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141章

太平客栈-第141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身后则是几名身着青衣的青鸾卫紧追不放。
  他跑得汗流浃背,抬头看了眼已经不远的北芒县城,心中忐忑。
  老板娘曾经告诫过他,在黑云未散时,万不可入城,但城外空荡荡一片,无处藏身,被这些青鸾卫追上是迟早的事情,左右都是个死,还不如往城里去,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
  少年背着女子经过一座送客亭,忽然瞪大眼睛。
  因为他发现在亭子里坐着一个稚童。记得掌柜的曾经说过,江湖四大忌,和尚、道士、女人、小孩,遇到之后万不可小觑。
  这名稚童穿着一件小小的道袍,那便可以称之为道童了,正在打神游八极坐,似是感觉到少年的视线,抬起眼皮,瞥了他一眼,然后又合上眼睛,继续打坐。
  少年犹豫了一下,想到身后那些凶神恶煞的青鸾卫,还是好心提醒了一句:“这儿不太平,还是暂且避一避吧。”
  说罢,他又要发足狂奔,然后就见小道童一伸手,黑瘦少年就感觉自己不受控制地腾空飞起,天旋地转之间,已经来到了送客亭中。而被他背着的那个女子则靠着廊柱,软软坐着。
  小道童重新睁开双眼,嗓音稚嫩道:“说吧,是怎么回事?”
  少年略微迟疑了一下,说道:“我叫沈长生,如今下山历练,虽然学的是太平宗神通,但是尚未正式录入太平山的门墙,也不知道该不该算是太平宗的弟子。”
  然后他又一指那名还昏迷不醒的女子:“这个……姐姐是六扇门的捕头,身上有六扇门的‘金紫鱼符’。”
  话刚说出口,沈长生便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实在有些冲动了,不该交浅言深,刚刚见面,就把自己的底细合盘托出,谁知道这个道童到底是正是邪。
  小道童点了点头,又闭上了眼,继续八极神游。
  沈长生欲言又止,想要离开亭子,却发现整座亭子好像被看不见的墙壁给堵住了,根本出不去。就算他强行迈出几步,也要被弹回来。
  沈长生虽然是刚刚踏足江湖,但是并不傻,知道这位道童是个高人,修为绝对在他之上。他曾经听老板娘说过,这世上是真有天才的,当年太平宗就出过一位,三岁启蒙,四岁初悟,五岁越过固体境炼气、六岁入神、七岁固体,八岁便是抱丹境,九岁玄元境,十岁便是先天境了,几乎是一年一境,天纵奇才,比之后来的紫府剑仙还要更胜一筹,看来眼前这个道童便是一位不世出的奇才了。
  沈长生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他那句好心提醒,小道童是决然不会管他的,可正因为他的那句提醒,让小道童动了恻隐之心,可谓是善有善报。
  这便是道家和儒家的区别,道家修的是自身,没有儒家的兼济天下,也没有佛家的普渡众生。可换个角度来看,道家能与另外两教并立于天下之间,也不是没有道理,在道家看来,人人自求超脱得清静自然,那么天下便是大同,何须教化和普度?
  这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之主。与其等人相救,不如自救。
  这是道家的理念,所以小道童便是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而已。
  过不多久,一直追杀沈长生的青鸾卫便赶到此地,为首的正是张南木。见到这么一幕场景,张南木也不是那不管不顾的愣头青,知道小道童不简单,抬手示意身后的属下不要轻举妄动,稍稍斟酌了下言辞,拱手道:“不知这位道……长在何处仙修?”
  小道童乜了他一眼,道:“与你何干?”
  张南木一窒,紧接着说道:“在下乃是青鸾卫指挥同知张南木,那名女子是我青鸾卫的要犯,被都督同知赵大人打伤之后,一路逃遁,我们这才追到这里,还请这位道长看在青鸾卫和赵大人的面子上,将她交给我们发落。”
  小道童终于不再打神游八极坐,站起身来到女子身旁,从她腰间摘下那枚“金紫鱼符”,老气横秋道:“你这是欺我没有见识了,这是六扇门的鱼符,那么此人便是督捕司中的捕头,如何成了青鸾卫的要犯了?就算是六扇门中人犯了官司,那也要上报刑部内阁处置,什么时候轮到青鸾卫插手了?”
