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玄都的语气变得格外轻柔,似乎是怕吓到睡在坟墓里的女子,“我现在说什么脚踏人间路不平,却是说大话了,所以不得不把‘人间世’带走,不能让它继续陪你了,实在抱歉。”
就在这时,一阵山风出来,晃动了梨树,好像是女子轻轻摇头,示意李玄都不必介怀。
李玄都望着这棵梨树,笑了。
然后他伸手将坟前一块可供放置贡品的条石挪开,挖出了两截断剑。
天色渐渐暗淡,李玄都望着这两截断剑,怔然出神,视线有些模糊。
他的前二十年,所有的江湖恩怨和快意恩仇,都在这两截断剑之上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必有回响
李玄都的右手握着剑柄,左手拿着剑尖,往山巅的另一个方向走去。
剑秀山的山巅其实占地很大,李玄都只是占据了其中很小的一块,否则也容不下两位剑仙的斗剑,在山巅的东南方向有一方深不见底的巨大水池,占地近百亩,先前所见的瀑布便是发源于此。
水池名为“洗剑池”,李玄都以前不知其意,今天听了徐先生所讲的剑仙故事之后,方才恍然,应是那位剑仙在此隐居时,常常来池畔洗剑,方有了如此名字。
走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李玄都来到洗剑池的池畔,整座水池呈椭圆形,静如镜面,水波不兴,一眼望去,清澈见底,仿佛是一块瑰丽碧玉镶嵌在剑秀山上。
李玄都举目远眺,在他的目力极尽之处,可见有一天然形成的山石狭道供池水溢出,飞泄成雪白瀑布。
李玄都深吸一口气,向前跃出,以玄女宗的“素女履霜”之法踏水而行,在池水的水面点出层层涟漪,越是靠近池水的正中位置,就越是可以感受到池水的隐隐流动,平心而论,这里倒是一处练剑的好去处,可以屏息沉入池水之中,既能以冷寒池水淬炼体魄根骨,也可以在水中运剑,锤炼体内气机。只是李玄都第一次来到这儿的时候,剑道已然近乎大成,却是用不着如此行事,所以那时候的他很少踏足此地。
不过今日又是不同,如今的李玄都只有玄元境,大可以借助此地之利,来助自己恢复修为。
李玄都立于池水之上,低头望去。
他的手中所持的曾经名列刀剑评榜眼位置的“人间世”。
此剑乃是一位精通儒、道、佛三教义理的先贤所铸,其所用材料非金非玉,而是取自西方昆仑的一截无名枯木,先是在昆仑山巅玉虚峰上借以如刀罡风将其塑成剑型,后又前往辽东天池,以万年水精滋养其神,最终远赴海外仙岛,寻觅火山,以地底真火淬炼其形。
在剑成之后,这位儒教先贤佩戴此剑行于世间,行教化之事,做过乡村私塾的教书先生,做过权贵之家的西席,做过封疆大吏的师爷书办,也做过富商巨贾的账房先生,后又出而为官,先是从清苦的翰林院编修做起,然后又做了一地县令,宦海沉浮,历任刑部主事、鹿场驿丞、庐陵县丞、巡盐御史、吴州巡抚、荆楚总督等官职,曾经亲自领兵,平定叛乱,晚年时官至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督查院左都御史等职。
因为这位先贤的一生都是在红尘俗世之中度过,从未有过出世之举,故而将自己的佩剑定名为“人间世”。他不曾求长生,更不曾证得长生,虽有一身绝顶修为神通,但也如凡人一般生老病死,在其老死之前,因子侄辈中无人可以继承此剑,便将其交予自己的好友保管。
