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969章

太平客栈-第969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她开始受伤。
  万幸的是后党子弟并未把师横波放在心上,派来的人数不多,主要人手都集中在两位帝党重臣的府邸那边。
  不幸的是,儒门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两位帝党重臣的身上,疏忽了师横波,并没有派人前来救援。
  当师横波凭借一己之力杀掉最后一个后党死士,整座私宅,除了中途逃走之人,只剩下她一个活人。
  师横波不知道天宝帝此时在做什么,她只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刚才一名死士临死前一刀刺穿了她的腹部,这个伤口就像个决堤的口子,让她越来越虚弱,毕竟她的体魄只是寻常,不是人仙体魄,也没有学过什么“漏尽通”和“六合八荒不死身”,起初的时候,她还能以气机勉强维持,随着她与人激战,体内气机近乎枯竭,再也维持不住了。
  师横波伸手按住伤口,鲜血不断从五指的指缝间流淌出来,仿佛一条蜿蜒的小溪,染红了她的裙子、绣鞋,又流淌到地面上,汇聚成一个血泊。
  她的双眼开始发黑,一阵阵眩晕感觉如同潮水般袭来。
  不过师横波还是看到了种种异象,不用猜也知道,今日的帝京城中出了大事,她不过是被殃及池鱼罢了。
  片刻后,师横波觉得浑身发冷,下意识地蜷缩起来,喃喃自语道:“一生颠沛流离,终是落得如此下场。”
  就在师横波支撑不住,想要闭上双眼的时候,忽然听到耳畔响起一个声音:“你就这么认命了?”
  随着这个声音而来的还有一线生机,竟是让师横波又生出几分气力,抬起仿佛千钧重的眼皮,望向眼前的身影。
  师横波讶然道:“姚、姚家小姐?”
  姚湘怜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想
  死想活?”
  师横波犹豫了一下,低声道:“想活。”
  “很好。”姚湘怜伸手朝师横波抓来,后者只觉得眼前一黑,便人事不知了。
  ……
  正阳门的城头。
  双方不约而同地暂且休战,遥遥对峙。
  澹台云负手而立,望向秦素,问道:“若是李玄都死在了李道虚的手中,你会怎么想?”
  秦素对于这一幕早就有所预料,并不吃惊,反而十分平静,说道:“我不会怎么想。”
  虽然澹台云在不舍命一搏的情况下暂且奈何不得面前的众多高手,但也不怕这些人能伤到自己,此时视众多高手于无物,从自己的须弥宝物中取出一只酒葫芦,拔掉塞子,仰头畅饮,然后用大袖拭去嘴角残留的酒渍:“你的男人就这么死了,你没点想法?”
  秦素眉宇间没有半点忧色,语气坚定道:“紫府不会死。就算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但我相信。”
  澹台云笑道:“死或不死,你说了不算。若是他真死了,我们也算是同病相怜,我就认下你这个妹妹,如何?”
  秦素无动于衷。
  ……
  帝京城中出了这样的变故,身为诸王之首的晋王当然不可能一直无动于衷,更不可能学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
  天宝二年的时候,是太后谢雉与先帝任命的顾命四大臣针锋相对,最终以四大臣身死族灭而告终。太后谢雉能够取胜,晋王可谓是功不可没。
  当时晋王看到四大臣们惨死狱中,他们的家人、党羽被斩首流放。
  这些场面,晋王永生难忘。
  那一刻,他就在想,如果自己败了,该是怎样的下场。
  如今又一场帝京之变就在眼前,他不得不考虑此时会不会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生死就在面前,他不得不奋力一搏。
  晋王先后拜访了几位儒门大祭酒和山主,只是这些大祭酒和山主皆是闭门谢客,不愿出面,大祭酒们本就是主和居多,只有隐士们才是主战一派。
  不得已之下,晋王只得来到钦天监,请见龙老人。
  不过他没有见到龙老人,而是见到了刚刚出关的紫燕山人。
  此时的紫燕山人气态有了些许变化,少了许多儒门之人特有的正气凛然,多了几分诡秘无常,尤其是如同孔雀开屏一般悬于他身后的四根骨杖,更是让晋王心中生出极大的恐惧。
  紫燕山人道:“大剑仙已经出面,晋王何必担心?”
