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861章

太平客栈-第861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看来,李玄都无疑是满意的,皱眉的时候不多,而且很快就舒展开来,大多数时候,李玄都都是面带笑意,而且是那种不加以掩饰且发自内心的淡淡笑意。
  李玄都降下身形,来到一处麦田旁边,蹲下来伸手摸了摸麦苗的叶子,又抓了一把泥土,在手中轻轻揉捏,最后送到鼻下还闻了闻。
  李玄都跌落境界的时候,也曾种田,所以对于农事并非一窍不通。
  相较于李玄都,秦大小姐可就是完全不懂了,只是站在一旁。
  李玄都随手抛掉手中的泥土,站起身来,赞叹道:“好,真好。”
  秦素笑问道:“好在哪里?”
  李玄都道:“我所想的天下太平,大约就是如此模样了,所以说好。”
  说话的同时,李玄都极目望去,视线尽头是连绵群山,山上的茂密森林仿佛一条起起伏伏的青黑色曲线。
  这条线似乎给李玄都所言的“天下”划定了一个界限。


第一百七十三章 马政
  人贵有自知之明,李玄都知道自己打打杀杀去打天下还算凑合,可如何坐天下,他就完全不够格了。所以他从未想过自己来做皇帝,一直秉持的想法都是找到合适的人选来治理天下。
  这个人选不是说某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最终他选择了辽东。
  现在看来,辽东没有让他失望。
  那么接下来他也不会让辽东失望就是。
  不过李玄都还不急着去见朝阳府,接下来他又去了辽东边军的大营,只是因为秦襄不在的缘故,李玄都没有进入大营,只是远远观望了下军容之后,便悄然离去。从辽州南下,来到奉州。
  奉州位于幽州和辽州之间,不上不下,这里同样有大片的屯田,不过不是军屯,而是民屯。这乱世之中,粮食几乎等同银子,甚至有些时候比银子还要可靠。所以辽东对于种田达到了一种近乎病态的追求,在三州之地大肆屯田。
  所谓屯田,就是垦殖荒地。根据开垦之人的身份不同,分为军屯、民屯、商屯。辽东三州之中,幽州人口最多,荒地最少,大部分能够种植粮食的土地早已经被开垦完毕,大部分屯田都是商屯。辽州人口最少,荒地最多,因为靠近边境的缘故,以军屯为主。奉州无论人口还是荒地面积,都在三州中居中,以民屯为主。
  当然,屯田不是全部种植粮食,也种植大豆等作物,甚至是部分药材,不过面积较小。
  除了农事之外,再有就是马政了。
  放眼整个天下,共有五大产马区。
  第一是西北产马区,包括部分西域,以及秦州、凉州等地。
  第二是塞北产马区,也就是金帐王庭统御的广袤草原,历代朝廷都在此设立马市。在西北沦陷之前,大魏朝廷并不缺马,时常关闭互市,打压金帐的马匹价格。
  第三是西南产马区,以蜀州、云州为主。
  第四是中原产马区,中原自古车骑驰逐,养马颇盛,养马成风,后曾一度衰落。晋州雁门关为塞北马种入口地﹐朝廷在晋州河东府设有牧监。
  第五就是辽东产马区,主要集中在奉州和辽州等地,以奉州为主,太宗皇帝曾经设立辽东苑马寺主持养马,如今已经归于辽东,秦清和赵政总共设立了七大牧场,养马达五十万匹之多,若再加上许多零星的小牧场,则可达七十万匹之巨。除了战马之外,劣马也可以代替耕牛成为垦殖的畜力。到了如今,辽东三州已经是除了金帐之外马匹数量最多之地。
  李玄都没有和秦素去鼎鼎有名的七大牧场,而是去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牧场。这也是李玄都最喜欢做的事情,以小见大。
  以李玄都的境界修为,牧场中没人能够发现他的踪迹,他先是陷入了此处牧场监正的衙署,找到了名册。根据名册记载,这处牧场总共占地四百里,共牧养八十群骡马,约一万三千余匹,骟马十二群,两千余匹。
  一个小牧场就有如此规模,李玄都已经可以想象七大牧场是何等壮阔景象了。
  秦素对于牧场倒是知道不少,一边与李玄都行于牧场之中,一边说道:“养马最怕的就是马瘟,这么多马聚集在一起,若是遏制不住,一死就是以千计数,其中损失暂且不说,病死的马肉是不能吃的,还要花费人力掩埋。要是夏天还好,辽东冬天的土地比铁还硬,寻常人挖半天也埋不了一匹,说不得要请宗门弟子或者军伍高手出手,不过对于有修为在身之人,这也是苦差事。我记得在我小时候曾经有过一次马瘟,就连景师叔都亲自去了,累了个半死。”
  李玄都问道:“就算没有马瘟,也会有正常死伤,多少是对,多少是错?这其中有没有什么章程?”
