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气境未曾大成的时候,又跳至入神境,最终再回过头来以练拳稳固体魄。按照李玄都的设想,三境贯通之后,体内自成大周天,不仅根基牢固,而且进境极快,最多只要半年,就能开始冲击抱丹境,一年玄元境,两年先天境,然后就是在先天境中打牢根基,以小丫头的根骨悟性和玄女宗的底蕴,不敢说一定能踏足玉虚,但是见得昆仑还不是什么难事。
行至弘农县城,这是距离龙门府府城最近的一个县城,再一路北上,三天路程就可抵达龙门府城。说起这座龙门府城,过往煊赫就不用多说了,曾经与西京并列齐名,除了“神都”之名,又有“东都”之称,城内建有万象神宫,论起规模之大,比之帝京城内的皇城更胜一筹,如今是三教中儒门的根本所在,被改名为万象学宫,无数大儒名士出自此处,无数才子俊杰求学于此,堪称是群英荟萃。
说起儒门中人,就不得不提到三教中的另外两家,尤其是道门,江湖上的正道也好,邪道也罢,多数出自道门,两大派系就是为了争夺道门正统名义以及昆仑玄都,才定下了玉虚斗剑,可见道门是何等势大。反观儒门,少有道门这般你死我活的内斗,而且儒门中人向来看不起江湖,志在庙堂,严格说起来,徐世嵩、张肃卿、孙松禅等名臣均是出自儒门,甚至武将出身的秦襄也是儒门中人。
正邪双方之所以在东都能和平相处,除了历时数以百年的厮杀的原因之外,儒门的存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话又说回来,道门之所以会分裂成正邪两派,与儒门也有极深的关系。
太上道祖传道立教的同时,至圣先师也著书立说,儒道两家同时出现在天下之间,当时释门佛教还未由西东来,当时唯有儒道两家可以一较高下的。待到祖龙一统天下之后,儒道两家终于摊牌,到底是以道家的清静无为治天下,还是以儒家的克己复礼治天下,两家争执不休,文帝崇信黄老,武帝尊崇儒家,最终的结果就是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正统。
儒门成为天地间唯一正统之后,惨败的道门因为理念与儒门不尽相同甚至背道而弛,逐渐变得黯淡失语,道门内部矛盾重重,其中一部分认可儒家理念,向正统靠拢,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坚持保存自己的理念,拒不改变。
这便是正邪两道的前身由来。
正道一派融合儒门理念,逐渐为天下人所认可,以正一宗为代表。邪道一派则是以道门为主干,杂和墨、医、巫术、方术等各家之长,结成联盟自保,在这个联盟中包括了以女性为主的牝女宗,由刺客组成的补天宗,代表商贾阶层的无道宗,保存了原始道门残余的真传宗,以及代表阴阳家的阴阳宗等等。
两派都认为自己是道门正统,由此就有了玉虚斗剑。
由玉虚斗剑引出的种种恩怨,又成了一笔谁也算不清的糊涂账,“血海深仇”四字,没有半分夸大。
临近城门,李玄都将腰间所悬的“冷美人”收回“十八楼”中,只剩下毫不起眼的“人间世”,然后才牵着小丫头走向城门,刚好看到有披甲骑士轰然出城,李玄都便拉着小丫头站到道路旁边,目视着这些骑士从面前经过,俱是披轻甲佩腰刀负强弓,马背上悬挂有箭囊,箭矢攒蹙,为首的一名将领,身着青鸾卫的青衣官服,由此看来,这些应便是青鸾卫麾下的缇骑了。
骑队所过之处,无论是防守城门的官兵,还是准备进城或是出城的百姓,俱是露出畏惧之色。
待到骑队行远之后,李玄都与小丫头重新开始排队入城,守门士兵看过李玄都出示的秀才牒谱之后,不敢有半分刁难,立刻放行。大魏律制,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要有衙门发放路引,而秀才可以不用路引负剑游学,而且还可以见官不跪,不纳赋税,不服劳役,自然不是一个小小兵丁可以刁难的。