  晋王低声道:“话虽如此,可还有辽东虎视在侧,不可不防。”


第四十三章 出剑(一)
  因为先天五太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在三十六天内,每用一次,消耗就会大上一分。当初李玄都在大真人府连用四次“太易法诀”,因为在“太上三清龙虎大阵”之内隔绝天地元气的缘故,李玄都受了不小的反噬。
  虽然此时的皇城大阵已经被李玄都破去,可以汲取天地元气为己用,但李道虚连用四次“太始剑气”,尽显云淡风清,还是十分惊世骇俗。
  这四道“太始剑气”威力各不相同,不过结成剑阵之后,连成一体,无论是哪个方向,都相当于第三次的“太始剑气”。
  只是李玄都还有一分疑虑,就算师父境界修为高出自己许多,用出需要八成气机的第四次“太始剑气”也不该如此云淡风轻才是。
  不待他开口相问,李道虚再一挥袖,一颗熠熠生辉的金色龙珠从他的袖口中飞出,周围还笼罩着一层蒙蒙水气。
  李玄都立时明白,师父还是借助了外力。
  就见龙珠径直飞向李玄都,却不含半分敌意杀气,李玄都伸手将其接住,一瞬间只觉得源源不断的气机涌入体内,弥补他方才用出第四次“太易法诀”而损耗的气机。
  如此回气手段,难怪李道虚可以连续用出四次“太始剑气”,只是回气再快也不能突破自身极限,所以需要十六成气机的第五次“太始剑气”是如何也用不出来的。
  龙珠被两位长生地仙接连汲取气机之后,变得黯淡许多。
  然后就听李道虚说道:“这颗龙珠是为师屠龙所得,我们二人,谁能离开此地,谁便带着这颗龙珠返回清微宗,将其放置在海底的龙宫洞天之中,让其自行汲取水气恢复,以待后来人。”
  李玄都已经从秦素那里得知清微宗屠龙之事,也知道龙宫洞天,就是李道虚取回“叩天门”的海底隐秘之地所在,算是清微宗世代相传的洞天,微微点头。
  李道虚交代完这些之后,走下太社坛,说道:“出剑。”
  这两个字对于李玄都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可以说是久违了。以前师父指点、考校他的时候,便是以这两字开始,以“收剑”结束。
  李玄都松开手中的龙珠,任由其自行向上飞去,悬于空中,然后一振衣袖,他身上的“阴阳仙衣”猎猎作响,其上的纹络立时活了过来,浮光掠影,仿佛无数黑影在衣袍表面疯狂游走。
  李玄都是轻轻振衣,如抖落身上的灰尘,十三道黑影便脱离“阴阳仙衣”显化世间,化作十三道无相无常的影子,游走不定,并不用李玄都分神驾御,每道身影各对应一剑,宛若活物。
  李道虚却没有出剑的意思,不见仙剑,只是徒手。
  世人都推崇一个“大”字,若是能在称谓之前加上个“大”字,便是绝佳的赞誉,诸如“大侠”、“大宗师”、“大祭酒”、“大和尚”等等,在道门之中,则有“大真人”、“大贤良师”、“大天师”等等,李道虚被人尊为“大剑仙”,一个“大”
  字便道出所有,远胜什么紫府剑仙、玉面剑仙。
  这意味着李道虚在剑道一途,早已臻至圆满极致,是公认的剑道第一人,在他面前,用双剑的张静修也好,不用剑却驾驭剑奴的徐无鬼也罢,都算不得剑道大家。当然,也包括博而不精、杂而不纯的李玄都。
  仅凭一座“太阴剑阵”便想奈何李道虚,不说痴人说梦,也相差不多。
  李玄都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用出“太阴剑阵”之后,立刻又用出了“慈航普度剑典”,立时有梵音禅唱,天女散花,继而白光当空洒落,一尊高有六丈的观音法相生出,拔除众生之苦,面带慈悲。
