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霜刃裁天 >

第175章

霜刃裁天-第175章

小说: 霜刃裁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琮打断道:“许轻寒,你一介书生懂什么军国大事?朕念你这两年治灾有功,姑且不治你妄言之罪。”

    “陛下,臣张致远想对许侍郎说两句。”

    “准奏。”姜琮道。

    张致远道:“许侍郎,诸位大人,这一战必须要打了,若是让赫连清风一统北境,我河北堪忧,洛阳堪忧,大齐堪忧!

    二十年前一战让我们收复了河北一半的沃土,北周之所以一直不敢发兵来攻正是担心背后的东周,这么多年来,他们与东周的战端几乎没有停过,如今赫连清风觅此良机,岂肯轻易放过,他的主力尽在东北,北周已经骑虎难下,我们正可趁此机会夺取镇远关!以绝后患!

    至于承诺帮东周一统北境和对方给我们的承诺一样,均是虚无飘缈的东西,许大人不必介怀,如果他们两败俱伤,再次打成千万个部落,那就更好了。我们的目标只是驱走周虏,统一华夏!

    只要这一战胜了,再扎牢北方的藩篱,就无须那么多士兵,不用那么多战马,国家也就不需那么多税收,燕北的无数良田都可以正常耕作……所以,这一仗必须得打,必须得胜!”

    许轻寒道:“若果真能万众一心,许某愿身先士卒,为国赴死,怕就怕要大家出钱出人出力的时候个个都缩在后面,就像这两年赈灾、修坝时的模样!”

    “臣刘晏也想说两句!”

    “准。”

    “陛下,张大人、许大人说得都有道理,在和议时微臣就赞成这一战,只是光靠国库和增加税赋劳役恐非上策,臣建议陛下向宗亲、豪门征借财帛、粮草,若日后收复北地,再以沃土偿付!”次辅刘晏奏道。

    “不成,那拿什么补偿给赋税、征战的百姓们?将来北地的百姓又以何为生?”许轻寒急道。

    张致远道:“你就是太耿直了!刘大人如此妙计为何到你嘴里就变得这么不堪?这些土地大部分都荒着,赶走了周虏,可以养活的人口何止千万,有土地的权贵也不是个个那般吝啬,如今战机难得,正是我大齐合力向外之时!”

    许轻寒道:“那臣奏请陛下为天下作表率,削减宗亲王侯的年俸,开征庄田税赋……”

    “够了!”姜琮怒道:“今日暂且容尔等各抒己见,明日起再有妄言者以动摇军心之罪处之!莫德正、张致远,命你枢密院在半月之内拟出作战方案,推选领军将领,准备后勤补给;陈裕、刘晏,你二人携六部全力配合枢密院行事;姜杉,你负责两边协调;退朝!”

    ……

    走出宫门的路上,张致远快步赶上许寒轻,一把将其拽住,低声道:“你不要命了!知不知道上次是谁提出那道奏疏的?”

    “知道。”许轻寒道:“岳父大人不必担心!”

    “我知道你不反战,就是想敲诈一下皇室,不过你知不知道连杨征都因此丢了命,你不是想将我这把老骨头也搭进去吧!”

    “一人做事一人当,总要有人提的,如果不趁这个机会,还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吗?”许轻寒道。

    “怎么摊上你这么个败家子!”张致远摇头道:“老皇帝今天算是护了你一把,也不等那些言官来弹劾你,你知不知道,这满朝文武谁背后没有权贵站着?他们都向你吐口唾沫,就能淹死你了,你就算不想着我们张家,好歹也想想铃儿她们吧。”

    “我……”

    “你什么你?这一朝你就别想这事了,反正也快了,到时再想办法吧,急不得的,我警告你,别再添乱了,现在一却以大战为重!”张致远压低声说了一句后拂袖而去。

    ……

    临近十月,秋意渐浓,只是寒意挡不住一辆辆前往陶然居的马车,才刚刚入夜,陶然居中的丝竹之声便随同秋风散入皇城。

    湖心亭下的密室内,砰砰砰地接连有杯盏被摔碎,姜杉推门进去之后,恰好见姜坻又狠狠地摔碎一个酒盏,不禁怒道:“给我滚出去!”

