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6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的来历还颇为神秘。
李玄都开门见山道:“这次有劳姑姑你们了。”
李非烟道:“可惜未能尽全功,还是让极天王走脱了一丝真灵,还带走了他的须弥宝物。”
“这也是意料中事。”李玄都道,“毕竟‘他化自在无我大法’玄妙非常,极天王本身也是天人造化境的高手,能有保命手段,也在情理之中。只要让他无法参与玉虚斗剑,就已经可以了。”
李非烟从须弥宝物中取出蛇杖,说道:“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极天王留下了两件半仙物,由你二师兄做主,一件给了石头,另一件便托我给你带来。”
李玄都望向蛇杖,“这是金帐国师的法杖,没想到在国师死后竟是落到了极天王的手中。”
李非烟这才知道这根蛇杖的来历,“难怪不似中原之物,原来是萨满教的东西。”
李玄都接过蛇杖,说道:“此物有些玄妙,我就却之不恭了。”
李非烟道:“七月十五中元节,玉虚斗剑,我们这些人未必有登场的机会,可你一定逃不过去,能多一分实力总是好的。”
李玄都沉吟了片刻,道:“姑姑,你应该知道白莲坊、闻香堂、听风楼和万笃门这几处地方吧。”
“这几处都是传承久远,许多年前就有了。我自是知晓。”李非烟点了点头,“不知紫府想问什么?”
李玄都道:“就拿万笃门来说,并非是唐家一家之产业,唐家只是东家之一,还有两个东家,其中一家是辽东五宗中的补天宗,补天宗本就是古时刺客出身,万笃门的许多死士刺客便是由补天宗负责训练,不过岳父那边并不直接露面,而是由他的一位师弟负责此事。还有一位东家,神秘莫测,行踪不定,据说这位东家在闻香堂和白莲坊也有股,分别是与金陵府的钱家、苏家合作。”
李非烟皱了皱眉头,“你应该去问秦月白和钱、苏两家才是。”
李玄都道:“我有过这个想法,只是关乎到几家的阴私和利益,未必会对我直言相告,反而还有可能打草惊蛇。素素倒是不会骗我,可她又没有接触此事。至于师父,在帝京之事上还有分歧,其中许多事情,也不好直言相问,所以我思来想去,就只能问姑姑了。”
李非烟沉默了片刻,缓缓道:“还真让你猜对了,我的确知道一些。这些产业,不是哪一家可以一口吞下的,就是秦家、李家也不行,所以都是入股合伙的形式,刚才你已经提到了万独门,那我就再说一下闻香堂
,总共有五个东家,一个是金陵府的钱家,一个是牝女宗,一个是浑天宗,一个是清微宗,还有一个是……儒门。”
李非烟这句话好似一声惊雷,哪怕李玄都已经有过许多猜测,仍是感到十分震惊。不过再转念一想,这也在情理之中,不管怎么说,儒门终究是名义上的天下正统,对于这些隐秘产业,要么是严加管制,要么就是参与其中。
李玄都稍微整理思绪,说道:“五个东家,钱家是江南,牝女宗是西北,清微宗是江北,浑天宗是河朔辽东,儒门是中原,如此一来便能囊括天下十九州。这也就罢了,这五个东家还分别属于不同势力,表面上打生打死,暗地里却一起合伙做生意。”
李非烟道:“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嘴上都是大义,心里都是生意。”
李玄都点了点头,又道:“如此说来,万笃门的第三位东家也是儒门中人了?”
“应该是。”李非烟太能够肯定,“要知道儒门和道门一样,只是一个笼统说法,具体的饭还要分锅吃。换而言之,这些出身儒门的东家,未必是一个人。”
李玄都问出了关键一点,“会不是儒门七隐士?”
李非烟脸色凝重,摇了摇头,“不好说,不过这个可能的确是有的,七隐士辛苦经营多年,我怀疑听风楼的大东家都是七隐士之一。”
李玄都皱起眉头,“大东家?”
