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9章

太平客栈-第9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房内的李玄都沉默了片刻,望着梨花带雨的周淑宁,轻声道:“人死不能复生,不过我可以把你送到龙门府去,在那儿有你父亲生前的至交好友,就是他委托我来救人,想来他定会把你当做亲生女儿看待。”
  小姑娘哽咽道:“那我可不可以求你一件事情,让我爹娘入土为安。”
  饶是经历了无数江湖夜雨的李玄都,在这一刻也是心中大为不忍,在心底悄然叹息一声,蹲下身与小姑娘平视,放柔嗓音道:“这件事就算你不说,我也会做,你也不必担心我会对你有什么偏见,我还不会跟一个孩子计较什么,我方才说那些话,只是想让你明白一件事,这世上没有人欠你什么,所谓的江湖,其实也是一个争名夺利的地方。侠义,固然会有,但也注定不会太多。”
  李玄都直起身来,说道:“玉清宁说你的根骨资质很高,也许此生有望天人境,你如今要做的就是好好活下去。”
  周淑宁重重嗯了一声。
  还有些话,李玄都没有说出口。
  其实他与周听潮素昧平生,此时的他也不再是可以纵横江北的紫府剑仙,可他还是因为朋友的一诺相求,孤身来到怀南府,近乎是豁出性命救人。
  他一直认为,生而为人,不应轻易许诺,可一旦许诺,则一诺千金重。
  周听潮的那位好友曾经在李玄都被江北群雄追杀的时候,相帮过李玄都,所以李玄都在当时许诺日后可以为他出手一次,于是就有了李玄都这次怀南府之行。
  不过李玄都觉得这是他与别人的事情,与周淑宁无关,甚至与周听潮也无关,没有必要让她知道。
  当李玄都带着周淑宁从二楼跃下的时候,沈长生已经把一楼打扫得差不多了,少年无意中看了小姑娘一眼,顿时愣在原地,黑黑的脸庞上竟是涌现出几分红晕。
  不得不说,周淑宁年纪虽小,但是已经能看出几分美人胚子的潜质,少年沈长生又是懵懵懂懂的年纪,见到了这么一个粉雕玉彻的同龄人,难免要生出几分别样情思。
  李玄都没有理会这些小孩子心思,问道:“客栈中有无草席或是棺材?”
  沈长生回过神来,有些被人看破心事的羞赧,不过还是点头道:“棺材是有的,就在客官所住后院客房的隔壁。客官也知道,我们这儿十天半月就要死上几个人,掌柜的说人死为大,不管生前如何,死后总要有个容身之处,便让我打了几口棺材备着不时之需。”
  李玄都从袖中抽出四张银票,三张一百两的和一张十两的,说道:“这是给老板娘许诺的银钱,另外我买一口最好的棺材。”
  少年应了一声,收起银子便去了后院,不一会儿便拖回一口刷着红漆的松木棺材,虽然做工有些粗糙,但胜在够大,足以放下两个人了。
  李玄都又上楼将周听潮和他夫人的遗体搬下来,放到棺材中,最后将周听潮的头颅也放了进去,在周淑宁的哀切注视下,李玄都将棺材缓缓合上。
  沈长生说道:“在太平山脚下有块坟地,是掌柜亲自看的,用他的话来说,不会聚煞,不会生变,可以放心埋人,以往死了人,我都是把他们埋在那里。”
  李玄都点了点头,单手托起这口足有上千斤重的棺材,缓缓走出客栈。
  周淑宁轻咬嘴唇,不顾外面大雨滂沱,紧紧跟在李玄都的身后。
  沈长生犹豫了一下,拿起那把大油纸伞也跟了出去,为小姑娘撑伞挡雨。
  走在前头的李玄都回头看了眼一起撑伞的两小,眼神恍惚,随即黯然落寞。
  世上谁人不曾少年?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李玄都转过头去,身后是一起撑伞走在大雨中的少年少女。
  他轻轻叹息一声,在大雨声中,轻不可闻。
  十五年间真梦里。何事?长庚对月独凄凉。


第二十一章 山下山上