    姜坻也不吭声,摔门而出。吏部尚书胡懋忙起身道:“殿下息怒,圣上如此作为确实令人愤怒。不让您参加议和也就算了,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让群臣都知道您并未参加议和,这确实有些过分了。”

    “胡大人,这是陛下故意说给那两家听的,让他们有个念想!”说话之人正是早上率先出奏的户部侍郎靳越。

    “此话怎讲?”刘晏问道。

    “刘大人,皇上知道您和殿下相熟,所以谈判的内容也没想瞒着殿下,甚至希望殿下出谋划策,否则也不会拉您进去,他只是要让萧家和陈家知道,他和殿下仍然疏远,姜竹和姜枫仍有登上大宝的机会,让两家全力支持他北伐而已。”靳越道。

    姜杉道:“父皇一统华夏的执念已深,既然如此,我们全力支持就是了。”

    刘晏道:“张家历来主战,他们和皇上历来是一个想法,而且只要堵住镇远关这个缺口,他们在西北的基业可以更加稳固;

    陈家虽然不太愿意出钱,但也乐得以大战剥弱张、萧两家的实力,更何况这次也是他们将手伸进军方的机会;

    不过萧家反而可能是得利最大的一家,萧蓟雄本身就是一方总兵,他所处的位置历来是后援,如果边镇和御林军损失太,在朝中他萧家说话的份量就重了,再加上皇上看好姜竹,让他到土玉浑历练,我们还是不得不防啊!”

    “明安之言有理,殿下,现在莫德正待价而沽,我们还是要尽快拉拢他,多在军中安排自己人啊!而且皇帝好像并不仅仅是做做样子,我怕他真有换储的念头!”胡懋道。

    “不会,殿下贤名早已天下尽知,百官之中差不多接近半数也是我们的人,皇上如果想要北征,那断然不会去动摇国本的。”刘晏道。

    “那如果速胜或速败呢?”胡懋问道。

    姜杉道:“家师从金陵寄来一封密信,他说如果这次大战如果速胜或者速败,我这个太子之位也就到头了。”

    “此话怎讲?”刘晏问道。

    “明安啊,父皇看我不顺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是速胜,一来他已了却心愿,再无后故之忧;二来,统一华夏将让他的威望高到无以复加,他能够轻易做成任何想做的事,所以,换储也不是一件难事。”

    7017k



第二百九十八章 环形山
     宝 书 网  w w w 。 b  a o s h u 7 。  c o  m 



“那败了呢?”,刘晏知道姜琮是不怎么喜欢这个长子,而且他的父亲警告过自己千万不要去探听其中的缘由,故也认可此说。

    有人替姜杉说道:

    “据北周那里得来的消息,已经有大军向嘉峪关方向聚拢了,最快可能在半月之内就会发起攻击,张致远已经答应不动用其他地方一兵一卒,就靠甘州军死守,这样一来,皇上多数会让战力最强的御林军、幽州军、并州军作为主力出击。

    如果战事不利,萧家的冀州军很可能全数退到黄河以南,作为拱卫京畿的主力,这时皇帝应该会立姜竹为太子;

    而如果冀州军也挡不住周骑,那只能迁都到江南,那地处江南的陈家可能会最终会占据地主之利,太子之位必定会落到齐王头上。

    所以维持不胜不败之势才是我们应该要考虑的。”说话之人竟然是一直被认为是清流的庞越!

    “胡闹!能胜当然要胜,如果皇上想要换储,我刘晏就算拼了身家性命,也要让他收回成命!”