穿过光线昏暗的城门洞后,李玄都下意识抬头看去,在不远处的路边竟是立着一名撑伞女子。
今日并未下雨,反而是艳阳高照,女子撑伞而立,遮挡阳光,便显得极为突兀,而且这名女子还是个瞎子,在双眼上蒙了一层黑纱,与一身白衣相称分明。
再走进几步,小丫头便看得更加分明了。
女子持伞的手是一只白玉般的纤手,除了一头黑发和眼上的黑纱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脱俗,青丝只是简单地在发梢稍稍靠上位置以一根丝带束起,像极了一尊从画中走出的古典仕女,只是脸色略显苍白,再加上神色之间带着天生的淡漠疏离之意,当真是洁若冰雪,却也是冷若冰雪,让人不知她是喜是怒,是愁是乐。
小丫头不认识眼前的女子,但看哥哥的神情,应该又是哥哥的老熟人。
为什么要说一个“又”字?委实是这一路上类似的情景太多,认识的就像天良叔叔和颜师兄那样,称兄道弟,不认识的,听到紫府剑仙的大名之后,也多半是久仰大名,不知道眼前这个是早就认识的还是久仰大名的?
不知怎的,小丫头忽然想起了那个名叫宫官的牝女宗女子,与眼前这名女子就像是两个极端,虽说女子似水,但一个是幽幽深潭,一个是石上清泉。
江湖,从字面意思来说,大江大湖,水有深浅,鱼龙混杂。有浑水泥鳅,有大鱼小虾,有翻江蛟龙,也少不了一只只蚌精,孕育出一颗颗璀璨明珠。
这些优秀的女子就是江湖中的明珠,装点了大湖,也照亮了大江。
这位撑伞的女子,无疑是当今江湖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仅有寥寥数人能够与她相提并论,而这几人,无一不是在江湖中大名鼎鼎之人。
就在小丫头猜测女子身份的时候,这名女子已经撑伞走上前来,淡笑道:“紫府,你这一路走得着实辛苦。”
此时她开口说话,虽然语音轻柔婉转,但语气中并没有太多暖意,似是与陌生人言语一般,不过当小丫头听到“紫府”二字时,便心中有数,应该又是哥哥以前相熟的老熟人了。
李玄都道:“没想到你会来得这么早,难道已是等不及了吗?”
女子笑了笑,笑意清冷:“在哪里等都是等,不如到眼前去等。”
李玄都道:“玉姑娘此言大有禅意。”
女子道:“如今你我不再是对手,称呼我的表字即可,不必如此客套。”
李玄都从善如流:“既然女菀如此说了,那我就以表字相称。”
撑伞女子正是玄女宗的羽衣使,曾在帝京城头与巅峰时的李玄都两败俱伤,姓玉,名清宁,表字女菀。
若是不出意外,她还会是周淑宁未来的师姐。
第二百二十九章 五炁真丹
李玄都对身旁的小丫头说道:“这位就是玄女宗的羽衣使玉清宁,你可以称呼为玉师姐。”
小丫头望向女子的眼神立时有些变了,毕恭毕敬道:“玉师姐。”
女子虽然目盲不能视物,但是自有听音辨位的手段,转头“望”向小丫头,微笑道:“也许再过不久,就要把这个‘玉’字去掉了。”
小丫头讷讷不言,偷偷以“天眼通”望向玉清宁的体内,只见其中有一方大湖,烟波浩渺,水气蒸腾,风起之时,竟是不能吹散浓雾,像极了传说中的云梦大泽,只是这方大湖此时有干涸迹象,有些地方水波退去,露出了湖底的沼泽。
李玄都同样看出了玉清宁此时的境界,恍然道:“原来在太平客栈的时候,是你故意让我。”
玉清宁又是“望”了避开小丫头,轻声道:“早知后来之事,我便不让你了,若不是你我相争,也不至于让那青鸾卫钻了空子。”
说到这儿,两人尽皆沉默无言。
在这件事上,青鸾卫固然罪大恶极,可他们也有对不住周淑宁的地方。
小丫头脸色黯然,低着头让人看不清神情。
沉默片刻之后,李玄都望向玉清宁手中所持的“太九伞”,问道:“何故晴日撑伞?”
