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781章

太平客栈-第781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有些女子看不清这一点,一方面,都想找一个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男人,另一方面,又想要这个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男人事事顺着自己。这便有了一个难题,一个弱者如何掌控一个强者?
  这几乎是不可能。
  非要逆势而为,就好比是李玄都在跌落境界的时候还对李道虚的决定指手画脚,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最好的结果还是门当户对,夫妻两人势均力敌,男人包容女子,各自退让几步,双方都能接受。李玄都和秦素的相处便是如此,大体上以李玄都为主,不过李玄都也会尊重秦素的选择和意见。
  颜飞卿取出一套茶具,亲自煮茶,淡笑道:“我们坐下来慢慢谈,关键还是要等女菀过来。”
  苏云媗和颜飞卿都是被当做未来一宗之主培养的,他们的许多建议对于李玄都也有启发。
  直到第二天的卯时时分,玉清宁终于到了。
  玉清宁从潇州动身,路途稍远,有千里之遥,虽然玉清宁日夜兼程,但还是晚了几日。
  玉清宁到了金陵府之后,顾不得歇息,直接与李玄都等人见面,她还带来了一封信,是张岳山的亲笔信,不过是不是写给玉清宁的,而是写给李玄都的。
  直到此时,李玄都才知道死的是张岳山的独子张世水。


第二十九章 霸王夜宴
  李玄都与张世水有过一面之缘,虽然谈不上是善缘,但也不算是恶缘,只是有些冲突罢了。时至今日,也算不得什么了。不过李玄都清楚记得,当时张世水是与东玄道人结伴而行,甚至后来还引出了白绣裳亲自出面,由此可见,此人在张氏一族地位颇为不俗。换句话来说,张世水的身份越是非同一般,张静沉能做的文章也就越大。
  李玄都将张岳山的那封信读完之后,脸色平静,把信交给了秦素,示意她看完之后再给颜飞卿和苏云媗传看。
  待到众人把信看完之后,李玄都道:“按照张岳山的说法,淑宁和张世水是在岭南一带起了冲突,淑宁去岭南做什么?”
  玉清宁道:“紫府应该还记得淑宁的父亲周听潮,本是督查院的御史,后来因为得罪太后而被贬谪到岭南,到了岭南之后,周听潮在孙松禅的指使下,再度上书,请太后还政于皇帝,谢雉大怒,借着此事的由头掀起了一场大案,这才有了青鸾卫押解淑宁一家三口进京的事情。淑宁毕竟是在岭南长大的,被青鸾卫带走的时候,走得十分匆忙,还有许多物件都留在了岭南的宅子里,所以她这次是回岭南老宅去了。”
  李玄都点了点头,问道:“张世水为什么去岭南?”
  玉清宁摇了摇头。
  李玄都给出了一种猜测,“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张世水去岭南是被人安排好的,而他本人并不知情。”
  玉清宁迟疑着说道:“紫府的意思是说张世水其实是被自己人害死的,他成了张静沉用来挑起事端的一枚弃子。”
  李玄都道:“我的确有这样的怀疑。”
  颜飞卿已经看完了张岳山的信,“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很难留下证据,我们没有证据,就是空口无凭。”
  苏云媗接口道:“我们设身处地来想,如果我们是张静沉,想要做成这样一件事情,肯定不会直接下令让张世水前往岭南,而是要通过暗示、引导的方式,让张世水自己生出前往岭南的想法,比如说故意在张世水面前谈论起岭南的风土人情,或是提起让张世水感兴趣的事情。其次,如果张世水当真是死在了自己的人手中,那么这个自己人也绝不会是正一宗的人,多半是张静沉的其他盟友,比如说真言宗,或者干脆就是宋政的人代为出手。”
  李玄都知道颜飞卿和苏云媗说的是正理,既然张静沉设下了这样的圈套,那么张静沉一定会收拾好残局,以免被人抓住把柄,想要通过这一点翻盘,的确是有些困难。