  与金刚宗、静禅宗的金色法相不同,这尊观音法相通体洁白,初时观音只有双手合十,然后背后生出四手、八手、十六手,转眼之间,这尊观音法相已是有千手之多,这尊千手观音的手上没有任何佛家法器,也不见柳枝净瓶,只有一柄柄形态各异的长剑,或古拙厚重,或轻灵单薄,或扭曲如蛇,都无一例外散发着凛冽剑气。
  李玄都的“慈航普度剑典”只差最后的“我字卷”,也着实不容小觑。
  观音法相现世之后,千手轮转,千剑随之而动,剑影绚烂,纵横交织出一张细密剑网,剑法剑势之繁复多变,实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一众风格迥异的剑法由观音法相同时施展,糅合一处,不见半点冲突,极变化莫测之能事。
  两大剑诀,一正一邪,被李玄都一起用出。
  李道虚的应对也十分简单,见招拆招罢了。
  任凭你是何等精妙剑招,李道虚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寻觅到其中破绽,直指其要害核心,哪怕李道虚手中无剑,仅凭弹指激发剑气,便让十三道剑影和观音法相近不得身分毫,反而是观音法相被李道虚随手激发的剑气击中,不断有白色光华从法相上剥落,如同流萤一般四散而落,法相随之变得黯淡。
  至于十三剑奴,也好不到哪里去,每次被李道虚的剑气击中,都会一阵剧烈扭曲,要好一阵子才能恢复如初,不过气息也随之衰弱。
  李道虚的声音响起:“且不说‘慈航普度剑典’,这‘太阴十三剑’让徐无鬼来用,才像那么一回事。”
  话音落下,李道虚穿过重重剑影的阻挡,一人好似一剑,直接击碎了观音法相,使其炸裂成漫天光华,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出现在李玄都的面前。
  这还仅仅是没有出剑的李道虚。
  谁说李道虚只是依仗了仙剑之利?
  只见李道虚抬起右手,食中二指并拢,径直点向李玄都的眉心位置。
  几乎就在李道虚击碎观音法相的同时,李玄都伸手一扯,十三道剑影如同一张大网骤然收紧,一起掠向李道虚。
  李玄都摆明了是要以伤换伤。
  比拼剑道,李玄都很难是李道虚的对手,不过李玄都也有他的优势,那便是体魄,他本就修炼“漏尽通”,又得了“长
  生石”,两者相加,使得李玄都的体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媲美人仙,这是李道虚所不具备的,若是以伤换伤,倒是李玄都更占便宜。
  李道虚年轻时也是身经百战之人,如何会不明白。按照常理来说,一驾全力狂奔的马车无法立刻掉头,可李道虚却做到了,只见他的前掠身形刹那静止,然后有违常理地转过身来,好像没有惯性一说,一抖自己的两只大袖,只见得云雾缭绕,其中剑光隐隐,隐约有金石之声。
  双袖所至,剑光便如铺天盖地一般,让人眼花缭乱。
  此乃清微宗的“龙遁剑诀”,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此剑尽得其中玄妙,又兼具五行遁术,故得此名。
  同样一门剑诀,由李道虚用来,自然是天差地别。
  任凭十三道剑影如何诡异难测,始终无法突破李道虚的双袖,甚至就连在李道虚身后的李玄都,也被重重剑光所笼罩。
  面对李道虚的“龙遁剑诀”,李玄都不得不用出“心魔由我生”,黑发变作白发,双手一分,十指刺入身侧虚空之中,两只手掌好似凭空消失一般,收回之时,十指指尖从虚空中抽出十道细细的阴火长剑。
  李玄都接着又将“剑心太玄意”施展开来,十道阴火长剑随着他的气机变化,吞吐不定,似曲而伸,变幻莫测,与李道虚的“龙遁剑诀”以攻对攻。
  李道虚只是继续催动“龙遁剑诀”,剑光越来越多,而且剑光各异,当真如龙一般,能大能笑,能幽能明,大者如巨蟒蛟龙,小者似蜉蝣飞虫,纷纷而落,入眼所及,尽是剑光。
