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9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不能逃往海底深处,关键还是要永绝后患。
还有一点,那便是冬日长河结冰,甚至部分河段已经断流,没有了让蛟龙发挥的空间,如果是夏日时节,蛟龙进入长河,固然比不得深海之中,也极为可怕。
四人竭力攻向位于龙卷中心风眼位置的蛟龙,蛟龙因为要维持风暴龙卷的缘故,已经不能再随意移动变化,只能硬抗四人的进攻。
蛟龙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它并不打算用自己血肉之躯去硬抗刀剑,而是张口吐出一道龙息,在自己面前结成一道巨大水幕,波光粼粼,水光流转。这道水幕以曲面不断扩大,最终变成一个圆球,将蛟龙笼罩其中。
水幕极厚,足有丈余,四人想要穿过水幕,极为不易,而是十分凶险,很容易被“半渡而击”,四人不愿冒险,只能衣剑气强攻。
密密麻麻的剑气落在水幕之上,好似雨打湖面,只是激起阵阵涟漪,随即便没了踪影。
双方激斗良久,蛟龙气势不减,四人气势渐渐衰弱。
便在此时,李道师率领的三百六十名清微宗弟子终于赶到。
天人境大宗师才能乘风而行,放眼整个天下,都没有三百位天人境大宗师,这三百六十名清微宗弟子自然不可能御风而行,因为修为参差不齐,也没有各自飞掠奔行,而是统一骑马而行,身后如出一辙地背负巨大剑匣,由李道师这位天魁堂堂主统一率领。
来到龙卷附近,三百六十名清微宗弟子翻身下马,将身后背着的巨大剑匣轰然立在自己面前。
李道师站在最前方,白发和衣袍被狂风吹得猎猎作响,胡乱飘拂,缓缓抬起一只手,沉声道:“开匣!”
三百六十名清微宗弟子同时将手掌按在剑匣上,随着三百六十名清微宗弟子整齐划一的动作,三百六十只剑匣齐齐洞开,三百六十柄飞剑出匣,悬停不坠,剑势威严浩荡。
李道师极目望去,看到了那道藏匿于风暴之后的水幕,他深吸一口气,将举起的手掌狠狠落下,大声道:“剑起!”
三百六十名清微宗弟子同时催动剑诀。
三百六十把飞剑一起化作流光,激射升空。
张海石三人显然早有默契,同时后退,没有退出龙卷范围,却也勉强拉开一段距离,秦素与三人结成剑阵,自然也随之退去。
一瞬间三百六十道剑光穿破龙卷风暴,刺入水幕之中,这些飞剑却是不同于剑气,刺入水幕之后非但没有石沉大海,反而如钉子一般扎根于此,而且以每一把飞剑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无数细小裂痕,这些细小裂痕不断蔓延,与其他的裂痕汇聚一处,便成为更大的裂痕。
转眼之间,水幕已经是支离破碎。
蛟龙显然领教过这些飞剑的厉害,一声长吟,漫天风暴骤然一收,水幕随之更为凝练,似冻非冻,竟是将已经刺入其中的飞更生生挤压弹飞出去。
这些飞剑好似骑兵,一轮冲锋之后,立时重新整合阵势,准备发动第二轮冲锋。
蛟龙又是长吟,已经似冻非冻的水幕彻底凝结成冰,化作冰障,再不见蛟龙的身影,只能隐约看到其后的巨大黑影。
三百六十余飞剑层层激射,撞在坚冰之上,立时被覆盖上一层寒霜,变得脆弱无比,继而崩碎断裂。
只是碎裂的飞剑并不是就此坠落,而是悬停空中,散发着莹莹灵光,忽明忽暗。
李道师念了一个“聚”字。
三百六十名清微宗弟子随之催动相应剑诀。
下一刻,这些断剑再次升空,飞往九天更高处。
这些飞剑不同于寻常飞剑那般只有三寸,长约二尺,无柄,更像是短剑。此时有些飞剑已经断成好几截,只有普通铠甲的甲叶大小,然后开始重新组合,不过转眼之间,一把长有三十六丈的巨剑逐渐成型,高悬于天地之间。
