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某平行世界的男神 >

第98章

某平行世界的男神-第98章

小说: 某平行世界的男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力士表面微笑,心里面翻个白眼颇为mmp。
  他十四岁入宫,早年得则天皇帝的赏识,对李隆基也算是知之甚深。当年,李隆基的母亲窦氏被则天皇帝下令处死后,连尸首都不知道埋在哪里。而明明知道窦氏和嗣妃刘氏都是被冤枉处死的先帝李旦因忌讳母亲武则天会以此为由来刁难他而选择明哲保身提都不提,一切生活照旧。
  也许是这样的童年经历,也许是遗传了祖母武则天和李家一脉相承的凉薄寡情,李隆基为人的薄情程度其实是丝毫不亚于他的祖母和父亲。
  这样的一个人能这般宠爱着的孩子,岂是凡夫俗子?
  其实一开始,高力士真的只觉得这是一个纯孝柔顺的小孩,但是随着安泽一和李隆基一天天的关系亲近,天性谨慎细密的他在朝夕相处当中就渐渐地发现这个孩子的不同之处。
  谁家的小孩明天早上一到时间说起床就起床绝不会赖床半刻?
  谁家的小孩自己穿衣洗漱都不用他人帮助?
  谁家的小孩不贪嘴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
  连圣上或者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这个在当时才三岁的孩子就做得到。
  起床利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在吃饭方面更是,每道菜只夹一筷子,不多夹一星半点,吃什么都是神情淡淡看不出喜恶,丝毫不会让人看出来他钟意哪一个。
  可以说,凭着这份克制到堪比苦行僧的自律,他就知道,三岁看老,此子绝非池中物。所以后来,当朝臣感慨他练字的坚持与自律时,高力士却是感慨着“果然如此”的同时,也由衷地在心里面升起一种期待。
  ——————这大概是谁都会有的期待,对这个孩子的将来充满期待,却又希望他永远保持这副温柔澄澈不被污染的样子。
  所以,他为什么要想不开去为了那些人去招惹一个怎么看都前途不凡而且还是圣上心头好的小殿下?
  更何况,小殿下虽然比年长兄弟们在气度上更有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清贵矜持,但是对谁,包括自己和宫女们,都是笑容平和友善的。他也没有像其他王孙大臣一样对他的态度或鄙夷或讨好或忌惮,他对他的态度是尊重的,会礼貌的喊他“高叔叔”,而且还不是尊重他的地位身份,而是尊重他是一个平等的人。
  仅是这一点,他对他的印象就很不错。
  他看着那个在紫宸殿生活了两年的小豆丁,觉得两个人井水不犯河水,自己静静地看着,就可以了。
  其他的小动作,无需去做。
  不过很快,高力士就觉得,自己做对了。
  开元四年,也是716年,安泽一四岁的时候,山东地区发生蝗灾。
  蝗灾,安泽一是知道的。虽然在他记忆里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曾再发生,但是在古代的中国,蝗灾是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的。而在更早的时期,不,是在科学不曾普及、鬼神一说尚存在的时期,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
  想想他们信的蝗神,安泽一虽然在这个时代的时候可以理解,但是他心里面还是受不了的。
  在紫宸殿里,气氛很凝重。
  姚崇上奏道:“《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域,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劝。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就是《诗经》和汉光武帝都曾下诏证明过,蝗虫怕人,容易驱除。一把火烧了,蝗虫才能灭尽。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只是因为古代的百姓没有尽力。
  安泽一一边写着字一边一心两用的听着,觉得姚崇说的很有理。蝗虫说直接一点就是蚂蚱,那玩意油炸烤着都能吃,有什么好怕的?
  ……好吧,他也是没有见过蝗灾时期那大片大片飞舞的蝗虫,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他大臣议论纷纷,有不少不赞同的。用他们的话,就是蝗虫不宜捕杀,不然容易冒犯了蝗神。
  安泽一:蝗神个P!那是啥玩意?
  李隆基有些犹豫不定,姚崇这个时候准备加一把火,继续进言:“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古代有蝗灾,不杀的结果就是饥荒,蝗灾再蔓延一下,就是河南河北的粮食也会被啃没了,若是没有收获,百姓就会流离,国家安危不保。
  李隆基有些被说服,但是其他大臣依旧疑惧不安。这个时候,他在移动目光的时候,意外的注意到看向姚崇微微颔首的安泽一,小小的小娃娃一副赞同的小模样,好像是听懂了似的。只是他在开口之前,黄门监卢怀慎开口反驳了姚崇:“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
  安泽一皱起了眉,内心吐槽欲望疯狂飙升,然后,这个时候,他听到自己家父皇大人李隆基的话:“阿泽,你一脸不赞同,可是有什么见解?”
  啊???
  问我???
  父亲你没毛病咩???
  同样在心里面升起来这样的想法的,还有其他人。
  群臣:当着我们的面前问一个四岁的奶娃娃,陛下你是怎么想的?
  脑子里被蝗虫塞满了吗?