世上所有人都会贪图此剑,唯独他这位好友不会,因为他这位好友手中有刀剑评上位列榜首的“叩天门”。而他当年之所以能铸剑成功,也少不了这位老友的相助,毕竟说起铸剑一道,清微宗才是当之无愧的举世第一。
这位先贤也不是旁人,正是曾经在岭秀山庄留有墨宝的徐世嵩,他的好友则是清微宗的老宗主李道虚。
李道虚从徐世嵩手中接手“人间世”之后,将其放置于海外一座荒僻无人的孤岛之上,四面尽是苍茫大海,且偏离商船往来的航道,罕有人至,算是留待后来有缘之人。
至于这个有缘人,便是后来的李玄都。
当初李玄都之所以能纵横江北河朔之地,固然是因为他自身修为高绝,且擅长与人交手对战,但他手中的“人间世”也是功不可没。
李玄都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握住手中的两截断剑,缓缓沉入冰冷池水之中。
下沉近千余尺之后,终于触底,李玄都抬头向往望去,已是黑沉沉一片,不见半分天光,他屏住一口气息,盘膝入定,以玄门正宗的胎息之法,轻轻“呼吸”。
潭水之中顿时生出无数气泡,凝而不散,向水面浮去。
“玄微真术”中有“聚势法”,吸星纳月,玄妙无比。
此时李玄都运转“聚势法”,只见他在呼吸只之间以自身为鼎炉,一气贯通三大丹田,闭目存思,潜神入定,整个人如典籍上所说道门真人成就金丹大道时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他的各处窍穴之中,再次显现烟雨潇潇、夏雷阵阵、秋风簌簌、大雪飘飘的奇异景象,四季轮转、生死枯荣尽在其中。
李玄都的意识逐渐归于沉寂,不过仍是攥紧了手中的两截断剑,似乎整个人要与这两截断剑融为一体。
只见李玄都左手中的那半截断剑开始逐渐缩小,同时逸散出一缕一缕清气,萦绕于李玄都的身周,然后从他的七窍进入体内。
此时的忘剑池好似是一方丹炉,两截断剑是炉中之炭火,将李玄都熔炼成丹。
不知过了多久,原本坐在池底的李玄都仍旧保持着盘膝的姿势,开始向上浮起。
千尺之后,浮上水面,仍旧是盘膝而坐,不过他左手中的那半截断剑此时已经只剩下原本的一半长度,而且还在不断缩短。
清气越来越浓,犹若实质一般,将李玄都完全包裹其中。
不知何时,原本已经下山的徐先生又去而复返,站在忘剑池的池畔,缄默不语。
李玄都贮存在剑中的剑意剑气,的确只能帮他重返先天之境,可是将半截断剑也炼化之后,就不是一个区区先天境那么简单了。
当年徐世嵩在昆仑山中偶然得到的无名枯木,可不是什么凡物。要知道昆仑乃是万山之祖,更是天下龙脉起源,以仙家气象而言,昆仑号称第一,无人敢称第二,所以这儿也是道门祖庭。当年太上道祖在山巅修筑殿宇,号称“玄都紫府”,于此传道讲道,在太上道祖仙去之后,道门分裂出无数支脉,包括正一天师在内,无人能真正慑服其他支脉,也就无法名正言顺地占据此地,所以这处地上仙都已经是闲置多年。
就算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妄人,想要强行入主仙都,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太上道祖的弟子南华道君以无上神通遮掩了仙都的踪迹,若想要强行进入其中,那便是云深不知处,哪怕发动百万人力,寻遍整个昆仑,也找不到仙都的半分痕迹。不过南华道君也没有将前往仙都的通路完全堵死,若是有缘之人,也能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仙都,得到太上道祖和南华道君留下的各种机缘。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当年徐世嵩便是得到机缘之人,从仙都之中取出了那截无名枯木,这才有了后来的“人间世”。
