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9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道虚淡淡一笑:“是紫府让你来的?”
“是。”秦素恭敬应道。
“他却不来。”李道虚感慨道,“是对我有怨言不愿见我?还是怕伤了和气不肯愿见我?”
秦素不敢再去看李道虚,眼观鼻鼻观心,轻声说道:“紫府对师父没有怨言,也并非不肯见师父,只是帝京情势有变,他不得不先去帝京,脱不开身, 这才让我代他前来拜见师父。”
李道虚对于秦素的这个说法不置可否,只是感叹道:“会做媳妇两头瞒。也罢,就当他是脱不开身吧。”
秦素稍稍松了一口气。
“去船上。”李道虚转身往白龙楼船方向走去。
秦素犹豫了一下,跟在李道虚身后。
张海石和李非烟对视一眼,张海石留在原地,与李道师等人继续指挥弟子搬运蛟龙遗骸,李非烟则与秦素并肩而行。
第二百六十二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
白龙楼船,高大巍峨,这是李道虚的座船,也是一件半仙物,上可御虚凌空,行于九霄之上,下可沉行海底,水不浸入。中可行于水上,风雨不兴。
有此船在,清微宗的船队便无惧海上风暴,前往凤鳞州。
这是秦素第一次登上白龙楼船,只觉得满目新奇。李非烟并非首次登船,不过上次登船的时候,这艘船的主人还不是李道虚,而是她的父亲,可以说是阔别已久了。
不说甲板以下的位置,只说位于甲板之上的船楼,最顶层是李道虚的书房,最底层是客厅,二楼是一个小厅,较之一楼视野更为开阔。
李道虚登船之后,便直接来到二楼。
虽说是小厅,但还是客厅的布局。靠着北墙是一张紫檀木茶几,两旁各摆着一把紫檀木圈椅,东西两向却一溜各摆着八把配着茶几的紫檀木座椅,椅后墙壁开窗,通透敞亮。
李道虚往正中左边的主位上一坐,说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原本正要坐在右边上首椅子上的李非烟随之停下动作,站在原地。
然后就听李道虚继续说道:“今天我们不谈天下事,也不谈国事,只谈家事。”
秦素心中一紧,终于知道这位未来公爹的可怕之处,当真是洞彻人心。
“若烟。”李道虚一指正中右边的主位,“都是自家人,说的是自家事,你就坐这里吧。”
“若烟”就是李非烟的表字,源自“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一句。因为她的名和字中都有一个“烟”字,总共两个“烟”字,所以石无月才要称她“烟烟”。
李非烟听得李道虚如此说,便在正中右边的主位上坐下了,刚好与李道虚一左一右,又以左为尊。
秦素便顺势在左边上首的椅子上坐下了,斟酌了一下,开口道:“时至今日,家事和天下事已经难分彼此,窃以为谈家事也避不开谈天下事。”
李非烟没有说话,有些不合时宜的怔然出神。
李道虚不以为忤,淡淡道:“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秦素静待下文。
李道虚继续说道:“这段话出自道祖五千言的第六十三章 ,意思是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单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大事,一定从细微的地方开始。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做出承诺的,必然很少能够兑现诺言,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没有困难。”
秦素还是有些不明白李道虚为何要这么说。
李道虚道:“我是欣
赏秦清的,他明白‘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道理,从小处做起,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经营辽东,终成今日大势。可徐无鬼和紫府二人,却很少沉下心做这些小事,他们总是着眼于大事,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他们二人一味求大,注定做不了圣人。”
秦素一时间不知道该替父亲秦清表示谦虚,还是该站在未来夫君李玄都的立场上接受长辈的批评。
好在李非烟终于回神,替秦素解了围,说道:“师兄,紫府只是个寻常人,可从没有想过做什么圣人。”
自从李道虚和李卿云成婚后,李非烟便理所当然地称呼李道虚为姐夫,不过在李卿云身故之后,李非要便又改回了以前的“师兄”称呼。
李道虚道:“在‘为大于其细’这一点上,紫府做得不好,可在守诺这一点上,紫府却有过人之处。轻诺必寡信,重诺则多信。如今清平先生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更为难得的是,人人都相信清平先生的信誉,只要是他许下的承诺,便如真金白银一般,于是各方豪杰纷纷倒戈归附,他这位道门未来大掌教,当真是名副其实。”
秦素有些尴尬,不得不解释道:“所谓‘道门未来大掌教’的说法,其实是有些人为逢迎、捧杀紫府故意所说,紫府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都从未自称是道门的未来大掌教……”
