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643章

太平客栈-第643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续不断地使用“斗转星移”之法,倒是别出机杼,甚至比李元婴的快剑还快。
  青鹤居士心中明白,想要胜过李玄都,非要破去这个古怪剑阵不可。


第二十三章 众家之长
  青鹤居士手中出现了一柄玉质戒尺,只是轻轻一挥,剑阵中群星便摇晃不休,暗淡无光。
  李玄都再次现身,身形翩然若鸿,一剑扫向青鹤居士。
  青鹤居士举起手中戒尺,轻轻一拍。顿时一股磅礴气机激荡而出,如拍蚊蝇一般将李玄都整个人拍飞出去。
  不过李玄都身在半空之中便消失不见。
  青鹤居士也不去管李玄都藏身何处,举起戒尺作敲打之势,就好似敲打顽童额头。
  戒尺所过之处,星辰炸裂,剑气崩散。
  自儒门立教以来,从未断绝传承,代代积累下来,所藏之丰,堪称天下之最,有什么仙物、半仙物也不算稀奇。这柄戒尺相传就是理学圣人的遗物,蕴含莫大威力,有不谐者,以此击之,无往不利。先前青鹤居士将此物交给了李元婴,希望李元婴凭借此物胜过李玄都,可在最后关头,李元婴心生怯意,未能出手。
  事后,青鹤居士派人从李元婴手中把戒尺拿了回来,此番由他亲自出手,又是以亚圣的浩然之气催动手中戒尺,威力之大,可想而知。
  转眼之间,整座剑阵已经是摇摇欲坠,李玄都不得不现出身形,脸上并无太多惊惶之色,而是轻诵吕祖绝句,“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东山东畔忽相逢,握手丁宁语似钟。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朝泛苍梧暮却还,洞中日月我为天。”
  “洞中日月我为天”一句落下,整个剑阵不再摇晃,群星再次闪烁。似乎这些诗句本身有着莫大的威能,又似是是言出法随。
  李玄都继续诵道:“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只见李玄都松开手中“人间世”,任由其自行悬空,莹润如玉的皮肤迅速黯淡无光,接着从他头顶上跃出一个三寸高的小人,仍旧是李玄都的相貌,细声细气道:“先生先生貌狞恶,拔剑当空气云错。连喝三回急急去,欻然空里人头落。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
  话音落下,剑阵中的七星消失不见,然后仿佛有一剑当空,虽然不可见其形,但却能感受到其剑势之大,剑气之重,沛然莫御。
  青鹤居士的脸上露出凝重之色。
  小人跳上“人间世”,高高飞起,而李玄都伸手一抓,仿佛把那把无形之剑抓在掌中,只是此剑似乎有万钧之重,李玄都不能拿稳,脚步踉跄,如醉酒之人一般朝青鹤居士撞来。
  一剑起时,风雷之声大作。
  这一剑,李玄都冒险用出了自己还未完善的心魔化元婴之法,又有“太阴十三剑”的“风雷云气生”和“倒逆气云错”,以及“慈航普渡剑典”中的“心字卷”。其实到现在为止,李玄都的“南斗二十八剑诀”也不能说圆满无缺,还要等到他真正得了金丹大道之后才能如李道虚那般开宗立派。
  不过就算不甚圆满,但也算得大成,威势不可小觑。
  青鹤居士早已将手中戒尺横于身前,朗声道:“天地有正气。”
