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9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道虚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那么你的剑呢?”
李玄都先是抹去脸上的鲜血,然后抬起右手,沉声道:“我即我剑。”
很多人都在疑惑一件事,地师徐无鬼为什么青眼于李玄都?两人第一次见面还是在大真人府的镇魔台上,也就是地师徐无鬼攻打大真人府的时候,这又不是男女相恋,没有什么一见钟情的说法,地师不该如此草率才对。
其实并非如此,早在武德年间,李玄都就已经与徐无鬼相识,只是那时候李玄都并不知道徐无鬼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是隐居于剑秀山的隐士。徐无鬼很喜欢这个忘年交,允许他在自己的隐居之地养伤。
如此算来,两人是近十年的老相识,那么徐无鬼选择将衣钵交给李玄都就不是那么突兀了。
在天宝六年的时候,李玄都第三次造访剑秀山。这一次,徐无鬼送给李玄都一场不大不小的机缘,不但让李玄都取回了自己的佩剑,而且还得了一门绝学“逆天劫”。
美中不足的是,“逆天劫”并非一门成体系的功法,而是类似于“千剑观音”的招式,不好以品级分出功法高低。
剑秀山。
裴玉和苏怜蓉登上忘剑峰。
忘剑峰占地不小,格局类似于太白山,不同的是太白山的峰顶是浩浩天池,而忘剑峰上是洗剑池。洗剑池占据了小半个忘剑峰,李玄都和秦素的
新居就在洗剑池之畔,另外一侧是一片荒地,临崖位置便是李玄都的当年旧居,茅屋前一棵枯死梨树,梨树下一座孤坟。
裴玉来到此处旧居,时值冬日,茅屋上、梨树上、孤坟上都落了一层厚厚白雪。如此一来,孤坟前立着的木剑便十分醒目。
苏怜蓉来到裴玉身旁,随着他的视线望向那把木剑,轻声问道:“这就是李先生的佩剑?”
裴玉微微点头:“当年我第一次见到先生的时候,它还是一把断剑。”
苏怜蓉忍不住将不远处的木剑重新打量了一遍,迟疑道:“断剑?”
“没错,断剑。”裴玉微笑着解释道,“这把剑是活的,就像树苗,哪怕是断成两截,也能自行复原。”
苏怜蓉玩笑道:“李先生把剑留在这里做什么?难道指望它长成一棵大树?”
裴玉叹了口气:“陪伴故人吧。不过先生曾对我说过,他不希望有朝一日拔出此剑,也许还有其他用意。”
“会是什么用意?”苏怜蓉问道。
裴玉道:“谁知道呢。不过徐七说过,剑秀山、忘剑峰、洗剑池之所以都有一个‘剑’字,是因为山中蕴含有两位古剑仙的剑气。两位古剑仙在此生死相搏,同归于尽,一身剑气散于山中,与山共为一体,生生不息,后人认为此山剑气蕴秀,故取名为‘剑秀山’。至于洗剑池,则是因为传说原本隐居于此的古剑仙在池水中洗剑而得名。”
苏怜蓉又问道:“那么忘剑峰呢?”
裴玉笑道:“这就与先生有关了,当初先生艺成下山,一次与人斗剑受伤之后偶然来到此地,当时先生不知地师身份,用八十两银子从地师手中买下了此地,取名为“忘剑峰”,名头极大,取“怀剑而忘剑,忘剑又有剑”之意。”
苏怜蓉还是第一次听说这里头的典故。
当年李玄都在此小住,在练剑之余,他也会登高望远,恰好在山顶上有一棵不知何人何时栽种于此的梨树,他便常常坐在梨树之下,效仿古剑仙“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的意境,横剑膝上,眺望山景云海。
三月花开,四月花落,梨花如雪,云如梨花。
观庭前花开花谢,闲扫落花,望天空云卷云舒,剑斩浮云。在花落的时节,李玄都离开了此地,再入江湖,先是远赴西北,后是北上帝京。
只是到了今日,梨树已经生意尽矣。
便在此时,木剑开始轻微颤动,继而颤动的幅度越来越大。
裴玉和苏怜蓉一起望向木
剑。
裴玉脸色微变,喃喃道:“先生要出剑了?”