“可他在心底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李道虚打断了秦素。
秦素一窒,无言以对。
虽然李玄都没有如此自称,但也从不扭扭捏捏、遮遮掩掩,反而是有些当仁不让的想法。除去李道虚、秦清这些长辈,李玄都并不认为其他同辈人比自己更有资格出任道门大掌教,正如他当初认为没有人比他更能配得上秦素。
虽然紫府剑仙变成了清平先生,不再意气用事,也收敛了锋芒,可收敛锋芒不等同没有锋芒,李玄都的心气还在,这也是他当初大胆追求秦素的原因,哪怕他在清微宗失势,又经历了跌境还未恢复修为,可他从不觉得自己配不上秦清的掌上明珠。事实也果真如此,如今人人都说秦大小姐有识人之明,早早就看出了还未跃过龙门的李玄都是一条金鲤,却从未有人说过秦大小姐看走了眼,所托非良人。
李玄都表面上看似谦恭有礼,实则内里自有傲骨,他就是如此性格,李道虚作为师父兼养父,自然十分了解这个弟子兼养子,故而一语中的且一针见血。秦素不愿也不敢当面欺瞒李道虚,只能是默认。
李道虚笑了笑:“这便是当仁不让。圣人曰:‘当仁,不让于师。’”
秦素站起身来:“紫府绝无此意。”
李非烟的气息也为之一凝。
李道虚抬手下压,示意秦素坐下,语气仍旧温和地说道:“弟子不必不如师,有此意也好,无此意也罢,都没什么错处。”
秦素又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仍旧把握不住李道虚的心思,
下意识地望向李非烟。
可李非烟也只能微微摇头,这么多年以来,她就从未看透过这位师兄。
李道虚道:“今天说的是家事,师徒如父子,宗门如家族。过去十余年中,清微宗这个大家族中的种种争端,皆因一件事,那便是我老了,在世之日不多,而且我不是徐无鬼,没有再在人间停留百年的想法,一旦离世,便要一位的新的家主。可那些堂主、长老们还没有老,他们还有很多时间在人间继续停留,自然要为以后考虑,将现在的权势延续下去,不至于一朝天子一朝臣。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从不去反对约束。”
“这其中的问题在于,在我的大弟子死后,没有一个能够真正服众之人,直到今日的紫府站了出来。他是能与我这个老朽分庭抗礼之人,关键是他还很年轻,甚至他比那些堂主长老们还要年轻,再合适不过。如果我们顺利交接过渡,那是最好的局面,可如果我们有了分歧,这就成了一个两难抉择。”
“这样简单的道理,紫府应该明白,只是不知他想过没有,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站在我这个在世时日不多的老人这边,而不是站在他那一边?这些人就不怕在我百年之后被新主清算吗?”
秦素脸色一肃,郑重道:“请师父赐教。”
李道虚道:“很简单,有些事情牵扯到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得失,正如你的父亲秦清,辽东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辽东。很多时候,居其位,谋其政,便是我们,也是身不由己。最终结果如何,且看天意罢。”
说完之后,李道虚深深地望着秦素。
这话已经十分露骨直白,秦素不可能听不明白。
秦素懂了,这是不答之答。李道虚不让秦素把想要说的话说出口,却也给出了回答。
至于为何不让秦素把话说出口,为何李道虚的回答又要东扯西绕,道理也很简单,李玄都提出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大家都知道却又故意回避,因为李玄都此刻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合乎道理又合乎规矩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宗门也好,朝廷也罢,都有一个不成文传统。那便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广泛议论,重要的大事只是寥寥几人秘密决定,真正生死攸关的事情则一人独断。
就拿李玄都提出这个问题来说,关乎帝京和天下局势,显然李玄都是对的,而继续死保谢雉是错的。如果在道门大会上提出,三十六位真人在列,众目睽睽之下,李道虚答是不答?若是答,又该给出一个怎样的回答和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才能让天下人满意?李道虚能在天下人间说什么一家之得失利害吗?这就是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广泛议论便是将事情摆在了大庭广众的桌面上,而李道虚说不谈天下事只谈家事,又只有三人在座,这便是在私底下言谈,许多事情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太多顾忌。
秦素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承教。”
第二百六十三章 银圆
李玄都和陆雁冰离开师横波的私宅后,因为天色尚早,所以没有急着返回齐州会馆,而是在帝京城中闲逛,毕竟是天下第一繁华所在,又是故地重游。