  只见青鹤居士手中玉尺上绽放出耀眼红光,使得他好似掌托一轮小小红日,又似是一面大盾,对上了李玄都的一剑。
  李玄都与青鹤居士错身而过。
  李玄都的这一剑刺穿了青鹤居士面前的大盾,却也是强弩之末,虽然其最后的几分余韵透过戒尺,已经刺破儒衫,甚至刺破肌肤,但未能穿心而过,最终烟消云散。
  青鹤居士脸色变得十分沉重。到了此时,他不得不承认,还是李元婴更为了解李玄都,也明白李元婴为何最后关头不愿出手,他堂堂儒门隐士亲自出手,尚且如此,李元婴又能好到哪里去?说到底,是他小觑了李玄都。
  就在此时,只听得空中又传来那个稚嫩嗓音,“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先生先生莫外求,道要人传剑要收。今日相逢江海畔,一杯村酒劝君休。庞眉斗竖恶精神,万里腾空一踊身。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话音落下,千百剑当空落下,皆是“人间世”所化。
  青鹤居士直接将玉尺丢掷出去,然后运转“浩然气”,以自身庞大气机硬撼落下的千百柄“人间世”,将其生生托起,不使其落下,然后就见一柄柄“人间世”渐渐消散无形。
  与此同时,戒尺如一道长虹一闪而逝,天地间响起一声砰然声响,只见戒尺当头砸在了李玄都的出窍元婴之上。
  青鹤居士经验老道,第一时间就断定元婴是李玄都的弱点所在,按照他的想法,没了体魄的保护,神魂也好,化身也罢,都挡不住他的奋力一击,儒门的这件仙物没有其他神妙,只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无所不击,既可以实击实,也能以实击虚,而且威力极大,再一点就是鬼神辟易,万法不侵,诸邪不近。再配合上青鹤居士的十成“浩然气”,就算一下打不死李玄都,也能让他当场重伤。
  修为大成之后,李玄都已经逐渐猜测到地师控制心魔的手段,关键就在于地师的“斩三尸拔九虫”之法,可以化出三个身外化身,也称之为三尸元神,地师将心魔化为一个独立的身外化身,如此便可隔绝心魔反噬。后来大天师张静修之所以开始钻研“太阴十三剑”,甚至还动过捉拿李世兴的念头,也是因为张静修同样会化身之法,也参透了这一点。
  想通这一点之后,李玄都就开始尝试着凝聚身外化身,虽然没有完成心魔转化元婴,但小有所得,已经可以凝聚一尊身外化身。严格来说,李玄都的元婴之法并不完整,虽然脱胎于张静修的身外化身,但既比不上张静修的道门正统“一气化三清”之法,也比不得地师的“斩三尸拔九虫”之法,因为这些化身之法练成之后,分身和本尊互不干预,等同两个意识,甚至分身还能与本尊互相对话,此即是“我是化身,化身不是我”。如今李玄都就做不到这一点,他还是一心二用,而不是分化二心。
  想要凝聚身外化身,需要一件外物为依托寄身之所,大天师张静修用的是两件仙物,威力极大,藏老人用的是自己炼制的尸身,而李玄都用的则是他体内的“长生石”。
  青鹤居士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李玄都的身外化身依托之物竟是“长生石”,“长生石”乃萨满教至宝,国师的毕生心血,金帐老汗甚至为此丢了性命,地仙雷劫不能毁去,两位长生地仙的争抢不能伤之分毫,其坚固程度可见一斑。青鹤居士再怎么厉害,毕竟不是心学圣人,甚至不是长生境,他的全力一击,固然厉害,又如何能与煌煌天劫相提并论?