  得,安泽一老老实实下地,行礼后的开口:“姚相所言,儿臣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感觉,如果以火烧蝗,只是解决一时,若日后再一次发生蝗灾,难道次次都要火烧吗?”
  “儿臣觉得,蝗灾虽是天灾,却也是有迹可循的。今年山东干旱……”
  “你怎么知道山东干旱的?”李隆基一脸震惊。我们这些大人谈话半点都没有提到山东干旱啊!
  “回父皇,儿臣翻阅了书籍,发现在古籍上在提到蝗灾时都有一定的规律: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安泽一从容不迫道:“山东既然发生蝗灾,必然之前就先发生了干旱。”
  “所以,日后还请父皇通过天司监时刻关注气象。”
  “而且儿臣也从书上看到了,天下万物,相生相克,如金克木,木克水一样,所以儿臣想过会不会有什么是克蝗虫的。”安泽一认认真真道:“儿臣询问了宫中出身贫寒的宫人,他们说,鸡鸭鹅这些禽类会吃虫子。蝗虫,也算是虫子吧?”
  最后一句话,小家伙说的有些犹豫,但是无端的,让人有一种“他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的感觉。
  安泽一说完之后,低下头默默地在心里面喘了一口气,这一刻,他感觉很安静,非常安静,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妈耶,是不是我刚刚说的那番话太过惊世骇俗了?
  可是解决的方法,姚相不是都已经说了吗?那他能说的,也就是将来如何预防了呗。
  emmmmm父亲你不会把我当成妖孽要烧了祭天吧?
  惊恐·JPG。
  这个时候,姚崇的声音(这一刻,安泽一觉得这位老大人的声音如此可爱)响起:“陛下,臣以为,七殿下所言甚是可行。”
  “臣附议。”
  安泽一:咩???


第146章:晋王
  之后的事情,就不是安泽一一个海拔还没有小腿长的小豆丁能够参与的了。不过,安泽一也不想再参与了,说多错多,暴露的越多,越是显出自己身上的异常。
  这就像是很多穿越里面的穿越女跑到了架空的古代世界就肆意的剽窃着李白杜甫苏轼的诗词,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煞笔透顶,在极其讲究典故的古代(看看《红楼梦》里面写诗里面每一个字都是非常讲究的,薛宝钗仅仅只是提示宝玉将诗中的玉字改为蜡字,就被称一字之师),你怎么去解释?
  胡诌吗?古人又不是傻子!
  所以安泽一开口的时候,小心翼翼到生怕自己将唐朝之后的话说出来,就好比他可以说“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但是绝对不能说“或曰蝗即鱼卵所化”一样,因为前者是出自唐朝之前就有的《诗经》,而后者是出自宋朝陆佃的《埤雅》当中!
  唐朝时期怎么可能会有几百年后宋代的书和典故?而且和李隆基生活在一起他怎么可能会有机会看到李隆基都不知道的书?
  人生已经苦逼到处处都有坑了,他自然是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别因为自己马虎大意就自己给自己挖坑啊!
  好在,他说的并没有引起他人疑心,只不过……
  七殿下聪慧过人的说法,从这些大臣口中流传出去。对此,安泽一只想说一句:别人家都是遇到坑爹的儿子,为什么他摊上了一个坑儿子的爹!
  感觉小命更难保了,便宜父亲你那条金光闪闪的大腿,我一定要抱紧!
  而那天李隆基和大臣们开完会的时候,安泽一早已经睡午觉了。顺便说一句,睡得正香的他,是被自己家无良父亲捏着鼻子捏醒了。
  “阿泽,今天的话,是谁教你的?”
  “没有人教,我自己想的。”安泽一揉揉眼睛,打了一个小小的哈欠:“姚相说的用火烧,方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治根不治本。所以我就说了说我的想法。”
  “这几天,父亲一直都在为蝗灾之事发愁,我问了高叔叔,也问了其他宫人,查了一些书,蝗灾不是第一次发生,而是过去的岁月当中发生过很多次。那么,这一定不是无缘无故就出现的,肯定有产生的原因。”
  “出现问题,只需要找到原因,总结规律,想出办法。”安泽一换了一个姿势,他还没有睡够,困:“就这么简单。”
  “至于那些什么天灾惩罚神马嚼舌根的话,我是半句都不信的。”安泽一撇撇嘴:“我和父亲住在一起我还不清楚?父亲你每天早起晚睡忙得很,都这样老天要是还做什么惩罚,真真儿是没天理了。所以肯定跟鬼神之说没有丝毫关系。”
  李隆基看向安泽一,眼睛里面闪过惊喜。他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这个七儿子,不仅仅只是记忆力好过目不忘过耳不忘、勤奋好学坚韧自律,原来,在政务方面,也是极有天赋的。
  “那么,阿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肯定是要杀死蝗虫啊!”安泽一掰着手指:“祸害的源头就是蝗虫,必须要杀死呀!而且这个光是靠宣传也没有什么效果,百姓似乎都畏惧蝗虫。那么,需要当地刺史太守协助安排下去。”这是第一点。
  “就算是蝗虫灭了,但是百姓的种子已经种到了地里,被蝗虫吃了,所以,山东等出现蝗灾的地区今年大概是颗粒无收,这就需要父亲调动粮食运往灾区,不然老百姓就会饿的。”这是第二点。
  “运粮食,买粮食,开仓放粮,这里很容易出现贪腐现象,所以还需要父亲派人盯好,不然百姓吃不饱,心生情绪,容易有流寇出现,不利稳定。”这是第三点。
  “父亲,我觉得蝗灾的出现是因为干旱导致,山东今年大旱,我想,要不要让百姓以工代劳,以粮代薪,来修建水库,这样以后再有旱涝之年,百姓也不会那么难度过了。”安泽一掰出第四根手指:“父亲,我就想出这么多。”
  “可以了。”这还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李隆基想,自己是从来都没有教过他的,他也就是从平日里的旁听以及自己的思考想出来的,这已经超过了比他大上十几岁的官场新人了。
  “阿泽这么聪明,为什么两岁之前一直都不说话?”这个问题,李隆基想了很久了,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有容的去世刺激了这个孩子让他开窍?