  苏云媗继续说道:“更为关键的一点,张世水的尸体已经被运回正一宗了,在张静沉的眼皮子底下,想要做些手脚是再简单不过了。在这等情况下,紫府想要替淑宁脱罪,恐怕很难。”
  其实苏云媗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李玄都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放弃周淑宁,只是以李玄都的性格,应该不会做这样的
  事情。
  李玄都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都说成大事者,不能有妇人之仁,当断则断。不过淑宁我是一定要保的,归根究底,她还是受了无妄之灾,因为张静沉这些人是冲着我来的,就算我躲得了这一次,也躲不过下一次,既然要做个了断,那就借着这件事做一个了断,也可以当作是我的立威之举。”
  听到李玄都如此说,几人都知道李玄都已经下定了决心。
  秦素一指张岳山的信,说道:“张岳山在信上邀你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去云锦山一晤,只怕是鸿门宴。你就算要去,也万不可孤身一人犯险。”
  玉清宁附和道:“素素说的是,既然张静沉在大真人府中摆下霸王夜宴,定然是准备好了对付你的手段,不如我们召集帮手,同去云锦山,既然他张静沉要一个公道,那我们就给他一个公道。”
  李玄都道:“从时间上算,来不及了。如果我所料不错,张静沉一定已经放出风去,通传江湖,我若怯了,还谈不什么日后执掌道门。既然是霸王夜宴,就是让我非出来不可。所以我等不到一众长辈伤愈归来,也等不到岳父出关,这件事只能我自己解决。再者说了,过桥不怕兵,人家摆那么大场面,怎能不去捧个场。”
  秦素面带几分忧虑之色,“可是你的病……”
  李玄都摆了摆手,“不妨事的,这场病其实是我的福缘。”
  话音落下,李玄都伸出一根手指,只见他的指尖上凝聚出一个如同米粒大小的黑点,仿佛一个漩涡,深不见其底,疯狂吞噬周围的一切光明。
  在座的秦素、颜飞卿、苏云媗、玉清宁等人都是一惊,颜飞卿第一个反应过来,震惊道:“这是……地师的‘太易法诀’?”
  李玄都道:“正是,我也没有想到我的先天五太神通竟然是‘太乙法诀’,而不是‘太始剑气’。太易者,未见气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话音落下,李玄都屈指一弹,将指尖的黑点弹飞出去,然后就见黑点所过之处,所有光线都被迅速吞没,然后就见黑剑炸裂开来,将天幕染成了纯粹的黑色,不见日月。
  不同于黑云压城,也不是黑气遮天,甚至不是日夜变换,而是直接将天幕“染”成了黑色,还不同于夜空,此时的天幕不见一丝一毫的光亮,似是浊气上升,清气下降,天在下,地在上,天翻地覆,阴阳倒错,强行改变天时,实乃是神鬼莫测的大神通。
  这种变化实在太过明显,哪怕此时正值夜间,也让人立时察觉出不同,许多境界修为不高之人,只是觉得浑身上下骤然一冷,似是突然从夏日来到了深秋,而上三境之人却可以清晰感知到,此时此刻,天地元气隔绝,地气阴气上升,整座府邸仿佛变成了一座孤岛。
  除了玉清宁之外,其他三人都曾在大真人府中见识过地
  师运用“太易法诀”的威势,此时再见如此情景,一时间皆是无言。
  除了与李玄都朝夕相处的秦素之外,其他三人又有些心绪复杂,先前李玄都没有真正展现过实力,所以他们也不清楚李玄都到底是何等修为,此时窥见冰山一角,既有意外之喜,也生出许多感慨,毕竟天宝二年之事仿佛还在眼前,可转眼之间,当年的对手已经与自己拉开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巨大鸿沟。
  因为李玄都未曾全力出手的缘故,这等异象未能持续太长时间,很快便重新显现出朗朗晴空。
  李玄都想了想,望向最为熟悉正一宗的颜飞卿,问道:“玄机兄,这个死去的张世水在正一宗到底是什么身份?”
