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又突破了-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桓惠王治国不当,每多任用亲信谄媚之人,欺上瞒下,使韩国力日下。
韩非子多次尝试无果,反而遭到桓惠王嘲讽敌视,所提建议大多起到反面效果。
他成为圣人后,视角不同,许多常人不敢想不敢为之事,他也曾想过。
对他来说,夺了韩王权柄,凭自己身份,登基成为韩王并非做不到。
但他所学所行皆以法家为规范,若篡夺君权,实为天下之大不韪,所谓刑法不避士大夫,他若夺君权,便是古今最大的罪,与所学背道而驰。
所以韩非被所学和自己的人生经历,画地为牢,禁锢在了韩国,一身本事没有施展的机会。
近几年他着眼六国,眼见秦人日益强盛,以他眼力,已经能看出秦具备一统之相。
故而愈发心灰意冷,知道韩人回天乏力。
此时他独自坐在寝殿内,手里拿的却是赵淮中送过来的一卷书信。
五国合纵攻秦之初,赵淮中共写了三封信,第一封给太子丹,第二封给齐王建,第三封给的便是韩非子。
手中的信,韩非已经看过多次,但仍是忍不住拿出来再看。
信上内容写在五国攻秦之初。
但此后五国攻秦的每一步,乃至最后结果,都被赵淮中所预见,桩桩件件,分毫不差的写在信上,送给了韩非。
信的后半段,还写着秦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并且邀请韩非子入秦。
其中一段内容,写的是韩非子若入秦,赵淮中将倒覆相迎,若韩非子愿意,可让其出任廷尉(掌刑法,即等同于最高大法官)一职,位列九卿。
固有历史当中,韩非子也曾入秦,但因其韩人宗室的身份,无人敢用,怕其反复,心向韩国有复辟之念。
后来韩非在秦,被同门李斯等人合谋所害。
但到了赵淮中这里,却是没什么不敢用的。
这方世界有仙魔传世,绝对的力量决定着一切。
只要赵淮中保持强大,秦人保持强大,一切的异动都是可控的。
且身为帝王,要行前人所未行之事,当聚拢人才,有容人之量。
赵淮中给韩非子的信,最后写道:即为圣人,当共创人族盛世,大秦若得韩非,如虎之添翼。合秦之力以镇压异族,为人族开太平,为万民谋福祉。
赵淮中说的很高大上,是真心话,但更主要的原因,就是馋韩非子这个人。
法家大成的韩非子,赵淮中很确定,他的成就,不会止于当前。
最少也是圣人境巅峰。
这么强的助力,不能弄到手底下来调教调教,白特么穿越成这大秦之主了!
所以他给韩非子的信,极尽蛊惑之能事,大饼画的老圆满了,目的就是先把韩非子弄到大秦。
其他事以后再谈。
韩非子看过信之后,犹豫良久,到此刻仍无决定。
他曾给其师荀子写信询问,荀子让他自己考虑决定,但在信中言道:异族环伺,人族危难之中,即为圣人当有所担当,不能将目光局限在一国一时,应着眼天下…
————
七月中下旬。
秦军忽然从魏境调转枪口,蒙骜所部挥军八万,从魏境新得的朝歌城南下,突袭韩境。
王翦所部追击赵人后,亦未回咸阳,而是由西向东,也挥军闯入韩境,与蒙骜配合。
秦军兵分两路,共十五万众,合击韩国。
此时秦人新破五国合纵,气势如虹。
而其他各国新败,且正在联袂攻齐,根本无力干预秦人攻韩,包括韩人自己也有四万兵众,跟随在其他几国身后,想去齐人那里占便宜。
秦人突然大举攻韩,势如破竹,韩人所部兵马,触之即溃。
秦军大举入韩,兵锋所向,直指新郑。