  秦素想了想,回答道:“所有牧场都归辽东苑马寺统领,每隔三年考校一次,孳生数与倒毙数,都有定额。孳生数超过定额,有赏赐。倒毙数超过定额,则是处罚了。每百匹倒毙之数少于八匹,算是优,自上到下皆照例领赏;若是倒毙之数多于十三匹,那就是人人都要罚了。八匹和十三匹之间算是良,无功无过。若是发生了马瘟,应对不力,便是从三品的苑马寺卿和正四品的苑马寺少卿也不能免责。”
  苑马寺其职司同于太仆寺,为从三品衙门。太宗年间,置北直隶、辽东、西北、西南四苑马寺。各寺分设卿一人,少卿一人,寺丞无定员,各辖六监二十四苑,苑分三等,上苑牧马万匹,中苑七千,下苑四千。苑马寺督各苑养育马匹,听命于兵部。
  后来革北直隶苑马寺,并入太仆寺。宣宗年间,曾议革辽东苑马寺,以旧制未革。革西北苑马寺。世宗年间,以辽东苑马寺卿兼辖部分卫所军民,后又命其带理兵备事。
  到了如今,辽东苑马寺在事实上成了辽东总督赵政的下属,不再听命于朝廷的兵部和太仆寺。而且辽东苑马寺扩建了一倍不止,按照旧制,一个苑马寺有二十四个苑,就算全部是牧马上万的上苑,也不过二十四万匹而已,更何况苑马寺不可能全部都是上苑。如今辽东苑马寺足有五十万匹,等同原本的两个苑马寺,所以赵政又增设了少卿一人。
  秦素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总而言之,人性贪婪,这么大的马场,不可能变成清水衙门。各地州府衙门有火耗银子,马场这边也有大概一成的死伤额度。给十成的草料钱,只需要完成九成的养马任务。若是完成得好,多出的一成便是奖赏。若是只知道吃空饷,领一百匹的钱养九十匹马,不出事也就罢了,一旦出事,空额加上死伤超过了一成之数,便要重重责罚,轻则抄家,重则性命不保。”
  李玄都点头道:“赏罚分明。”
  李玄都又道:“没想到你对马场的事情这般清楚。”
  秦素道:“那时候我还小,大多数时候都跟在爹爹身旁,正赶上爹爹忙着马场的事情,所以记得特别清楚。”
  便在这时,有牧马人放马归来,数不清的马蹄踩踏大地,如同雷鸣一般,哪怕是距离还远,李玄都和秦素也清楚感受到脚下传来的震动。这还仅仅是马群,不是人马披甲的铁骑,真不知道成千上万的铁骑冲锋时,是怎样的可怖景象。不到上三境的寻常江湖人,只怕一个照面就要被碾碎成肉泥。
  李玄都和秦素避开马群,从一旁欣赏这些骏马奔驰的景象。李玄都不是十分懂马,但看这些马匹毛色鲜亮,应该都是不错的良马。
  看过了这个小牧场,李玄都便不想再去七大牧场,一个小牧场就占地四百余里,七大牧场只怕要上千里了,乌央乌央的马匹似海潮一般,他也看不出个好坏。同时也愈发佩服秦清和赵政两人,能在辽东积攒下这么大的基业。
  离开了这个牧场之后,李玄都又去看了几处民屯,甚至还与几个百姓聊了一会儿,感慨良多。辽东当然不是儒门理想的大同世界,谈不上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有恶官酷吏,也有穷困潦倒之人,可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安居乐业,不至于流离失所。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已经足够了。
  大同世界不是一日建成的,若是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无法保证,那么其他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如果能将辽东三州之地的现状扩大到两京一十九州,那么李玄都便可以安心地醉里乾坤大了。