下一刻,木剑拔地而起,剑起星奔万里,循着李玄都的足迹,远赴帝京而去。
社稷坛中。
李道虚感受到那股越来越近的浩荡剑气,在片刻的惊讶之后,露出了淡淡笑意:“这就是你的剑?很好。”
众目睽睽之下,一道剑光自极远处而来,飞入帝京城的上空,过外城、内城,一直来到社稷坛的上空。
剑光散去,一剑悬空。
竟是一把木剑。
石无月第一个认出这把木剑的来历:“是‘人间世’!”
“人间世”在刀剑评上仅次于“叩天门”,也是李道虚送给李玄都的佩剑。
木剑在短暂的停滞之后,径直往社稷坛而去。
张鸾山微微色变:“‘太始剑气’!”
不过出乎张鸾山的意料之外,木剑竟然视“太始剑气”为无物,一穿而过,进入社稷坛中。
因为在很早之前,“人间世”就已经是李玄都的一部分,真正做到了“人剑合一”。
“人间世”围绕李玄都飞掠一周,欢快畅鸣,然后落在李玄都身侧,与他“并肩而立”。
李玄都望向李道虚,说道:“我的剑来了。”
李道虚望向“人间世”,很快就发现了其中不同,“人间世”的剑气极“重”。
如果将剑气称量,“人间世”的斤两甚至与“叩天门”相差无多,可后者是名副其实的仙物,而前者只能算是一件半仙物。
李道虚处处留手,李玄都也投桃报李,主动开口解释道:“弟子并非弃剑不用,而是将佩剑放置于剑秀山中,以满山剑气养剑、育剑,虽然不能与师父手中仙剑相提并论,做不到生生不息,但在这一时三刻之间,还是能与‘叩天门’抗衡而不落下风。”
“原来你早在那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今日。”李道虚笑了,“不谋天下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这一点上,你要远胜明心和东皇二人,你能有今日的成就,也不能仅仅用‘运气’二字来概括。”
李玄都始终恭谨,说道:“若是有得选,我倒是希望永远不要拔出此剑。”
李道虚淡然道:“多说无益,还是出剑。”
李玄都伸出右手握住“人间世”,左手食中二指并作剑指,在剑身上一抹而过。
“人间世”自行“生长”,长三尺六寸,暗合三百六十个周天,宽一寸八分,合天罡半数。
第四十七章 出剑(五)
虽然李道虚有所留手,不曾乘胜追击,但李玄都也不能说是毫发无损。
先前李道虚劈开“星罗剑阵”的那一剑,不仅仅是破开了剑阵,最后的剑气余韵还在李玄都的眉心到鼻梁一线留下了一道细细伤口。
李玄都修炼“漏尽通”,几乎可以无视寻常伤势,痊愈速度之快,可以媲美人仙体魄,哪怕是被伤及五脏六腑,只要气机不绝,同样可以迅速痊愈。
可这道从眉心到鼻梁的一线伤口,至今没有一丝一毫想要愈合的意思。
非是李玄都不愿,而是李玄都不能。
在这一线伤口中,盘踞着无数丝丝缕缕的细微剑气,阻止李玄都愈合伤口。
先前李玄都曾想过以伤换伤,现在看来,李道虚的体魄固然不如李玄都,可李道虚的杀力之强却能抵消李玄都的体魄优势,倒是李玄都思虑不周了。
就在李玄都准备运剑的时候,一线伤口中又有鲜血渗出,沿着鼻翼两侧在李玄都的脸颊上蜿蜒流淌,就像两行血泪。
下一刻,“人间世”的剑身上发出一声如若雷鸣的炸雷声响。
李玄都手持此剑,好似缩地成寸一般来到李道虚面前,人至剑至。
剑气雄壮如江河。
两人所在这一线之上,出现一条三丈深的长长沟壑,将整个社稷坛一分为二。
藏身于太稷坛的谢雉若不是躲得快,险些就要被这道剑气所伤。
在李道虚的压力下,李玄都已经有些不暇于气机的精妙掌控,开始如归真境那般随意外泄气机。
相较于李玄都的气机外泄,李道虚仍旧是气机内敛深藏,没有丝毫外泄,面对李玄都的这一剑,李道虚只是横剑一挡,他整个人就像一块礁石,任凭剑气如江河,遇到了他,也要一分为二,从他身旁两侧经过。
“叩天门”与“人间世”相触,响起刺耳金石声音。
此时两人可谓是近在咫尺。
李玄都道:“若是师娘还在人世,看到今日师徒斗剑,父子相残,不知该怎样伤心。”
“她恐怕会伤心欲涕,不过为师早已是孤家寡人。”李道虚淡然道,“张海石、李非烟不都站在你那边了吗?”