李道师和身后的三百六十名清微宗弟子脸色俱是苍白,显然消耗极大。
蛟龙望向头顶巨剑,金色瞳孔中竟是流露出几分畏惧,如蛇一般层层盘起,高昂龙首,严阵以待。
这便是集合宗门之力才能有手段,一人之力再强,终有尽头,比不得众人之力。
李道师缓缓提起右臂,将右手的食中二指并作剑指,从肩膀到指尖,都在轻微颤抖,仿佛手中托举重物。
然后李道师以剑指向蛟龙,一字一顿道:“剑落。”
空中巨剑缓缓下落,声势无量。
蛟龙的眼神中很人性化地流露出一丝恐惧的味道。不过紧接着便恼羞成怒,怒目张须,无数凝练水气从龙口中喷涌而出,如大河决堤,甚至要弥漫了这一方天幕。
龙吟声更是在高空中荡漾出一圈肉眼可见的涟漪,如一个不断扩大的圆圈向四周扩散开去。
一道雪亮剑光自上而下,一道浩荡龙息自下而上。
两者相持片刻后,巨剑击溃了龙息,狠狠刺入蛟龙的脖颈位置。
蛟龙原本就十分狰狞的龙头愈发狰狞,因为剧痛,庞大身躯不再维持如蛇盘起的姿态,翻滚不休,龙吟连绵不绝,云海上顿时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第二百五十九章 屠龙(上)
这三百六十把飞剑,皆是上等灵物,材质不俗,之所以不是三寸剑身,而是铸造成二尺长的剑身,是因为要在剑身上铭刻符文,牺牲飞剑的长距离飞行,换来短时间内的极致杀力。
清微宗本来就是天下间最擅长铸剑的宗门,当年清微宗还未发迹的时候,也靠着卖剑、铸剑为生。
行走江湖的武人,过的是刀口歃血生活,对于他们而言,三样物事最为重要,分别是:功法、丹药、兵刃。功法要看机缘,每每有秘籍流传于江湖之中,总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白莲坊就主要做收售各类秘籍的买卖。丹药以妙真宗和东华宗为主,两者各有所长,妙真宗以救人的丹药为主,东华宗以提升修为的丹药为主,这两种丹药是江湖中人最为需求的丹药,销量最佳,闻香堂也涉足丹药行当,却是以各种奇门药物为主,比如迷人神智、坏人修为等等。
至于兵刃,要分开来看,在岭南有一座炼铁山庄,除了刀剑枪锤等寻常兵器以外,还出产钩、环、刺、爪等各种奇门兵器,甚至还有盔甲、弓弩、暗器,乃至大小机关,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生意十分广泛。相较之下,蜀州的唐家堡的暗器虽然更胜一筹,毒药也十分不俗,却只供自用,少有外传。
除了炼铁山庄之外,便是过去的清微宗了。清微宗以铸剑闻名,包括名下的依附门派,也精通铸剑。平心而论,清微宗的剑要远胜于炼铁山庄,上官莞手中的那套飞剑便出自清微宗,是地师当年花费重金定做。虽说清微宗不出产其他兵刃,有所局限,但道门之中用剑之人占了多数,儒门中人也是以剑为主,再加上清微宗家传承多年,名声在外,而炼铁山庄是近百年来才兴起的后起之秀,所以清微宗的生意还要好过炼铁山庄。
不过待到李道虚接手清微宗后,开拓海贸商路,使得清微宗成为当世间财力最为雄厚的几大宗门之一,虽然还保留了铸剑的技艺,但已经不屑于通过铸剑来赚苦力钱,逐渐将铸剑这门生意转移到那些附庸门派,比如陆时贞的仙剑山庄便从清微宗那里承接了许多铸剑的生意,不过在陆时贞高升为天机堂的副堂主之后,仙剑山庄的铸剑生意也再次向其他门派转移。
清微宗的铸剑技艺之所以不断精进发展,是因为过去的清微宗赖以为生。如果不再以铸剑为生计,久而久之,许多技艺难免失传,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愿意学习铸剑的清微宗弟子越来越少,而愿意仗剑行商的清微宗弟子越来越多。宗内几位铸剑大家曾经向李道虚反映此事,为了保持宗内几座重要剑炉的正常运转,李道虚决定由宗中拨款,也就是自己给自己铸剑,比起给旁人铸剑,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耗费精力,都要胜出许多,剑器质量更佳。这些剑器除了分配给弟子使用之外,其余都被储存在清微宗的库房之中,以备不时之需。