玉清宁道:“想必紫府知晓我们玄女宗的根祗,少阴入老阴,老阴生少阳,少阳化玉阳,玉阳归玉阴,我练功行至关键时刻,体内五气已是至阴却还未返阳,阴阳失衡,故而见不得日光,这也是我长年带伞的缘故。”
李玄都点头道:“原来如此。”
三人并肩而行,李玄都走在中间,左边是撑伞的玉清宁,右边是小丫头,倒有些一家三口的意思了。
李玄都问道:“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太阴尸之事,女菀可曾耳闻?”
玉清宁点头道:“确有所耳闻。”
李玄都又问道:“那女菀为何没有与颜玄机和苏霭筠他们同去伏魔?”
玉清宁淡然道:“玄女宗修的是自身,不是天下苍生,这种事情便交由正一宗和慈航宗去做,再者说了,我如今不过是区区先天境修为,‘九天玄音’还未修复,去了也是无用,倒不如不去。”
说到这儿,她微微一顿,问道:“对了,紫府的‘人间世’如何了?”
李玄都轻拍一下腰间所悬的“人间世”,略有迟疑道:“我也不知该怎么说,不过与先前却是有些不一样了,其中又融汇了另外两股剑气,利弊参半。好处是威力更甚从前,坏处是驾驭起来也愈发艰难,以我如今先天境可见昆仑的修为,驾驭起来仍旧极为吃力,而且负担极重,就像是一个少年挥舞几十斤的铁枪,就算当时无恙,事后也要觉得双臂酸麻肿痛,而且一个不慎,还要砸伤自己。”
法宝秘术,从来都是江湖中人秘而不宣的东西,生怕被别人知道了去,日后争斗时反罹其祸,李玄都说得如此详细,已是坦诚布公,极有诚意。
玉清宁脸上有了一抹浅淡笑意,问道:“既然‘人间世’不能随意动用,那紫府除了袖中飞剑之外,还有什么兵器防身?”
李玄都答道:“幸而得了朋友所赠的一把‘冷美人’,以我现在的修为而言,可谓是恰到好处。”
“倒是要恭喜紫府了,都说双福齐至,今日我也锦上添花一回。”玉清宁从持伞之手的袖中取出一方玉盒,道:“这里面有一张‘五炁真丹’的丹方,还有我从帝女峰上取来的玉髓,是修补境界的良药,当年我们双双坠境,我之所以能快你一步,皆是仰赖此物之故。”
李玄都没有立刻伸手去接,而是问道:“无功不受禄,为何要赠我此物?”
玉清宁的嘴角微微勾起,“两点原因,第一点原因,这是为了当年之事赔情,当年的事情,毕竟是我们错了。至于第二点原因,则是因为紫府的坦率。所以请紫府务必收下。”
这些年来,李玄都心心念念之事就是终有一日能够重回帝京城,为此他不惜在天乐宗中冒险一搏,以图获取天乐宗的支持,那么此时有助他回复境界的良药,自然也不会拒绝,他伸手接过玉盒,道:“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玉清宁接着说道:“紫府的先天境是可见昆仑,甚至还要踏足玉虚,想要重回归真境,单凭区区玉髓自是不够,还要凑齐另外四种五行之物,然后请一位丹道大家依照丹方将其成药。”
李玄都问道:“另外四物分别是什么?”
