不是一个滋味。
就差抱着元正的手臂,撒娇耍欢了。
凉亭里,元正如愿以偿的喝到了正宗的大红袍,抿了一口,顿觉在玉虚山脉里的惊心动魄过后的疲惫一扫而空。
至于小姑娘,则是老老实实的站在元正的身后,负责给元正倒茶,手上还拿着一个秀气的茶壶。
商河坐在元正的对面,有种老丈人看女婿的倾向。
元正坐在商河的对面,有些一言难尽的感觉。
李尘和李鼎则坐在假山下面的那个桌子上,品着茶,吃着点心。
商河好奇问道:“不知晓老弟出自于何门何派,日后也让我的闺女去看看,见识一下各位师尊,太师傅,总得讲个规矩,不然的话学了剑道,还不知道自己所属何门何派,那可就有些不像话了。”
商静秋心里也是这样的想法,还不知道自己的师傅来自于何门何派呢。
这也符合人伦常理,商河这话问的也没有啥毛病。
也等着元正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百五十章 窥探一角
刨根问底,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细细思量,权衡得失,做出选择。
这是中年男人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也不能说喜欢,大概是这世道过于险恶,只能这样去做了,慢慢的也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元正笑道:“家传武学罢了,至于传授给小静秋的凌邪三剑,是我偶然顿悟自创的,也谈不上犯了什么忌讳。”
商河没有问出更多的事情,挤出一抹赞赏的笑容说道:“老弟果然少年英才,如此年轻,就能自创剑法了。”
元正觉得商河这个人有些老旧,过于谨慎,也许是牵扯到了自己女儿的事情,才会如此,看商河的面相,也不像是太难缠的人。
应道:“高看我了,我也想知道小静秋如今的剑道修为如何了。”
小姑娘立即来了兴致:“我在师傅你的面前露上一手,让师傅看看徒弟我有没有长进,也好让师傅指点一番。”
商河没有说话,自己 不方便做的事情,让自己的女儿去做。
他也想看看,这个少年人到底有多厉害。
这一次的商队里有着不少武夫一路护送,也有部分厉害的武夫,来自于名门大宗,事后便可知晓这个少年人的根脚了。
元正呵呵笑道:“好啊。”
既是检验商静秋的进展,也带了那么几分演武切磋的意思在里面,这个庭院顿时热闹了起来,旅途的疲惫,也在小姑娘的银铃般的笑声里逐渐的散去。
李尘和李鼎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对于人家师徒二人的事情,他们不感兴趣,对于其余的武夫,这两人也不想打交道。
元正和小静秋站在场中央,看热闹的人围了一个圆圈,等期待着这师徒二人的比试。
商河的身边跟着两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人,神色淡然的看着元正。
小姑娘煞有其事的先做执剑之礼,然后郑重说道:“徒儿商静秋,请师傅赐教。”
这么正式的商静秋,元正还是头一次看见。
然后也换了一个执剑之礼,说道:“拔剑吧。”
元正没有拔剑,木剑他拔不出来,狱魔也不敢拔出来了,有些难办。
小姑娘见状,心里想着,自己离开师傅以后,在剑道修为上也颇为刻苦,哪怕知道自己打不过师傅,也想要通过自己绝妙的剑法,让师傅拔出一柄剑。
直接催动真元,先是开合之剑,抖落出了一个圆融如意的剑花迷惑视线,紧接着,干脆利索的一剑竖劈向了元正。
有些阴柔的真元,汇聚成绵延的剑气,朝着元正袭杀而来。
元正微微侧身,避开了这一杀剑,接着聚气成刃,颇为随意的运转出了开合之剑,随意一剑轻舞过去,数十道轻微的剑气,射向了这个活泼可爱又有些轻盈的小姑娘。
可聚气成刃,便已经算是高手。
没有雄浑的真元,是不可能做到聚气成刃,所谓的聚气成分,全靠真元支撑。
根据修行的剑道法诀和玄门功法来决定消耗真元的多寡。
小姑娘的表情有些凝重,她见过师傅出手,岂是潇洒了得。
不敢托大,老老实实的横剑于胸前,撑起一道护体罡气,在撑起这道护体罡气的时候,小姑娘的真元极具消耗。
铮铮铮
以守剑为根基,撑起来的护体罡气勉勉强强的挡住了元正的杀剑。
小姑娘微微调整气息,欲近身元正,好给师傅留下一个好印象。
可不曾想到,师傅一个神来之笔的瞬移,就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看着那张俊美的脸,小姑娘略有些恍惚,在日光的照耀下,师傅的脸庞很白皙,很梦幻,也很有棱角,是真正的身长壮,美姿仪的少年。
元正温和说道:“不错啊,虽说象境修为有些虚浮,可也到达了象境,暂时也不想要想着如何突破自己的武道修为,先将凌邪三剑扎扎实实的练好。”
“只有真元沉淀下来,方可厚积薄发,到了那时,哪怕是乱晃手中的剑,都会衍生出外人看不懂的神奇剑道。”
小姑娘从迷蒙中醒来,重重的点了点头。
商河向身边的人低声问道:“可曾看出那少年的跟脚”
“没有,那少年的修为,远在我们之上,此行的人,无人可胜那少年。”
商河有些苦涩的笑了笑,难怪自己的闺女如此上心,原来这少年,是真的意气风发的恣意少年。
没有多余的鼓掌叫好,热闹很快散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去忙活的事情。
