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1077章

太平客栈-第1077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是单纯的拦路人?
  这就有点意思了。
  龙老人不得不感叹,李玄都的心境成长之快,实属罕见。
  早在天宝元年的时候,李玄都还是个冲动易怒的年轻人,一股任侠意气,与他见过的无数年轻人并无本质上不同,可没用十年时间,此子竟是有了几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心境,好似是虫子一朝破茧成蝶。有了这样的心境,再多的言语也是无用了。
  龙老人不再说话,同样只是出剑。
  第三十六剑。
  不动如山的龙老人终于是向后退了一步。
  仅仅是一步而已,可对于龙老人而言,却是落入了下风之中。
  李玄都终于是开口道:“有句话叫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不敢妄言万世太平,我为天下开太平,哪怕听不到半分回响,虽千万人吾往。”
  这一刻,李玄都身上竟是有浩荡“浩然气”生出。
  龙老人学得道门之学,李玄都同样能学得儒门之学,不仅仅是宁奇交给他的“正气歌”,他的老恩师李道虚当年便曾求学于万象学宫。
  李玄都横剑身前,手中“叩天门”生出无穷剑气,凝而不发。
  龙老人脸色微变,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素王”。
  李玄都缓缓开口道:“你刚才问我的话,我答了,我现在用你的话来问你,你本可置身事外,飞升天上,却要逆势而为,到底是职责所在,还是另有所图?你才是圣人之梦该清醒。”
  龙老人眼底掠过一抹阴沉,不知是不是被李玄都说中心事的缘故。
  李玄都一剑劈下。
  一瞬间,所有的景象都变得模糊起来,仿佛是隔火观人。
  一道浩荡剑气如同白龙朝着龙老人汹涌而去。
  龙老人横剑格挡,虽然没有倒地,但却被这道剑气推着向后倒滑出去,一直从永定门退到了左安门。在这一线路径上,无论是守城士兵,还是守城器械,悉数被龙老人撞碎。


第二百三十五章 龙气浩荡
  龙老人止住退势的同时,那道浩荡剑气也缓缓消散。
  李玄都站在永安门的上方,龙老人站在左安门的上方,两人之间相隔了七里的距离,可见方才一剑其势之大。
  虽然龙老人并未受到什么伤势,并且将剑气悉数挡了下来了,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李玄都如今的确是元婴妙境的修为。
  其中差距说大不大,却十分关键。
  上次栖霞山一战,李玄都还未跻身元婴妙境,一境之差,因为“浩然气”的特性,被龙老人处处压制,极为被动。如今李玄都跻身元婴妙境,“浩然气”便无法克制李玄都,只能是不被李玄都克制。
  对于长生之人而言,七里的距离算不得远,龙老人的声音清晰传来:“好得很,请看老夫这一剑。”
  话音未落,龙老人的无形之剑已经来到李玄都的面前。
  这一剑并非如秦清那般直接跨越空间,而是这一剑长达七里。
  这便是“素王”的玄妙所在,无形无相,故而可大可小,可隐可现。
  龙老人虽然没了境界上的优势,但他还是背靠着帝京城,哪怕是没了渤海府,五行山受到限制,仅仅是帝京城本身的龙气,也不容小觑。
  面对这一剑,李玄都并未像龙老人半横剑格挡,而是以攻对攻,两个剑尖对碰一处,天地间骤起一声轻响,让所有人的心头都是一颤,仿佛针扎一般。
  “素王”的剑尖不动,剑身开始迅速缩短,龙老人随之从左安门重新回到永定门,就在这一来一回两剑之间,一线之上的城堞和走马道,被浩荡剑气摧毁殆尽。
  两人再次近身斗在一处。
  自心学圣人离世之后,龙老人坐镇儒门牧守天下将近一甲子,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劲敌。栖霞山一战中的李玄都,境界修为不如龙老人,而且两人的胜负更多在于场外谋划。李道虚徐无鬼张静修等人,境界修为不逊于龙老人,却没有如此多的仙物,说此时的李玄都是龙老人此生第一强敌,毫不过分。
  两人激斗,龙老人竟是被李玄都占据上风,不得不采取守势。
  龙老人虽未受伤,但身上的浓郁金光却变得黯淡几分。