  开窍会一下子从痴痴傻傻变成鬼精鬼灵的吗?
  “我不想说话。”安泽一趴在他腿上:“我不喜欢那些总是在我面前拿着小玩意逗我的人,那样让我觉得,我在他们眼里是一个傻瓜。”
  “他们不就是想看我有反应对他们笑对他们说话吗?”他露出小孩子才有的任性:“我才不想理会他们。”
  李隆基:……原来是儿砸太聪明了不喜欢别人把他当成小孩逗才拒绝搭理他们吗?
  安泽一:不然我能说什么?我能说我是带馅重生的吗??我能说我是想着前世父母吗?
  安泽一仰着头,看着李隆基,这个男人是这个国家的皇帝,是历史上很凉薄的将自己三个儿子贬为庶人处死的皇帝(安泽一:别说唐玄宗深情,三千佳丽只宠一人,在自己与爱人面前他选择的不还是自己逼死杨玉环吗?他真正爱的只是他自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给予他庇护,悉心的照顾着自己,所以……
  “父亲。”
  “怎么了,阿泽?”
  “没什么。”把脸埋在这个人宽厚温暖的怀抱,安泽一声音低闷而充满了依赖:“父亲,我会一直保护父亲的。”不会让你人生充满污点,不会让你逃离到马嵬驿,不会让你忧郁寡欢茕茕独身的凄凉离世。
  “说反了吧你这个孩子。”李隆基顿时被怀里的安泽一弄得哭笑不得,又好气又好笑又有说不出来的动容。或许,从来没有对他说过这样的话吧:“你先长得比朕的腿高再说这话吧。”
  安泽一:矮子没有人权吗?!#大怒
  蝗灾治理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安泽一提出来的建议,在众大臣商讨之后,也采取实施。
  至于他提出的以鸡鸭鹅对付蝗虫的猜想,也得到了证实是可行的——————看着一只只禽类欢快无比的扑到蝗虫当中吃得欢快。
  所以,在蝗灾终于解决之后,李隆基将自己家豆丁安泽一封为晋王,把山西直接划为安泽一的食邑,并且在他成年之前遥领。
  这个消息直接震惊了朝野。
  了解过唐玄宗时期的都知道,他对自己儿子的封号,从来都是什么仪王、颍王、永王、寿王,即使是他的继承人李亨,也是在被封为太子之前,封为的是忠王。在这里,我们说一下中国古代的王爵封号。
  简单的说,可以大略分为以国名为号和以郡县名为号。国名号也是一字王,基本上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一般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接下来是“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等一档次,这些封号以其管理的封地为号。而再次一等的,就是像李隆基在历史上封自己的儿子一样,封号带着各皇子的特点或者皇帝的祝愿。像寿王李瑁,就是因为从小体弱,封号为“寿”,是希望他长命百岁。
  而一般以郡县名为号就是二字王,低于一字王一等。像唐玄宗李隆基自己,最初的时候是楚王,后来以皇孙身份被降封为临淄王。
  所以,像安泽一这种还没有上朝堂就已经是有封号有食邑的皇子,在他的兄弟当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简直就是把他一个孩子放在火上烤!安泽一在心里面想,满满的阴谋论让他本来对于李隆基生出来的那一些父子之情又打回了原型,因为有些怀疑父亲是不是故意想让他给太子李瑛铺路,做李瑛的磨刀石。
  别说他是他疼爱的儿子,那赵丽妃还是他疼爱的女人呢!在精虫上脑的男人心里面,儿子算得了什么?
  完全不知道真相其实是自己那一日在群臣面前表现不凡,又在蝗灾治理上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政治天赋,让众人赞不绝口,让李隆基骄傲的同时,也纠结起来。
  要是在选瑛儿当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