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377章

太平客栈-第377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诚意,既然是非要选择一方不可,那么依照先生之见,我们应该选哪一边?。”
  羊竹山压低了声音问道:“两边的诚意,将军可是都收下了?”
  唐周点了点头。
  羊竹山立时明白了唐周的用意,如果下定决心选择站边一方,那么就立刻对另一方动手,权作是投名状,所以两份诚意大可全部收下,反正注定有一方之人会被赶尽杀绝,死人留下的物事,不要白不要。
  羊竹山沉吟了一下,说道:“按照道理来说,将军与宋宗主有旧,曾受宋宗主恩惠,而圣君继承的又都是宋宗主的旧部,于情而言,将军是该站在圣君这边,也算是全了旧时情谊。”
  唐周不置可否,知道羊竹山还有下文。
  果不其然,羊竹山接着说道:“不过,于理而言,却并非如此。当年宋宗主之所以能坐上无道宗的宗主大位,除了他自身手段厉害之外,地师也是居功甚伟,正是因为地师的缘故,宋宗主才知道无道宗老宗主的闭关所在,从那时候起,地师就开始在暗中插手无道宗的事务。再到后来,玉虚斗剑,宋宗主败给了李道虚,从此不知所踪,地师趁此时机,干脆是光明正大地在无道宗中拉拢、扶植心腹,七杀王、百蛮王便是明证。从这一点上来说,就算宋宗主还活着,双方胜负也不过五五之数,更何况宋宗主已然失踪了,如今是地师势大,胜算更多。”
  唐周还是没有说话,若是这么简单,那他也没必要召羊竹山来商议了。
  羊竹山察言观色,立时接着说道:“圣君也知道地师势大,可仍是敢于与地师撕破面皮,那就说明一件事情,圣君有
  了强援,此时正在城中的颜飞卿等人便是明证,可见大天师张静修已经决意暂时抛却正邪之争,全力支持圣君与地师夺权,其用意也很明显,一个政令统一的大周远比一个令出两家的大周更为可怕,所以大天师的用意在于制衡,于此关头,清微宗的李道虚也默许了大天师的动作,不在这个时候启衅,可见正道两大派系在制衡西北五宗这一点上,是保持一致的。”
  唐周终于觉得有点意思了,专注地望着他:“请先生说下去。”
  羊竹山轻轻抚须:“将军知道,我们青阳教的位置是有些尴尬的,从整个江湖大势上来说,虽然我们亲近西北五宗,却不算是十宗之人,疏远正道,也算不上不死不休的生死大仇。从西北局势来说,将军亲近无道宗,人公将军亲近地师,我们就像石头缝隙里的小草,之所以能生根发芽,是因为这块石头是裂开的,如果石头合上了,焉有我们的活路?”
  这一番话唐周显然是接受了,沉声道:“先生说的是实情,如果五宗归于一统,我们的生死便不在自己的手中,是死是活都要看别人的眼色,再也没有现在这种左右逢源的好光景了。”
  羊竹山轻声道:“将军,事到如今,不能只看眼前路,也要想身后身,世上之事无非‘进退’二字,有进当有退,万万没有只进无退的道理,那是棋盘上的小卒子才会做的事情。”
  唐周紧紧地望着他,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可是该怎么退?”
