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472章

太平客栈-第472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未必能胜过紫府了。”
  大天师道:“英雄出少年。”
  地师又道:“当年穆公有女,小字弄玉,最爱吹箫。有一青年男子萧史,乘龙而至,奏箫之技精妙入神,前来教弄玉吹箫。穆公便将爱女许配他为妻。‘乘龙快婿’这典故便由此而来。若论福气,我比不得秦清,他倒是生了个好女儿,能有紫府这等乘龙快婿,百年之后,后继有人。不过我虽然没有女儿,但有一个心爱弟子,若论相貌修为,也不属于秦姑娘,只是性情比之秦姑娘略有不如,紫府若是不嫌,我便做主,让她与秦姑娘做个姐妹,秦姑娘为长,不知紫府意下如何?”
  上官莞立时脸色羞红,微微低下头去。
  李玄都半低着头,并不作答。
  徐无鬼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紫府这是嫌弃我占你便宜了,毕竟按照辈分来算,紫府乃是莞儿的师叔,这师叔如何能娶师侄?只是这世上之事也并非绝对,当年正道中人,可是有师徒相恋的,萧宗主,你说我说的对吗?”
  萧时雨冷哼一声,却是没有接话。只因当年玄女宗的确闹出过一宗师徒相恋的事情,早年时候,玄女宗也如慈航宗这般,以女子为主,却也不完全禁止男弟子。有位女子祖师孤身多年,恰巧遇上了多情的年轻男弟子,一来二去,两人勾搭成奸,在江湖上闹得满城风雨,无论正道邪道,还是儒家中人,都嘲笑玄女宗不分尊卑伦常,偏偏那对男女修为极高,又情比金坚,女子更是玄女宗的宗主,让玄女宗无可奈何。直到那二人隐退,玄女宗才定下了一条规矩,再也不收男弟子。此时地师旧事重提,萧时雨也无法辩驳。
  地师呵呵一笑,不再提及此事,转而对大天师说道:“张道兄,你我也算是相识多年,只是这么多年来,玉虚斗剑也好,正邪也罢,都少有交手的机会。今日你我双方打成平手,看来是天意注定我们要斗上一场。”
  大天师一摆手中云扫,道:“天意不可违,倒要领教徐道兄的绝技。”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地之争
  江湖上已经太久没有两位长生境交手,在上次玉虚斗剑时,“魔刀”宋政再怎么独领风骚,终究还是较之长生境界差了半步,再往前推移,宋政袭杀无道宗老宗主,则是占了人数的便宜,又是偷袭。真正长生境的单打独斗,似乎已经是上一辈人的事情了。
  大天师收起手中云扫,伸出双手,道袍的宽大袖口无风自动,继而猎猎作响,在他的掌中出现了两道光芒,一紫一青,化作两把长剑,紫色玉石长剑名为“紫霞”,青色金铁长剑名为“青云”,两者分列刀剑评的四五位。两者分开只是半仙物,可如果双剑合璧,便是仙物,又名“天师雌雄剑”,当年祖天师便是携带此剑扫荡巫教和酆都群鬼。
  天下武学,李道虚自然是公认的剑道第一人,秦清被誉为刀法第一人,澹台云精通拳掌,张静修和徐无鬼则被归为方士一类,擅用各种术法,不擅长近身而战,两人对此都无甚意义,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二人就完全不精通武学,事实上恰好相反,到了长生境之后,已经没有武夫和方士的区分,徐无鬼修炼“太阴十三剑”多年,乃是一等一的剑道大家,张静修使用双剑,在御剑一途也是出神入化,两人所谓的不擅近战,也只是相较于李道虚和澹台云而已。
  张静修手持双剑,两剑皆是斜斜指向地面。
  徐无鬼双袖一振,身上的“阴阳仙衣”猎猎作响,只见黑袍的纹络立时活了过来,浮光掠影,仿佛无数黑影在衣袍表面疯狂游走。这些黑影看似杂乱不堪,若仔细看去,这些黑影共有十三道,每一道黑影都在持剑使用一种玄妙剑式,透出一股邪诡之意,只是速度太快,让人看不分明。
