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无限之神话逆袭 >

第249章

无限之神话逆袭-第249章

小说: 无限之神话逆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靠一个清明的朝廷,靠一个英明的君王,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帝王昏庸,只能害得天下百姓受苦。”
  “如今的朝廷被杨国忠、高力士等一帮奸佞把持,圣人沉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如此朝廷,如何能治理好天下?既然他李隆基不行,那就换个行的皇帝。”
  “嘭”
  谢云流一拍椅子扶手,长笑着大声赞道:“说得好,哈哈哈哈……小师弟,为兄相信,日后纯阳宫在你手中,定能长盛不衰,道统永传。”
  李忘生与于睿对视一眼,满眼无奈之色,疯了疯了,这师兄弟俩都疯了。
  罗长风对谢云流笑了笑,随即看向李忘生,道:“小弟知道二师兄在担心什么,你放心,我之所以选择瞒着你们,就是不想让天地会牵扯到纯阳宫。”
  “他日无论天地会做出任何事,若败,纯阳宫无虞,若天地会成事,我纯阳的好处却是无可估量的。”


第七卷 第二百一十四章 船上之盟

  岭南道外海,海之丸号楼船之内。
  李重茂双目泛红的看着谢云流,道:“七年了,你总算肯来看我一眼了。”
  谢云流拍拍李重茂肩膀,叹道:“委屈你了,好在这七年的等候,终究不算白费。”
  李重茂不解的看向谢云流,谢云流扭头看向身侧的罗长风,笑了笑,道:“先坐下再慢慢说吧!”
  李重茂忙道:“怠慢了,风虚道长请。”
  罗长风微笑道:“殿下无须客气,唤我长风即可。”
  各自落座后,谢云流对罗长风道:“长风,如今咱们既然已经统一意见,那有些事为兄也不再瞒你。”
  “这些年,重茂以外海为根基,四处奔走,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朝廷大军依旧大多忠于李隆基,咱们手中掌握的力量还远远不足。”
  李重茂一听此言便是心中一动,不过他什么都还不了解,便只是静静听着谢云流与罗长风的话,没有插言。
  罗长风点点头,道:“力量方面问题不大,我既然打定主意,让天地会站在太子殿下这边,武力方面便无须多虑。”
  “关键问题在于,我不希望通过战争来解决这件事,唐军将士是无辜的,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那是将士的荣耀,但为了争夺皇位打内战流血,不值得。”
  李重茂心下大惊,旋即大喜,他此刻已经明白过来,谢云流与罗长风商议的,竟是要帮他争夺皇位?
  而且天地会,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天地会,自两年前天地会崛起,其势头之盛,几乎是所向披靡,没有任何势力能与天地会的锋芒相抗。
  与十二连环坞一战,更是让他看到了天地会硬撼军队的强大武力,若有天地会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想不到天地会竟是云流这位小师弟所掌控,如此一来,自己复位有望啊!
  谢云流凝眉道:“你说的我都明白,但这是没办法的事,重茂已经离开太久,大唐朝廷几乎都快要将他遗忘,不通过武力,根本就做不到啊!”
  罗长风道:“我知道这不容易,一点血都不流也不现实,所以咱们只能效仿太宗皇帝,直接发动政变,所有事情都在宫中解决,不要发展到战争那一步,尽量少流血。”
  “外面的藩镇或将领,若打着为李隆基报仇的名义搞事,也只需诛除为首者即可,不得牵连无辜。”