  上次栖霞山一战中全军覆没的剑影已经恢复如初,在“阴阳仙衣”上游走不定,在两人交手时,常常会突然有一道剑影毫无征兆地暂时脱离“阴阳仙衣”攻击近在咫尺的龙老人,就像盘成蛇阵的蟒蛇,下半个身子还在“阴阳仙衣”之中,上半身探出进攻,每道剑影都是一剑,角度刁钻,让人防不胜防,出剑之后,不论战果如何,又迅速缩回“阴阳仙衣”之中,让人无从反击。
  幸而龙老人周身有条条细小金龙环绕,可以自行挡下这些出其不意的剑影,使得龙老人不至于太过狼狈。
  只是如此一来,龙老人也不免动了几分无名真火,奋力一剑将李玄都暂时逼退之后,周身游走的无数细小蛟龙汇聚成一条金龙,围绕他游走不定。
  金龙所过之处,留下一道道肉眼可见的金色尾痕,久久不散。李玄都的十三道剑影遇到金龙,仿佛遇到了
  天敌,竟是不能近身分毫。
  龙老人随之展开一路剑法,乃是他在一甲子之间收集汇总各路绝学融会贯通而成,气势雄浑,玄妙无比。上次栖霞山一战,他仅凭“浩然气”便将李玄都压制在下风,根本打算则是以“素王”将李玄都置于死地,便没有用出这路剑法,直到此时,这路无名剑法才得以现世。
  此时观战之人中,不乏有剑道大家,如儒门的几位隐士,还有道门的白绣裳等人,见龙老人剑法如此静奇,无不赞叹。
  只见李玄都和龙老人二人各使自创剑法,斗在一起。
  说是剑法,又各有气机配合,不能以单纯剑招视之。
  龙老人的无名剑法气象森严,似是滚滚人道大势,千军万马,沙场厮杀,朝代更迭,盛衰兴亡。其中蕴含龙气,却是透出昏沉晦暗之感,暮气沉沉,似乎一切生机尽没,只余绝望麻木腐朽沉沦,什么皇图霸业,终究成空。
  并非龙老人有意如此,而是大势如此,如今的大魏朝廷便是腐朽不堪麻木不仁暮气沉沉,龙老人的龙气得自大魏朝廷,又怎么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李玄都被龙气笼罩之后,眼前浮现万千幻象,山河破碎,身世浮沉,飘絮浮萍,苍生涂炭。上有帝王昏庸,下有士绅贪婪,饿殍遍野,赤地千里。忽而又见曲径通幽,金碧辉煌,轻歌曼舞,觥筹交错,哪管外面骸骨如山。
  李玄都的剑法则如星象变化,漠然无情,不因人道变化而改变分毫,星转斗移,变化无方。同时也有龙气生出,却不是来自于大魏朝廷,而是得自辽东。如今渤海府已经陷落,部分北龙气运归于辽东,使得李玄都也得以身负龙气,只是李玄都并不能像龙老人那样主动运用龙气,而是被龙老人的龙气牵动,自行激发。
  李玄都的龙气又与龙老人截然不同,万物竞发,勃勃生机,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虽然这股龙气在数量上比之龙老人的龙气差了不知多少,但质量上却要胜过无数,一方好似从冰天雪地中走出来的精壮甲士,一方是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纨绔子弟,哪怕纨绔子弟人数占据优势,也不是甲士的对手。
  一时间,李玄都眼前的种种幻象被这股自行生出的龙气一冲而散,涤荡一切污泥浊水,正应一清天下还太平。
  两人斗了数十招,龙老人忽地右手“素王”一举,左掌猛击而出,滚滚龙气弥漫开来,封死了李玄都的所有躲闪方位。
  这些衰败的龙气虽然没有半分生机可言,更不似辽东龙气那般堂堂之阵正正之师,但也有诡秘之处,若是被其侵入体内,哪怕是长生之人,也要不得自在,仿佛饮下毒药,处处受制于人,动弹不得。
  李玄都的龙气虽然厉害,但数量太少,只能萦绕于剑上,却是无法如龙老人这般随意“挥霍”。
  李玄都只能伸出没有龙气附着的左掌,与龙老人击来的一掌相对,“砰”的一声响,双掌相交。李玄都的身上立时缠绕了一层衰败之气,整个人好似落上了一层灰,脸色黯淡,不复脱胎换骨之后的晶莹玉润之感,而且李玄都的动作变得迟缓起来,
  就好似凡人中毒,不能自已。
  沈元舟见此情景,不由脸色大变。众人皆知他善于望气之术,沈无忧身死之后,便是此老造诣最高,不由问其缘故。
  沈元舟忧心忡忡道:“此等龙气厉害无比,对于长生之人而言,便如毒药一般。宗主虽然已经跻身元婴妙境,但终究不是金刚不坏的一劫地仙,只要再对数掌,就算不被龙气所制,也定然抵受不住。”
  众人无不心忧。
  只是李玄都并不如何害怕,反而是开口道:“这也是儒门的手段?与‘浩然’二字有半分关系?”