  李玄都如今已是二十有五之龄,算是青年。往前推上几年,他也是个刚刚及冠的少年人。
  虽说对于如今的李玄都而言,江湖大概只剩下黑、白、赤、灰四种颜色,但在少年时,也不能免俗,哪怕是在被追杀的刀光剑影之中,也保留着许多缤纷色彩。
  那一年,他刚刚完成了一人一剑横行江北河朔的壮举,登顶江湖上三年一度的天下评,从紫府客变成了紫府剑仙。然后志得意地游历帝京,在那儿结识了一对兄妹。
  那对兄妹姓张,哥哥叫张白圭,妹妹叫张白月。
  直到很久之后,他才知道那对兄妹是当朝首辅张肃卿的子女。
  这也是他这个江湖上的闲云野鹤为何会出现在帝京一战中的原因。
  回忆起帝京一战之前的帝京之行,李玄都不由好生感慨,对于当时正是血气方刚年纪的少年人而言,记忆最深的就是帝京城中的各色女子,只是这些女子大多与他无缘。
  出身世家的大家闺秀,嫌弃他读书不多,举止粗蛮,无甚文人雅气。
  出身宗室的千金贵女,又觉得他是江湖中人,满身血腥杀气,敬而远之。
  至于苏云媗、玉清宁这样的江湖仙子,大概觉得他与朝廷中人牵扯不清,道不同不相谋。
  愿意与李玄都打交道的女子无非两种,一种是看中了李玄都的武力而别有用心的心机女子,一种便是各大春楼行院中的风尘中人。
  可这两种女子,李玄都又不喜欢。
  到头来,李玄都在帝京城中只有两个朋友,一个叫张白圭,一个叫张白月,女子朋友只有一人,那便是张白月。
  只是人生无常亦无奈,帝京一场大败,李玄都虽然力敌颜飞卿、苏云媗、 玉清宁三人,但仍旧无力回天,四大臣一派大败,张肃卿被杀,张白圭于狱中自尽,张白月在张府被青鸾卫抄家之际,不愿受辱,吞金而亡。
  李玄都只身逃离帝京之后,孤身漂泊,辗转各地,从当初意气风发的紫府剑仙变成了如今这个落魄江湖客。
  所有的旖旎缤纷都被风吹雨打去,只剩下黑白、黑白之间的灰、以及杀人的血红之色。
  春风桃李的美酒不再,唯有江湖夜雨的一盏孤灯。
  这便是李玄都的江湖。
  不过当他看到沈长生为周淑宁撑伞,心思又不可避免地被勾动,忆起了许多当年往事,在黑白灰红之间又生出些许其他颜色,虽然很小,但就像一颗种子,也许会生根发芽,也许只是昙花一现。
  来到沈长生所言的“风水宝地”,果然已经葬了好些人,不同于乱葬岗,这儿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座坟前都立着一块碑,有有名字的,也有没有名字的,相同之处是每块碑上都刻有立碑年月,李玄都一眼扫去,早的已经有七八年,晚的也就是上个月的事情。
  李玄都放下手中的棺材,选了个地势较高的平整地方,一记劈空掌拍出,在地面上炸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坑洞。
  站在不远处的沈长生见此情景,不由眼神一亮。掌柜曾经说过,御使气机有粗细之分,粗者好似牛嚼牡丹,粗鄙不堪,而细者却能在螺狮壳里做道场,于方寸之间见大马金刀。这位客官显然是属于后者,御使气机细致入微,同样的气机,放在张青山之流的手中,可能只发挥出七八成的威力,可放在这位客官的手中,便能发挥出十二成的威力,两者高下立判。
  李玄都一掌之后,又以掌风将此坑洞的边角略作修整拓宽,使其与棺材大小契合,然后再将棺材徐徐放入其中。
  周淑宁望着棺材,使劲抿起嘴唇,无声流泪。
  沈长生站在她的身旁,想要安慰却又不知从何开口。
  最终两人只能看着李玄都的一举一动,先是封土,然后又将一块沈长生早先备于此地的空白石碑立在坟头前,最终以指代笔,在碑上刻下“周公听潮及夫人之墓”的字样。
  做完这一切之后,李玄都转过身来望向周淑宁,轻声道:“淑宁,给爹娘磕个头吧。”
  周淑宁没有多余言语,跪在坟前的泥泞中,重重磕头。
  ……
  太平山,求太平,问此世间太平不太平?
