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刃裁天-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晟立即带人往山上追去,可只有他一人轻功了得,其他几人没多久就被甩得不见踪影。季晟在快到峰顶时总算追上众人,偷偷跟着翻过北坡峰顶后,见到那十几人将四名劫匪关在一处石屋之内,然后有人去密谷报信。季晟又跟着报信的那人,凭借卓绝的轻功,跟进了这密谷。
那日是下午,白发老者不在峰顶,一路上均未被人发现,只是下到谷底时才被人识破,一番打斗后没人是他对手,连谷主也败在他手上。季晟并未伤人,在率先表示善意后,两方化敌为友,季晟也了解了山中密事,答应替他们保密,然后他回到西谷,自南山出,找到进准备进西谷的王龄,在他引导下,找到那四名已被制住的劫匪和劫匪手上的其他脏物,总算是破了案,不过功劳却记在了王龄等人头上。季晟推算,王龄正是从此得知可以从北山进入西谷,这次官府突击,肯定是王龄的主意,好在是首凶得诛!
此后的一两年里季晟看到谷中人艰苦,为一些人弄到了户藉;自己暗劫陈家钱庄财物时也得到山谷帮忙,并分出了二成给生存日益艰难的密谷。故此密谷对季晟极为友好,季晟也能安心在此处养伤,此次西谷能全部安然撤空,其实季晟的功劳也不小,他早两日的报信已经让密谷有所警戒,才能选择最正确的道路撤出。
时至傍晚,有人向谷主报信说官府大队人马自南北两处进入密谷,见人都跑光了就捣毁了谷中所有民居。官府发现了通往密谷的那处狭窄山洞和洞外湖泊,有人自那里爬了上百丈后看到山势极陡都纷纷退了回去,现在官兵都已退走了。
贺齐舟和林川对视一眼,对谷主作揖道:“郑谷主,我们也叨扰许久了,这就出山去了,两匹马儿还在进西谷的北山坡上,我们也要急着去参加武举。”
谷主忙双手扶起齐舟双臂,道:“官府只是退出西谷,说不定还在山中,还是明日再走吧,我也让人留意着谷外情形,本来真想多留两位几日的,不过也不好意思耽误你们的行程,马的事渊儿已经托人告诉我了,一两日应该没什么问题。”
贺齐舟只得答应了下来,只是奇怪那谷主扶住自己也就算了,为何双手还要顺着自己双臂捋了一下?难道是谷内的礼节?也不多想,关心了一下季晟的用药情况,又写了两封书信报个平安,托他带给黄荃和贺莲,季晟也明白其实是贺齐舟想让黄荃尽力医治自己,心中自是十分感激!
第二日早上,明明已经过了辰时,谷中仍是一片昏暗,头顶便是厚厚的云层,贺林二人早已用过早餐,想向谷主告别,只是多处打听,没人知道谷主去了哪里,都说昨夜之后就不见人影,问了季晟,也是不明所以,要不是那个宝甲还未拿到,贺齐舟就打算托季晟代为道别了。
不一会,只见谷主手提一个布包裹匆匆走来,道:“不好意思,让两位久等了,山中日出至少比外面要迟上一个时辰,现在攀山阴暗处颇多,昨夜又是一场小雨,还是有点危险,不妨再等半个时辰,谷外马上会有消息传来。”说完将手中包裹摊在桌上打开,只件齐舟的那件宝甲赫然在内,另外还多出一对用同样甲片编就的柱形物体,长约一尺,宽约三寸。
谷主双手有些颤抖地先拎起那件宝甲道:“小兄弟,谷中还留了些制作宝甲的甲片和蛛丝,宝甲已经修复如初了。”然后又拿起那一对柱形的甲片说道:“当初宝甲是准备套住整个上半身的,只是材料实在不够了,只能做成如今背心的式样,但又多出了一些甲片,我们一直保留着,现在正好按你手臂的尺寸,做了一对护臂,足以抵挡一般的利器攻击!”