  尽管早有预料,但是听到小道童竟是这般门清,张南木还是吃了一惊,愈发谨慎小心:“还未请教阁下名姓台甫?”
  小道童一挥道袍的袍袖,似是不耐烦道:“速速退去。”
  张南木顿时两难,眼前这个小道童实在有些让人看不清底细,可如果就这么退去,赵大人那一关便过不去。
  正在犹豫之间,小道童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一挥大袖,卷起一阵狂风,将一众青鸾卫卷起,张南木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丝毫抵抗之力,只能被狂风席卷着越飞越远,也就在这时,他竟是隐约看到一道熟悉身影正在往迎客亭走去。
  似乎是个头戴帷帽的女子?
  如果李玄都在这儿,就会认出,这名帷帽女子正是在将他随手打入城墙中的那个女子。
  送客亭中的小道童望着那个正朝这边走来的帷帽女子,脸上露出一分凝重之色。
  女子停下脚步,也望向小道童。
  两人的视线交汇,仅仅是对视一眼,于是在两人之间便出现了一条长长沟壑,几可比拟李玄都逼退树妖的一刀。
  小道童的道袍猎猎作响,发丝飘拂。
  那名女子的帷帽也被吹起,露出一张雌雄莫辨的俊美脸庞。
  小道童很快收回视线,飘拂的道袍又恢复正常。
  女子伸手整理好帷帽,没有继续前行,而是转身离去。
  送客亭中沈长生望着这一幕,忍不住长大了嘴巴,迟迟没有回神。
  小道童转过身来,打量了沈长生几眼,脸上多了几分笑意:“沈长生,长生久视之道,真是好大的名字。我有点小把戏,你想不想学?”


第六十八章 踏足玉虚
  沈长生终于回神,听到这话,第一次敢于直视这个小道童。
  沈长生是半大少年,身形已经长开,否则也没法背着一个女子,这个小道童只到沈长生的胸口位置,可两人对视,却是给沈长生一种被俯瞰的感觉。
  沈长生立时低下头去,道:“不知仙长为何要传授小子仙法?”
  此时少年已经在心底认定,眼前这个小道童便是传说中的仙人,看着年纪不大,实际上已经活了不知几个甲子,所以称呼也变成了“仙长”。
  小道童对于沈长生的称呼不曾在意,开口道:“我有个规矩,有心行善善而不赏,无心为恶恶而不罚,你方才提醒我避让青鸾卫,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出自本心,这便是当赏。”
  沈长生瞪大了眼睛,虽然对于老道人的规矩并不认同,但送上门的机缘,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就像老板娘说的那样,不要白不要,于是赶忙点头。
  小道童笑了笑:“我所学驳杂,五行道术、奇门遁甲、望气点穴、占验卜算、内外丹道、炼器布阵,都有所涉猎,不知你想学什么?”