  羊竹山一手撩袖,用手指在书案上写了一个字:“以进为退。”
  唐周陷入沉思之中:“说下去。”
  羊竹山缓缓说道:“先前我们的想法是站在岸上观船翻,既然行不通,那我们何不主动出击,让这块裂开的石头永远也不能合上,而且还要让这条裂缝越来越大,这样我们生长的空间才会更加广阔,终有一日,我们的根须足够强壮,可以将这块石头彻底撑成两半。正所谓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高歌而死,万事皆休,此时的寄人篱下正是为了日后可以乘风而起。”


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呼海啸
  唐周与羊竹山一番商议之后,又细细思量了一日的功夫,派人去请宫官。
  他很清楚,如论亲近程度,宫官较之宋辅臣,与澹台云的关系更为亲厚,许多事情,宋辅臣未必能做主,但宫官多半能够做主,所以宫官才是那个一锤定音的人物。
  宫官倒也不怕唐周有什么算计,在青阳教众的引领下,来到一座石楼跟前。这座石楼傍山而建,巨石高耸,天然生成一座高楼一般,进到石楼二层,在临窗的位置放着一张太师椅,一人端坐椅中,正是唐周。
  宫官向前行出几步,躬身下拜:“晚辈宫官,见过将军。”
  唐周一扫平日的阴鸷,呵呵大笑,说道:“当年我与圣君一起追随宋宗主,如今宫姑娘雨又是圣君的心腹,咱们都是一家人了,不必多礼,宫姑娘请坐。”
  宫官听唐周如此说,一时竟是不知唐周故作姿态稳住自己,还是已经下定决心支持圣君,只好说道:“多谢将军。”
  说话时,已经有一名青阳教教众为宫官搬来一把椅子。唐周挥了挥手,那名教众立时退出石楼。
  宫官这才坐在椅子上,问道:“不知将军召我前来,所为何事?”
  唐周伸手向窗外一指道:“今日请宫姑娘过来,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请宫姑娘细观。”
  宫官顺着唐周手指方向望去,只见楼外出现十名身披青色斗篷的老者,这八人都是先天境的高手,一字排列,齐声喝道:“天公将军有令:诸教众素来朝拜,各统领、香主尽速催促,不得有误!”
  这十人都是修为深厚之人,运转气机齐声呼喝之下,声音远远传了出去,不仅仅是偌大一座永安宫,便是小半个白帝城都可听闻。但听得宫内宫外,四面八方,俱有声音答应:“谨遵将军之命!”那自是青阳教的各大统领、香主的应声了,底气雄浑,丝毫不逊于十名老者。
  宫官面露惊异之色,不知唐周玩的是什么把戏。
  片刻之后,整座永安宫登时响起一阵山呼之声,甚至震得地面上的细小石子都跳跃而起,宫官不禁吓了
  一跳,听这声音,少说也有数千人之多,而且还是修为有成之人,所以嗓音雄浑,可以传出很远,合作一处之后,更是震人耳膜,乱人心神,先前这些人暗暗隐伏,不露半点声息,出其不意的地出声呼喝,,其骇人声势,便是宫官也要为之所慑。
  片刻之后,从永安宫的四面八方用出无数的人来,皆是身披青色斗篷,好似一片青色大潮,人数虽多,却不发出半点喧哗。各人分立各处,看来事先早已操演纯熟。放眼望去,大概有两三千人,站在最前面的都是头面人物,宫官一瞥之下,发现这些人个个境界修为不俗,由此看来,哪怕唐周在齐州折损了白氏三兄弟,其麾下仍是有众多好手,可见青阳总坛在青阳教中势力最大,名副其实。
  这些人在最开始的一声呼喝之后,不再出声,除了沙沙的脚步声外,数千人来更无别般声息。然后一名青衣文士越众而出,双手高举,跪倒在地,然后数千人一齐跪倒,齐声道:“白阳家乡,红阳父母。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青阳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拜见天公将军!天公将军泽被苍生,功德无量!”
  这些人都是有修为在身之人,用力呼唤,一人声音足可抵得十个普通人的声音。最后说到“天公将军泽被苍生,功德无量”之时,几乎用尽了所有力气,声音当真是惊天动地。
  唐周巍坐不动,待众人呼毕,这才从椅上起身,向前一步,立在窗边,让外面的教众可以看得到自己,然后抬手示意,说道:“众位兄弟姐妹辛苦了,请起!”
  “谢将军!”数千人一齐起身,好似一片碧波浪潮上下起伏。
  饶是宫官见惯了大场面,见此情景,也被震撼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彻底明白了为何圣君和地师为何要不惜代价地争相拉拢唐周,有这样一批精锐在手上,无论加入哪一方,都足以改变当下的局势。
  唐周又挥了挥手。
  众多青阳教教众便如退潮之水一般向两旁退去,不过片刻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好似从未存在过一般。
  唐周这才转头望向宫官:“宫姑娘,如何?”