这三百六十把飞剑便是出自清微宗的库藏。在铸造的过程中,用了通过将活物投入熔炉借其血气令钢质异化的炼法,使得钢质内部出现一条条好似人体经络血管一样的血丝,也称为血纹钢,更容易灌注气机,不过代价是质地更为脆弱,以此来换取更大的威力。
正因为如此,这些飞剑虽然是灵物品相,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媲美宝物的威力。只是正常宝物可以不断重复使用,而这些灵物飞剑爆发了一次宝物的威力之后便会彻底损毁。
这等手段,唯一的缺点便是花钱太多,便是清微宗的豪富,等闲也不会轻用。其实打仗打的就是银钱,养兵要钱,养马要钱,火器要钱,造船要钱,各种兵器武备,哪样都离不开钱,甚至派出细作刺探情报,还是要钱,所以各大宗门之中,能站出来逐鹿天下的,也恰恰是生财有道的几大宗门。换成以前的清微宗,就算一门三地仙,称雄江湖尚可,争夺天下就万万不够了,这也是当年皂阁宗的窘境。
当初张静修已经预感到正一宗的衰弱,只是有慈航宗的财力支持,靠着过去的积威震慑各宗,尚且不显,所以张静修才极力促成道门一统,并且讨伐北邙山来维护自己的声望。在张静修飞升之后,慈航宗的态度变得暧昧不明,再加上张静沉的倒行逆施,让张静修辛苦维持的面子落到了地上,露出了虚弱的里子,正一宗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弱,难以挽回。
反观太平宗,一直都是豪富大宗,换成李玄都出任宗主之后,整合宗门内部,很快便从封山不出的窘境中走出,并且呈现出崛起之势,不说与清微宗相比,起码能与慈航宗平起平坐。
治理宗门,不要说你的境界修为要多高,也不要说你的道理多么深,首先明白一件事,钱从哪里来,然后钱到何处去。
简单来说,就是怎么赚钱,然后花钱做了什么。
如何赚钱,补天宗、清微宗、无道宗、太平宗各有各的手段,正如白鹿先生所说,只有儒门还死抓着土地不放,是天下间最大的地主,道门的重心早已转移到商贸之上。花钱也是有所不同,补天宗经营辽东,养出了辽东铁骑;清微宗大力发展海贸,组建了所向无敌的船队;无道宗经营西北、西域,割据立国;太平宗底蕴最浅,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只能四处投资,除了向辽东借款之外,还帮助阴阳宗、皂阁宗、静禅宗重建宗门,让李玄都得以整合道门,若是手中无钱,李玄都又凭什么给兰玄霜、上官莞等人许诺。
总而言之,只要人力物力足够,便是可以媲美长生境的蛟龙,也不是难题。
此时蛟龙便遭受重创,而清微宗的长生地仙李道虚却还未出手,虽说不管是陆吾神,还是蛟龙,都要弱于同等境界之人,但就算如此,也可见清微宗的底蕴。
除了三百六十把飞剑之外,那三百六十名清微宗弟子也不容小觑,虽然修为参差不齐,但最弱之人也有玄元境的修为,以先天境为主,还有部分归真境之人,以阵法相互弥补,再由李道师亲自主持,得以完美集合众人之力。
此等手段虽然不能媲美长生之人,但更胜张海石这位天人造化境大宗师,类似于王天笑面对李玄都时最后用出的拼命手段,蛟龙不比李玄都,先前又遭受过李道虚的重创,自是不敌。
趁此时机,秦素、张海石、李非烟、司徒玄略四人一起向蛟龙攻去。