  世人皆知正道十二宗中最神秘的太平宗就位于太平山中,可太平山绵延数百里,横跨两州三府之地,真正知道太平宗山门所在之地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正应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诗句。
  此时怀南府境内的太平山正被倾盆大雨笼罩,可在风阴府境内的太平山却是小雨淅沥,在两府交界的位置有一座山亭,不知何年何人所建,八角飞檐,琉璃金瓦,漆红亭柱,亭中一张石桌,四只石凳,桌上刻有纵横十九道,棋盘左右又有石盒,其中盛有以两种颜色的圆滑石子磨成的棋子。
  山亭中有一对夫妻正在避雨,妻子坐在石凳上,一手托腮,一手闲敲棋子。
  丈夫则是凭栏而望,看着山外的雨雾茫茫,两指摩挲着一枚太平钱,轻声说道:“我这些年没离开过太平山百里之外,都听说了紫府剑仙的名头,今日得见,果真有其不凡之处。”
  妇人笑问道:“我听说那位紫府剑仙,号称归真境第一人?”
  男子笑了笑,“巅峰之时,可以说是当之无愧,不过现在已经是老皇历了,如今的归真境第一人,应该是那个以纯阳入道的颜飞卿才对。”
  妇人有些惋惜,“那真是可惜了,若是这世上能再出一个大剑仙,咱们四宗多半就能压过正一宗去。”
  男子摇头道:“若真是如此,那也仅仅是清微宗压过正一宗去,而且只是一时,注定难以长久。”
  妇人默然。
  男子收起手中的那枚太平钱,缓缓说道:“不要小看了正一宗,颜飞卿为何能成为十二宗中最年轻的掌教?这可不是青黄不接,而是后继有人,反观其他各宗,还要靠着老辈人支撑局面,从这一点上来说,便已经落了下乘。待到其他十一宗的年轻一辈真正接过老辈衣钵,颜飞卿大势已成,到那时候,一步慢则步步慢,又不知道要被正一宗压在头上几个十年。”
  妇人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这次把赌注押在正一宗的身上?”
  男子摇头道:“两回事,正一宗占据了先手不假,可先手无敌不等于中盘和收官也能无敌,纵观史册,从不乏虎头蛇尾之事,所以我的意思是,静观其变,再看看。”
  妇人应了一声,从石质棋盒里捻出一枚棋子,往石桌上一丢。
  棋子滚动,声音清脆。
  最终棋子停在了天元位置。
  精擅棋艺的妇人轻声自语道:“金角银边草肚皮,落子中腹天元,从常理来看,这是一着臭棋,反过来看,也是一着无理手。”


第二十二章 玄女六经
  大雨渐停歇。
  三人返回客栈,沈长生开始收尸,他有自己的一套规矩,有些人可以被放进棺材里好好安葬,有些人却是直接一把火烧掉放入坛子里。
  至于为何如此,李玄都没有细问,因为此事多半要涉及到太平宗的种种命格命理之说,他不擅长此道,而且在他看来,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太平宗坚持的推算窥探天机之道,是截然相反的路数。
  待到雨停之后,李玄都从马厩里挑了一匹不甚起眼的骏马,将周淑宁抱上马背,他牵马而行,踏着满地泥泞,缓缓走出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刀光剑影的太平客栈。
  坐在马背上的周淑宁下意识地回头望去,客栈还是那座客栈,只是立在院子正中的太平大旗倒了,她感觉自己整个人恍恍惚惚,好像在做梦一般。
  客栈的屋顶上,沈长生望着一大一小离开客栈,只觉得心中莫名惆怅。
  尤其是马背上的小姑娘回头望来时,他甚至产生一股冲动,想要上去拦住他们,让她留在太平客栈,可他心里清楚,李玄都不会答应,掌柜和老板娘也不会答应。
  少年失魂落魄地坐在湿漉漉的黑瓦上,望着两人渐渐消失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之中。