  颜飞卿沉吟道:“想来紫府兄应该知道,这么多年的正邪之争,江湖也不是善地,高寿之人实在不多,静字辈中唯有恩师和张静沉两人,山字辈在世之人中以张岳山最为年长。因为祖天师留下的规矩,大天师尊位非张氏子弟不可传承,而恩师和张静沉都没有子嗣在世,那么这大天师的尊位必然要传至其他近支,本来也简单,鸾山师兄被寄予厚望,是公认的大天师接任人选,可中途又生出变故,鸾山师兄跌落境界,有没有子嗣。在这等情况下,张岳山一脉已经成为大宗,张世水作为张岳山的独子,给他加一个‘未来大天师’的帽子,也勉强说得过去。”
  李玄都叹了一声,“死了一个‘未来大天师’,这可真是大有文章可做了。”
  秦素忽然想起一事,“对了,我在藏书楼中还发现了地师的一本笔记,里面有一门浑天宗的地气回溯之法。”
  “地师用地气回溯之法,可真是恰到好处。”李玄都想了想,“你的意思是让我去岭南走一趟?以地气回溯之法探查当时的经过?”
  秦素点头道:“正是。”
  李玄都略作沉吟之后,说道:“也好,岭南路途遥远,我一人前去即可,大约只要两天时间。”他又望向玉清宁,“淑宁是在什么地方与张世水起冲突的?”
  玉清宁反问道:“紫府是否知道岭南的长乐冯氏?”
  李玄都认真回忆了片刻,说道:“冯跋建立北燕,北燕亡国后,冯弘孙女、冯朗之女文明太后执掌北魏朝政长达二十四年之久,冯氏家族出王爵数人,极度尊崇,成为北朝时期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与北魏皇室联姻密切,多至高官,另一支则南渡刘宋,定居岭南,成为岭南豪族。女菀说的可是这个冯氏?”
  玉清宁点了点头,“正是,早些年的时候,岭南冯氏不逊于辽东秦氏,其在岭南的地位也不逊于秦氏在辽东的地位。”
  秦素又补充道:“我也听爹爹提起过岭南冯氏,据说他们的当家人是个不世出的用刀高手,爹爹年轻时曾多次远赴岭南与他砥砺刀法,可惜当年不知什么缘故对上了如日中天地师,因此而亡,爹爹还甚为可惜。”


第三十章 岭南冯氏
  在座之人,包括李玄都在内,都见识过地师的厉害,李玄都和颜飞卿更是亲身领教,李玄都险些身死道消,颜飞卿直接变成废人。
  地师自踏足江湖以来,纵横天下,连续三代太平宗宗主死在他的手中,只是李玄都幸运被巫阳救活,扶持宋政、澹台云两代圣君,杀祁英,灭静禅宗,攻正一宗,在大魏庙堂扶持太后谢雉,在金帐王庭支持拔都汗,在“玄都紫府”的五行洞天之中连杀数位大巫,在昆仑洞天以一敌众。就是现在的李玄都自忖对上未曾渡过天劫的地师,也不敢说能与地师平分秋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师乃是超世之才,一人占尽了天下风头。
  这位冯氏家主不是地师的对手,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其人能得到秦清的极高评价,说明此人也不是庸碌之辈,如果不是遇到了地师这样的对手,也许今日他也会在老玄榜上占据一席之地。只是世事无常,司徒玄策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能说除了才干能力之外,还要讲一讲气数和运道。
  李玄都问道:“淑宁去岭南冯家做什么?”
  玉清宁道:“她在信中提起过,似乎是她在岭南游历的时候与冯家的小姐相识,所以受邀登门做客。”
  李玄都皱起眉头,“如果是在冯家出事,冯家就任由正一宗将客人带走?还是说冯家也参与到了此事之中?”