韩桓惠王差点吓疯了,急招群臣商议,但尴尬的发现,根本没有足以匹敌秦人的战将和兵马。
想要抵抗都不知该从哪做起。
韩人就像一个小媳妇,看见大秦恶汉登门,手里却没有武器抵挡,且衣服单薄,曲线毕露。
后来小媳妇惊叫一声,能做的就是闭上眼睛,祈祷大秦恶汉发善心,最好是自己离开。
韩桓惠王这时候才想起韩非子,急招韩非子入宫。
韩非子心下暗叹:“果然来了。”
赵淮中给他的信里写的明明白白,大秦连番动作,最终的目标就是攻韩,这一次大秦要将韩人彻底吞掉。
这和固有历史有着巨大的偏差,全面伐韩,提前了至少十年。
固有历史当中,秦不急于伐韩,原因很多,但主因是一旦伐韩,则剩下五国必定联手抗秦。
所以始皇帝一直等到国力充盈,足够鼎盛,才动手行事。
然而眼下这方世界,和固有历史偏差非常大,仙魔之力传世,妖魔环伺,时机稍纵即逝。
赵淮中要是等上十年再徐徐图之,那就太过被动了,妖族也不会给他那么充分的准备机会。
所以眼下五国新败,无力干预。
妖族刚刚出世复苏,力量亦不足,赵淮中毅然决定,以雷霆之势夺韩,先将韩吃掉再说。
谁不服就干谁。
再不行自己也可以撸起袖子上去干嘛,挂逼出手不信干不过谁。
七月,秦人两路大军,直入韩境,步步紧逼。
秦人全面攻韩,把正在热火朝天打齐人的几国,都给弄蒙了。
韩人去齐国凑热闹的兵将,骇然反应过来,急速回援,在前线和蒙骜,王翦所部遭遇。
可惜以韩军之力,宛若小溪遭遇长江,溅起的水花有限,被秦军主力一举击溃。
秦军高歌猛进,一路逼至韩人国都新郑。
至此时,秦军伐韩约有一个月,时间处在八月下旬。
秦军逼至新郑,王翦以兵圣之尊,亲自登空念伐韩檄文,讨韩桓惠王无道,民不聊生,韩人每况愈下,街上行乞者屡见不鲜。
讨韩人群臣无能,无治国之才,尸位素餐…
讨韩人宗室掠夺民脂民膏,民穷而韩人宗室奢靡无度。
一番檄文念下来,韩人被埋汰的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韩人宗室皆期望韩非子能出面抗秦。
然而韩非子提前已经离开了新郑,说是去访师荀子,此时已不在韩境。
秦限韩三日,出新郑以投降,允诺不杀韩人宗室。
若逾期不出则强攻,屠戮韩人宗室全族。
其实这是吓唬人的,不论从哪方面考虑,伐韩都需要展现仁者胸怀。
这是个套路,不管事后是不是要清算后账找理由杀人,刚开始,都要许诺人家只要投降,坚决不杀,做给天下人看。
这方面,赵淮中也不能免俗,不准备现在就杀韩人宗室。
至于以后杀不杀,就看韩人投降后的表现了。
三日之期已至,韩桓惠王想在王宫内自绝,以全韩人宗室最后的自尊和颜面,然而王翦登空而起,在最后关头救下了桓惠王。
其实桓惠王自己也没有死的勇气。
他拿着上吊的白绫,站在椅子上一直等到王翦升空,才把椅子踹翻。
王翦又是鄙夷又是好笑的将他救了下来。
他死了对秦人伐韩的名声不利,有韩人怜其死,事后便容易生乱。这个时代的宗族,国家地域观念,是非常强的。
桓惠王起码现阶段还不能死。
八月二十三日,韩人宗室出新郑以降秦。
在这方世界,大秦元年,秦王便断然出兵,吞韩以强秦。
消息传出,六国…现在应该叫五国震惊。
其中又以魏人最是惊惧,因为秦吞韩后,已经能从两侧环绕魏境,随时都可以发兵威胁魏人大半个国境。
据说魏午在宫里好像又哭了一次,心伤生不逢时。
八月末,天晴,万里无云。
咸阳。
全城都在欢庆的氛围当中,赵淮中负手站在秦宫城楼之上,瞩目以迎接伐韩凯旋的王翦和蒙骜所部,包括他们带回来的韩人宗室成员。
当然,还有韩人手中持有的那部分仙台柱!