回到凉亭里,小姑娘试探性的问道:“不知道师傅这里可否有适合我的功法修行,我也只想真元需要沉淀的道理,可是按照日积月累的土办法,也很难将真元沉淀升华。”
“还希望师傅可以指点迷津。”
这话说的有些小心翼翼。
商河头一次对自己的女儿流露出了不满:“武道一途,有些东西是不外传的,你已经凌邪三剑可以修行了,怎么变得贪得无厌了。”
徒弟找师傅传授功法秘诀,多数情况下,徒弟都要准备好自己的孝敬钱。
商静秋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可是商河还是清楚的。
也并非商河拿不出那笔银子,而是商河能看出来,元正也不是一个穷酸的主儿,或许身家比商河都要厚实很多出来。
所谓的孝敬钱,还真的不知道要拿什么来孝敬。
商静秋有些沮丧的低下了头,可怜巴巴的看了一眼自己的爹爹。
元正打了一个圆场说道:“本命功法这种东西,还得看缘分,我也不是藏私,而是小静秋暂时根基并不牢固,也不知道修行什么功法好,等她在日积月累一段时间后,再来决定。”
“我那位背负书箱的伙计叫李鼎,也在象境,可到现在也没有合适的功法修行。”
世间抵达象境的武夫其实也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无非两点,一来是自身的根骨悟性太差,二来也是没有合适的功法修行。
象境之前,吃苦耐劳,勤能补拙,天道是可以酬勤的。
象境之后则是一道分水岭,除却自身对武道孜孜不倦的追寻,还需上佳的悟性,以及还算上的了台面的功法,如此才能继续在武道一途上走下去。
等到了元境,则又是一道分水岭。
那就需要真正的修为了,可以说人生阅历,可以大战之后的感悟,也可以是忽然有一天开窍了,没有具体的定数。
小静秋若有所思,然后说道:“可是等我真的需要功法修行了,到了那个时候,师傅又不在我的身边,我该怎么办呀。”
入了象境之后,小姑娘愈发的体会到武道一途的精妙,在街坊邻居面前表演一下乘风而行,将会出现无数的赞美之词以及雷动的鼓掌声。
这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小姑娘体会到了武道一途无穷无尽,暗合天地大道的奥妙之处,也真的激发了小姑娘在武道一途的执念和信仰。
她也不期待自己日后能够成为多么伟大的武道巨擘,只是觉得,自己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就要负点责任,尽力而为,走到哪一步是哪一步。
尤其是听说到了元境之后,可以延年益寿,永葆青春,小姑娘更是来劲了。
哪个姑娘不希望自己永远都是青春韶华的美丽模样。
元正嘴角微微上扬,哭笑不得的说道:“原来你打的是这个主意啊,无妨,这一段时间我便跟着你们的商队,等你定向了我在离开。”
“我只是游历,也没什么正经事,可以帮衬你们一段时间。”
商河心里倒也不介意,那位镖头都说过元正在这里是无人能敌的,身边有着一个高手坐镇,来到大夏境内后,商河也能稍微放点心。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有没有高手在身边,是截然不同的心情。
可惜啊,商河的家底儿终归不是那么的厚实,正儿八经的武道巨擘,他也掏不起那个银子那个收买。
小姑娘如小鸡啄米式的连连点头。
元正这会儿对商河问道:“你们走靠近大魏的那一段红河,更容易进入大夏,为何非要来到大夏和大秦的交界之地进入大夏呢南辕北辙不说,你们一路上人也多,耗费的银两粮草,一路上可能还会遇到歹人,不太划算啊。”
商河是生意人,一个生意人将生意做到了异国他乡,也的确是本事,只是选择的这一条路线,真的是不敢恭维。
不过元正也清楚,商河不会无缘无故的选择这一条南辕北辙的路,才问了这个问题。
商河先是叹息了一声,然后愁眉苦脸的说道:“谁也不想绕路啊,可是另外一条路门槛太高,都被大魏北方的大佬给垄断了,我们南方人想走那条路,不容易不说,而且指不定哪一天就遭人暗算了。”
南北之争,自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
北方人不喜欢南方人的磨磨唧唧,斤斤计较。
南方人也不喜欢北方人的恣意妄为,以武服人。
这种争斗注定是没完没了的,因为无论南北,其实都是道理。
元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那一段红河的确在大魏最北方了,南方人到北方,也是有些提心吊胆,尤其对于生意人而言。
南方人在很多事情都有很多门道,头头是道,起码所做之事还是符合章法的。
而北方人,有门道的情况下就不说了,若是没有门道,就是黑整,黑整这种事情不太好分析局势,也不好判断对方的意图,不讲究,却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元正也想到了很多事情,若无足够的利益,也不会让南方的生意人跋山涉水离开家乡的。
下意识问道:“难道大魏境内挂彩的人那么多,你们将药材生意都做到大夏境内了,看你们的样子,是打算囤货,顺势在大夏包下田地,开出一个药园来。”
在其余的国家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