  牵马而行的李玄都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少年已知愁滋味,要道天凉好个秋。”
  骑在马背上的周淑宁小声问道:“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李玄都道:“如今我们正在芦州境内的怀南府,要去的地方是中州境内的龙门府,所以我们要先去与怀南府相邻的风阴府,然后从风阴府转道去中州的益阳府,最后再从益阳府前往龙门府。”
  周淑宁点了点头。
  虽然她年纪不大,但是出身在书香世家,从小便读书识字,在父亲周听潮的亲自教导下,对于地理也略知一二。如今大魏朝廷,共有两京一十九州,除帝京和西京之外,分设十九个州布政使司,州下设府,府下设县。如今他们所在的芦州便是十九州之一。
  纵观整个大魏版图,芦州位于整个王朝帝国的东部略微偏南位置,地处内陆,往东是靠海的楚州,往南是地处江南的荆州,往西便是中州。
  中州,顾名思义,乃是天下之中,虽然本朝并未定都于此,但是以往历朝历代,先后有十三朝在此建都,除了帝王将相,圣贤也层出不穷,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所以中州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州,而龙门府便是中州首府。
  不要小看这段路程,两州看似相邻,可怀南府和龙门府之间却足足相隔有四府之地,每一府又有七到十个县不等,如此加起来,两者之间的路程差不多有一千二百余里,对于第一次出远门的周淑宁而言,可以说是千山万水了。
  长途漫漫,这一路之上,李玄都开始有意地为周淑宁讲解玄女宗的入门之法。
  周淑宁坐在马背上,李玄都牵马走在前面,未曾回头,说道:“所谓玄女宗,正道十二宗之一,非佛非道,其山门所在之地为玉女峰,相传在千年之前,一位亡国公主在此清修悟道,不知名姓,被人称为帝女。帝女最终证道飞升而去,又被尊为玄女。玄女留有一部专供女子修炼的三阴真经,此法决又分三部,分别是:少阴真经、太阴真经、玄阴真经,修成少阴经可得归真境,修成太阴经可得天人境,修成玄阴经可得长生境。玄女的贴身侍女得到这部法诀之后,在玉女峰清修百年而证得长生境,遂在玉女峰上创立玄女宗一脉,尊玄女为开宗祖师,自己为宗主。
  周淑宁问道:“什么是归真境、天人境、长生境?”
  李玄都说道:“此乃天下间九大境界中的最后三境,你且不用去管,日后自会知晓。”
  周淑宁哦了一声。
  李玄都继续说道:“在其后的千余年中,玄女宗又陆续出过三位证得长生境的女子宗主,这三位宗主在三阴真经的基础之上,各留有三篇真经,分别是帝女经、素女经、玉女经,与三阴真经合称为玄女六经,乃是玄女宗的根本不传之法, 非女子不可修习。故而玄女宗一脉,皆为女子,且必须为处子之身,若是出阁的妇人,此生无望玄女宗大道。”
  李玄都停顿了一下,说道:“我是男子之身,自然无法修习玄女六经,可玄女宗的入门筑基之法,我还是略知一二,我待会儿传你玄女宗的玄水功和望月心诀,两者一起修炼,每夜子时,吸纳月华,临水之地,采集水精,事半功倍。正所谓少阴入老阴,老阴生少阳,少阳化玉阳,玉阳归玉阴,以你的根骨资质,如此月余功夫,便可跳过固体境,初入御气境,相比起寻常人要苦练十几年才产生那么一丁点的气感,可谓是天壤之别。”
  周淑宁眼神一亮。
  不过李玄都很快便给她泼了一盆冷水,“修为境界高深和与人交手时的战力强弱,是两回事,练功的天才和打架的天才也是两回事。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