李非烟道:“这么多东家之中,总要有个前后顺序,说话的分量有轻重之别,大东家就是说话分量最重的那个东家,也可以视为话事人。就拿万笃门来说,大东家其实是补天宗,唐家还要排在秦家之后。而闻香堂,清微宗是大东家,早年你师娘还在世的时候,就是她负责这里头的生意。正因为如此,我才知道得如此清楚。”
李玄都又问道:“白莲坊呢?”
李非烟道:“如果这些年来没有变化的话。白莲坊的东家分别是慈航宗、金陵府苏家、无道宗、儒门,大东家是慈航宗。”
李玄都心中了然,慈航宗在正道六宗中一直是仅次于正一宗的存在,双方关系密切,慈航宗便是代表了正一宗,大东家是慈航宗十分合乎情理。而慈航宗的下任宗主苏云媗就是出身于苏家,两家有所合作也在情理之中。至于无道宗,从大天师与圣君澹台云的几次隐秘联手来看,显然是早有来往,说不定就是从生意开始的。
李玄都最后问道:“听风楼的东家是?”
李非烟回答道:“听风楼最为复杂,除了儒门中人,主要还有两个东家,分别是阴阳宗和太平宗。”
李玄都轻叹一声。太平宗不愧是曾经的正道第二大宗门,底蕴深厚。他却是不知道此事,看来陆夫人还是有所保留,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
李非烟道:“这些都是我被困镇魔台之前的情况,这些年来有所变化也在情理之中,你还要去查证一番。”
第四十六章 朝日
天下之间总共有四座上清宫,分别位于齐州琅琊府东华宗太清山金鳌峰、吴州上清府正一宗云锦山琼林峰、蜀州剑门府妙真宗天苍山青城峰、中州龙门府阴阳宗北邙山翠云峰。
为了区分,正一宗的上清宫又被称为大上清宫,其余三座上清宫分别被加以地名。
翠云峰的上清宫曾经是阴阳宗山门所在,据说当年道祖曾在此炼丹,彻夜砌起太极八卦炉,以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方位,调动天、地、水、火、雷、山、风、泽之灵性,巧运内外相济之理,专心精炼了九九八十一天。揭炉时有万道金光四射,直窜云霄。道祖自尝一粒,瞬间面露紫气,道祖以此丹点化座下青牛,跨上牛背,由北邙山远出函谷关,化胡为佛。
此等传言不知真假,不过多半有杜撰成分,翠云峰上清宫真正成名是在明空女帝时代,当年明空女帝曾经在北邙山一代建造过一座避暑行宫,周围还有三座道门名观,分别是:上清宫、中清宫、下清宫,那时候的北邙山还不像今日这般阴气森森,每逢重阳佳节,上北邙游览者络绎不绝,素有“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的典故,邙山晚眺更被誉为八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
待到金帐汗国攻陷大晋的半壁河山,这座行宫连同几座宫观一起毁于战火,再加上皂阁宗趁势在北邙山构筑大阵,引万鬼入北邙,蓄养尸兵鬼卒无数,使得好好一座风水宝地的北邙山变为阴气重重的阴森鬼域,几座侥幸残存的宫观也都陆续荒废。直到阴阳宗入主北邙山,才重新修缮了上清宫。
到了如今,阴阳宗败走北邙山,这座上清宫便落入了正道各宗手中,再加上皂阁宗二次覆灭,鬼国洞天愈发残破,已经不能影响北邙山的风水气象,使得北邙山重新有了第七十福地的气象。
李玄都已经派人将翠云峰的上清宫重新清理、修缮、装饰,道门大会的前半段在龙门府中举行,主要是在数万来客的见证下,宣布道门重归一统,接受来客们的祝贺。道门大会的后半段则是从龙门府前往翠云峰,在三位掌教大真人的带领下,众多道门高层人物一起参拜道祖以及列位道门祖师,祭告天地。