  “只要太子殿下登基后,能迅速做出成绩,让天下恢复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皇位自然便能坐稳。”
  “到那时别说是老百姓,任何想要反对太子殿下的个人或势力,都将是天地会的敌人。”
  听罗长风这样说,李重茂固然是心下激荡,难以平复,谢云流也听出罗长风似乎已经有了几分把握。
  “小师弟,你究竟有何依仗,能以发动政变的方式助重茂夺取皇位?毕竟皇宫可不比外面。”
  罗长风略一沉吟,凝声道:“这件事我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如今咱们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我也就不瞒你们了。”
  “但这件事出自我口,入得你们耳,再不要让第四个人知晓。”
  两人见状,神色也沉肃下来,谢云流道:“你说,我们都不是不知轻重之人。”
  罗长风点点头,缓缓道:“其实在很久以前,隐元会便已被我掌握在手中,无名……只是我的一个傀儡。”
  “什么?此话当真?”谢云流李重茂又惊又喜,若罗长风说的是真的,那天下最强大的武力组织,与最强大的情报组织尽皆掌控在他手中,这天下还有他罗长风做不成的事吗?
  罗长风颔首道:“千真万确,十六卫中许多关键位置,都是隐元会的人,要发动政变,并非不可能。”
  “我们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李隆基、杨国忠、高力士等人的心腹一网打尽,连根拔起。”
  若说刚才还只是一个很大的可能性,那么此刻就已经上升到该考虑具体如何实施了。
  李重茂从未觉得,他距离自己的梦是如此之近,仿佛已经触手可及。
  只听罗长风接着道:“不过有些丑话我得说在前头,我之所以选择帮太子殿下,是基于你跟大师兄的关系,但我愿意去做这件事,是因为我希望大唐拥有一个英明的君主。”
  “若太子殿下登基后,治理不好国家,做不到让百姓安居乐业,那我只能选择继续换人。”
  “我本人一心跟随师父的脚步,追寻天道,对凡俗的一切都没兴趣,我选择的替我执掌天地会那些人,也不是什么野心勃勃之辈,他们的信念都是为百姓谋太平。”
  “只要你能做好这个皇帝,那么天地会与隐元会,将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永远支持你这一脉,甚至替你守好大唐江山,开疆拓土,你只需要安心治理好内政即可。”
  “但是如果哪天你觉得,天地会和隐元会的存在,对你的地位是个威胁,不舒服总有势力可以威胁到你,想要将之铲除,那就不能怪我们不讲情面了。”
  谢云流听了罗长风这番话,心下也是暗暗点头,这不仅仅是天地会与隐元会的问题,还关系到纯阳宫的兴衰。
  他选择帮李重茂,是因为他们乃是几十年肝胆相照的至交好友,但纯阳是他的家,任何威胁到纯阳的人,他都绝不会留情。
  罗长风与谢云流齐齐看向李重茂,等着他表态。
  李重茂沉吟片刻,抬头看向两人,诚声道:“你们对我坦诚相待,我也说几句肺腑之言,我现在只能保证,登基后会用尽全力,去治理好大唐,除此之外,我无法保证任何事。”
  “因为我只能代表我自己,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任何人都掌握不了,我可以保证在我有生之年,永远与你们一条心,但我子孙后代的想法,却不是我能掌控的。”
  “但是我记得,大唐开国时,太宗皇帝曾封过几件可以上斩昏君,下斩奸臣的兵器,我也只能给你们这样一件东西,若子孙后代不肖,你们尽管废之,另择贤能。”
  李重茂这就有点我死后哪管他世上洪水滔天的意味了,但不得不说,他这番话已经算是十分真挚,比那些假大空之言要实在得多。