  秦素突然想到一个可能,担忧道:“紫府,自从玉虚斗剑之后,江湖上就有了你是新任地师的说法,毕竟地师的‘阴阳仙衣’就在你的手中,你又精通地师绝学‘太阴十三剑’和‘逍遥六虚劫’,也不好反驳这个说法,冯家莫不是把你视作地师传人,想要找你报仇?”
  李玄都一怔,他倒是没有考虑到这个可能,经秦素这么一说,他觉得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李玄都思索了片刻,说道:“如此说来,这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局,甚至那位冯家小姐与淑宁结交,也是有意为之,当真是内外勾结,环环相扣,非要置我于死地不可。”
  苏云媗道:“也未必仅仅是为了报仇,我们道门一统之后,辽东、江北、江南、西北就连成一片,北海、东海、南海也都畅通无阻,如此一来,想要前往婆娑州,或者极西之地的大秦,岭南都是关键位置,冯氏也许是怕沦为我道门的附庸。”
  此大秦非祖龙之大秦,而是极西之地的帝国。
  史书记载:“大秦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大秦国在安息、条支西大海之西,从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遇风利二月到,风迟或一岁,无风或三岁。其国在海西,故俗谓之海西。”
  颜飞卿道:“不管冯氏到底是什么想法,都要小心防备不可,岭南毕竟是冯氏多年经营之地
  ,紫府若要前去,也不宜大张旗鼓。”
  李玄都道:“我自有计较,既然如此,我现在就动身前往岭南。”
  话音落下,李玄都化作一团阴火四散消失。
  李玄都并未直接前往岭南,而是先返回了剑秀山,没有惊动任何人,直接来到藏书楼,找到了秦素所说的地师笔记,上面果然记载了浑天宗的地气回溯之法。以李玄都如今的境界修为,只是看了一遍便已经明白此法如何使用,其中关键诀窍十分复杂,不过李玄都还有“太平青领经”,可以化用万法,只要知道了其中的关键之处,就可以彻底模仿运用。
  李玄都习得此法之后,又从地师的藏书中找出了一本专门记载天下各方势力的笔记。地师的笔记更像是一份备忘录,记载十分随意,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本笔记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地师自己看的,李玄都这个后来人再读起来就十分吃力,倒不是地师用了暗语,而是写得十分简略,若是本人看了,立时会通过几个点回忆起其他内容,可旁人看的就是云里雾里。李玄都用了大半个时辰才勉强找到关于岭南冯氏的记载。
  冯氏在北朝时迁至岭南,自此便在岭南扎根。到了如今,岭南的局势十分复杂,不仅有冯氏这种地头蛇,还有来自婆娑州、大秦国的豪商,而这些年来,因为岭南山高皇帝远的缘故,冯氏很少参与中原纷争,与其他的世家豪强又有不同。
  上代冯氏家主名为冯云,与秦清父子交情不浅,当初地师意欲起事,曾经寻求过冯氏的帮助,不过被冯云断然拒绝。地师由此生出强占冯氏的心思,其中种种谋划争斗,地师并未明确记载,但最后的结果是冯云身死,冯家也未落入地师之手,反而是地师退出岭南,开始经营西北。
  冯云身死之后,其子冯寿接任家主大位,其人表字“神通”,故而江湖上又有人称其为冯神通,与李玄都被称作紫府剑仙是差不多的道理。
  地师的记载到此戛然而止,显然是地师后来未再如何关注冯氏,而冯氏也自知不是地师的对手,在经营多年的岭南还能与地师掰一掰手腕,离开岭南之后,定然不是地师的对手。
  李玄都心知肚明,如果冯氏也参与到了此事之中,那么这个冯神通就是关键人物,可惜地师没有记载他是否与正一宗张氏有什么关系。不过李玄都却想到了一个可能,大天师与地师为敌多年,当初冯氏能击退地师,是否有大天师从旁援手的原因?毕竟吴州与岭南相邻,冯氏和正一宗张氏几乎可以算是半个邻居。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如果是正一宗帮助冯氏击退了地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