  沈长生愈发惊喜,在心中思量道:“奇门遁甲、占验卜算、望气点穴,这三样都是掌柜的拿手好戏,老板娘则是精通炼器布阵,这两样不用学,至于五行道术,与太平宗的‘八部神通’也相差不多。”
  他稍稍犹豫了一下,说道:“仙长,我想学内外丹道。”
  小道童点了点头,然后轻轻一弹指,击中沈长生的眉心处。
  沈长生只觉得一阵困意袭来,接着便是眼前一黑,身子一软,倒了下去。
  小道童再一挥衣袖,荡漾起阵阵气机涟漪,整座迎客亭被遮蔽消失,从外面看,就好似从未存在过一般。
  小道童又看了眼北芒县城的方向,稍微推演之后,大概知道了经过,觉得并无意外,就在他打算收回视线的时候,忍不住咦了一声,竟是有些讶异。
  此时县衙内的一战,已经演变为两位天人境大宗师的交手。
  整座县衙已经天翻地覆,如同地龙翻身,先是被生生掀翻地面,又被犁过,已是彻底夷为平地。
  除了李玄都还在县衙中,其他人都已经退出县衙的范围,此刻苏云媗在默默感受其中的气机流转,以及李玄都身上逸散出来的“逆天劫”剑意。
  陆夫人则拿起烟斗慢慢吸烟,不时吐出一团云雾,将她的面容笼罩,看不出心中所想。
  苏云姣跟在苏云媗身旁,小心翼翼,不敢打扰姐姐半分。
  而悟真的弟子空定,竟是不去看此间情形,只是闭目垂首诵经。
  一声轰然巨响,悟真又是一拳将“白骨妙华尊”击退,步步前行,一拳拳击出,不断将“白骨妙华尊”击退,无奈他虽有“金刚神力”,但是对上这副同样坚固的“白骨妙华尊”,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建功,只能将其不断击退,而无法彻底斩杀。
  当然,也有悟真没有尽全力的缘故。
  小道童瞬间出现在县衙的大门前的一座石狮上,无论是精通占验的陆夫人,还是距离天人境只剩下一步之遥的苏云媗,哪怕是正在交手的两位天人境大宗师,都没有察觉到小道童的存在。
  唯独李玄都,似有所觉,转头往小道童所在的位置瞥了一眼,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现,很快便收回视线。
  陆夫人从“白骨妙华尊”上收回视线,无奈道:“这尊‘白骨妙华尊’乃是皂阁宗代代相传之物,依据佛家的‘白骨观’之法练成,据说当年总共有十二尊,但是在那场正邪两道联手围攻皂阁宗的大战中,毁坏殆尽,只剩下最后一尊,被皂阁宗历代祖师加持符箓。这尊‘白骨妙华尊’传了多少代,便有多少代皂阁宗祖师为其加持,后来藏老人又连续盗掘三十二座舍利塔,以高僧舍利铸就了白骨法座,使得这尊‘白骨妙华尊’已经远超其他十一尊。”
  苏云媗问道:“那依照陆夫人看来,这件‘白骨妙华尊’大概是什么品相?”
  陆夫人道:“仅仅是一具骷髅,不过是中品宝物而已,可加上那尊法座,便是上品宝物。在藏老人的手中,可以发挥出足以媲美顶尖宝物的威势。”
  就在此时,悟真似乎不想再被这尊“白骨妙华尊”纠缠,伸出双手扼住其咽喉和手腕,金光璀璨,然后运起千钧巨力,将其牢牢锁在原地。
  与此同时,小道童一指李玄都,“也罢,就助你一臂之力。”
  只见李玄都身周无数剑气流转,波光粼粼,竟似是一条长河环绕流动。身上衣衫无风而动,猎猎作响。
  这一刻的李玄都竟是借助“逆天劫”破开了自身瓶颈,由“可见昆仑”变为“踏足玉虚”,可谓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何谓“踏足玉虚”?玉虚峰乃是昆仑之巅,玄都紫府所在,正邪两道斗剑所在,太上道祖旧时传道所在,天下万山之祖最高处。
  以玉虚比喻此等境界,可见此境之高之深,乃是登堂入室三境最高,仅次于归真境九重楼。可完全与归真境八重楼相媲美,甚至犹有胜之。
  李玄都能够冲破此关,其实也是行险之举。李玄都坠境的原因在于他的湖泊堤岸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高于缺口的湖水,要从这个缺口悉数漏尽,他要做的就是修补这个口子,然后重新蓄满湖水。原本按照他的想法,养伤就是将气海心湖堤坝上的缺口以砖石重新垒筑,这便是他需要“五炁真丹”的原因所在。