  戒尺落在元婴之上,只是响起一声好似洪钟大吕的巨响,再无其他变化发生。
  青鹤居士脸色一变,然后就见那元婴御起座下“人间世”,直接朝着青鹤居士杀来。这却是“北斗三十六剑诀”中最根本的御剑术了,以意御剑,虽千里须臾而至。
  青鹤居士闷哼一声,被这一剑洞穿了肩头,若不是他躲闪及时,已经被这一剑穿心而过。趁此时机,青鹤居士也召回了戒尺,发动戒尺的神妙,从戒尺上绽出一团清光,护住他全身上下,飞剑不能进,剑气不能伤。
  便在这时,李玄都本尊从背后贴近了青鹤居士,一掌拍出,掌间有六气涌动,已是全力用出“逍遥六虚劫”。青鹤居士修炼有“浩然气”,不动如山,李玄都的“逍遥六虚劫”固然奈何不得他,可戒尺上的清光却不是不被克制的“浩然气”,在“逍遥六虚劫”的侵蚀分解之下,层层剥落,转眼间已经是摇摇欲坠。
  青鹤居士不得已之下,只能暂且抛开戒尺,使其虚立空中,散发出重重清光,镇压住剑阵和诸多星辰剑气,让李玄都无法再以“星转斗移”不断挪移,然后一掌推出,逼退李玄都。
  李玄都的元婴与本尊重归一体,伸手握住“人间世”,人随剑走,没有恢宏浩大的剑气,也没有凌厉逼人的剑意,与李道虚出剑一般,朴实无华,刺向青鹤居士。
  青鹤居士又是一掌拍出。
  李玄都身形飘忽,在手中“人间世”的牵引之下,竟然躲过了青鹤居士这一掌,剑锋斜斜挑向他的肩头。青鹤居士身形一转,以两指捻住“人间世”的剑锋,便要折断“人间世”,却不曾想他刚一发力,李玄都也随之而动,根本无处着力,反而被李玄都趁机撤走“人间世”,身形飘飘荡荡环绕青鹤居士一周,又是一剑朝他的后心刺来。
  刹那之间,青鹤居士鹤氅鼓荡如球,以柔克刚,却是让李玄都的一剑如同刺在棉花里,不得不无功而返。这并非“浩然气”,也不是“正气歌”,而是心学圣人的“心力”。
  李玄都轻轻“咦”了一声,不过手中运剑不停,不再刻意收敛剑气,长剑划空留痕,凝而不散,围绕着青鹤居士以剑气和剑招轨迹布下一座小阵,也就是阵中之阵,这俨然与秦清以刀法开辟小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时间两人四周剑气纵横,霞蔚云蒸。
  虽然有剑阵阻隔,但场外宋政还是看得分明,这一连串交手下来,李玄都先后所用手段中,竟是分别有李道虚、张静修、秦清、徐无鬼四人的痕迹,可谓是一人兼具四家之长。假以时日,那个道门大掌教的说法,恐怕不是一句戏言。


第二十四章 百步飞剑
  宋政看得出来,身为当事人的青鹤居士当然也看得出来,他明白了一个事实,在大报恩寺的李玄都未尽全力,而李玄都所作的太玄榜,其实也是故意藏拙,否则李玄都绝不可能屈居第五人的位置。
  想到此处,青鹤居士心中的恼怒可想而知,可到了如今境地之中,他也别无他法可想,只能倾力出手,谋求那越来越渺茫的胜机。
  青鹤居士奋力出手之下,被戒尺镇住的剑阵开始摇摇欲坠,李玄都也不去管剑阵,一意出剑,手中“人间世”峥嵘毕露,号称攻伐第一的“逆天劫”剑气肆意泼洒。
  终于轰然一声,李玄都的剑阵彻底崩溃,剑气再无阻隔,所过之处,百花尽杀。本来一处美景,先是被李道虚一剑开山,又被宋政捞取一汪湖水,最后还被李玄都斩尽百花,只剩下一片狼藉。
  两人重新恢复起先遥遥对峙的位置。只是青鹤居士的双手之上,尽是血痕,儒门的“浩然气”虽然是万法辟易,但也有缺点,很难愈合伤口,比不得佛门的“漏尽通”,也比不得道门的“太素玄功”。先前青鹤居士敢于以肉掌硬接李玄都的“人间世”,除了因为是木剑的缘故之外,也是因为李玄都未曾真正催动剑气,待到李玄都用出攻伐最强的“逆天劫”剑气之后,青鹤居士就再难毫发无伤了。
  除了青鹤居士、宋政、司空道玄、宁奇四人之外,其余儒门中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清平先生,均是大感惊讶。
  青鹤居士作为七隐士中最常在世间行走之人,一身修为之高,固然算不得七位隐士中的第一人,却也在前三之列,还有理学圣人的戒尺为依仗,竟然落了下风?若是白绣裳、张海石这些老面孔也就罢了,一个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怎的如此霸道?