第147章 灭国收获
上午,天气晴好。
归来的秦军,由南门入城,大队兵马等在城外渭水沿岸。
他们抬头就能看见正在升空,出现在咸阳宫上方的大秦君主。
这位新王加冠登基不足一年,便迈出了东出第一步,灭韩以强秦。
这是秦人数代积累布局,期待完成的宏愿,在见到赵淮中升空的刹那,十数万秦军自发跪地,狂呼‘大王’,山呼海啸。
“大王、大王,大王,大王!”
这次不能再出四个二了…赵淮中伸手虚拂,地面跪伏的秦军,倏然停止呼喊,瞬时间落针可闻。
从惊天动地的喊声,到刹那静止,只因为赵淮中的一个手势。
后方,车架上,一众被俘的韩人宗室成员无不面色惨淡,被秦军和赵淮中的气势所摄。
“臣王翦,灭韩以归,韩桓惠王自请罪己诏,愿降秦,请大王定夺!”
王翦站在秦军最前列,仰望空中的大秦君主。
这也是设计好的台词,早有掌管礼仪,位列九卿之首的奉常(官衔),在王翦入城前和他沟通过多次。
“允!”赵淮中的台词就这么一个字。
他过来的主要作用是刷脸。
允就是同意。
此时韩桓惠王从后方车架上下来,身躯佝偻苍老,神色中透着羞惭,脸色涨红。
他手托韩王印玺,跪地说自己是罪人,不配韩王之位,而今大秦得天下正统,愿意降秦,请高贤明主秦王接纳韩人吧啦吧啦。
意思就是他没管理好韩国,自己有罪,谢谢大秦拯救韩人,从此将韩交付於秦。
也就是他被大秦打了,还得说谢谢,你打我打的对,是贤德之举,成王败寇,要再三请求秦收留拯救韩人。
这也是套路的一部分。
赵淮中伸手抓摄,韩王国玺化作一缕流光,升空落入他手中。
桓惠王又哆哆嗦嗦的取出一个青铜匣,其上符号繁密,再次双手呈上。
赵淮中伸手,那铜匣也被他摄入手中。
这铜匣亦是宝物,乃上古传承下来,韩人当年迁都到新郑,就是用这铜匣,封存放置仙台柱。
此次秦人灭韩,韩人手中的那部分仙台柱,便封存收放在匣子里。
赵淮中取了铜匣,身形回落,转眼消失在咸阳宫内。
刚才落针可闻的咸阳城,这时才响起如潮的欢呼,那是城内民众自发庆祝的声音。
秦宫。
赵淮中坐在王座上,注视着王翦等将领依次走入。
蒙骜和杨瑞和留在韩境,处理兼并韩境后的各类事务,并未回咸阳。
王翦身后是蒙武,内史腾等大将。
“臣,王翦,蒙武,内史腾,王贲…见过大王。”众将齐声道。
王翦又亲自上前,递上一份竹简奏表,由内官呈给赵淮中。
奏表上却是记录着韩人的领土多少,城池多少,人口多少,此次吞韩所得多少等内容。
还有从韩王宫内找到的库藏宝物多少件,以及其他各类所得。
嘶…这抢劫真是个致富的上佳途径,韩国积弱至此,将其吞并后的收获,仍然让赵淮中眼前一亮。
竟有这许多好东西!