这两处地点,当然别有用意。龙门府是儒门所在,翠云峰曾经是阴阳宗所有,选在这两处地点举行道门大会,无疑是示威之举,打击对方的威望。这也是李玄都一手策划并上报三位掌教大真人,三位掌教大真人并无异议,于是道门大会的章程便这么定了下来。
李玄都与李非烟一直谈到子时才回到书房,刚到寅时,就听得远远地传来钟鸣。
此时李玄都和秦素都已经是换好了玄色鹤氅,头发梳拢得整整齐齐,没有一根发丝随意垂落下来。
这会儿工夫,就听到钟声再起,共是九声,远远地,又有其他钟声遥相呼应。想来过不了多久,钟声就要传遍龙门府内外。
道
门大会的日子早已经定下,所以不少人干脆没睡,就等着时辰,就算是睡,也是早早地睡上一觉,睡到丑时时分便起来更衣洗漱。此时听到钟声,也不慌乱,纷纷准备出门,前往紫薇城太初宫。
当年龙门府被称为“神都”、“东都”,与秦州的西京遥相呼应,待到明空女帝登基之后,更是直接迁都龙门府,故而龙门府中亦有宫城,是为紫薇城,位于龙门府西北隅至高之处,规模宏大,号称万宫之宫,甚至如今帝京皇宫在布局上也多有效仿。时至今日,龙门府几经战火,紫薇城已经被毁去大半,不过其核心部分还被保留了下来。道门大会的前半段就定于此处。说来也巧,李氏皇室认道祖为祖先,追封太上道祖为太上玄元皇帝,紫薇城和太初宫也供奉有道祖。
在钟声响彻了整个龙门府后,清平园、小真人府、烟雨楼、东木轩、绝尘静斋等各大宗门居处都变得喧闹起来,人来人往,各大宗主也是早有准备,已经换了衣着,先一步前往紫薇城。
李玄都、秦素、李非烟离开清平园时,天色还是漆黑,不过街道两旁都悬挂了灯笼,一眼望去竟是看不到尽头,好似一条长龙。若是此时有人从高空俯瞰龙门府,就会发现整个龙门府都已经被数不清的灯笼点亮,其坊市轮廓被灯火勾勒得清晰可见,更有无数条细小长龙在龙门府中前进,最终汇聚一处,那是成群结队地打着灯笼前往紫薇城之人。
各大宗主都乘坐马车,前有弟子提灯开道,李玄都这边也是如此,不过三人不能同乘一车,因为除了李玄都之外,秦素和李非烟也身兼宗主之位,李非烟虽然是副宗主,但既然是代表了清微宗,那便是等同宗主待遇。
通往紫薇城的主干道已经被提前封锁,道路两侧全是各宗抽调出的弟子,修为未必很高,但维持秩序已经足够,一路上可以看到其他宗门的马车,都是往紫薇城则天门前的广场驶去。
在广场上,早有李玄都安排好的专人等候在此,引导来客各就其位,要不然乱糟糟一片,成何体统。
则天门共有左、中、右三门,所以来客也分为三列,分别对应三位掌教大真人的太清、玉清、上清。太清入左门,玉清入中门,上清入右门。
除此之外,佛门中人并不算入三大派系,而是作为观礼宾客,这也是无奈的妥协。若是强求佛门弟子并入道门之中,只怕不利于内部团结。如此一来,属于太清一派的宗门就有些少了,所以李玄都的太平宗被划入太平清派中,李非烟代表清微宗,当然是在玉清派中,秦素代表忘情宗,毫无疑问地在上清派中。
太清派中,为首第一人自然是太清派掌教之主张静修,李玄都被排在了仅次于张静修的第二人未至,不过在李玄都身后并非是张静沉,而是一位静字辈的老道士,面目和善。玉清派中,为首第一人是玉清派掌教之主李道虚,李非烟同样是排在仅次于李道虚的第二人位置。按照道理来说,这个位置本该是张海石的,就算张海石不
来,关乎到清微宗,也不能让给其他人。
宗主之后是诸位堂主长老,不分宗门,只是按照年岁排列。诸多观礼客人,则在三大派系之后。
李非烟在一位慈航宗弟子的引领下,来到李道虚的身后位置站定。三位掌教之主虽然是队列之首,但与身后队列拉开了相当远的一段距离,其他人都是相隔三步的距离,可三位掌教之主却与身后之人拉开了十步的距离。这样一来,每一列的第二人实则是居首之人,十分显眼。