两人一触即分,李道虚站在原地不动,李玄都向后倒掠出三丈距离。
李玄都站定后说道:“师父可曾想过,为何大势在弟子这边?如果弟子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那么天下英雄是否还会不计前嫌相助弟子?”
李道虚无动于衷:“那你可曾想过,若非为师老了,不愿久留人间,会有这么多墙头草倒向你那边吗?”
话音落下,李玄都再次挺剑上前,剑势刚猛无匹,似要摧城拔山岳。
李道虚的剑法却是中正平和,与李玄都斗在一处,只见得一连串金石声响,果真如李玄都所说,“人间世”汲取了剑秀山的剑气之后,哪怕是对上了仙剑“叩天门”,在短时间内也不落于下风。
只见得两人出剑越来越快,剑气与剑气相撞,轰隆隆作响,如苍雷震动。哪怕有“
太始剑气”的阻隔,也响彻了大半个帝京城。
此时的帝京城本就是天幕漆黑如墨,再加上这滚滚雷声,让城中百姓差点以为要在隆冬腊月落下一场瓢泼大雨。
李玄都双眼中涌现出熊熊燃烧的阴火,以他为中心,一圈波纹向四周扩散开来,波纹所过之处,万物失去颜色,风不卷,云不舒,一片寂静,万物彻底凝滞。
这一刻,天地万物仿佛变成了一幅只有黑白二色的水墨画。
李道虚的“叩天门”就像一支墨笔缓缓进入黑白画卷之内,在画面上留下一道深刻痕迹。落笔初始痕迹最深,随着行笔而颜色逐渐转淡,最后笔尖上的墨尽,再无痕迹。
除此之外,不仅笔迹越来越淡,而且也越来越慢,最终彻底凝滞不动。
这是巫阳所传授给李玄都的“宙之术”,是涉及时间之法门,只是李道虚的修为太高,李玄都甚至不能完全定住李道虚的时间,只能是延缓其时间。正所谓一弹指六十刹那,六十刹那九百生灭,李玄都便是将一刹那延长为一弹指,却不能完全静止不动。
趁此时机,李玄都运转“大欢喜禅”,有光明自生。
大日如来,乃是佛祖三身之一,其威能光明普照,智慧佛性之光普照三界十方,照彻一切有形无形有色无色事物,众生万象,诸法皆明。
一轮背光自李玄都脑后升起,伴随着佛音袅袅,尽显佛陀妙义,浩瀚无垠之佛光,仿佛要普照四方十地,一阵阵梵言禅唱,透过虚空,震撼天地。一点点金色的佛光,汇聚成一处,光芒普照十方,继而越变越大,无边佛光之中,一轮巍峨广大的红日缓缓浮现。
红日开始冉冉上升,一时间天地色变,云卷风怒,声势骇人。
李玄都一手持剑,一手结印,在其身后生出一尊大日如来法相。
在李玄都结成法相的那一刻,光芒大盛,仿佛一切光明尽是出自于此,此谓之无量光。
李玄都一掌压下,其身后的大日如来法相随之一掌压下。
佛掌之间,唯有光明,其光之盛,几乎要凝聚出太阳真火。佛掌落下的速度并不算快,只是伴随着漫天似真似假的太阳真火,仿若是火海烧天,格外震撼心神。
此等威势,当真是不可估量。
就在此时,李道虚也挣脱了“宙之术”的影响,一人一剑径直掠向佛掌。
当初徐无鬼能以佛掌击杀巫彭,是依仗了佛祖舍利,此时李玄都并无舍利,掌力自然不能与徐无鬼相较。
李道虚一剑击穿佛掌,无数由虚凝实的太阳真火落下,仿佛是一场流星火雨。
李道虚穿过佛掌之后,去势不停,掠向李玄都。
李玄都不敢正面硬接,身形化作阴火四散游走。
李道虚的这一剑便直接刺在法相的眉心位置,这尊号称不为外物所坏的法相如梦幻泡影,竟是没有丝毫抵御之力,只见剑落之点向四周延伸出无数裂缝,裂缝中有耀眼金光迸射。