  此乃阴阳宗世代相传的仙物“阴阳仙衣”,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可以施展“袖里乾坤”的神通,也可以阴阳转换。徐无鬼平时是以阴面示人,其中蕴含有一套完整的“太阴十三剑”,更胜李世兴的“太阴剑阵”。
  其实两人早在云锦山有过一场交手,只是那次张静修是以身外化身迎战,此番换成本尊,又是不同。
  只见张静修身形缓缓升空,只是一摆手中双剑,整个天幕一片明澈,氤氲出无穷无尽的紫气,转眼间已经化作一片浩瀚海洋。
  紫气遮天,仿佛是一方倒扣的紫湖,波光粼粼的“湖面”荡漾出无数如水波的涟漪向四面八方扩散,一直蔓延出整座中岳的上空才渐渐消散。
  同样的手段,相较于身外化身还要借助镇魔台的吃力,张静修本尊尽显云淡风轻。
  徐无鬼只是轻轻振衣,如抖落身上的灰尘,十三道黑影便脱离“阴阳仙衣”显化世间,化作十三道无相无常的影子护在身周,游走不定,并不用徐无鬼分身驾御,宛如活物一般。
  徐无鬼仰头望向那道头顶天幕,双袖似乎因为盈满无数风雷而猎猎作响。
  天师地师,天师在天,地师在地,倒像是一场天地之争。
  不用两人言语,所有观战之人,尽皆向后退去,给两人让出足够大的交手空间。
  看似云淡风轻的两人,在短暂的对峙之后,张静修以剑指地,徐无鬼抬手指天。
  紫色的天幕之上骤然落下一道紫色雷霆,地面上,也有一道剑气直冲九霄。
  紫电与剑气相撞,一起消散无形。
  不过这一招似乎只是二人的互相试探,在此之后,地师率先出手,在“太阴剑阵”之中闲庭信步,实则暗含踏罡步斗,使得“太阴剑阵”以他为中心,不断变化,期间徐无鬼又不断挥袖,每次挥袖都有一条黑色蛟龙巨蟒离地升空,激射向立于云霄上的大天师。
  李玄都对于这些黑蛟黑蛇再熟悉不过,当初他被“太阴十三剑”反噬,内视下丹田,在气海中有一棵通天巨树,乃是“逆天劫”剑气具象所化,“巨树”周围有黑蛇缭绕,便是“太阴十三剑”的剑气所化,由此看来,“太阴十三剑”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伤己,也能伤人,就如野兽,驯服之后便可成为帮手。地师对于“太阴十三剑”的掌握自非李玄都可比,已是可以将黑蛇化虚为真。
  王仲甫见此情景,微笑道:“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张静修意态闲适,“紫霞”不动,只是以“青云”不断将靠近自己的蛟蟒斩杀。
  此时有幸观战的众人,无不惊叹于此等骇人异象。
  地面之上,不断有蛟龙巨蟒升空,似是妖物肆虐。天幕之上,仙剑纵横,将这些孽畜一一斩杀,如降妖伏魔。
  邪道退入大雄宝殿之中,正道中人退入天王殿中,以免被两人交手的逸散气机殃及池鱼,唯独李玄都脚下连点,独自一人跃入晨钟暮鼓的鼓楼之中。
  就在众人全部离开广场之后,张静修开始出手反击,先以手中“紫霞”指地,一瞬之间,从天空之上降下无数落雷,形态各异,粗细有别,明晦变化,齐头并进,远远望去,便似是一座凭空出现的紫色森林,笼罩了整个广场,压制不断腾空龙蛇之属。与此同时,张静修又以手中“青云”指天,白日竟是显现繁星点点,仿若一条星河,继而这些“繁星”开始移形换位,不断组合排列成阵,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绝,终成大衍之阵,丝毫不逊于太平宗“南斗二十八星阵”。
  年龄最大也是见识最广的万寿真人赞叹道:“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李玄都独立于鼓楼之中,双手拄剑,轻声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说到这儿,他微微一顿,过了片刻方才说道:“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此时广场之上,雷光涤荡,阴影重重。