其他宗主早就对李非烟重出江湖有所耳闻,但李非烟在公开场合露面,尚属首次。其他宗主虽然心中好奇,但先前没有过多来往,现下也不好贸然上前见礼。不过也有人不认识李非烟,多是近些年来的后起之秀,年纪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他们成名的时候,李非烟已经被困镇魔台,所以李非烟这个名字,十分陌生,若论熟悉程度,还不如五先生陆雁冰。
不过能在各宗之中身居高位之人,自不是莽撞无知之辈,与旁人稍一打听,便记起了李非烟的来历。原来这位就是当年的小李夫人,李道虚的师妹,李道师的夫人,张海石、李玄都等人的师姑。
张非山也在队列之中,不过他的位置就十分靠后了,只能隐隐看到李非烟的身影。他低头看了眼自己所在的位置,忽然想明白一件事,他与李非烟之间的差距,就是现在他与李非烟的距离,中间隔了多少个堂主、长老、宗主?不知多少人多少年都难以寸进半步,想要走到队列最前方,何其难也?
时间慢慢推移,佛门来客、儒门派出的观礼之人、众掌门、帮主、江湖名宿、江湖散人等也陆续到齐,依次排列,乌泱泱一片。有道是,人过一万接天连地,此时数万之众,一眼望不到尽头,真是人山人海。幸而则天门前的广场足够开阔,这才能勉强容纳。
渐渐地,天空由漆黑变为深蓝,在天际尽头涌起一抹鱼肚白,开始有人熄灭悬挂灯笼中的灯火,然后就听得九声钟响,则天门的三座大门缓缓开启。从门内走出六队弟子,分列三门左右,恭迎掌教之主、众宗主入内。
三位掌教之主当先迈步前行,在其后,各宗主依次而行。李玄都是太清一列的居首之人,走的是左门,在迈步之前,下意识地看了李非烟和秦素。李非烟的位置与他齐平,李玄都刚好可以看到李非烟的侧脸,她一脸肃穆,看不出心中所想。秦素的位置要稍稍靠后一些,排在一位补天宗宿老之后,正低着头,专心望着自己的鞋翘,不知在想什么。
李玄都收回视线,径直走入长长的城门洞中。
城门孔洞有些昏暗,走出以后,李玄都刚好看到了一抹曙光,照亮了天际。
李玄都眯起眼,直视着东方那轮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日,仿佛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李玄都觉得十分应景,如今的道门,像朝日,像航船,像马上就要呱呱坠地的婴儿,像马上就要瓜熟落地的果实。
第四十七章 大典
三位掌教之主和众宗主鱼贯进入紫薇城后,其他人也鱼贯而入。只是绝大部分人注定不能进入太初宫中,只能排列在中轴道上,甚至绝大部分人都要停留在则天门外的广场上了,像极了江湖上的尊卑次序,只有进入了太初宫,才算是进入了江湖的最核心地带。
众人走在中轴道上,不知不觉间,位置有了些许细微变化。原本齐头并进的三位掌教之主,左边的张静修和右边的秦清都稍稍落后了半步,突出了正中位置的李道虚。在三人之后,却是成了李玄都孤身前行的局面。无形之中众人都已经默认了李玄都仅次于三位掌教之主的地位。
李玄都自始至终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行,每一步的距离都不差分毫,他无意去等旁人,也不想去等旁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是一个谦虚的人,也不太算是一个含蓄的人,就像他追求秦素,既然有意,那便主动些。扭扭捏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