  悲观之人难免又要想到“气数”二字,难道真是儒门气数将尽了吗?这些年来道门英才辈出,老一辈中有李道虚、张静修、徐无鬼等人,壮年一辈中有宋政、秦清、澹台云等人,如今年轻一辈中有李玄都、上官莞这些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后起之秀,就算抛开西北一派不谈,那也不可小觑。反观儒门,固然实力不弱,可放眼望去,哪个不是白发苍苍,哪个不是垂垂老矣,都是从心学圣人时代走过来的老家伙。到了如今,道门能派出一个年轻小辈出来邀战,而儒门这边还得让一大把年纪足够做人家祖辈的青鹤居士亲自撸袖子挥拳头,且不论一时胜负,等到他们这些老家伙都不在人世了,又有谁能再去跟李玄都撸袖子挥拳头呢?
  几位儒门高人相互对视,已然明白各自心中所想,竟都无语。
  青鹤居士此时却没想这么多,他性子好强,明知再打下去胜算不大,也不肯认输,怒喝一声,伸手握住戒尺,再度朝李玄都攻去。
  李玄都也不避让,再度用出“南斗二十八剑诀”迎了上去。
  李道虚还是第一次看到这套剑诀,以他的眼力,不
  仅看出了“北斗三十六剑诀”的影子,也看出了“太阴十三剑”、“慈航普渡剑典”、“天问九式”的痕迹,不由笑道:“能将如此多的绝学融会贯通,难能可贵。”
  秦清站在李道虚身旁,也在凝神细观李玄都的剑诀,“他们两人倒是不存半点私心,互通有无。只是那身外化身之法,我和李先生都不精通,应是大天师的手笔了。”
  这里的“他们”自然是指李玄都和秦素,秦清这也是看出了端倪,李玄都能学会补天宗、忘情宗的绝学,不必多问,定然是秦素教的,而秦素所学的那些各路绝学,也必然是李玄都教的,所以秦清才会有此感叹。
  不过到了他们这等境界,精进修为已经不依托于某一种功法,而是要博览众家之长,触类旁通。故而他们对于门户之见已经很淡,对于李玄都和秦素的行为,自是不以为意,一笑置之。
  “紫府曾经向我求过此类法门,贫道自然不能拒绝,没想到紫府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将其练成了,看来‘太平青领经’当真是名不虚传。”张静修抚须道,“由此看来,青鹤居士死要面子,只怕要输得难看。虽然知道他的人不多,但也难免一世英名付诸东流水。”
  李道虚淡淡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三人谈笑之间,已然定下了青鹤居士的结局。
  事实也的确如此,两人交手之后,青鹤居士以戒尺为剑,竟是与李玄都开始斗剑,可要论起剑法造诣,李道虚能胜李玄都一筹,白绣裳、张海石也能与李玄都一较高下,除此之外,便是李世兴和上官莞都要稍逊李玄都一筹,青鹤居士如何是对手?
  换成其他对手,青鹤居士还能依仗修为取胜,也就是一力降十会,偏偏李玄都境界修为并不弱于他,纵然李玄都的“逍遥六虚劫”奈何不得他的“浩然气”,可他的“浩然气”也不比李玄都的“太平青领经”高出一筹。两人气力相当,比拼的就是技巧,李玄都自然大占便宜。
  只见得两人出招越来越快,很快便看不到两人本身,只剩下一片光影,而光影之中又不断有剑气、气劲向外激射而出,幸而观战之人,无一不是当世绝顶之人,不断有人出手,将其化解,不使其向四周扩散开来。
  再有片刻,光影渐消,逐渐显现出两人的身影来。
  “鹤氅”本是神仙道士衣,如今已经演变成广袖、对襟系带的宽大外衣,未必非要以鹤羽制成,也可以是其他衣料,在春秋冬三季,用来御寒,这也是有地位的士绅偏爱的衣着。在场之人,唯有张静修身着道袍,秦清披着披风,其余人都是身着鹤氅,脚踏云履,头发以簪子束住。李玄都和青鹤居士也不例外,皆是身着鹤氅,此时李玄都的鹤氅还算完好,青鹤居士的鹤氅上却是多了许多破损口子,系带处断开,使得鹤氅变为敞怀,一只大袖少了一半,甚至还有点点血迹,十分狼狈。
  李玄都将剑尖斜斜
  指向地面,问道:“居士可还要再斗下去?”
  青鹤居士脸色阴沉,冷冷道:“不过是皮肉小伤,算不得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