第七卷 第二百一十五章 定计

  李重茂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可以看出他是认真思考了的,而不是敷衍的暂时稳住他们。
  谢云流和罗长风都十分满意,罗长风也诚声道:“殿下能这样说,我很高兴,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我能保证这一代,甚至下一代手下跟我一条心,那下下代呢?我同样什么都保证不了。”
  “我们都只能边走边看,设法找到一个可以维持双方平衡的方法,若实在不行,那也没办法,毕竟我们能把控百年内的世事,可数百年,千百年后会怎么样,谁也无法把握。”
  李重茂与谢云流皆是连连点头,谢云流笑道:“咱们就先不要看那么远,去考虑千百年后的事了,做好当下我们该做的即可。”
  “小师弟,既然隐元会由你掌控,那这天下局势,你定然掌握得比我们更清晰,说说吧!如今的大唐都有些什么问题,我们什么时候动手最合适。”
  罗长风点点头,道:“目前大唐可谓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内忧者,奸相杨国忠勾结高力士,把控朝政,专权误国,败坏朝纲,控制神策军为非作歹,危害甚大。”
  “外患者,除南诏、吐蕃外,大唐最大的外患来自胡人藩镇势力。”
  “隐元会已获得消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秘密组建了狼牙军,并大量储藏兵器粮草,反意已露,平卢兵马使史思明为他爪牙,红衣教阿萨辛也与之勾结在了一起。”
  “不出意外,安禄山史思明起兵作乱之日已不远矣,天下大乱就在眼前。”
  这个消息委实太过令他们震骇,李重茂与谢云流惊疑不定的对视一眼,疑惑的对罗长风问道:“如此重大之事,难道朝廷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罗长风叹了口气,道:“并非没收到,至少杨国忠掌握的神策军多少是得到一些消息的,但是杨国忠这种货色,又如何是安禄山的对手?”
  “去年李隆基派中官辅趚琳去调查安禄山,结果反而被安禄山收买,回朝后大讲安禄山忠心耿耿。”
  “杨国忠告诉李隆基,若召安禄山进京,他一定不会来,结果诏令一发,安禄山立至。”
  “安禄山到长安后,反咬杨国忠一口,说自己是外族人,不识汉字,陛下越级提拔他,以致杨国忠嫉妒,想要害他。”
  “李隆基还真就信了,不仅未对他有任何防备,反而升他为左仆射,自此之后,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要造反,李隆基便会大发雷霆,把人绑了送交安禄山,杨国忠也只得偃旗息鼓。”
  听完罗长风的话,李重茂与谢云流是目瞪口呆,甚至他们心下齐齐升起一个念头,这样的朝廷若不亡,那还真是没天理了。
  李重茂愤怒的一拍桌案,低喝道:“李三小儿,昏聩如斯,大唐江山在他手中,早晚得被他断送了。”
  “长风,那我们何时动手?朝廷绝不能再让这帮昏君佞臣掌控下去,否则大唐危矣。”
  罗长风摆摆手,道:“殿下稍安勿躁,还有我们在,大唐亡不了,我倒觉得,安禄山正是李隆基此生最大的污点所在。”
  “现在大可静观其变,暗中做好一切准备,隐元会有李隆基在位这些年的所有情报,要列出他百八十条罪状简直轻而易举。”
  “咱们准备好李隆基的罪状,等安禄山史思明一反,我们便分头行动,我负责率天地会迅速平定狼牙叛军,你们则在隐元会的配合下,发动政变,控制住长安,然后将李隆基的所有罪状昭告天下。”
  “到时候天地会挟平定狼牙之威,保家卫国之功,公开发声支持你,如此便可让你以最快的速度稳定政局。”
  谢云流抚掌赞道:“此计甚妙,既如此,那咱们就依计行事吧!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解决南诏之乱为好。”
  “就怕安禄山趁大军全部集中到西南时,突然发动叛乱,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罗长风颔首道:“不是就怕,而是一定会,若我们当真与南诏陷入胶着,安禄山一定会趁机发动叛乱,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河北道全境,兵进洛阳潼关,直指长安。”
  “所以咱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南诏叛乱,南诏也是个不安定因素,这个国家等殿下登基后,需发兵灭之。”
  “至于吐蕃,只要再给天地会几年时间,咱们便可主动出击,杀到他们再无力与大唐为敌。”
  打仗,天地会弟子并不懂,他们只是会杀人而已,单论杀人效率,这天下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与他们相比。
  要让他们屠戮平民,他们定然是不愿意的,可要让他们去消灭对方足以威胁到大唐的军队,他们绝不会手软。
  李重茂和谢云流对视一眼,重重点了点头,两人各自举起了右掌,伸在面前,看向罗长风。
  罗长风欣然伸出手掌,三只手掌拍在了一起,这大唐江山未来的局势,便在三人之间这场商议中,定下了基调。
  这些事罗长风自然早已与莫雨、李复、王遗风及薛北辰等人沟通过,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否则他也不敢说得如此笃定。
  事实上,他甚至早已知晓了南诏叛乱的真相,这里面涉及到了九天钧天君,罗长风便没有跟谢云流他们多说,关于九天,他还是不希望太多人了解。
  不错,经过几年的调查,薛北辰已经掌握了钧天君与变天君的身份,变天君倒还无妨,对天下大势没什么影响,但这个钧天君就不得了了。
  钧天君名叫李倓,乃当朝太子李亨第三子,封建宁王,虽为皇室子孙,却处处与大唐作对,南诏叛乱便是由他一手推动。
  而他的目的,却并非是想夺取天下做皇帝,事实上九天本就不允许有人坐上皇位,他只是单纯的想要颠覆李唐而已。
  所以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是报复,报复他的父亲太子李亨,报复整个大唐皇室,这种念头的来源,则是因为他的姐姐李沁。
  罗长风其实十分理解李倓,甚至十分佩服他,但他也绝不会任由李倓用他的方式来达成目的。
  说起来,罗长风的目标与李倓有许多可以共存的地方,是以这次前往南诏,莫雨李复他们的职责是助唐军打败南诏,而他的责任,是将李倓引回正轨,这件事还得李重茂牵个线。