    “明安所言甚是,怎可以一已之私坏了国家大事!”姜杉道。

    “皇上穷兵黩武,其他皇子平庸年少,唯有您才是仁君明主,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老臣也定当死谏!不过,如果我们这次能在军中安插了足够多的人手,皇上想动也动不了您了。”胡懋道。

    “可惜此事难上加难啊,如果被父皇发现我插手军队和锦衣卫,恐怕他会不惜代价将我替下了。”姜杉叹道。

    “据我所知萧家已经在拉拢莫德正了,而且他们还准备和张家联姻,殿下,咱们可不能再坐视不管了!”又有一名四十余岁的壮年男子说道。

    “萧家敢这么做?有没有报知陛下?”刘晏问道。

    “还没有,事涉萧家,如果没有过硬的证据,我们也不敢胡乱上报,只是的确有人见到莫德正乔装进入玉门小筑。”那男子继续说道。

    刘晏道:“你们锦衣卫果然是手眼通天啊,想必我的一举一动也尽在你们眼皮底下吧?”

    “刘大人尽可放心,您这里由我负责,对您不利的字一个都不会流入陛下耳中。”那人讪笑道。

    “明安啊,我知你对锦衣卫、武察司印象不好,不过章千户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我也和他说过了,并不会真的去窥视你,这点你尽可放心。”姜杉道。

    刘晏道:“殿下放心,章千户是自己人,我怎会介意”

    太子道:  “今日朝会,皇上将诚王也请来了,大家有何看法?”

    刘晏道:“前些日子议和的时候皇帝就屡次提起诚王,现在军中掌兵的实权人物多出自武备馆,我估计皇帝是要让诚王挂帅了,唯有他才能镇得住各路诸侯!”

    庞越接着道:“我猜也是如此,前天皇帝特意叫我和柳晋安去御书房,问了一些人被弹劾的情况,其中就有诚王!”

    胡懋道:“殿下,看来我们又多了一个对手了,诚王看似个清闲王爷,但几十年抓着武备馆不放,若论军中影响,恐怕还真没人比得过他!”

    姜杉道:“也不用想太多了,靳越,莫德正那里你有机会多走动走动;

    胡大人,这次出兵看来又要从四校抽人了,现在天刑院势头正盛,想办法多插些人进去;

    章千户,盯紧点莫德正,如果没什么大事,你不必每次都来;

    庞大人,你也是,不是十分紧要之事,我就不叫你了,削藩的提议不能放,不过你务必让许轻寒冲在前头,他早晚会触怒宗亲的,就看张家保不保他了,反正对我们都有利。

    其实许轻寒说得没错,虽说那些宗亲都是我姜氏血脉,但大多与蛀虫无异,不削减他们的特权,齐国很难昌盛起来;

    明安,枢密院办事绕不开你们内阁,有什么消息及时商议;辛苦大家了,都散了吧。”

    ……

    “怎么又起风了?今天还走不走啊?”小雪皱眉问道。两人一马躲在一堆碎石后面,戈壁滩上狂风肆虐,细碎的石子在风中漫天飞舞,大如拳头的石块骨碌碌地向前翻滚。

    “看来是没法走了。”贺齐舟叹道:“石块都垒这么高了,今天就在这里过夜吧。”

    “啊?才走了二十里都不到吧!你刚才堆石块时有没有受伤?”

    “哪会啊?穿得像熊似的,再说里面不是还有护甲嘛!”贺齐舟满不在乎地说道,其实那些狂风中的碎石打在身上还是生疼生疼的。

    “你真的决定折向东北吗?”小雪问道。

    “嗯!你也看到了,现在地上几乎没有积雪了,今天唯一看到的雪也是像冰一样硬,上面动物的脚印是朝东北的,和我前天看到的一样,我想肯定是山谷里提前出发的那些动物留下的。”

    “那不是离大齐越来越远了?”