现在李玄都将其炼化为己用,其得益之大,恐怕要远远他自己的预期之外,绝不是区区一个先天境就能概括。
徐先生伫立此地良久,直到李玄都渐有醒转之意,才转身离去。
就在徐先生离去之后不久,李玄都左手中的半截短剑彻底消散,化作灵气涌入李玄都的体内。
整座忘剑池的气象骤然一新。
将所有清气尽数吸纳的李玄都整个人也随之焕然一新,没有刻意运转气机,一身体魄不但没有半分气机外泄,而且好似鸿毛一般,轻飘飘地浮于水面之上,然后顺着池水缓缓飘向瀑布方向。
若说李玄都以前的体魄只能称之为“不坏”,现在也可以称之为“无漏”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重回先天
当李玄都醒来的时候,刚好是他随着水流飘到瀑布入口的时候,一瞬之间,他整个人随着激荡水流倾泻三千尺。
瀑布轰鸣如雷,一瀑叠一瀑。
李玄都轰然落在潭水之中,被激流生生打入潭底。
片刻之后,一抹青丝浮出水面,继而是李玄都缓缓上升,最终整个人立于水面之上,如莲花出水。
也许如此形容一个男子并不确切,可又找不出更合适的词语。
披头散发的李玄都缓缓行于水面之上,似如洛神凌波,仅以此时此刻的姿容而言,足以让许多女子自惭形秽。
上岸之后,浑身湿透的李玄都运转气机将身上的水气蒸干,低头一看,手中还握着半截断剑,另外半截断剑已经不知所踪。
世人常用“三尺青锋”来形容长剑,因为剑长凡三尺,此时李玄都手中的断剑,加上剑首、剑柄、剑锷,不过二尺之长,与其说是断剑,倒更像是短剑了。
他本想将这半截断剑收到“十八楼”中,不过想了想,还是学着胡良悬挂“大宗师”那般,将半截断剑悬在自己的腰间。
就在此时,已经不复当年的“人间世”竟是轻轻颤动了一下。
李玄都一怔,再次握住“人间世”,不过尝试着注入了几分气机,李玄都的身周数尺便有了满堂生辉的气象,随着李玄都开始全力灌注气机,有剑气自生,与这座剑秀山近乎浑然一体,使得李玄都感到一股沁凉之意,刺透肌肤,渗入骨髓。
这下便让李玄都有些惊奇了,以前的“人间世”可是没有这般剑气,更不会是他本身的剑气,难道真如徐先生所说,将“人间世”埋在剑秀山数年光景,便汲取了两位剑仙遗留下来的剑气?
李玄都右手持剑,左手以食中二指并作剑指,在尚且不足二尺的残缺剑身上轻轻一抹,剑身上立时荡漾起涟漪阵阵,继而涟漪化作肉眼可见的气机波纹,好似是云卷云舒,李玄都将“人间世”置于眼前细观,然后惊讶发现,这把剑似乎是活的。
虽然趋势极为缓慢且极为细微,几乎不能发觉,但这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就像一颗被人从中斩断的青苗,又开始重新生长。
这个发现让李玄都产生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如果“人间世”能够一直生长下去,那么它岂不是会重新变回原本的模样?