第七卷 第二百一十六章 钧天君李倓

  李倓出生于王府之中,生为王侯之子,可谓富贵已极,但年幼的李倓却并未得到太多家人的关注,从出身来看,李倓乃为王府之中张姓侍女所出,而他尚在襁褓之中时,母亲便早早病逝。
  父亲李亨对李倓和其胞姐李沁并未展露过特别的喜爱,在王府之中,失去母亲,背后并无依靠的李沁与李倓姐弟,比起其他诸位兄弟的情形要凄凉许多。
  李沁心智早慧,在母亲过世之后,李沁为让弟弟得到良好的成长,花费了许多心力,在李倓的心里,姐姐李沁便是他这世上最为亲近之人。
  王府之中,李倓在人前循规蹈矩,从不逾越,只有在姐姐身边时,才有片刻安闲,恢复童子应有之本性,两人在深宅之中相依为命,如此安度了数年光阴。
  开元年间,大唐与吐蕃之间边疆常有纷争,开元十八年,吐蕃请和,此次议和,吐蕃取得小勃律,得到了扼守吐蕃高原西部和西北地区之间的交通要道。
  西域原本多个大唐附属国朝贡之路被阻,转而向吐蕃进贡,大唐西北的二十余国“皆为吐蕃所制,献贡不通”,这使得大唐王朝在这一地区的权威大大受损。
  此后数年,李隆基数次遣将征讨,与吐蕃争战数次,各有胜负。
  之后,在早年和亲出嫁给吐蕃赞普的金城公主促进之下,大唐与吐蕃关系初见和缓,这远在天边的变动,却令李倓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为进一步促进唐蕃关系,大唐决定再行和亲之策,这一次与大唐和亲的乃是吐蕃重臣达扎路恭,而此次,十五岁的李沁因知书达理,温婉早慧,而被选为和亲郡主。
  李沁受李隆基之命,封号文华郡主,被命和亲于吐蕃,年幼的李倓为避免与姐姐分离,数次借机拜求父亲李亨与李隆基,请将姐姐留在中原,不要远送吐蕃,却均未得同意。
  李倓年岁虽小,心中却颇有主见,决意随姐姐远赴异域,而李亨因对李沁姐弟并不看重,并且经过和亲郡主李沁的请求,便应允了此事。
  李倓对父亲与皇帝李隆基极为恼恨,在此事之中,他展现出的坚定与执着,都看在了一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