说起帝京城,自然是在这儿居住了数年之久的陆雁冰更为熟悉,所以陆雁冰做起了向导,领着李玄都去了好些不错的地方。光天化日之下,所谓的不错地方当然不是烟花之地,而是众多商行所在。
帝京作为天下中心,天南海北的商人汇聚于此,有来往于草原的晋州商人,有关外的辽东商人,有做凤鳞州海贸生意的齐州商人,有来自于芦州的盐商们,也有做安西大秦国生意的金陵府商人和岭南商人。甚至还有从西域来的胡商,牵着骆驼,与中原人、草原人都截然不同。
正因如此,帝京城中几乎是无所不有,有草原和西域的名马,有辽东的珍珠和人参,有凤鳞州的金银器皿,有西域的香料和地毯,有安西大秦国的玻璃镜、座钟、火器,还有两京一十九州的各种珍奇物事。
李玄都一路看来,当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两人在一处金陵商人开设的店铺前停下脚步,此处卖的是安西的香水,用玻璃瓶子装着,香味与传统的胭脂水粉截然不同,还有一种“洋胰子”,因为异香扑鼻,又名“香皂”,半两银钱一块,用精致木盒装着,巴掌大小,却不是什么正经的安西货,而是金陵府的商家请了色目人本土制的,上面花样纹路有模有样,能够以假乱真。
李玄都拿过一块洋胰子,轻轻摩挲了下,说道“这东西的卖相倒是比我们平时用的皂角好上许多。”
“没见识了不是。”陆雁冰不以为意道,“这些在大户人家算不得什么稀罕东西,都是寻常物事,夫人小姐身旁的丫鬟们都会攒钱买上一块,还有那香水,连火燕都有一小瓶。”
火燕是陆雁冰的贴身丫鬟,虽然陆雁冰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位大家闺秀,但身份不因性格而改变,就好比世宗皇帝,哪怕修道炼玄,该是皇帝还是皇帝。陆雁冰作为陆家的大小姐,自然有贴身丫鬟,她叫冰雁,便把丫鬟的名字改成了火燕。像火燕这样的大丫鬟,每月例银大概是二两银子,一瓶小号的香水要一两银子,狠狠心还是能买下来的。
铺子不大,老板看到李玄都穿着打扮不像什么富贵人家,就不怎么上心,此时又见李玄都用手去拿香皂,脸色一沉,便要发作。不过陆雁冰已经摸出一块银子,丢在柜台上,老板立时满面笑容,先用一杆小秤把银子称量了,再用剪子绞银子,给陆雁冰找零。
李玄都看到这一幕,问道“我听说太平钱庄打算推出小号的太平钱,可有此事?”
有了银钱之后,老板便十分上心,抢在陆雁冰前头说道“这位客人说的是,太平钱庄的确有此打算,毕竟称银子、绞银子太麻烦,铜钱又太重,太平钱和无忧钱的太大,平时很难用到,所以太平钱庄打算铸造一批银钱,样式与铜钱相差不多,不过少了那个方孔,按照太平钱庄的说法,暂定名
为‘圆’,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一圆。我听江南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铜一一。论成色,比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散碎银子要好太多,差不多抵得上一两银子了。”
李玄都笑道“掌柜好灵通的消息。”
“不敢不打听。”老板说道,“如果这银圆果真流通开来,取代银子是必然之事,我们这些做生意的就是与银子打交道,自然是早知道好过晚知道,也好早做准备。”
李玄都点了点头,收起那块被他碰过并付了钱的香皂。
关于太平钱庄打算铸钱之事,李玄都当然是知情的,陆夫人曾经向他提过此事,不过李玄都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是个彻彻底底的外行,又要忙于整合道门和帝京之事,便没有过问太多,让陆夫人与其他长老共商决定。如今太平钱庄已经铸造了第一批样钱,大概有五千枚左右,还未流通开来,不过市面上已经有了风声。
历朝历代,虽然私自铸钱屡禁不绝,但也不好公然放在明面上,只是如今朝廷财政败坏,已经没有这个能力取代或者禁绝,就好似海贸,朝廷主动让了出来,自然有人填补上去,皇权不下乡,自然有缙绅、豪强乃至于丐帮之流填补皇权的空白。
两人走出这家店铺,陆雁冰好奇问道“师兄,你刚才提起的银圆之事,能不能详细说说?”
李玄都没有答话,而是从“十八楼”中取出一枚样钱,递给陆雁冰。
陆雁冰接过这枚样钱,在手里略微掂量了一下,的确是不足一两。
大魏沿袭晋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一厘等于十毫。按照那老板的说法,总重七钱二分,比一两少了二钱八分,不过因为成色更好的缘故,的确可以抵得上市面上流通的一两银子。
陆雁冰又翻看了下这枚样钱,只见其通体银白,与太平钱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取消了正中的方孔,变成了一个整圆,再也不是“孔方兄”,难怪被暂定名为“圆”,简单直接。其他倒是没有改变,,在正面篆刻有“天下太平”四字,在背面是“万世承平”四字,原本的方孔位置则被两个字取代,正面是一个“壹”字,背面是一个“圆”字。
陆雁冰啧啧道“有意思,这枚样钱上有一个‘壹’字,是不是说还会有其他面额的银圆?”
李玄都道“还有更小面额,暂定名‘中圆’和‘小圆’。中圆等同半个壹圆,也就是半两银子。小圆等同一钱银子。其他便以铜钱作为补充,太平钱庄打算统一铸造配套的铜钱,一千文兑换壹圆,五百文兑换中圆,一百文兑换小圆。”
陆雁冰忍不住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