  除此之外,在奉州还有为数不少的工匠作坊,而且规模不小,动辄便是数百人,部分大作坊甚至有上千人。这里除了冶金炼铁、铸造刀枪、甲胄等军械之外,还有火药司,负责铸造火器,除了常见的虎蹲炮、三眼铳、鸟铳之外,还有各种火雷,只是比不得太平宗的水平。
  如今辽东军中,还是以骑军为主,不过也配备了不在少数的火器。制作精良的火器,在威力上可以媲美弓箭,而且没有臂力的要求,培养一个马弓手要三年时间,普通人用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火器,这便是火器最大的优势。
  秦清虽然是武人,但并不藐视火器,因为此等缘故,他虽然没有直接废黜匠户,但不再将其视作贱籍,极大提升了匠户的待遇,而且还有各种奖惩措施,使得各大作坊中的匠户们很是用心卖力,就连关内的许多匠户也有耳闻,不乏有人趁着如今朝廷管制不严,拖家带口来到辽东投奔的。
  朝廷那边也有火器,不过因为匠户待遇低下,宦官贪婪,吏治腐败,导致火器质量极差,经常炸膛,未曾伤人,倒先伤己。令普通官兵十分畏惧火器,敬而远之,使用火器的水平也远不如辽东。
  到了此时,李玄都不由感叹。他上次来辽东,不过只见到了冰山一角,只知道辽东让朝廷畏惧,至于如何畏惧,因何畏惧,却是半点不知。
  现在,他终于见到了辽东的真面目,真是好一只猛虎,虎踞关外,虎视天下。


第一百七十四章 龙城
  李玄都和秦素一路走来,看过了屯田,又看过了马场、作坊、海贸、城镇、边军,李玄都对于辽东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远远超过他的预想,既然期望不高,那么便谈不上失望,反而很是惊喜。
  有些时候,好或者坏,主要靠别人的衬托。如果在繁华盛世,如今的辽东只能算是寻常。可时值乱世,饿殍遍野,流民遍地,烽烟四起,被杀之人、饿死之人不计其数,白骨盈野,十室九空,血流成河,如此衬托之下,辽东倒是人间净土了。
  辽东三州极大,纵然李玄都是长生境地仙,也不可能在几天的时间里就全都走上一遍,所以他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几处之后,便决定前往朝阳府。
  当年中原正统在中州、秦州之时,二京是西京和龙门府,帝京以及北直隶还是幽州,关外的辽东三州则被慕容家族建立的大燕占据,所以慕容画算是世世代代生长在辽东的大燕皇族,大燕定都所在便是如今的朝阳府,故而朝阳府又名龙城。
  因为这个缘故,大魏朝廷将辽东三州纳入版图之后,幽州北移,就是以朝阳府为州城,秦家家主也被称作秦龙城,这个称呼几乎是代代传承,正如李家家主被称作李北海。
  这也不奇怪,当年老幽州的范围就是渝关以内,如此看来,齐州也是极北之地,今日的东海便是过去的北海,直到老幽州成为北直隶,新幽州北移出关外,有了新的北海,过去的旧北海才成了东海。只是许多地名未改,这就导致了如今秦家占据北海,可北海府却在齐州境内,还是李家的发家之地。至于李玄都,已经算是另户别居,与李北海这个称呼没什么缘分了。
  李玄都上次来朝阳府的时候,是直接去了府城,而且是从渝关方向而来,这次李玄都从完全相反的奉州方向过来,走了好几个县。与人烟稀少的奉州、辽州相比,幽州的人口便多了起来,仍旧随处可见大片呈条块状分布的麦田和菜地,其中夹杂着一个又一个的村落,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房,各行其是。