  宫官定了定心神,说道:“将军神威,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此言乃是儒家亚圣所说,本是用来形容古时任君德行的话语,此时被宫官拿来奉承唐周,唐周自然是极为受用,说道:“宫姑娘过誉了。”
  宫官问道:“不知将军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唐周轻声道:“明人不说暗话,在宫姑娘来到白帝城之前,地师那边也派来了使者,不是旁人,乃是地师最为心爱的女弟子上官莞。”
  宫官早已与李玄都等人推测出上官莞已经来到白帝城,不过此时还是故作惊讶道:“原来是上官姐姐。”
  唐周说道:“以宫姑娘的聪慧,想必已是猜出上官莞的来意,我就不再赘言了,我想听听宫姑娘是什么想法。”
  宫官略微思量,说道:“上官姐姐和宫官一样,都是来做说客,这么多年下来,早已是知根知底,宫官带来了麒麟血,想必上官姐姐那边也是差不多的价码,既然大家的诚意都差不多,剩下就是空口许诺了。”
  唐周笑了一声:“封官许愿。”
  宫官摇头道:“非也,非也。”
  唐周问道:“此话怎讲?”
  宫官道:“将军本就不是圣君的下属,何来封官许愿一说?若是将军肯相助圣君,是圣君欠了地师一个天大的人情。反倒是地师那边,从来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圣君好歹也是名列老玄榜上,可是稍有让地师不如意之处,地师立时就要大动干戈,欲将圣君置于死地,除之后快。将军试想,若是没了圣君在前面遮挡地师掀起的风雨之后,将军孤身一人又该如何面对地师?是跪地求饶乞怜,生死性命皆是操于他人之手?还是与地师生死一搏,继而重蹈圣君的覆辙?所以依我看来,将军若是相助地师,乃是自掘坟墓之举,唯有与圣君联手,方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只有这样,将军才不必看旁人的脸色。”
  唐周沉默了片刻,抚掌笑道:“知我者,圣君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当如是也。”


第一百四十九章 当年故事
  六月是雨季,一场大雨笼罩了蜀州、潇州、荆州三州之地。
  此时荆州的江陵府境内仍旧是大雨滂沱,在太和山的山腰处,有两道身影正在亭中避雨观景。
  其中一人是位须发乌黑的中年道人,问道:“听说大师与王天笑交过手了?”
  与中年道人相对而坐的是一名老僧,道:“算是不分胜负。”
  这一僧一道身份局势不俗,道人乃是这座太和山上的神霄宗之主,位列五大真人之一的三玄真人,而老僧则是金刚宗的方丈,更是在太玄榜上高居第七位置的悟真大师。
  三玄真人沉吟了一下,又问道:“若是生死之战呢?”
  悟真道:“贫僧会被他摧破金身,当然,他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但不管怎么说,终归还是能活下来。”
  三玄真人面露惊讶之色:“难道以大师的境界修为,竟是连玉石俱焚也做不到?”
  悟真叹息一声:“那就要看运气了,毕竟江湖中的生死搏杀,不仅仅是看境界高低和修为强弱,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若是贫僧能三得其二,也未尝不能反败为胜。”
  三玄真人点了点头,转而问道:“大师这一路上可还遇到了其他人?”
  悟真微笑道:“遇到一个大明官还不够,还要别人,难道真人是想要贫僧坐化在此来路途之中?”