玉清宁道:“五行者,金、木、水、火、土。玉髓属土,分红、蓝、绿、血、黄、黑六色,我给你的是血玉髓,凿碎成粉末之后,敷在伤口上可以止血愈伤,立竿见影;若是化水直接吞服,可以补充亏损血气,是许多年老体衰武夫的梦寐以求之物;也可以入药,是‘血龙丹’的炼制原料之一。”
“其余四物,有的获取极难,有的获取极易,不尽相同。金者,玄黄也。《参同契》云:‘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彭祖曰:‘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见火则飞腾,如鬼隐龙潜,莫知所往。’正所谓‘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将容易入洪炉。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所以姹女即是水银,《九鼎神丹经诀》中有言:‘取水银十斤,铅二十斤,纳丹釜中,猛火其下,铅与水银吐其精华,华紫色,以铁匙接取,名曰玄黄。’玄黄对于紫府而言,应该不算难事。”
李玄都点头道:“的确不难。”
玉清宁又道:“第二种物事属木,木者,花草树木也。《九鼎神丹经诀》中有言:‘取百花之精,百草之精,百木之精,纳于百眼炉中,分别以平底之火、转角之火、齐药之火炼之,三者精华融汇一处,华青色,名曰菁华。’菁华对于紫府而言,不算难,但很是繁琐,不过只要有足够的太平钱,大可让旁人去做此事,所以也不算难。”
李玄都点头认同。
玉清宁道:“真正难的是水火二物,不能以人力后天炼成,而是天生地造之物。水者,名为长生泉,在南海慈航宗慧山莲花庵的东侧石壁下,泉名刻于石壁,由一位佛门大德菩华大师题书,刻石上方有千年前时镌刻的佛像一尊。泉水经年不涸,日日渗滴,铿锵作响,水质甘美,饮之可延年益寿,祛病除灾。只是及至近百年来,泉水产量日渐减少,如今一年的产量不过两三碗而已,寻常人求一滴而不可得。”
李玄都苦笑一声,心中已是知道应该求谁。
“至于最后火属一物,紫府也应该能猜到。”玉清宁不紧不慢地说道:“朱果,百年开花,百年结果,至阳之物,若是寻常人服下,立时被其中所蕴藏的浓郁火气焚灼五脏六腑而死,可如果能够抵御其中的火气,便可借朱果之药力而增益境界修为,当年颜飞卿便是食用了一颗朱果,方才修为大进,而朱果存世极少,据我所知,唯有在正一宗的天师山上有几颗树龄千余年的朱果树,是正一宗‘紫阳丹’的主要材料之一。当然,这朱果也如长生泉一般,寻常人求一片树叶也不可不得。”
说到这儿,玉清宁望向李玄都,笑道:“不过紫府绝非寻常人等,这两样东西也应该有办法求到手中才是。”
李玄都苦笑一声,长叹道:“世上谁能不求人?”
第二百三十章 二龙不见
三人继续前行,李玄都将人间世收回“十八楼”中,从“十八楼”中取出那把因为入城时怕引人注目而收起的“冷美人”,改为佩戴“冷美人”。
说起这把“冷美人”,自然是不如“人间世”,但有一点好处,那便是相称,以李玄都如今的修为而言,使用此刀可谓是恰到好处,可见百媚娘在挑选谢礼时是用了心思的,至于那本随刀赠送的《大欢喜禅》,也被李玄都丢入了“十八楼”中,他有些不怀好意地思量着,干脆哪天见到苏云媗之后,用此书来换取慈航宗的长生泉,毕竟两人做这种买卖交换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且她本就是佛门中人,与真言宗也算得上是同宗同源,又与颜飞卿结成道侣,正是修炼此法的好时候。
当然,李玄都也不是没有顾虑,不管苏云媗如何女中豪杰,终究还是女儿家,脸皮难免要薄一些,若是因此恼羞成怒,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玉清宁感受到“冷美人”的凛冽寒意,不由“望”向李玄都的腰间:“这便是紫府所说的‘冷美人’吗?”
李玄都伸手按住“冷美人”的刀首,道:“若是抛开那些半仙物不谈,宝物大概能够分为上、中、下三等,这把‘冷美人’比不得颜玄机的诸多上品法宝,堪堪迈过宝物的门槛而已。”
玉清宁又将“视线”投注在李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