  李玄都忽然想明白一件事,秦清和赵政之所以执着于屯田,并非是怕挨饿,而是在存粮,他们早就已经开始为入关做准备了,且不说军需消耗,关内可还有数以百万计的饥民,这都是需要粮食的。只要粮食,这些饥民们就是辽东之人。
  李玄都也知道秦清为何对道门大掌教之位不感兴趣了,因为秦清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了三州之地,对于道门并无太多执念,所以他也乐见自己的女婿李玄都出任道门大掌教。
  如今的朝阳府很是热闹,除了秦清还在太白山的大荒北宫之外,赵政、秦襄、秦道远、景修等人都在朝阳府,当李玄都和秦素来到秦家大宅的时候,倒是让秦家众人好生惊喜。
  本来以秦家这样的门户人家,女儿女婿回来省亲算不得什么大事,可女儿的身份不一般,是家主唯一且最疼爱的女儿,女婿的身份就更不一般了,足以与家主平起平坐,就算没有女婿的身份,那也是贵客,所以整个秦家上下都被惊动了。
  两人被好些长辈、同辈簇拥着来到正堂,互相见礼之后,分而落座,因为大老爷不在,如今秦家还是二老爷秦道远主事,除此之外,秦不一、秦不二、景修等关系亲厚之人也在场。只有胡良去了大荒北宫向师父复命。
  其实无论自家,还是亲戚好友,总也脱不开身份地位的影响。如果李玄都是一介赘婿,来到秦家,只怕要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说不得还要受人冷眼讥笑。可因为他出身李家,是门当户对的乘龙快婿,上次来秦家的时候,便无一人对他无礼,大家都和和睦睦,客客气气,宾主尽欢。到了如今,李玄都身份又是一变,已经是跻身长生境,有望执掌道门,不逊于秦清,所受的礼遇更重,无论熟悉还是不熟悉的,都愿意向李玄都摆出笑脸,众多同辈人也对李玄都恭恭敬敬,没有那种横竖看李玄都不顺眼的愣头青,就算有,也被长辈们给镇压了。
  要不怎么说人情冷暖,一冷一暖,便是两个世界。
  寒暄之后,便是设宴接风洗尘,秦道远没让小辈们参与,只留下景修、秦不一、秦不二等人,所以只有一席。虽说食不言寝不语,但有些时候,酒宴反而成了说话谈事的绝佳场所,在酒席上,秦道远问起了李玄都和秦素的来意,李玄都也没有隐瞒,点明他此行是为了上京一事,秦道远立时心知肚明,直言此事要与赵政和秦清商议。
  这在李玄都的意料之中,秦清得了巫阳留下的“宇之术”后,便开始闭关,力求更上一层楼,再加上秦清前段时间闭关突破长生境界,导致他最近两年都很少参与辽东事务,大多由赵政和秦道远代劳。可不管怎么说,被称作“辽王”的人是秦清,许多大事还是要由秦清做主。
  说起来秦清也不是圣人,一位长生之人如此谋划,自然也为了子孙后代着想,他最中意的人选其实是秦道方,可惜当时正是书生意气的秦道方因为秦清大肆杀戮辽东士绅而与秦清决裂,自己独自去了帝京,秦清不得已之下才选择了赵政。
  到了如今,秦道方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这么多年的实事做下来,那点书生意气早已消磨殆尽,尤其是他主政齐州之后,更是明白了有些士绅就是钻入体内吸血的水蛭,不得不杀。
  正因如此,虽然秦家也是士绅,但不妨碍秦家清理其他的士绅,秦道方明白兄长的苦心之后,兄弟两人的关系逐渐缓和,秦道方不再像以前那般冲动行事,变成了李玄都认识的那个豁达开明的秦道方。若是以前那个秦道方,两人就未必有今日的缘分了。
  说过了这些,这顿接风洗尘之宴也就算结束了。赵政有公务在身,明天才能有空。秦清也不可能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