  一明一暗两道浪潮不断撞击。雷光所过之处,无数阴影灰飞烟灭,霞光如潮,每一次漫涌,都有一道道阴森剑影如冰雪消融,化作乌有。只是阴影死而不绝,在不断消亡的过程之中,又不断重组再生,一方“太阴剑阵”始终不曾真正毁去。
  明晦二色反复替换,不断相互消磨抵消,使得偌大一座静禅寺处于一种日夜轮转的诡异景象之中。
  便在此时,地师大袖一揽,无数蛟蟒汇作一处,化作一条巨大黑龙,骤然高出莽莽“森林”,震碎紫雷无数,一瞬之间,不见蛟龙黑蛇,也不见紫雷如林,只剩下地师负手而立,衣袂飘飘。
  大天师手中“青云”下劈,头顶星阵随之下落。
  地师周围的空间先是变得混沌模糊,继而化作一片浩瀚星空,周围闪烁着无数繁星,然后便是星如雨落,化作道道星光向地师的身上落去。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繁星落下,而是张静修以大神通借星辰之力所化,内含星煞,与天风地火一般,都是极为凶险之物,若是沾染半分,轻则重伤体魄,重则污秽神魂,神仙难救。
  地师自是清楚,在星阵临时之际,他身上的“阴阳仙衣”便已经阴阳转换变为白衣,白衣之上不再是十三道游走剑影,而是三朵淡白色、淡青色、淡红色的莲花,栩栩如生,几如实物一般,分别位于胸口和双袖之上。
  徐无鬼一甩大袖,“阴阳仙衣”的三朵莲花飞出,化作三轮耀日,大放光明,瞬间便将星光吞没。
  毕竟繁星之光,如何与烈阳争辉?


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发杀机
  到了此时,远远观战众人已经很难看清地师和大天师是如何交手,只能隐约可见在极尽光明之中有黑影涌动,天地之争似是变成了一场明暗之争。
  不过李玄都距离最近,依稀可以看清一些。
  地师依托“太阴剑阵”,肆意出手,真是摘星拿月,反转乾坤,把一片片“星云”打得粉碎崩溃,但大天师又好似一个修补匠,将地师打碎的“星云”坍塌成一点,然后再使其膨胀成为一片浩瀚“星云”,无数星辰生灭不定,须弥芥子来回交替,当真是仙人手段。
  一时间,只见地师与大天师两人各自依托阵法,各展所能,奇招百出,不断攻守互易,不断变化方位,直将一方天地打得不分上下左右,混沌一片。
  不过李玄都知道大天师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这也是大天师一直隐隐被视为天下第一人的缘由所在,众所周知,正一宗是有两件仙物的,其余李道虚也好,徐无鬼也罢,都只有一件仙物,若是各自境界修为相当,多出一件仙物的大天师自然会占很大的便宜,只是仙物对于长生境高手的增益到底多大,能否左右局势,李玄都心中没底。
  就在这时,地师似乎不耐继续缠斗下去,骤然鲸吞天地元气,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无数天地元气呈现出一个漏斗形状,悉数汇入徐无鬼的体内。
  只是大天师也不会坐看徐无鬼随意作为,松开“紫霞”,使其自行悬空,然后毫不客气地一掌压下。
  这一掌的掌力之强,足以将一位天人逍遥境的大宗师碾为齑粉。地师全称为地气宗师,早已勾连地气与脚下大地相连,硬接了这一掌之后,毫发无损,不过他脚下的整个广场却是由此缓缓下沉尺余。
  这便是有来有往,大天师借用星辰之力,地师便勾连地气,两人各有擅长,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只是李玄都隐隐有一种感觉,这二人都还真正全力以赴,有些只分胜负不决生死的意思。
  硬接了大天师一掌的地师后撤一步,竟是摆出了一个武夫出招的姿势,与他先前潇洒写意的姿态大不相同。
  然后就见他伸出右手,五指虚握,好似握住了一柄看不见的无形之剑。