  三玄真人摇头笑道:“非也,非也。只是根据大天师的消息,小天师他们一行人已经进入白帝城中,按照道理而言,地师那边绝不会坐视不理才是。”
  悟真道:“说到大天师,却是还有一事,前些时日的时候,大天师专门给贫僧传信一封,请贫僧去见那位紫府剑仙一面,观大天师在信中的语气,竟是颇为郑重。”
  三玄真人的神情有些古怪,道:“这位紫府剑仙可是大剑仙的弟子,虽说被逐出了师门,但也不该转投大天师门下才是。”
  悟真道:“贫僧曾与这位紫府剑仙有过一面之缘,并有过一番深谈,的确不是会背弃师门之人,想来是有其他缘由,只是大天师未曾明言,贫僧也不好妄自揣度。”
  三玄真人道:“据我所知,大天师前段时间已经派出了一位张氏子弟前往东海拜会大剑仙,为的就是今日谋划。”
  悟真惊道:“看来大天师是要下定决心,毕其功于一役。”
  三玄真人道:“是极,除了贫道之外,大天师还分别传书于东华宗的太微真人、妙真宗的万寿真人,再加上大天师和小天师,朝廷册封的五位真人算是齐了,再加上大师和慈航宗的白宗主,正道十二宗已经多年没有这么齐全了。”
  悟真双手合十,诵了一声佛号,道:“清微宗不来在情理之中,除了清微宗之外,玄女宗、太平宗、法相宗、静禅宗、真言宗那边又是如何?”
  三玄真人抚须道:“玄女宗刚刚与牝女宗大战一场,损失颇为严重,不但被劫走了一位被关押在玉牢中的囚犯,就连萧宗主也受了些伤势,此时正在养伤,再加上玉清宁还在齐州,脱身不得,所以玄女宗是有心无力。太平宗虽然没有人来,可沈大先生是出了力的。至于法相宗,自从上任宗主死于宋政之手后,便江河日下,如今宗内没什么高手,顾虑重重,大天师也不好强求太多。”
  说到这儿,三玄真人微微一顿,道:“大师是佛门中人,对于静禅宗和真言宗的事情,应该比贫道知道更多才是。”
  悟真叹了一声:“是了,当年帝京一变,我正道高手尽数汇聚于皇宫之中,结果邪道中人早有埋伏,趁着我们交手的时候突然发难,静禅宗的老方丈被地师暗算,随后不久,静禅宗就开始封山闭寺,相较于这些年来同样是封山却还有些声音的太平宗,静禅宗竟是没有半点动静,想来是老方丈已不在人世了。”
  那场帝京之变早有征兆,但是具体是哪一天才图穷匕见,却不是能够预料的,事发突然,并非所有正道高手都能第一时间赶到,所以三玄真人当时并未在帝京城中,其中详情也知之不多,问道:“敢问其详?”
  悟真道:“武德十一年,先帝驾崩于帝京西苑的烟波殿中,今上当时年仅十岁,难以掌控朝局,故而先帝遗命以内阁首辅张肃卿为首的四位内阁大学士为顾命四大臣,辅佐幼主,同时为了制衡顾命四大臣,先帝又命司礼监掌印杨公公和兼掌印绶监的司礼监秉笔柳公公将天子六玺交予谢太后掌管,一应诏命圣旨,必须有玉玺加盖,方能生效。”
  三玄真人叹道:“这便是致乱之源了,若无先帝这道旨意,哪有后来牝鸡司晨之事!”
  “身在天家,父子之间尚且多有猜忌,何况是君臣。”悟真道“先帝驾崩之后,今上继位,改年号为天宝,尊谢氏为太后,封张肃卿为太师。在此之后,朝政大事由太师和太后两人共同商议而定,太师掌外廷,太后掌内廷。”
  三玄真人感慨道:“可惜,太后娘娘想要独掌大权,这才有了后来之事。”
  悟真道:“太后和太师因为权势之争而日渐离心,渐成水火之势,于是就有了那场帝京之变。太后在事前以皇帝正统的名义,召正一、真言、金刚、慈航、玄女、法相等六宗高手隐秘入京,包括清宁在内,颜飞卿、苏云媗等人都曾参与此事,不过张肃卿那边也有清微、东华、神霄、妙真四宗的高人护卫,其中就有这位紫府剑仙。”
  “帝京一战之后,顾命四大臣一派大败亏输,张肃卿及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