李道虚抽剑后退。
法相轰然震颤,额头眉心上
的裂纹继续蔓延,转眼间已经蔓延至整个脸庞,这些缝隙中同样有金光迸射,继而裂纹飞速蔓延,短短片刻之间,法相便难以维持,寸寸碎裂,化成无数金砂随风飘逝。
在不远处,阴火重新凝聚成李玄都,结出“不动明王印”,金砂汇聚一处,又显化出一尊一头八臂的不动明王像,右手拿剑,左手握罗索,盘坐于金莲之上。
大日如来是佛祖的安详相,明王是佛祖忿怒相,本是一体。
只见不动明王相上升起起一道道金色佛光,只是这佛光中没有半分慈悲,只有包含着佛陀怒火的冷酷。
李道虚虽然与真言宗没有太多交集,但对于这些手段并不陌生,当初地师徐无鬼以一己之力抗衡数位地仙的时候就用过这些手段,只是李玄都既没有佛祖舍利,又没有一劫地仙的修为,无法与当时的徐无鬼相媲美。
李道虚一剑泼洒出滚滚剑气,席卷而至。
不动明王法相迎向连绵不绝的剑气。
层层叠叠的剑气轰然撞击在不动明王法相之上,如同一条大江撞在了崖壁之上,当头的剑气如江水一般粉身碎骨,但其后的剑气仍旧是源源不绝,后浪推着前浪,继续向前奔涌。
剑气仿佛无穷无尽,缓缓推进。
不动明王法相身上不断有大块光华剥落,如流萤散华,却始终安稳不动。
李玄都已经用出了九成九的气力,可以说是倾力一战,至于说什么十二成气力,在李道虚的压力下,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修为就已经十分难能可贵,再去奢求更多未免太不现实。
若是换成任意一个其他对手,澹台云也好,龙老人也罢,亦或是秦清,都不能给李玄都造成如此大的压力,李道虚修为高绝只是其一,关键是李道虚十分了解李玄都,毕竟李玄都是李道虚一手教导的弟子,也是李道虚把李玄都从死人堆中带回东海,可以说李道虚是看着李玄都长大的,如何会不了解李玄都?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李道虚岂有不胜之理?
剑气过后,李道虚顺势一剑劈出,其势好似一剑开山,已经被剑气削弱的法相被李道虚这一剑直接劈成两半。
这还不止,这一剑又继续斩向李玄都。
李玄都不得不用出“青墨三千甲”横剑格挡,万千剑气好似青丝三千,垂落于李玄都面前,可李道虚一剑便斩断所有青丝,李玄都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向后倒滑出去,双脚在地面上留下了两道深深划痕,
李玄都只觉得气血翻滚,持剑的右手更是差点握不住“人间世”。
不过李玄都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在后退的同时,不曾持剑的左手五指自然向上舒展,掌心向外,平平推出,看似轻描淡写,但势可断江开山。
“施无畏印”。
李道虚修为虽高,但不精通掌法,仅凭修为硬接下李玄都势大力沉的一掌,也不好受,踉跄后退,左臂受了些伤势。
李道虚稳住身形,再次一剑向前。
李玄都毫不相让,针锋相对。
第四十八章 有人横刀拦路
社稷坛外,众人都是脸色凝重。
白绣裳感叹道:“好生厉害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