  太阴十三剑的最后一剑是“心魔由我生”,关键不在于心魔,而在于一个“我”字。地师自修成“太阴十三剑”的那一日起,便是“我”降服心魔,故而他吸纳天地元气塑形,以心魔为剑意,化作一剑。
  这一剑中,流露出的杀心杀意之大,让旁观之人都要感到心惊。
  地师以剑指天,剑气长虹横于天地之间,这一剑仿佛是白虹贯日,来势迅猛,更胜于惊雷,光芒夺目,如深夜迅电。
  如果把紫气浸染的天幕看作是一副画卷,那么徐无鬼的一剑就像一支墨笔缓缓进入画卷之内,在画面上留下一道深刻痕迹。落笔初始痕迹最深,随着行笔而颜色逐渐转淡,最后笔尖上的墨尽,再无痕迹。可无论这一笔是浓是淡,是否能贯穿整幅画卷,都破坏了画卷的和谐,使其不再圆满。大天师的星阵自然也受其影响,变得紊乱起来,不复先前生生不灭的奇异景象。
  大天师微皱眉头,重新手持双剑,紫青剑气环绕,同时向四周扩散开来,将周围的玄阴剑气不断驱散。
  在这个时候,徐无鬼犹有闲情逸致开口说道:“贫道少年读史,每每有力挽狂澜之人,好像总是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当时贫道不知何故,后来贫道想明白了其中道理,狂澜既倒即是大势所趋,力挽狂澜便是逆大势而为,焉能不败?”
  徐无鬼大笑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非徐某所愿,如今世道,非历一次杀劫不可,以大乱大杀涤荡世间,方能重开太平,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此乃天道至理。若是强行止住杀劫,矛盾未除,如何得太平?”
  大天师默然不语。
  因为地师此言不似是对他所说,倒像是对李玄都所言。
  立于鼓楼中的李玄都紧紧握住手中剑柄,死死盯着正在交手的二人。此时二人因为在术法上未曾分出胜负的缘故,竟是开始近身相斗,大天师将双剑合作一剑,只见此剑的剑锋青光隐隐,剑身却是一抹浓郁紫意,正是“天师雌雄剑”,而地师也不再驾驭无形之剑,而是取出了自己的“天魔斩仙剑”。
  两人各显神通,地师自是用“太阴十三剑”,而张静修因为曾经借阅过慈航宗“慈航普度剑典”的缘故,用的却是慈航宗的剑术。二者皆是名列天下三大剑诀,而两人又并非李道虚那般专精剑术之人,此时比拼剑术,竟是也难以分出胜负。
  剑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剑法到底厉害与否,有极大一部分依赖使剑者的灵悟,也就是“灵性”二字,徐无鬼与张静修能跻身长生境,自是悟性、根骨样样不缺,二人又都是博览诸家,早已到了一法通而万法皆通的境界,此时斗剑,全然不按章法,每一剑都如天马行空,却又偏偏法度森严,无甚破绽。
  李世兴修炼“太阴十三剑”,仅次于地师,见地师如此出剑,不由大为惊叹,同时也生出许多感悟,不由暗忖:“虽说地师也曾亲自演示‘太阴十三剑’,但剑招都是死的,以我如今的修为,至多也就相当于地师的三成左右,别说地师身怀各种玄妙神通,就算只用‘太阴十三剑’相斗,我也支撑不了多久,未等剑法变化,我就已经败下阵来。哪比得上这般棋逢对手、势均力敌,方能将‘太阴十三剑’的玄妙尽数展现出来。”
  另一边正道中人的慧玄师太修炼“慈航普度剑典”多年,见大天师这个外人用来,招数之奇妙,实是匪夷所思,甚至许多妙处已经无法领略,骇异之余,也有些明白宗主为何同意大天师借阅本宗至高秘典,正是在大天师借阅“慈航普度剑典”之后不久,宗主便晋升了造化境,想来是大天师将自己对“慈航普度剑典”的诸多感悟都传授于宗主,这才让宗主得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场之人,只有李玄都既练过“太阴十三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