念及于此,李玄都竟是忘了查看自己体内的情形,直到片刻之后,“人间世”剑身上的云卷云舒景象缓缓散去,这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体内的气机流转似是大河奔涌,隐隐与周围的天地元气有了一丝极为弱小的共鸣之意,流转之间,百骸受润,五脏获益,养心神,润气血,在一时半刻之间不显丝毫颓势。
所谓先天境界,可以息停脉住、胎息辟谷、无灾无病、益寿延年,到了此等境界之后,便是江湖上当之无愧的高手,寻常江湖散人能够晋升先天境,已是天大行事,足以称雄于一府之地,换而言之,在江湖算已是真正有名号之人,如“西北一枭”胡良、“阎罗刀”罗一啸等等,人的名树的影,在江湖上行事,无论是好是坏,都会传播于江湖之中。
因为归真境被视为宗师,天人境又被称之为大宗师,故而先天境又有了个“小宗师”的说法,虽然略有调侃意味,但对于寻常江湖人而言,也是高不可攀,所以寻常江湖门派,如岭秀山庄,能有一位先天境的小宗师坐镇,便足以安身立命,若能有一位归真境的宗师,或是数位先天境小宗师,那便足以睥睨一府,进取一州,不过能有如此成就者,多半是大宗栽培扶植的附庸,如龙氏之于静禅宗,以及风雷派之于神霄宗。
重新踏足先天境的李玄都因为是“故地重游”的缘故,没有太多兴奋之情,但是“人间世”的异变却给他带来了不少惊喜,毕竟先贤所铸之剑在他手中被毁,让他心中颇感愧疚,如今能够将功补过是最好。
他将这股情绪暂且压抑下去,将“人间世”重新悬挂于腰间,乍一看去,倒像是悬了一把孩童玩耍所用的小木剑,有些滑稽。
就在此时,徐先生飘然出现在不远处,负手而立,笑问道:“紫府,可曾踏足先天境?”
嗓音醇厚,不大,却清晰入耳。
恰好有风起,吹动潭水边不远处的竹林,竹叶哗啦啦作响。
李玄都转过头来,望向这位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笑道:“幸而不负先生之望。”
“那便好。”徐先生微微一笑道:“不知是山巅还是山麓?”
李玄都微笑道:“徐先生乃是异人,身怀异术,理应精通望气之术才是,不妨猜一猜。”
徐先生温声道:“那我猜紫府已经踏足先天境的山巅位置,距离归真境也不过一步之遥而已。”
李玄都点头道:“徐先生妙算。”
徐先生拱手道:“恭喜紫府重返先天,再现当年紫府剑仙之气象也是指日可待。”
李玄都赶忙摆手道:“不敢当。”
徐先生伸手示意李玄都旁边说话,李玄都会意,与徐先生并肩而行,两人走入竹林之中,沿着小径行出不远,便发现这儿有一座竹楼,想来就是徐先生的“别院”,在楼前有一张石桌和两方石凳。
两人分而落座之后,徐先生开口道:“世人有十大恶习,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 二、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 三、遇美人必急索登榻; 四、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 五、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 六、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 七、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 八、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 九、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 十、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紫府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从不对旁人提及师承,对女子持之以礼,不酸腐,不逞才,施恩不图报,如今已是重回先天,仍是不见半分志得意满之态,我言之十项,紫府一项无有,这便是我愿意与紫府相交的缘由和道理。”
“徐先生谬赞。”李玄都摇头道:“只是见得世情多了,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已。”
徐先生笑道:“世上多的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妄人,少的是自知之人,太上道祖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人尤其贵有自知之明。”
李玄都轻声道:“当年张相教我:‘待人以诚,若待人不诚,又无自知之明,自以为举世可欺,听其言而观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见。’我这些年来一直将此言牢记心中,故而轻易不结交朋友,若交朋友,必定待之以诚。”
徐先生闻言沉默了片刻,轻叹一声,将话题转开:“紫府,你这次剑秀山之行功德圆满,不知何日动身启程?”
李玄都说道:“越快越好。”
徐先生没有过多挽留。
第二日,李玄都一行人告别了此处清水秀水,离开剑秀山,继续去往龙门府。
徐先生与守山老人一直将他们送到山脚,待到一行人彻底消失在视线之中后,稍稍落后了一个身位的守山老人望向徐先生,轻声问道:“他真能行?”
徐先生负手而立,缓缓开口道:“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虽说君子多半中途夭折,很难笑到最后,但必有一番作为。圣人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所以我还是更相信这些儒家君子,最起码他们不会像谢雉一样,不知何时就给你一个‘惊喜’。”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丑奴儿
剑秀山往北去八百里,过两府三县之地,有一座大山名为紫仙山,位于龙门府石安县境内,距离龙门府不过二百余里,常人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