    “先活下去再说,动物有吃的,我们也就有吃的,如果往正东方向,我没把握这点食物能坚持到我们走出去的那一天。”

    “好,听你的。”

    次日清晨,风势渐小,贺齐舟循着时断时续的足印一路往西赶去,足印大多是羚羊、野马留下的,偶尔还夹杂着狼的脚印,这让贺齐舟信心大增,只是两天走出上百里,仍是无果。

    到第三天时,地势渐有起伏,行进的路线也开始曲折起来,有时向东北,有时居然还会折向西方,地面仍旧全是碎石,贺齐舟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多走些路总好过饿死,这日偶尔在避风处能觅得一些杂草,不过基本都被啃成不足一寸的硬茬了,根本不够中雪塞牙缝的,好在宿营地倒是好找了一些,不用贺齐舟再去搬上千斤的石块垒成避风的石墙。

    虽然越来越冷,但小雪的耐寒能力似有提高,连日的奔波未见其继续消瘦下去,体内的毒素也正在缓慢地消减,这让贺齐舟更感欣慰。

    到了转向后的第四日,天空又开始飘起小雪,贺齐舟暗叫不妙,那些动物至少比他们早经过半个多月,如果被雪盖住了脚印那可就走投无路了,便催着中雪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一些巨石后的背风处,上次下的雪基本都凝固成冰了,那些足印仍清晰可见,走了十余里后足印居然越来越密集了,身前忽然出现一座巨大的山丘,所有的动物足迹都是往山顶而去。

    山势极为平坦,虽然看着不过百余丈高,但到山顶的坡路仍是足足走了七八里,贺齐舟背着小雪一口气爬到坡顶,两人又一次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

    山顶上并不平坦,而是深陷了下去,整座山顶下方像是被掏空了一般,亦像是被一个直径四五里的巨碗嵌在顶上,而他们此时正站在碗的边沿,整个山顶上漫长的一圈,感觉都是和他们所站立处置一模一样的地形!

    贺齐舟并不急于下到碗形的谷底,先沿着“碗沿”走了数百步,因为飘雪的天空有些阴郁,并不能看得很远,山的四周仍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而谷底究竟有多深也看不太清,只是感觉下方有巨石、灌木和草丛。

    “从这里下吧,下到谷底的路要比上坡可陡多了。”贺齐舟道。

    小雪喜道:“老天爷可真有意思,吃饱饭没事干,在山顶掏出这么大一个洞来,正好可以赏我们一口饭吃。”

    “嗯,说不定此处正是仙境,吃了贺齐舟一本正经地说道。

    “证个头啊,小心脚下!”两人下坡的地方是东坡,常年的风吹日晒已经让坡面的石块极为松动,贺齐舟一不小心就踩落了几块大石,好在轻功了得及时稳住了身形,而大大小小的数十块碎石沿着陡坡一路滚了下去。

    贺齐舟改变了走法,不再笔直向下,而是沿着内壁横着往下走,一路螺旋下行,走了数百丈,下行了约有五六十丈后地面逐渐坚实起来,坡面也渐平缓,雪幕之下,谷底的景象仍是看不太清,山坡上渐渐出现枯黄的低矮杂草,雪龙马也不啃食,一声长啸后径真往下冲去,贺齐舟也不平行了,背着许暮紧跟而下。

    脚下杂草渐渐茂盛,又往下奔了三十四丈,居然出现了一些低矮灌木,雪龙马似乎有些犹豫,稍稍放慢脚步后再次往下冲去,贺齐舟也跟了下去,到谷底大约还有半里路程,此时已经能看清谷底的样貌了。

    谷底呈圆形,直径约两里,非常平坦,不像碗,更像是盆子的底部,只是这个盆子极深,从最底下到上边的峰顶少说也有两百余丈,居然比盆地外的平地还要低上百来丈!

    整个谷底就像是个神奇的太极图,自己现在所处的西坡,越是往下,草木越盛,居然有一人多高的小树,而谷底有些草色还是绿的!雪龙马正是直奔那些绿草而去!

    草木之间已经能看到野马和羚羊的身影,只是瞧见贺齐舟他们接近后纷纷躲远一些;

    与西坡竭然相反,越是靠近盆地东面,草木越是稀疏,到东坡之下时,景象与外面的戈壁滩已经没什么两样了,唯一的区别就是多出了许多巨石。

    7017k



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想喝肉汤



正当贺齐舟快要走到谷底之时,一大群羚羊忽然疯狂地从其身边飞速掠过,将两人吓了一跳,然后有一群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