  龙老人笑道:“法无正邪,人有正邪。不过是事在人为,正者用邪法也是正,邪者用正法也是邪。”
  李玄都笑了一声:“好一个正大光明。”
  龙老人不再说话,心中却是暗忖:“此子修为当真了得,我这取自北龙的龙气与大魏国运息息相关,如今大魏国运摇摇欲坠,这龙气便随之腐朽衰败,如毒药一般,论起阴损毒辣之处,便是徐无鬼的‘逍遥六虚劫’也不能相比,此子身负龙气数量不足,只能以体魄硬接我的衰败龙气,居然还能动弹。”
  龙老人念及于此,手中“素王”攻势更为凌厉,数招之后,“砰”的一声,又是双掌相交。
  李玄都脸上的灰败之色更重,不得不运转“逍遥六虚劫”勉强化解,脸上六气变化不定,只是这龙气乃是天下最为阴毒之物,只有一劫地仙的不坏金身才能勉强抵挡,“逍遥六虚劫”固然玄妙,却也只是勉强压制缓解,不能彻底化解。
  李玄都奋力一剑斩向龙老人,龙老人竖剑挡开,左掌加运龙气,直击而下,要让李玄都避无可避。
  李玄都反转左掌一托,一声轻响,双掌第三次相交。
  这一次,却是龙老人吃了个大亏,他只觉得左掌剧痛,抬眼望去,整个左手连同龙气和护体金光都已经消失不见,仿佛被凭空抹去一般。
  原来方才李玄都将第二重的“太易法诀”凝聚为一点,藏于掌心之中,两人第三次双掌相交的时候,“太易法诀”骤然爆发开来,化作浑沦旋涡。
  龙气固然厉害,可“太易法诀”却丝毫不逊,将龙老人的左手直接抹去。如此一来,反而是李玄都占据了上风。
  李玄都大笑一声,手中“叩天门”反守为攻。
  龙老人丢了一只手掌,心中恼怒,“素王”如疾风骤雨般攻了过去,剑招也变得极为猛恶,戾气大作。
  两人以攻对攻,再无半分留手,使得两人脚下足有四丈之厚的城墙再也承受不住,先是裂纹遍布,继而轰然坍塌,烟尘四起,遮天蔽日。
  两人并不落下,凌空御虚,飞上九天。
  火炮都轰不开的城墙,就这么出现了一个长有近百丈的巨大缺口。只是这个时候,辽东铁骑也不敢顺势攻城。
  双剑相撞,轰隆隆作响,如雷声震动,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抬头观望。
  无数气机逸散开来,在空中化作一团团雾气,好似春日烟雨蒙蒙,又似冬日雾凇,将大半个帝京南城都笼罩其中。


第二百三十六章 先后出手
  四位长生之人,先后离场。此处战场的主角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一众天人境大宗师。
  首先出手的是白绣裳。
  自从秦清跻身长生境之后,白绣裳就成为太玄榜第一人,此后太玄榜几次变动,白绣裳始终牢牢占据着榜首的位置,如果不算巫咸这种曾经跻身长生境的异类,可谓是当之无愧的长生境之下第一人。
  世人对于这位慈航宗老宗主的印象难免有刻板嫌疑,总觉得她长袖善舞,早年时就与老天师张静修过从甚密,一手支撑起了正一宗的财政,使得正一宗有足够的底气与财大气粗的清微宗分庭抗礼。培养了两位弟子,苏云媗继承了她的阳面,接掌慈航宗,与正一宗联姻,慕容画继承了她的阴面,行阴私之事,早早就与秦李有了交集。她本人更是与“天刀”秦清有一段过往情缘,又与清平先生李玄都有授艺的情谊,在秦李二人开始主导天下大势之后,白绣裳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位白衣观音的先见之明。