贺齐舟心中激动,轻轻问道:“谷主昨日捋我双臂主是有意要连夜为我制作这护臂吧?怪不得郑峥也知道我的护甲,原来他也见过你们珍藏的甲片!谷主,这是你们传家之宝,我受之有愧啊!”
谷主年纪也已不轻,一夜的劳作极是耗费心神,略带疲惫地说道:“少侠,我还是叫你小兄弟吧,我哪有本事这么快修复宝甲和制作护臂啊?是我帮着二叔一起做的,你不要推却了,这些甲片放在我们这里真叫作一文不值,我已经很久没看到二叔那种专注、兴备的神情了,只有使用者发挥其功效,才是我们这些匠人真正值得自豪的,所以请收下吧。其实我还是有点私心的,你一定能功成名就,我们这个山谷不可能一直隐藏下去,希望将来你能对谷中之人多加照应。”
贺齐舟用力点了点头道:“宝甲我收下了,我的目标是收复河北失地,为义父正名,如果真有一日获得战功,我一定向圣上讨要这里作为封地!临走前,我想再谢谢郑老太爷,只是不知他还记不记得我?”
谷主道:“过一会儿我们就一同上山,他现在大概快到山顶了。”
一夜之间,四处山峰上居然都积了一层白雪,东北峰顶之上,郑老太爷孤坐在山颠巨石上,雪白的须眉在云雾中随风飞舞,恍若仙人一般,看着正向自己作揖的齐舟、林川二人和站在一旁的郑彬,肃然道:“小彬儿,以后让你儿子别这么见外了,每次过来都行礼!”
三人相视一笑,在齐舟一再要求下,郑彬止步与此,目送二人下山,又是经过半日的山行,二人下西谷,叹息一地的残垣;越北山,又见焚尽的屋宇。几经周折,总算找到前日遗留下的马匹,拴马之树一周的青草早就被啃食干净,只见林川的马儿只是哀嘶不已,倒是那匹长相怪异的老黄马似是见怪不怪一般,只是先咬住齐舟的下摆,又扯了扯缰绳。
齐舟会意,马上解开缰绳,歉然道:“事出突然,这两日饿着你了,以后不拴就是了。”黄马竟似听懂了般,也不像林川的马那样,一解开束缚就去拼命吃草,竟然走近齐舟,低下马头,享受起齐舟的抚摸。喂饱马匹后,两人不再耽搁,快马西去,直指洛阳……
第一卷终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自己也没想到,因为疫情的缘故,闲来无事就想起试着写一篇。原本最多写过大几千的年终小结,没想到一口气就轻松编了二十几万字的文章。因为自小是在金庸、古龙的世界里长大的,所以第一部不想写得那么玄,所以没怎么受到关注也是理所应当的。武侠似乎已经过气了,可看看那些最受关注的仙侠、都市、穿越,其实还是在武侠上套了一层马夹而已。回头看来,的确也没写成一个惊艳的开头。
再回到这本上来吧,历史背景是虚构的,南北朝、两宋、元末明初都有过类似的三国鼎立结构,当然,官制什么的大多还是以明朝为主体,只为方便大家理解;地理虚实结合,江陵府算起来应是位于安徽境内,在长江北岸与南京隔江相望,洛阳就是洛阳,以后的地名大多也是虚实结合,但熟悉地理的朋友大多应该能看出是在什么位置。因为有虚构的成份,有时起名也比较随意,纠结史实和地理的读者,还请海涵。
之前就设想好每一卷差不多都可以独立讲述一个故事,或是一个阶段的成长,因为笔力的缘故,还是按步就班地从主人公年幼时讲起,第一卷主要是说挫败陈家的阴谋,解救江陵的受灾百姓。因为是灾情,实在无法写出幽默、爽快的感觉。
但灾情却不得不写,风起于青萍之末,正是由于南涝北旱的灾情,打破了齐国内部的政治平衡,让有些权力蠢蠢欲动;也打破了三国之间的平衡,成为短暂太平后国战的导火索。不过请军事爱好者见谅,军事只是主线上的一环,真正要讲的还是主人公贺齐舟的爱恨情仇。