  若是有人能够有幸观战,一定会震慑惊骇于此时的异象。
  只见得无数游龙剑气穿梭不定,好似万鲤翻滚。而一道黑影,却是在其中大开杀戒,携带着滚滚阴火,不断将游走剑气化作虚无。
  这一幕场景足足持续了一炷香的时间,整个太社坛连同其中的五色土和江山石都被夷为平地,无一幸免。
  甚至拜殿也受到了波及,被剑气整整齐齐地削去半边,好似是神灵用裁刀把拜殿裁去了一半,断裂边缘光滑平整,没有一丝一毫的凹凸不平。
  更为诡异的是,地面上并非沟壑纵横、满目疮痍,而是平整如镜,仿佛积雪被风吹过一般,只是多了许多仿佛火焰灼烧的焦黑之色,可见师徒两人对于各自气机的掌控已经到了极致,哪怕是逸散气机,也极富韵律规矩。
  只是李玄都并未占到任何便宜,哪怕李玄都用出了慈航宗的“慈航普度剑典”、阴阳宗的“太阴十三剑”等绝学,甚至动用了与“太阴十三剑”相得益彰的“阴阳仙衣”,也仅仅是维持了个不胜不败的局面。
  这只是不曾用剑的李道虚,甚至只是用了一套“龙遁剑诀”,反观李玄都,所用无不是大成之法,还用了“阴阳仙衣”。从这一点上来说,已经是高下立判。


第四十四章 出剑(二)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父子二人是彼此深知。
  李玄都对此心知肚明,自己甚至还没能逼出师父的真本事。
  李道虚一抖双袖,道:“这‘龙遁剑诀’我有好些年没用了,幸而不算生疏。只是你让我有些失望,名满天下的清平先生就这点微末道行?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想过我这一关,还要拿出些真本事。”
  话音落下,李道虚挥袖泼洒出漫天剑气。
  与之同时,李玄都面前出现一道道符箓,每道符箓都是由两笔画成,正是“龙虎剑诀”,符箓与李道虚的剑气相互厮杀,好似两军交战,剑气和符箓几乎同时消散,炸成一团团绚烂烟火,像两支铁骑同归于尽。
  李玄都用出“龙虎剑诀”,已经消散的剑气复又生出,阴阳转化,相生不止,却是让李道虚略感惊奇,毕竟这门剑诀藏于镇魔台上千余年,便是正一宗中都少有人知,唯一知情之人张静沉已然身死,李道虚自然无从得知,也是首次得见。
  这一次,李道虚不再用“龙遁剑诀”,而是改为“巽风剑诀”,也就是李元婴最为擅长的快剑。
  “龙虎剑诀”乃是祖天师所留,适用于“天师雌雄剑”,换而言之,乃是一门双剑之法,与众多单剑之法大有不同,此时李玄都手中无剑,便用左右双手代替双剑,如此运用剑诀。只见得两道剑气随着李玄都的手掌阴阳转化,紧守门户。
  李道虚的身形却是快到了极致,留下一个个残影,姿态各有不同,完全展现了李道虚的出剑姿势。
  随着两人交手,李道虚的残影越来越多,密密麻麻,根本无法发现李道虚究竟身在何处。
  陷入被动的李玄都只能凭借“龙虎剑诀”的玄妙抱朴守拙,大体上不见溃败迹象,只是细看之下,“龙虎剑诀”的阴阳转化速度已经开始逐渐凝滞,待到阴阳转化难以为继的时候,也就是李玄都守不住之刻。
  似乎不管什么剑诀,放在李道虚手中,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巽风剑诀”一味求快,只能算是上成之法,以李玄都的见识,不知见过多少上成之法,真是入不得他的眼中,可偏偏在李道虚的手中,李玄都就是破解不了,哪怕李玄都用出了大成之法,仍是占不到半点上风。
  过去李玄都常常用“万华神剑掌”胜过旁人的绝学,今日李玄都也体会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