  今日他以“逆天劫”冲关,不是修补堤坝,而是将整个湖泊加深拓宽,高于堤坝缺口的湖水仍旧会悉数散去,但是容水之量却比先前更多,这也就使得他从“可见昆仑”晋升至“踏足玉虚”。
  不过这个过程也是九死一生,近乎把他逼到近乎身死的地步,而且这也并非他的本意,只能说顺势而为,就像登山遇险,在慌不择路之下,来到一处从未有人来过的地方,发现这里还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崎岖小径,直通山巅。于是便行险一搏,尝试穿越这条小径,成功了,踏足山顶,平步青云;失败了,跌落悬崖,万劫不复。
  所幸,李玄都成功了。
  也是时势使然,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李玄都不是第一次迈过这种类似门槛,对于旁人而言凶险万分甚至是九死一生的修炼关卡,对于李玄都而言,大多都是有惊无险,也不知是天赋异禀,还是上天眷顾。
  距离当年巅峰又更近了一步的李玄都,心境渐而平和,倒吸一口气,脸上的血迹倒流回四窍之中,就好像宝剑归鞘,只剩下双眼的眼角还有两行血泪不可抑止地流淌下来。
  藏老人的炼魂分身对于死物颇为迟钝,但是对于活人却是极为敏锐,他是第一个感受到李玄都异常之人,皱着眉头望去,脸上透出一分凝重。
  临战破境之人,不是没有,当年的“魔刀”宋政便是如此,每每与人生死相斗,总能在生死一线之间一举破境,故而他越战越强,以至于后来发展为以战养战,成为太玄榜第一人。
  正因为如此,“魔刀”宋政才会在玉虚斗剑时大胆邀战大剑仙李道虚,他就是在赌,赌他可以在与李道虚的一战中,顺利跻身长生境,从太玄榜登顶老玄榜。
  可惜,久赌必输,君以此兴,必以此亡。李道虚看透了宋政的心思,却是不给他这个机会,直三剑将其击败,宋政输了,失去满身意气,从此不知所踪。
  没想到他今日竟是又见到一个类似宋政的人物。


第六十九章 无天于上
  藏老人望着李玄都,道:“若是本座本尊在此,就算是拼却‘白骨妙华尊’不要,也要先将你彻底斩杀,如此才算是了却心头一患。”
  李玄都举起手中的“人间世”,示意这位天人境大宗师尽管出手便是。
  藏老人直接伸手抓向李玄都。
  李玄都一剑迎上,一瞬之间,四周皆是充沛剑气。
  然后就见李玄都被藏老人一掌推开,而藏老人也被李玄都一剑劈退。
  藏老人身形如鬼魅,止住退势之后,再次以极快的速度从四面八方不断向李玄都攻来。
  李玄都立在原地不动,只是出剑而已。
  打到后来,藏老人大喝一声,再次进入天地共鸣的状态之中,以天地巨力强压李玄都。
  李玄都本该再次出剑强行破去藏老人的天地共鸣,只是这次升境之后,却是没有这个想法,而是直接以手中三尺硬撼天地之力,哪怕他整个人连同脚下的地面都开始一起缓缓下沉,仍是不曾退去,“逆天劫”和“人间世”就像一线支柱,生生撑住了天地下压。
  大地下沉,乱石化作齑粉,天地昏暗无光。
  藏老人趁机掠至李玄都的面前,一掌拍出。掌间黑气滚滚,隐隐有冤魂的惨嚎之声在耳边环绕。
  李玄都的身形轰然后退,手中的“人间世”划出一抹刺目的红色轨迹。
  藏老人得势不饶人,打定主意要趁势将李玄都置于死地,于是再次前掠,在身后拖曳出一道白色长虹。
  一红一白两线轨迹呈现出追击之势,在半途中再次相撞,红线去势不停,白线则是停在原地。
  李玄都这次被打退出近百丈距离,一路撞到原本县衙大门前的石狮位置,此时县衙的大门已经彻底毁去,只剩下两个狮子还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李玄都的后背轰然撞在石狮子上,本该将其直接撞碎,不过这个石狮子不但没有粉碎,而且还巍然不动。
  石狮上的小道童盘膝而坐,微笑道:“虽说是我助你升境,但根本上还是你的底子扎实,我不过是顺水推舟,不算违背规矩,可如果我直接出手帮你胜了藏老人,那就是坏了规矩。”
  这番话,李玄都听不到,藏老人也听不到,李玄都甚至没有深思石狮子为何能承受自己一撞而不毁的原因,直接身形掠起。
  藏老人也有些恼怒李玄都的体魄坚韧,连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