我心目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睿智、正义、勇敢、善良、坚韧、自信、幽默外加性格有点痞、心肠有点软的青年。智慧可以说是贺齐舟最大的优势,有了这个优势后,安排他遇到的奇遇也就不会太多、不会一步登天地成为顶尖高手。赌场、骗米等事件中已经充分显露了这一点。
可能是第一次写,自己都不确信表达得是不是清晰?是不是扣人心弦、让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反正像这种靠智慧去推理、判断的事以后每卷里几乎都会出现。请诸君先不要嘲笑,自小是金庸迷古龙迷的我,第一本只想写成带有现代网文特征的古龙式金庸。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到卷末的这段话,如果您看完了第一卷,请务必再看看第二卷,或许猜也能猜到,第二卷主要讲武举。的确,情节确实有点老套,但,但第二卷已经快完本了,就我自己看来,写得比第一卷要好了不少,几乎没多少压抑感,甚至连我这个作者都不嫌弃,想要一口气看完,所以,请您放松地看下去吧,我的目标是一卷比一卷好看!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祝所有纵横的读者和员工虎年万事顺意!
第七十一章 武举的名额
大齐天禧五十年,九月十五,国子监武备馆大门外的告示栏边,人头攒动,每季一次的百强榜照例张贴了出来,金陵派许暮毫无疑问的再次荣登榜首,围观的人群中不乏一些豆蔻少女,时不时发出一些欢呼与赞叹之声,据传这许暮又是一位像萧公子一般倜傥的人物。
这次在百强榜的旁边又挂出了一张十六省中举名单,有好几个身着灰衣之人正在誊抄这份名单,看样子均像是京城四校的校工。贺齐舟和林川两人正蹲在榜墙不远的街边,一边啃着冷馒头,一边看着正在看榜单的人群,贺齐舟忿忿地说道:“许暮这小子说一到京城就能找到他,他娘的,找是找到了,可找到个名字有屁用啊!”
林川咽下正在咀嚼的馒头,含糊道:“他的意思是在武举试场上会碰到他,如果我们得不了举子的身份,他也不屑于看到我们吧。”
“我呸!许暮、陆宝根还有小杨山,一个个都好像欠了我们一屁股债似的,连个鬼影都找不到,这京城的东西也太贵了,林川,我们还有多少银子?”
林川不耐烦地答道:“又来问了,还有十二两加九十六个铜钱,哦,不,今早买馒头又用掉八文。少爷,要不我们去御史衙门找柳御史吧?”
齐舟道:“自投罗网啊?再说,我们杨家什么时侯求过他们?不去!小杨山倒也争气,居然中了南直隶解元,只是不知道他什么时侯能来啊?张晴柔运气可真好,南直隶第十八,我俩如果也去了,就会把她给挤出来了。你记得每天去南直隶会馆看看哦,就看是碰到张晴柔也好的。”
林川愁眉道:“其实我也不喜欢柳家的人,除了柳臻哦。我们的钱最多只能在小客栈住十天了,我每天都跑两次了,会馆几个看门的全都认识我了,见到我十步之外就开始摆手,不过照例他们也该来了呀,是不是有可能不住会馆啊?”
‘“跑这么勤是不是又想张晴柔了?”
“哪有?”
“那为什么脸红啊?”
“冷风吹的!”
“我说木头啊,待会如果武道院愿意收你,你就先进了再说,别再推托了。”
“不行,我不会离开少爷的!”