  如此种种,使得许多人下意识地忽略了白绣裳其实也是有数的天人造化境大宗师,距离长生境只有一步之遥而已。
  白绣裳飘荡而出,正如秦清早早将佩刀“欺方罔道”送给了女儿,她的佩剑“妙法莲华”也已交给了弟子苏云媗,所以此时她手中并无长剑,只有一张形状狭长的白纸,束纸成剑。
  此物名为“无相纸”,不仅仅可以化作三尺长剑,十八般兵都可以幻化,硬度堪比金刚,水火不侵,只是白绣裳擅长用剑,才将其化作纸剑。
  儒门这边迎上白绣裳的是赤羊翁,如果说龙老人是七隐士的首领,那么赤羊翁就是七隐士的谋主,在紫燕山人未曾修为大进之前,不算合道的虎禅师,一直都是仅次于龙老人的隐士第二人。
  赤羊翁手持长剑,迎上白绣裳。
  白绣裳一挥手中纸剑,从剑身飘洒出无数纸屑,迎风就涨,化作一只只纸莲花旋绕洒落,犹如漫天飘雪。
  这些纸莲花都是从“无相纸”上分出,花瓣锋利如刀,此时旋转起来,堪比江湖上的奇门兵刃,纸莲花所到之处,切割砖石就如豆腐一般,锋锐难当。
  赤羊翁不敢有丝毫大意,手中长剑急急挥舞,将纸莲花悉数挡下,激发出一连串的金石碰撞之声。
  正所谓老而弥坚,赤羊翁近百年的修为,虽然未能跻身长生境,但精纯无比,较之白绣裳毫不逊色,而且他手中长剑也并非凡品,并不落下风。
  白绣裳右手负剑,左掌竖立身前,立时有梵音禅唱,天女散花,继而白光当空洒落,一尊高有六丈的观音法相生出,拔除众生之苦,面带慈悲。
  观音法相通体洁白,初时观音只有双手合十,然后背后生出四手、八手、十六手,转眼之间,这尊观音法相已是有百手之多,这尊百手观
  音的手上没有任何佛家法器,也不见柳枝净瓶,只有一柄柄形态各异的长剑,或古拙厚重,或轻灵单薄,或扭曲如蛇,都无一例外散发着凛冽剑气。
  正是“慈航普度剑典”中的“千剑观音”。
  观音法相现世之后,百手轮转,百剑随之而动,剑影绚烂,纵横交织出一张细密剑网,带着凌厉剑气,朝着赤羊翁当头罩下。
  赤羊翁身陷剑网之中,只觉得自己陷入万千人厮杀的沙场之中,四面八方皆是敌手。
  白绣裳驾驭观音法相,剑法剑势之繁复多变,实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百余种风格迥异的剑法,或大开大阖,或以慢打快,或如梨花绽放,或如疾风劲草,或古拙凝滞,或迅如雷霆,似清风明月,又似金戈铁马,时而剑势如大江大潮激荡三千里;时而剑势如小桥流水绵绵不绝,由观音法相同时施展,糅合一处,不见半点冲突,极变化莫测之能事。
  就在白绣裳出手的同时,上官莞微微低头,再抬起头时,脸上多了一个青面獠牙的青铜面具,这个面具不曾留有口鼻眼睛的位置,浑然一体。不过到了天人造化境,视物也未必要靠眼睛,此等细枝末节也就无关紧要了。
  此物本是古时巫教之物,巫教巫祝佩戴此物行祭祀之事,几经辗转,落入地师徐无鬼的手中。徐无鬼本是用此物来研究巫教的种种巫术,后来却发现此物不知是以何种材料制成,异常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