此时重铸而成的巨剑已经寸寸碎裂,而且这次碎裂更为彻底,直接化作飞灰,什么也不曾留下,或者说唯一留下的痕迹就是蛟龙脖子位置的巨大伤口,无数龙血从天洒落,好似一场细密的血雨,早有准备的李道师取出一个紫色葫芦,拔开塞子后,将这些龙血悉数收入其中。
陆吾神的鲜血好似岩浆,可以灼烧万物,炽热逼人,可蛟龙血却没有这么恐怖,经过处理之后,可以洗经伐髓。至于如何处理,便要交给东华宗,古人能有办法,今人也一定能有办法,未必是同样的办法,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四人围攻蛟龙,虽然蛟龙遭受重创,但被激起了凶性,仍旧生猛无比,不过转眼之间,除了秦素之外,其他三人都多少受了些伤势,秦素则是因为身上的“流云甲”和各种符箓,以及手中的“三宝如意”让蛟龙颇为忌惮,这才没有受伤。
因为激斗而受伤,都是寻常事,只要不是无可挽回的重伤,便不算什么,故而张海石等三人都不曾停手退却。
四人一龙激战不休,蛟龙因为伤口位置不断失血的缘故,不得不边战边走。
在这一路上,一声声龙吟响彻天空。天地元气的涟漪一浪胜过一浪。数不清的逸散气机四溢而出,在天幕上造就了电闪雷鸣、黑云蔽日的异象。
至于人间大地,虽然没有遭到太多的波及,但也是时而大雨滂沱,时而狂风呼啸,最后在蛟龙飞掠的一线之上,形成了锋面雨,方圆十里内,雨雾茫茫,滂沱大雨倾盆而下。银丝几乎连接成线,又劲又急,好似夏日大雨。其中间或又夹杂着些许冰雹和蜿蜒雷电,半点也不似初冬时节,倒像是来到了多雨的夏日。
百姓们躲在屋中,都道今年的气候太过反常,不是有妖孽出世,就是预示着有什么灾祸发生。
转眼间,四人追击蛟龙已经离开了兰陵府的境内,进入了琅琊府,蛟龙还是意图返回海中,四人自然不能让它如愿。终于在一处无人野外,秦素四人开始发难。
蛟龙再次汇聚风暴,只是气势不复从前,秦素四人极力牵扯,与蛟龙争夺天地元气的控制权,将天地元气拉扯得支离破碎。
巨大风暴将成未成。一时间,雨水银光迷蒙,黑沉的云层不断向四周延伸,使得天空半明半暗,道道龙卷风柱接天连地,将山石树木卷入空中,催山拔岳一般。
第二百六十章 屠龙(下)
清微宗想要将蛟龙驱赶到内陆深处,远离大海,可蛟龙也并非傻子,想尽办法返回海中,他不敢直接面对李道虚,便假意逃往内陆,伺机而动。如果从高空俯瞰,蛟龙的逃亡路线其实是画了一个大大的半圆,起始于兰陵府海岸,看似直行,实则是前往琅琊府的海岸。
迄今为止,这场激战已经持续了两个时辰,战场一再变化,在蛟龙的极力拉扯下,距离海岸只剩下百里的距离,而蛟龙造就的异象已经早早影响到了大海,在狂风的席卷下,高达数米的浪潮,不断拍击着海岸。
只是一再受创的蛟龙也未能摆脱秦素等人。只见四人的身形穿梭在滚滚云层之内,磅礴无边的刀光剑气,如剪裁布帛一般将云层和大雨扯得四处纷飞。
整个战斗过程,可谓惊心动魄,四名可以登上太玄榜的天人境大宗师联手对敌,除非是宗门生死存亡之际或者正邪大战,否则极难见到。虽然论境界修为,比不得六大地仙围攻陆吾神,但那毕竟是在洞天之中,不是人间,洞天局限极大,不可能像人间这般大规模调动天地元气,更不可能转战数百里,倒是这一战的动静更大一些。
蛟龙眼看着大海已经近在咫尺,从大海方向传来的浓郁水气更是让它精神一振,好似回光返照一般,一扫先前的疲惫,又变得生龙活虎。
蛟龙猛地扫尾一击,李非烟和司徒玄略立时倒飞出去,只剩下张海石和秦素两人,前者修为最高,后者则是身怀仙物的缘故。
只是张海石和秦素也不好受,张海石已经换成左手持剑,可双臂颤抖不止,几乎要握不住手中长剑,而秦素身上的“流云甲”也出现了裂痕,身上携带的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