“唉,说你是木头就是根木头,脑筋都不会转弯……”贺齐舟摇头叹道。
看看时候差不多了,两人起身往不远处的武道院走去,在那百强榜上,除了老熟人许暮外,还有几人他俩也是认识的,杨山第二十九名,是六大门派之外,排名第二高的,武进士的热门人选;柳雨村,第五十四名,南直隶第二;陈知风,第六十七名,南直隶第三;陈知雨,第九十七名,南直隶第五。这次南直隶有五人进入百强,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两人进京已经是第五天了,身边原本鼓鼓囊囊的钱袋在还没走出江陵府时就只剩下七八十两了,只因心肠软,一路上见到贫苦流离之人就忍不住接济一二,要不是林川偷偷藏下五十两,估计连洛阳的城门都进不来。
来洛阳之前,直接去了次终南山,费了好大一番心神,总算找到了全真教总坛,只是始终被拦在山门之外,因为根本就没有他们要找的陆宝根这号人,尽管齐舟将陆宝根那副小眼睛、邋遢、猥琐的形像描绘得栩栩如生,但看门的就是说没这样的人,急得贺齐舟大吵大闹要见掌教,见没人搭理,足足在山门口又赖了两天。
不过全真教也没有为难他们,最后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下山和他们好好说了一番,只说是掌教最近去了洛阳,确实不在,而他们所说之人均无人知晓,兴许这陆宝根是某地全真教分支的人,没有和他们说清楚地点,亦或是有人打着全真教的幌子招摇撞骗,总之查无此人,如果要敬香拜仙就去前山大殿,这后山乃是全真仙师修真之所,若非全真的谱牒道士一般还真不能让他们进去,贺齐舟本就是吃软不吃硬的性格,见那人和气可亲,也就不再纠缠,只有去洛阳走那最后一条路——考进武备馆四校!
虽然可能是最难夺取武举资格的一条路,但毕竟还有一线希望。每届武举全国一共不到三百个名额,其中十六个行省约占去二百个,六大门派主山或总坛每派最多可以派出十人,不过受限于上届武举的成绩,只有云门、全真、金陵三派拿足了名额,而天山、峨嵋、华山分别只能派出八人、七人和五人,华山派在第二次齐周大战中元气大伤,至今无法恢复,最近几届武举都只能派出五人的最低名额。
规矩是当初设立六大派时就定下来的,每派最低有五人可以直接获取武举人的身份,每一人晋级武备馆,则下一届可增加一个名额,最多是十人,而华山派人才凋零,已经整整九年没人入得国子监武备馆了,只是凭着六大派的身份,保有五个名额。
武备馆只招收天下最顶尖的年轻俊才,齐帝为了收拢天下精英,又在京师武备馆下设四大学校,用以吸纳各地武举人和青年高手,四校分别是武道院、天枢院、武察院和天刑院,每年也会按上年武举的成绩给这四所学校一些举人名额,也像六大门派一样,保底是三人,最多是六人,但已在地方上取得武举身份的学子不占名额。
不过这四校之间又有天壤之别,名义上都由国子监武备馆下辖,但除了武道院外,其他三所早就各有其主,天枢院由枢密院掌控,实力最为超群,将来晋升的机会也越多,学生出师后多数会去兵部、御林军、边军担任低级官员,天子尚武,这些人往往会升得很快,若取得战功,还能赐爵封侯,所以天枢院总能招到最好的学生;
武察院的后台是锦衣卫、武察司,将来有机会成为大内侍卫、锦衣卫和各地武察司官员,都是不好惹的角色,所以各地学生也是趋之若鹜;
而天刑院由刑部掌控,虽然进入学校的难度也是很大,但相较于另外三所,则要弱了许多,学生好的、有关系的还能混个刑部、大理寺当差,差一点的就外放各地,从提刑司小捕头做起,或是从军当个伍长拾长的,从底层混起,好歹也算是官身。
武道院由武备馆派人管理,精研武艺兵法,兵部、刑部、大内等处每年都会来武道院招人,所以武道院是除了天枢院外最有实力的学校,也就是齐舟、林川二人此行的目标。
其实贺齐舟最先考虑的是天枢院,来洛阳第二天就去了,每年九月的前二十天是报名的日子,后十天各校会对初步鳞选的学生进行测试、选拨。贺齐舟原本以为报个名有多难的?只是一去之后就碰了个灰头土脸,天枢院招生第一条就是必须通二脉!贺齐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