他掌管夜御府时,薅的是各家宗门教派的羊毛,眼下成为国主,就开始薅其他国家,韩人是第一个。
赵淮中简单看了遍奏表清单,脸上淡定,心里乐坏了。
“大王,按礼制可接见罪臣国宗室成员,当然,大王若不愿也可不见。”九卿之一的奉常出列提醒道。
赵淮中要是不见韩人,就相当于一种羞辱和藐视。
很多国主吞并其他国家后,都不屑于一见亡国之君,毕竟是败军之将,落毛的凤凰。
赵淮中倒是无所谓,韩国已灭,没必要吝啬到连面都不见。
“让他们进来。”
俄顷,便有内侍带着韩桓惠王和一干韩人宗室成员入殿。
共有过百人,都是韩人宗室的直系。
韩王为首,以及他的子女、宗亲等等。
数次来秦的裕候韩毅,也在其中。
众人皆是面色苍白,弯腰收肩,战战兢兢。
这些韩人宗室如今已成了板上鱼肉,在殿内秦人众臣的冷眼注视下,如同待宰羔羊。
秦臣队列里,少府和治栗内史俩个老臣,满脸红光,一扫之前找赵淮中哭穷时的愁苦。
这次打韩人,就像赵淮中所说,根本没花秦人自己的钱。
缺钱打仗,赵淮中让蒙骜从想要议和的魏人那里要。
不给就和齐人合伙攻魏。
形势所迫,魏王至少不敢在眼下这个关头拒绝,拉锯了几次,也是在争执该拿出多少钱粮来合适。
随后秦人攻韩,魏人出钱。
少府和治栗内史两位老臣因为此事,差点乐疯了。
咱们这位大秦新王霸道是霸道了点,但是抢别人的钱打自己的仗,是真的舒坦。
人群里,有个站在桓惠王身后的女子,引起了不少秦臣注意。
韩人亡国之族,竟有如此丽人。
那是个妙龄少女,一身黑色带暗绿底纹的韩人国服,螓首低垂,却掩不住天香国色。
其肤白如美玉,细腻如精瓷,鼻翼小巧而鼻梁翘起柔美的弧线,唇形如刻而唇瓣润泽。
她是那种娇俏玲珑型的女子,身材不算十分高挑,但比例极好,腿长腰细,臀儿丰腴如一轮满月,在裙下隐然浮现出轮廓,让人不由得想到要是其摇曳起来,必定十分迷人。
少女的一双大眼睛戚然欲泣,显是在心伤韩人亡国,楚楚可怜。
秦臣中也有老海鲜人,顿时暗敢心动。
这种小美人要是弄到榻上去糟蹋一番…实有不可描述之妙。
尤其是韩人亡国,这些宗室之人,已成待宰羔羊,任人鱼肉,不玩白不玩。
有秦臣出列,一本正经道:“大王,臣请赏,愿以年俸做抵,想要那韩人宗室之女。”
这种无耻之言并不奇怪,儒家未兴前,没那么多条条框框。
战国时便有不少国家被灭后,君主将亡国之女,财物所得等等,分封赏赐给有功之臣。
即便是儒家大兴以后,仍有罪臣家中女眷,被送去充妓的规定。
赵淮中还没说话,倒是那桓惠王身后的美貌少女,自行咬牙上前一步,道:
“秦乃当世强国,我韩人不战而败於秦之手,献国纳贡,愿意臣服,秦人便以此礼待我韩人宗室吗?我韩人入秦首日,秦臣便要辱我,不怕被世人耻笑?
秦主若如此,何谈统一天下之志。
吾虽女子,也明此理,难道秦臣不知?”
少女的词锋颇为犀利,尤其是面对虎狼强秦,群臣环伺,居然敢站出来说话,以求自保。
赵淮中挥手让那个臭不要脸的海鲜大臣退回去,问那少女:“你是何人?”
裕候韩毅从后方跨出一步,深鞠表示有话要说,见赵淮中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才敢开口道:“此即为霁月,乃宗室之女。”
赵淮中想起来了,上次韩毅来秦,要送给自己当侧妃的桓惠王幼女,就叫霁月。
赵淮中笑了笑,没再搭理那少女,目光落向桓惠王及其身边众人。
桓惠王垂垂老矣,白发苍苍。
他身后还站着个中年人,神色颓然惊慌,却是韩安。
也就是原本应该在桓惠王死后,成为韩最后一任君主的韩王安。
这方世界的形势变化,对韩王安来说显然更为残酷,他还没把父亲熬走,韩国就被开挂的给占了。
赵淮中声音温和的询问了桓惠王几句,问他来咸阳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按礼制,将削掉桓惠王的君主头衔,其以后不许再以国主自称。
入秦后,将在咸阳赐宅以安顿韩人宗室成员,封其为韩候,从此享受秦人俸禄,成为秦之子民。
又有奉常出来宣读礼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